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卷试题(二)

合集下载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李娟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

我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时的木心,在枕水而建的院落里,听着乌篷船吱呀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

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看水边的桃花开,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绘画用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

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生,甘愿为艺术忍受冷清和寂寞了。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地抚摸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那么他仿佛是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了中西文化的脉络。

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

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从不说教,也从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如万马奔腾。

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的墙上有他在纽约时的一张照片,中年的木心先生穿着一袭黑色的毛呢大衣,手拿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险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

他仿佛一位民国时期的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天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

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

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充满灵性,洁净而纯真,却又无比的悲伤和苍凉。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

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

黄宗羲所理想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

黄宗羲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截,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

共间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

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

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已守残”。

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

……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珠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黄宗羲反对“以水济水”正是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府”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

”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オ,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

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大学生那样,“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的太学生那样,“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賊奸邪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2020届湖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卷(2)(有答案)(精品)

2020届湖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卷(2)(有答案)(精品)

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二)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法权可否分割?翻阅有关宋代的史书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慎刑》,就记载着宋朝统治者注重司法权分割一事,其将由法官一人享有的审判权分割为审理权与判决权,在中央分别由断司与议司执掌,在地方分别由鞫司与谳司执掌。

换言之,断司或鞫司负责审讯与调查事实,议司或谳司负责检索和适用法律。

不仅如此,最终如何判决还得由儒生出身的行政长官来决定。

更有甚者,宋代统治者还强调断司(鞫司)与议司(谳司)之间应当各自独立行动,不得互通声气甚或协调处理。

从表面上看,宋代这种有关司法权分割的设计非常缜密,但是宋代统治者恰恰忘了,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的后果之一是,前面的事实审法官和法律审法官都无法做到真正独立,因为他们在审与判时都在揣摸着那个拥有最后决断权的行政长官的心思。

而且,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还违反了司法审判的亲历性要求,让没有参与审理的人来决定审理的结果,其后果可想而知。

事实上,从审判监督的基本原理看,审、判本身是一个连续性的任务,并不适合于分割或分立。

将审判权人为分割会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断的“审判碎片化”和随之而来的“监督碎片化”,最终决断者和监督者都缺失一种全面而系统的个案知识,其作出的决断或监督自然也是残缺的、失真的和武断的。

更为致命的是,虽然宋代统治者重视行政长官的法律素养,但是大多数官员仍不是学法律出身的专业人士,而是一群从四书五经中找出一书(经)加以钻研的文科偏材,对于法律专业只能说是粗知一二。

他们只知以儒家那套“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对于前述鞫司或谳司基于专业技能采取的法律行为自然难以理解,对于鞫司、谳司基于专业技能的玩法弄权行为也难以觉察。

在“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下,不仅司法无法独立,而且司法腐败也难以防止,司法权的分割及监督也就自然失灵。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摸底试卷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摸底试卷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摸底试卷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

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

黄宗羲所理想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

黄宗羲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

其间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

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

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已守残”。

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

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黄宗羲反对“以水济水”,正是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

”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才,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

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的太学生那样,“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

这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在1933年写下了著名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署名时,当他将蒋字的“艹”写下后就停了笔,他突然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迫害共产党和正义的人们,感到与蒋介石同姓是件耻辱的事,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下面打了个叉,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

又因为“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成了他的笔名。

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这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如《吹号者》《我爱这土地》等。

建国后,艾青的诗歌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这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以及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

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至死不渝、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这种情感在现代国人当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忧郁”。

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源于个人的经历和性格,源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源于特殊的时代。

2020年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谁消解我们的文化——从春节的失落感谈起冯骥才又一个平平淡淡的春节刚刚过去。

