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句选读(八下)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专题常考名句必备资料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专题常考名句必备资料李恒志/ 编辑1、苏轼《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4、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柳宗元)5、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刘桢)6、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7、本册课本诗中表达奉献的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8、《饮酒》(陶渊明)诗中表达积极乐观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11、本册课本表达离愁的诗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亥杂诗》(龚自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李煜)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写出诗中还能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的送别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3、在所学的诗文中,反映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的句子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范仲淹)14、《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杜牧)16、《行路难》(李白)表现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八下语文古代古诗文整理(超全)

八下语文古代古诗文整理(超全)以下是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古诗文的整理,涵盖了本学期内容。
1. 骆宾王《赋得古原草送别》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是写古代北方草原的诗篇,描绘了雪花飘落、草原广阔的美景。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同样是写草原的,但是对于时间的流转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3. 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首诗的感情非常丰富,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个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留恋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4.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童扇虎皮裘。
小佳人、穿越屏风向暖墙。
当郎骑射,天马行空,猎火寻芳过竹桥,水调歌头几度香。
(以上节选)这首辞官放归之作,独特的词汇和抒发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浓郁的元宵节氛围。
5.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一首豪放派诗篇,通过描绘出人物的形象,并通过猎取猛兽来宣泄情感。
体现出了男子汉的豪放和自信。
6. 辛弃疾《愿王孙常作胆如鼠》自小被庐山父母留,烟霞常指挥处。
明朝渡江秋水碧,铜壶滴漏晓阴寒浦。
遥见疑是银河落九天,天台路远今何在?张炎水易清还易浊,毁向来心好修。
高师传样好偏求,我未成名君未死,何必急急如律令!这是一首用借古喻今写人的诗篇,作者通过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念和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来反映出自己的感受。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代文学默写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代文学默写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默写古代文学作品,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以下是一些适合八年级下册学生默写的古代文学作品:《论语》-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红楼梦》- "黛玉突然闻庆忌念早晚,开了眼一笑,一时病厄全然扑灭,这时见宝玉忒高兴,也不等他问,一转身,掳了宝玉向口里咬了一口,大声笑骂道:“嗳呀,我怕谁呀,谁不让我来了!”"- "我是不是假造的逆案的东西,一笑过去了事,便了白相好。
"《诗经》- "瞻彼淇澳,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憔悴如也。
"- "清角吹悠扬,白日登,我隐在了阳羡望的地上,俯视着这清辉的仪表,爱慕着这白日的纯洁。
"《西游记》- "世人见我不着杂毛,皆以为列圣;道人点头说足印,方知我佛。
"- "不冷啊!这是我太阳火,老孙里头日光焰芒,请小儿躺着暖闹几日。
"以上是一些适合八年级下册学生默写的古代文学作品片段。
通过默写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默写时,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段进行默写,并在默写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和纠正,以提高默写的准确性和质量。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名句背诵

八年级语文(下)古诗文名句背诵积累1、《采薇》中写景的诗句是: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采薇》中回首往事的句子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采薇》中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中写士卒归途生活艰辛、心情低落的句子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采薇》中直抒胸臆,写出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的诗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中烘托出士兵们因思乡之切而沉重抑郁的心境,也预示着归途的艰辛,为下句“行道迟迟”作铺垫的句子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十五从军征》中反映我国古代兵役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从军征》写近景(极其荒凉)的句子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十五从军征》中描写归乡老兵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3、《送别》中渲染送别气氛的诗句是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送别》中表达了百姓对统治者的诅咒的一句是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4、《清平乐·村居》中描写农村风光的句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最能展现童真童趣的一句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中,描写景物的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暗含“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句子是醉里吴音相媚好,可以看到“汗滴禾下土”的情景的诗句是大儿锄豆溪东,表现小孩顽皮淘气的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5、《朝天子·咏喇叭》中描写喇叭、唢呐特点的句子是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朝天子·咏喇叭》描写喇叭功用的句子是: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朝天子咏喇叭》一曲中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的句子是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6、《长歌行》中借景所明理,劝人少年努力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表达的发人深省,明白易懂,蕴涵人生哲理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中写出了春天里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句是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八下语文重点文言句子诗句中的名句记忆

