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五古文文常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必修五必背文言文

高中必修五必背文言文

高中必修五必背文言文高中必修五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高中必修五必背文言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我的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

孩子很多,米缸里却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现在我还没有找到。

亲戚大都劝我回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一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啊。

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为我想进办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

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

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语文必修五的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掌握这些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

一、《归去来兮辞》1、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资”,凭借。

(2)求之靡途:“靡”,没有。

(3)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

(4)家叔以余贫苦:“以”,因为。

(5)心惮远役:“惮”,害怕。

2、重要虚词(1)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2)舟遥遥以轻飏:“以”,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以”,拿,用。

3、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2)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世之情。

(3)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4、特殊句式(1)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

(2)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以前路问征夫”。

5、主旨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叙述了他辞官归隐的原因和归途中的心情,以及到家后的生活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二、《滕王阁序》1、重要实词(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序属三秋:“属”,是。

(3)俨骖騑于上路:“俨”,整齐的样子。

(4)披绣闼,俯雕甍:“披”,打开;“闼”,小门;“甍”,屋脊。

2、重要虚词(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反而。

(2)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而”,表转折。

3、词类活用(1)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

(2)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3)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逃窜。

4、特殊句式(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知何”。

(2)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遏”,被阻止。

5、主旨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接着抒发身世之感并表白自己的志向和决心,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一、古文词汇1.常用的古文词汇1.瘦:动词,指人体瘦弱。

2.硕:形容词,指人高大。

3.耿:形容词,明亮的样子。

4.贪:动词,指人对财物等过分追求和爱护。

5.怜:动词,同情抚慰。

6.婉:形容词,温顺委婉。

7.淑:形容词,品德美好。

8.肃:形容词,严肃庄重。

9.悼:动词,悲痛哀悼。

2.生僻的古文词汇1.侑:助动词,表示请客或相劝。

2.旷:形容词,指空旷、空虚。

3.僇:形容词,指傲慢自大。

4.诎:形容词,指狭小、狭隘。

二、文言文语法1.句式1.兼语句:在一个谓语下面,有两个或以上的宾语,如“吾赏古人言非其人之言,即其迹之高也。

”2.排比句:由多个词、句相同、结构相似的分句构成,表达强烈的语气,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修辞手法1.夸张:用夸张的语言表达一个事物的特征或达到一种情感的效果。

2.比喻:通过比较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但形式相近的物品之间的相似性来表达情感或启示读者。

3.借代:在文章中,将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

常用的代表是“指事字”。

3.句意成分1.主语:句子的中心,动作的发动者。

2.谓语:动作的执行者或完成者。

3.宾语:接受动作的对象。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语。

三、课内知识1.课文题目1.《孔乙己》:讲述了一个风流倜傥、潇洒自如的无赖拿起了琴,为大家奏起了感人的音乐。

2.《韩愈自叙》:讲述了韩愈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创作心得。

2.课文概括1.《孔乙己》:一名酒店的熟客孔乙己因为如厕久而被勒令离场,无奈之下拿起了掌中的一把琴,弹奏起悲凉激昂的曲子,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

2.《韩愈自叙》:韩愈在自叙中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如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四、名言警句1.唐代名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袁中郎诗》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卜算子•咏梅》2.宋代名句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见蚁穴之可凌也。

—《林则徐全集•学政篇》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语文必修五古文知识点梳理

语文必修五古文知识点梳理

语⽂必修五古⽂知识点梳理 ⽂⾔⽂是⾼中语⽂必考的重要内容,要把握好每⼀个⽂⾔知识点。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语⽂必修五古⽂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语⽂必修五古⽂知识点梳理:《归去来兮辞》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景,通“影”,⽇光) ⼆、词类活⽤: 1、瓶⽆储粟,⽣⽣所资(⽣⽣:前“⽣”,维持;后“⽣”,动词⽤作名词,⽣活) 2、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得的情怀) 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屋) 5、园⽇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 6、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7、或棹孤⾈(棹:桨,这⾥⽤作动词,⽤桨划) 三、⼀词多义: 1、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之事(助词“的”) 2、奚 奚惆怅⽽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3、⽽ 门虽设⽽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昨⾮(表并列) 时矫⾸⽽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知还(表顺承) 四、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来⽐喻纠纷或乱⼦。

(2)尝从⼈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义,⼈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作⼈员的录⽤,培养,调配,奖罚等⼯作。

(3)寻程⽒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

今义:常⽤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母和兄弟。

今义:常⽤于跟⾃⼰家庭有婚姻关系或⾎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古义:⼩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的⾏为。

(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遗憾。

今义:指⼀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某事。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皆⼝腹⾃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语文必修五必背文言文

语文必修五必背文言文

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游褒禅山记于是予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报任安书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1《归去来兮辞》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2《滕王阁序》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典故:豫章太守XXX来不接待宾客,专为XXX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XXX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XXX:指大家世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XXX: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3《逍遥游》1.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农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4《陈情表》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XXX: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XXX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XXX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XXX的属官。

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要的语言形式之一,文言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中语文必修五大纲中,文言文是必修内容之一,其中包含了多篇文言文课文。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必须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言规则和特点,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一、文言文的基本语言规则和特点文言文是汉语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以下的语言规则和特点:1.词汇:文言文运用的词汇来自古代汉语,大多比现代汉语用词更简单,语义较为明确且重视精准用词。

有很多专有词汇,也有很多字现在语言中已经不再使用。

2. 语法: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较为繁琐,句子经常长达十几到几十个字。

文言文注重修辞,重视“清”、“丽”、“妙”,构成华丽辞藻和文化内涵,也重视语言的平衡和对称。

3.标点:文言文的标点很少,常见的标点符号有句号、“、”、“。

、”等符号。

4. 发音:古代汉语比现代汉语发音更为复杂,且音节发音规则也与现代汉语不同。

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1. 历史背景文言文知识点中常涉及到作者及其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如《孔乙己》中的“洋务派”、“地契”,《岳阳楼记》中的“乾隆时期”,《滕王阁序》中的“唐朝贞观年间”,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才能深入理解文本。

2. 文言文常用结构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包括“因果结构”、“举例结构”、“转折结构”、“并列递进结构”等,学生需要能够准确识别各种结构类型,并灵活运用。

3. 文言文修辞手法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誓、排比、铺垫、绝句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及应用,以及学会通过修辞手法寻找文本的表达意义。

4. 词语辨析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需要能够辨析一些易混淆的词语,如“君子”与“小人”、“正义”和“邪恶”等,考试中会以此作为试题,考察学生对于文言文词汇的掌握。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1《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 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 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 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 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 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 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 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 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① 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 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 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 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 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 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文常整理
一、归去来兮辞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7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其中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我国诗歌史上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代表散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等
二、逍遥游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又名《南华经》哲学、文学著作。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后学。

其散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姓庄,名周。

战国中期宋国蒙人。

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世称老庄,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三、劝学
本文节选自《荀子劝学》。

《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所作,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

善用比喻,说理透彻,气势恢宏。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也是一个集大成者。

荀子主张性恶论。

四、原毁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

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代表名篇有《原道》《师说》《杂说》等。

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五、邹忌讽秦王纳谏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

《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和《长书》等。

记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家们游说诸侯相互辩难的言行。

经西汉时期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分为12国策,属国别体杂史著作,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散文集。

六、烛之武退秦师
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是《左氏春秋转》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作。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是我国著名散文作品。

七、冯谖客孟尝君
本文选自《战国策》
八、鸿门宴
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年表。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
列传叙人臣。

它达到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九、信陵君窃符救赵
本文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十、苏武牧羊
本文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