颇耐人寻味的是,它前后紧挨着两个舶来的洋节,前为圣诞节,后为情人节。

在市场和媒体的炒作中,这两个洋节显得红红火火,传统的春节被夹在中间更显得尴尬和落寞。

春节成了当今中国人最无奈的节日。

可是,我们至今也没有深究个中缘故。

相反,无论是媒体还是商家,仍在一个劲儿地鼓励人们把年夜饭搬到餐桌,用电子炮代替真正的鞭炮,甚至将春节当作黄金周。

将一个民族盛大的节日变为一种商机,把节日变为假日。

节日与假日不同。

假日是没有特定内涵的,它只是法律赋予的公民休息的权利;但节日是有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的。

我们现在的节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政治节日,二是民俗节日,三是舶来的节日。

如今民俗的节日差不多都成了饮食节,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灯节吃元宵。

原有的文化内涵无人理会,原有的非常丰富和优美的节日礼俗已经全部消失了。

相反,圣诞节和情人节却被搞得有滋有味,西方过节的那一套我们应有尽有,五光十色。

因为操纵这些节日的差不多都是商家,商家知道外来的文化畅销。

而如今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国庆节也列入黄金周了。

在世界任何国家,国庆都是隆重又庄严的日子。

它是一个国家非凡历程的纪念日,难道它也能推进市场,卖给商家吗?究其原因,我想应是重经济、轻精神。

精神的内涵往往通过文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中国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是依靠民俗方式传承下来的。

由于轻视精神的意义,也就会漠视相关的文化,乃至于对于民俗所承担的民族精神与情感毫不关心。

于是,那些在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中本来已经所剩无多的民俗载体,还在被我们一个个地随手抛掉。

年的尴尬,是因为没有民俗载体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们空有年的盛情,却无以承载,这便是春节乃至各种节日都渐见空洞又无奈的深层原因。

2019-2020学年湖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湖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湖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心理学依据。

现代西方学习心理学联络派的代表斯金纳认为:行为随着其后的及时的结果变化,愉快的结果强化行为,不愉快的结果抑制行为。

赏识和惩戒都是利用这一原理针对不同的教育情境采取的不同教育方式。

惩戒就是要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施以不愉快的结果,以抑制其不当行为。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教育学依据。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生活充满着各种规则和惩戒,教育要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就不能一厢情愿地否定教育惩戒,否则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能炼出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法理依据。

职责与权力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对学生具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管理学生的职业权利。

权力意味着不可放弃,否则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

同时,教育惩戒权还是教师的一种专业权力,教师必须具有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专业自主权。

教育惩戒权是其专业自主权的必然组成部分。

(摘编自“360百科”《教育惩戒权》)材料二:从9月24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规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罚站罚跑”,到11月15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除“罚站罚跑”,前后不到两个月,教师惩戒权因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又回到了讨论的原点。

教师惩戒权无法兑现,还与大多数家长不支持教师惩戒有关。

对于教师惩戒,大部分家长只能接受口头训斥。

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将教育惩戒权的具体规定下放学校主管部门。

可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谁会去出台容易刺激家长的具体惩戒规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从现阶段来看,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并没有受到上位法的保护,教师惩戒权从纸上落到地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摘编自维扬书生く别让教师惩戒权成为纸上权利),“红网”2019年1月18日)材料三:事实上,对于“罚站罚跑”条款被删除,不必过度解读和担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考模拟(二)语文测试本试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1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组是()A.赝.品哽咽.笑靥.如花恹.恹欲睡B.巷.道伉.俪引吭.高歌沆.瀣一气C.恐吓.喝.彩褐.衣蔬菜曲高和.寡D.绯.闻斐.然缠绵悱.恻蜚.短流长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诀窍晤淡功亏一溃立身处世B.惊蛰涵养胸无城府光风雾月C.挤兑揶揄靡靡之音峨冠博带D.珐琅撕杀崭露头角惠质兰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西安某一博物馆展出了一件胎体轻薄如纸、釉质莹润如玉的明朝成化时期烧制的鸡缸杯,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保存价值。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优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湖南高校等教育倡导现代技术应用性理念,地方特色鲜明,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升。