八下语文重点文言诗句和句子记忆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0、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16、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18、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9、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7、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重点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重点段落:记述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2.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重点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重点段落:描绘醉翁亭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闲适生活。
3. 《滕王阁序》 - 王勃- 重点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重点段落:通过滕王阁的建筑和周围景色,表达作者的豪情壮志。
4. 《赤壁赋》 - 苏轼- 重点句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重点段落: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5. 《出师表》 - 诸葛亮- 重点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重点段落: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担忧。
6.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重点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重点段落: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人们生活安宁的理想世界。
7. 《归去来兮辞》 - 陶渊明- 重点句子: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重点段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8. 《离骚》 - 屈原- 重点句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重点段落:屈原通过自己的遭遇,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对理想的追求。
9. 《诗经》选段- 重点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重点段落:《诗经》中的名篇,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重点句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重点段落:以明月为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这些古诗词及文言文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背诵这些作品,更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和艺术魅力。
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的千古名句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的千古名句八年级下册课内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简析:表现了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
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台湾回归大陆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2、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guo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简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5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 ___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旨句)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苏教版语文读本八下古代名句

古代名句后151、语见汉代刘向《说苑善说》引《周书》。
比喻应当接受前人失败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2、语见《周易系辞上》。
现在用来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3、语见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后来一直被引用来说明旧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残酷现实。
4、语见《易经系辞下》。
说明人们困难艰苦时,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5、语见汉代刘向《说苑政理》。
现在用来提倡人们要亲自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6、语见《孙子兵法谋攻》打仗总能取胜的人并不是最高明的军事家,不打仗却能使敌人的军队屈服,才是最高明的军事家。
7、《商君书更法》引习语愚笨的人对已成之事还糊里糊涂,聪明的人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见到了。
8、语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创立道德规范最为重要,其次是建功立业,其次是创立学说。
这三种贡献不论多久也不会被人遗忘。
9、《后汉书宋弘传》引习语条件好了,地位高了,不能忘记贫贱时的知己好友,不能抛弃曾经共度艰辛的妻子。
10、《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引古谚语能按某种方法去做的人不一定能讲清这个方法,研究某种方法的人不一定自己能做到。
11、语见《诗经小雅北山》全天下的土地都是帝王的,全天下的人都是帝王的臣民。
12、语见《孟子离娄下》爱别人的人,别人经常爱他;恭敬别人的人,别人经常恭敬他。
13、语见《列子汤问》形容歌声优美,耐人寻味。
14、语见《论语子罕》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去。
15、语见《老子道经三十三》战胜别人的人有力气,战胜自我的人更强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晨读材料
古代名句选读(八下)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语见《荀子·劝学》。
骐骥,良马。
驽(nú)马,劣马。
意思是,骏马跳跃一下,还不到十步远;驽马拉十天车,也可以走得很远。
这句话以骐骥与驽马相对比,说明做学问和修养品德都要坚持不懈的道理。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语见《淮南子·说林》。
意思是,翻了船的时候,才看得出谁是善游的;马狂奔的时候,才看得出谁是本领高强的车把式。
