第6章 预应力损失及有效应力的计算
预应力钢筋损失计算

4.1预应力筋的计算和布置采用符合ASTM A416-97标准的270级钢绞线, 标准强度Ryb=1860Mpa, 弹性模量Ey=1.95x105 Mpa, 松弛率为3.5%, 钢绞线规格公称直径为Φj15.20mm。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知:1.钢绞线规格公称直径为Φj15.20mm为一束21根配置。
公称截面面积为2919mm。
2.C50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2.4 Mpa, 混凝土的弯压应力限值为32.4×0.5 Mpa =16200 Kpa。
配筋计算选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弯矩值配筋, 所选弯矩值如表4-1所示。
配筋弯矩值表4-1运用程序进行受弯构件配筋估算, 所得钢筋数量如表4-2所示。
预应力钢筋数量表4-2由于本桥桥跨结构对称,且本桥为连续刚构, 结合计算出来的钢筋情况, 因此只计算支点处(即41截面的预应力损失) 4.1. 1 控制应力及有关参数计算 控制应力: σcon=0.75×1860=1395(MPa)其他参数: 管道偏差系数: k =0.0015;摩擦系数: μ=0.25; 4.2摩擦损失1l σ 4.2.1预应力钢束的分类将钢束分为10类, 分别为a1,a2,a3,a4,a5,a6,a7,a8,a9,a10。
因为桥跨对称,且本桥为连续刚构, 结合计算出来的钢筋情况, 因此只计算支点处(即41截面的预应力损失)下各种损失亦如此。
8.2.21l σ计算由于预应力钢筋是采用两端张拉施工, 为了简化计算, 近似认为钢筋中点截面是固定不变的, 控制截面离钢筋哪端近, 就从哪端起算摩擦损失。
摩擦损失的计算公式(参见参考文献[2]6.2.2)如下[])(11kx u con l e +--=θσσ (8-2)式中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管道长度, 可近似地取该管道在构件地投影长度。
角 的取值如下: 通长束筋按直线布置, 角 为0;负弯矩顶板筋只算两端下弯角度为10°, 负弯矩腹板筋只考虑下弯角度15°, 不考虑侧弯角度;负弯矩腹板筋只考虑两端上弯角度13°,正弯矩腹板筋只考虑两端上弯角度25°。
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损失及计算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损失及计算方法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在混凝土构件承受使用荷载之前,预先对其施加压力的混凝土结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刚度和承载能力。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预应力会产生一定的损失。
准确计算和理解这些预应力损失对于保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预应力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当预应力筋在锚固过程中,由于锚具的变形、钢筋与锚具之间的相对滑移以及混凝土的压缩等原因,会导致预应力的损失。
这种损失通常发生在预应力筋的锚固端,其大小与锚具的类型、锚具的尺寸、预应力筋的直径以及张拉控制应力等因素有关。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在预应力筋的张拉过程中,由于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存在摩擦力,使得预应力筋在沿孔道长度方向上的应力逐渐减小。
这种摩擦损失与孔道的形状、长度、预应力筋的类型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有关。
混凝土加热养护时受张拉的钢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之间的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在混凝土构件进行加热养护时,如果预应力筋已经张拉完成,由于钢筋与养护设备之间存在温差,会导致钢筋伸长,从而引起预应力的损失。
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预应力筋在长期保持高应力状态下,会产生应力松弛现象,即应力随时间逐渐降低。
这种损失与预应力筋的类型、初始应力水平、时间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徐变。
这些变形会导致预应力筋的回缩,从而引起预应力的损失。
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与混凝土的配合比、养护条件、构件的尺寸以及加载龄期等因素有关。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
对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其计算公式通常为:\(\sigma_{l1} = a\times\frac{l}{E_{s}}\)其中,\(\sigma_{l1}\)为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a\)为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l\)为张拉端至锚固端之间的距离,\(E_{s}\)为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预应力及预应力损失计算

dN dN1 dN2
从而推导出:
dN ( d kdl ) N
积分并引入张拉端的边界条件可得
N N0e
( kl )
为方便计算,上式中l近似用预应力钢筋从张拉端 至计算截面在构件轴线上的投影长度x代替:
N N0e
( kx )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预应力钢筋预加力的减少为:
第一节 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
• 张拉控制应力定义: 指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前的设计预加应 力,其值即为千斤顶施加的总拉力除以 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所得的应力。张拉 控制应力用符号 con 表示。 • 张拉控制应力大的优点: 经济性好,同样面积的钢筋能使混凝土 建立较大预压应力;构件达到同样的抗 裂性时钢筋的面积可以减小
l2
?
其思想如下:
1、先计算预应力钢筋的回缩的影响长度 和张拉端的预应力损失 张拉端回缩最大,
lf
l2
l 2 也最大。 l 2 也越小。 反之,离张拉端越远,
当距离张拉端长度为
lf
时,
l 2 为零。
2、假设预应力钢筋回缩的反摩阻力与其张拉时的 摩阻力作用机理相同。
• 控制张拉应力大可能引起的问题: (1)引起预应力钢丝断裂; (2)钢筋的应力松弛也大; (3)没有足够的安全系数防止预应力混凝土 构件脆断。
考虑以上因素,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给出的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 的限制。
钢种 钢丝、钢绞丝 热处理钢筋 冷拉热轧钢筋 先张法
0.75 fpk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预应力及预应力损失计算
本章要点
1、预应力损失定义 2、张拉控制应力确定 3、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4、减少预应力损失的措施
有效自重应力计算公式

有效自重应力计算公式
1.排水条件下的有效自重应力计算公式:
排水条件下土体中的孔隙水可以自由排出,因此只有颗粒重力起作用,有效自重应力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σ'=γ*H
其中,σ'表示有效自重应力,γ表示土体的单位重量,H表示土体
的有效高度。
单位重量γ可以通过实测实验获得,有效高度H是指土体
堆积的高度减去排水带(即浸水线以下的部分)的高度。
2.非排水条件下的有效自重应力计算公式:
非排水条件下,土体中的孔隙水不能自由排出,有效自重应力计算需
要考虑孔隙水压力。
σ'=(γ-u)*H
其中,σ'表示有效自重应力,γ表示土体的单位重量,H表示土体
的有效高度,u表示孔隙水压力。
孔隙水压力的计算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u=u0+Δu
其中,u0表示孔隙水静压力,可以通过水压力计等仪器测量得到;
Δu表示孔隙水动压力,可以根据土体的应力路径和试验结果进行估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有效自重应力计算时,需要使用土体的干重而
不是含水量较高的湿重或全重。
此外,有效自重应力的计算公式还要考虑
土体颗粒大小和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土体类型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总之,有效自重应力的计算公式可根据排水条件和非排水条件进行选择,通过合理的应力路径和试验数据的获取,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有效自重应力值,为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第六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6.1 概
述 什么是预应力?
普通钢筋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应变只有 0.0001-0.0015,相当于每米只允许拉长0.1-
0.15mm。如果超过此值,混凝土就会开裂。要
使混凝土不开裂,受拉钢筋的应力只能达到20-
30N/mm2;对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当裂缝宽度
限制在0.2~0.3mm时,受拉钢筋的应力也只能 达到150-250N/mm2左右。
④ 钢绞线,由6根碳素钢丝缠绕而成,直径9-15mm ⑤ 热处理钢筋 直径:6-10mm, 强度、韧性、粘结力高 ⑥ 精轧螺纹钢筋,直径:25,32mm。
6.1.3 对混凝土的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低于C30; 当采用碳素钢丝、钢绞线、V级钢筋(热处理) 作预应力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6.2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
6.2.1 先张法
先张法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先张拉预应力钢 筋,并将预应力钢筋临时固定在台座或钢模上, 然后浇筑混凝土构件,待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具 有一定粘结力时,放松钢筋,使混凝土在预应力 的反弹力作用下,使构件受拉区的混凝土承受预 加应力。
(一)先张法施工设备 一、台座 组成:台面、横梁、承力结构。
3、适用范围
现场制作大型构件,避免大型构件运输的麻烦。 4、生产过程
(1)构件生产阶段; (2)预加应力阶段 (包括锚具、预应力筋制作、张拉、灌浆等)
(一)锚具和预应力筋的制作 常见预应力筋类型:① 单根钢筋,直径大于12毫米;
1.05 con
con
1.03 con
A.超张拉5%并持荷2分钟,目的是为了在高应力状态 下加速预应力松弛早期发展,以减少应力松弛引起的 预应力损失; B.超张拉3%,目的是为了弥补预应力筋的松弛损失。
浅谈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

浅谈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作者:王代发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1期摘要:众所周知,预应力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σcon而锚固后,由于种种原因(比如施工工艺,原材料选用不同等),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值会降低而损失,只有通过各阶段损失的分析,重新组合扣除全部损失后,才能保留适当的有效应力。
关键词:预应力钢筋预应力损失控制应力有效应力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c)-0044-01所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就是在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混凝土预先施加压力,使构件截面中产生压应力,使之可以抵消由于外荷载产生的全部或部分拉应力。
这样,预压应力与外荷载引起的应力叠加后,可使结构不出现拉应力,或出现很小的拉应力而不致开裂,或虽开裂而宽度甚小,这就是预应力的基本原理。
预应力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σcon而锚固后,由于一些原因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值尚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预应力损失。
经过各项损失后,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值才是有效的预应力。
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由于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的损失σ11这项损失发生在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毕并用锚具加以锚固后拆除张拉设备那一时刻,因拆除张拉设备后预应力钢筋立即回缩,使锚具受到压缩而变形,钢筋随之缩短而造成预应力损失。
锚具变形包括锚具材料变形、锚具各组成部件之间的相对滑移、螺帽与垫板间以及垫板与垫板之间的压实变形等。
这项损失仅对张拉端锚具考虑,固定端锚具变形发生在张拉过程中预应力钢筋应力到达σcon之前,因为不会造成张拉控制应力σcon值的降低。
这项损失,对于先张法以及后张法构件均需考虑。
为了减少σ11值,应选择有效而可靠的锚具,并减少垫板的块数。
当预应力钢筋的长度越大,则σ11值越小,对于先张法长线台座生产这项损失就很小。
2 由于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摩擦的损失σ12这项损失发生在预应力钢筋张拉过程中,由于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而引起。