人的才能往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见出高低。
所以识人往往在关键之时,紧急危难之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语见《韩诗外传》。
意思是,玉不加工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能使品德有所成就。
以玉喻人,以琢玉喻学习,以“成器”喻“成行(xíng)”,比喻恰当贴切。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语见《尚书·旅獒(áo)》。
亏,欠缺。
篑(kuì),盛土的筐。
意思是,堆积很高的山,因为只差一筐土而未成功。
这句话意在说明,即使是很小的缺点,也会影响结果。
现在常用来警诫人们不要因事情接近成功而自满,以致功败垂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见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意思是,熟读万卷书,写起文章来才得心应手,如有神助。
前句写读书要下苦功,后句定作文自有其乐。
这是诗人实践的体验。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语见《礼记·学记》。
意思是,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切磋,就会知识浅薄、见识短浅。
古人学习,很注意同学、朋友的观摩、切磋,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我们应该记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语见《孟子·离娄下》。
意思是,做事情应有所考虑,有所选择,应该做而且做得到的就去做,否则,就不做。
这样,才能集中力量把事情做好,才能有所成就。
如果这也想做,那也想做,分散时间,分散精力,则往往一事无成。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语见《诗经·小雅·小旻(mín)》。
意思是,小心谨慎,好像面临深渊,好像在薄冰上行走。
这里是用“临深渊”“履薄冰”时的心情来比喻处事谨慎的态度。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语见《老子》七十三章。
天网,天道如网,后用以比喻国法。
恢恢,宽广的样子。
意思是,天道的网宽广无边,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后世用以形容坏人终究会受到惩罚,无处逃避。
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语见《晋书·王献之传》。
原句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意思是,从竹管里看豹子,只能看到它的一个斑纹。
用来比喻眼光狭窄,所见有限;也可以用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全体。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语见《孟子·告子上》。
暴同“曝(pù)”,晒。
意思是,晒它一天,冻它十天。
比喻缺乏恒心,努力时少,懈怠时多,什么事都做不成。
近水楼台先得月。
语见宋代俞文豹《清夜录》。
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的照射(近水处无树木遮掩,或因水光的反射,所以近水楼台先得到月色)。
比喻由于靠近某人或某物,优先获得利益或照顾;也用来讽刺利用某种方便,非法占有利益的行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语见《论语·为政》。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行。
现在用于说明人必须讲信用;也用来警告某些不遵守诺言的人,必将暴露其虚伪面目,为众人所唾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语见《诗经·小雅·鹤鸣》。
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雕琢出玉器。
原指别国的贤才也可以为此国所利用。
后多用来比喻借助朋友的批评,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借助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语见杜甫《登高》。
意思是,无边无际的落叶飒飒飘坠,无穷无尽的江水滚滚而来。
这两句诗原是写诗人登高所见的深秋景色萧索而壮观。
现在也用来比喻腐朽势力的衰亡和新生力量的不可阻挡。
前车覆,后车戒。
语见汉代刘向《说苑·善说》引《周书》。
意思是,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就应当引以为戒。
比喻应当接受前人失败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语本《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知,即“智”。
意思是,对同一个问题,仁者看了说是仁,智者看了说是智。
现在用来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语见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意思是,豪门贵族家里吃不完的酒肉腐烂发臭,而路上却有无数饿冻而死的尸骨。
后来一直引用来说明旧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残酷现实。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语见《易经·系辞下》。
穷,尽头。
意思是,事物发展到穷尽,就会发生变革,变革了才能继续发展下去,不断发展才能永久存在。
这句话后来也简作“穷则思变”,说明人们穷困艰难时,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语本汉代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
意思是,耳朵听的,不如亲眼见的;亲眼看见,不如脚踏实地去做一做。
现在用来提倡人们要亲自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语见《孙子兵法·谋攻》。
意思是,打仗总能取胜的人并不是最主明的军事家,不打仗却能使敌人的军队屈服,才是最高明的军事家。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商君书·更法》引习语。
萌,萌芽。
意思是,愚笨的人对已成之事还糊里糊涂,聪明的人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见到了。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语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太上:最高,第一。
意思是,创立道德规范最为重要,其次是建立功业,其次是创立学说。
这三种贡献不论多久也不会被人遗忘。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引习语。
糟糠:酒糟和谷糠,比喻粗劣的食物。
意思是,条件好了,地位高了,不能忘记贫贱时的知己好友,不能抛弃曾经共度艰辛的妻子。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引古谚语。
意思是,能按某种方法去做的人不一定能讲清这个方法,研究某种方法的人不一定能自己做到。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语见《诗经·小雅·北山》。
溥:同“普”,普遍。
率:沿着。
率土之滨,义同“四海之内”。
意思是,全天下的土地都是帝王的,全天下的人都是帝王的臣民。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语见《孟子·离娄下》。
恒,经常。
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经常爱他;恭敬别人的人,别人经常恭敬他。
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语见《列子·汤问》。
欐(lì),房屋正中的梁。
意思是,歌声的余音围绕房屋的梁旋转,很长时间都听得到。
形容歌声优美,耐人寻味。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语见《论语·子罕》。
逝者,指逝去的岁月、时光。
斯,这。
这里指河水。
夫(fú),语气助词。
舍,止,停留。
意思是,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去。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语见《老子·道经三十三》。
意思是,战胜别人的人有力气,能战胜自我的人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