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李海霞(沧州市肃宁县城乡建设局肃宁062350)摘要由于预应力钢筋的制作工艺和使用材料的影响,导致预应力的损失,继而降低预应力混凝土的抗裂性和刚度。
本文通过对预应力损失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预应力;损失;应对措施1预应力损失的概念及对结构的影响预应力钢筋从张拉、锚固开始到制作、成型、养护、运输、安装使用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受到张拉施工工艺和所使用材料特性等因素影响,使得钢筋中的张拉应力将逐渐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的损失会降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及刚度,影响结构使用功能和使用效果。
2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原因由于原材料性质与制作方法的一些原因,预应力钢筋中的应力会逐渐减少,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稳定下来。
结构中的预压应力是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筋得来的,因此凡能使预应力钢筋产生缩短的因素,都将造成预应力损失。
造成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先张法与后张法不完全相同:先张法在张拉预应力钢筋过程中有预应力筋与模板摩擦和折点的摩擦损失、有蒸气养护温差引起的损失、有锚固损失(锚具变形,应力钢筋回缩)和放张时混凝土受压缩而引起的弹性压缩损失;后张法有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损失、锚固损失、后张拉束对先张拉束由于混凝土压缩变形而引起的损失等。
以上各种损失都是在预压应力,亦即应力传递完成之前发生的,一般称之为瞬时损失。
此外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变形以及由于钢材松弛引起的损失,则都是随时间而发展,需要3~5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全部出现的损失,一般称之为长期损失。
3减少预应力损失的措施为了提高预应力钢筋的效率,应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尽量减少预应力损失:(1)就长期损失中的收缩与徐变而言,要减少损失,必须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减小水灰比,选用弹性模量高,坚硬密实和吸水率低的石灰岩、花岗岩等碎石或卵石作粗骨料,注意早期养护。
(2)减少钢材松弛损失的有效措施是采用低松弛钢材,低松弛钢丝与钢绞线的应力松弛只有一般应力消失处理钢材的1/3左右。
第3讲 预应力损失计算

(1)先张法构件
l4
e p Ep
e c Ep
pc Ec
Ep
a EP pc
(13-55)
aEP——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Ep与混凝土弹性模量Ec的比值;
pc ——在先张法构件计算截面钢筋重心处,由预加力Np0产生的混凝
土预压应力
pc
N p0 A0
N
p
0e
2 p
)x
2a lf
Ep
2( l1)B
lf
aE p
1000
con
(
rc
)
(m)
设反向摩擦和 正向摩擦相同
l2
(1
x lf
)
2 conl f
( rc
)(1
x lf
)
17
§ 回缩影响长度lf
lf
l Ep d
(13-49)
单位长度由管道摩阻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MPa/mm)
(13-64)
pe=con-l1-l2- l4;对先张法构件 pe=con-l2
§ 对碳素钢丝、钢绞线:当pe/fpk≤0.5时,应力松弛损失值为
零。
三、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减少l5损失的措施
§ 超张拉。先控制张拉应力1.05con~ 1.1con,持续2~ 5min,然后卸荷再施加张拉应力至con,这样可以减少松 弛引起的预应力的损失。
三、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锚具损失只考虑发生在张拉端,至于锚固端在张拉 过程中已被挤紧,故不考虑其所引起的应力损失。
21
三、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减少l2损失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预应力损失及有效应力的计算
本桥预采用后张法,应力损失包括: 摩阻损失、锚具变形及钢筋回缩、混凝土的弹性压缩、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等5项。
根据《桥规》(JTG D62-2004)第6.2.1条规定,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应考虑由下列因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 σl1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 σl2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 σl4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 σl5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σl6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6.1.1 摩阻损失
预应力钢筋与管道之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
1[)(1kx con l e +--=μθσσ (6-1)
σcon ——张拉钢筋时锚下的控制应力(跟据《桥规》规定σcon ≤pk f ); μ——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对金属波纹管,取,具体取值见表6-1;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管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以rad 计; k ——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具体取值见表6-1;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管道长度,以米计。
表6-1 系数k 及μ的值
管道类型
K μ 橡胶管抽芯成型的管道 铁皮套管 金属波纹管
~
~
6.1.2 锚具变形损失
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P
l E
l
l ∑∆=2
σ (6-2)
l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值;统一取6mm ; L ——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长度;
E P ——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
取195GPa 。
6.1.3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采用分批张拉时,先张拉的钢筋由于张拉后批钢筋所产生的砼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pc EP l4ΔσΣασ= (6-3)
式中, pc Δσ——在先张拉钢筋重心处,由后张拉各批钢筋而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
力;
EP α——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
若逐一计算pc ΔσΣ的值则甚为繁琐,可采用下列近似计算公式
41
2l EP PC N N
σασ-=⨯
(6-4) 式中, N ——计算截面的分批张拉的钢束批数.
钢束重心处混凝土法向应力:n
n n n n p n P PC
y I M y I e N A N 1-⎪⎪⎭⎫ ⎝⎛+=σ
式中M 1为自重弯矩。
注意此时计算Np 时应考虑摩阻损失1l σ、锚具变形及钢筋回缩2l σ的影响。
预应
力损失产生时,预应力孔道还没压浆,截面特性取静截面特性(即扣除孔道部他的影响)。
6.1.4 钢束松弛损失
钢束松弛(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5l σ)
此项应力损失可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表6.2.6 条的规定,按下列公式计算。
对于钢丝、钢绞线,计算式采用式6-5。
5l σ=ψ·ξpe pk
pe σ).f σ.(26052
0-MPa (6-5)
式中 ψ——张拉系数,一次张拉时,ψ=;超张拉时,ψ=;
ξ——钢筋松弛系数,I 级松弛(普通松弛),ξ=;II 级松弛(低松弛),
ξ=;
pe
σ——传力锚固时的钢筋应力,对后张法构件pe σ=con σ-1l σ-2l σ-4l σ;对先张法构件,pe σ =con σ-2l σ。
6.1.5 收缩徐变损失
由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钢筋应力损失σl6
ps
pc EP cs p l ρρ)]
t ,t φσα)t ,t (ξE [.)t (σ15+1+90=
006( (6-6)
ps
''pc 'EP cs p l 'ρρ)]
t ,t φσα)t ,t (ξE [.)t (σ15+1+90=006( (6-7)
A A A ρs
p +=
A
A A ρs
'p ''
+= (6-8)
2
2+1=i e ρps 2
2+
1=i e ρ'ps
,
(6-9)
式中:)t (l 6σ、)t ('l 6σ——构件受拉、受压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重心处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pc σ、'pc σ——构件受拉、受压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重心处由预习应力产生的混凝土
法向应力;
i ——截面回转半径,A /I i =2,后张法采用净截面特性
2'p s e 、2p s e ——构件受拉区、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重心至构件截面重心的距离;
)t ,t (ξcs 0——预应力钢筋传力锚固龄期为0t ,计算考虑的龄期为t 时的混凝土收
缩、徐变,其终极值可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中表6.2.7取用;
)t ,t φ0(——加载龄期为0t ,计算考虑的龄期为t 时的徐变系数,可按〈公路钢
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中表6.2.7取用。
有效预应力的计算
表6-4 控制截面的各项预应力损失及汇总(下部弯曲钢筋)
单元
位置
应力 (扣除短期
损失) (kN/mm 2
) 弹性变形损
失(kN/mm 2
)
应力(扣除弹性变形损
失)/ 应力
(扣除短期损失)
徐变/收缩
损
失
(kN/mm 2
)
松弛损失
(kN/mm 2
)
I 961701 206 11062 2002 J 998152 236 11571 4467 I 1062311 1575 31519 9230 J 1053597 1428 30675 8551 I 845865 484 13781 0 J 834922 391 11226 0 I 1044954 1303 30027 7888 J 1053597 1428 30674 8551 I 998103 236 11571 4463
J
961652
206
11061
1998
预应力损失的最后结果应列表给出各个截面的各项预应力损失、张拉锚固阶段和使用阶段的有效预应力以及使用阶段扣除全部损失的有效预应力值。
张拉锚固阶段的有效预应力:
)σσσ(σσl l l con 4211++-=
使用阶段扣除全部损失的有效预应力值:
)σσσσσ(σσl l l l l con 65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