D.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电信诈骗的活动空间,某城市公安局公布六条注意事项,提醒群众增强保密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4.依次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自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香港、澳门归属问题得以妥善解决,捐弃前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呼声愈来愈高,而张学良将军不会是永无归期。

“”,将军回归,中华一统,山欢水笑庆团聚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思想及此,李商隐殷切盼望与亲友重逢的诗句,清淅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A.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B.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D.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

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

.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

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礼不可无也。

” 公湎而不听.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

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 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

君若欲无礼,此是已!” 公曰:“若是,孤之罪也。

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

”觞三行,遂罢酒。

盖是后也,饬法修礼以治国政,而百姓肃也.晏子朝,杜扃望羊待于朝。

晏子曰:“ 奚故不朝?”对曰: “君夜发不可以朝。

”晏子曰:“何故?”对曰:“梁丘据扁入歌人虞,变齐音。

”晏子退朝,命宗祝修礼而拘虞,公闻之而怒曰:“何故而拘虞?”晏子曰:“以新乐淫君。

” 公曰:“诸侯之事,百官之政,寡人愿以请子。

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夫子无与焉。

夫乐,何必夫故哉?” 对曰:“夫乐亡而礼从之,礼亡而政从之,政亡而国从之。

国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

有歌,纣作北里,幽厉之声,顾夫淫以.鄙而偕亡。

君奚轻变夫故哉?” 公曰:“不幸有社稷之业,不择言而出之,请受命矣。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中华书局1962年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色变,抑手疾.视曰疾:速度B.以新乐淫.君淫:惑乱C.令所睹于涂.者涂:道路D.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循:巡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臣以致无礼之实也.泣下沾襟,何其衰也.C.顾夫淫以.鄙而偕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乃.令出裘发粟臣乃.敢上壁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A.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B.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C. 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D. 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8.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认为,礼是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准。

“人而无礼“,人就成了禽兽。

一国之君,如果带头不讲礼,国家的根本就会动摇。

B.晏子既敢谏也善谏,他以自己“出人不起,交举则先饮”的行为激怒景公,使其切身感知不讲礼的后果,从而接受劝谏。

C.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对此晏子以拘捕歌人虞表示了反对。

因为他认为君王如果喜爱音乐会导致礼法废弃,国家灭亡。

D.景公“被狐白之裘”诧异三天大雪而天不寒冷,晏子以古贤君的做法批评景公不知百姓饥寒困苦,促使景公施行了善政。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盖是后也,饬法修礼以治国政,而百姓肃也。

(4分)译文:(2)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夫子无与焉。

(3分)译文:(3)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3分)译文: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8分)官舍竹①王禹傅谁种潇潇数百年?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官舍竹:宋淳化二年,诗人因言获罪,被贬商州团缭副使而作此诗;淳化四年,移官解州。

②量移:宋官员获罪贬窜远方,遇赦改迁近地。

此处是反语,指被贬更偏远的地方。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开篇提出了衙中竹子“谁种”的问题,看似不答却有答,翠竹相伴吟诗,不是和自己有相同命运的人,谁会在这里种下它呢?B. 诗人自为“闲官”,为尽管与实际任官情形不相符,却见他的良苦用心,咏竹而实为自咏,颇有将竹自比之意,而富有托寓。

C.颈联将竹拟人,而“拂”“侵”两字最为传神,写竹声入琴音、竹影映棋局,声色兼备,表现出竹为我友,物我同趣的意绪。

D.尾联以想象作结,即便再遭远滴也要一看雪中青竹,不久王禹们真的被“量移”至更远的解州,如此结果后人读来亦增感慨。

(2)“官舍竹”与诗人在品格和情趣上有哪些共同点?(5分)答11. 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1)我欲因之梦吴越,。

湖月照我影,(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

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这是一个遗忘了士而需要士站起来,有所担当的时代。

中国的士,传统的读书人,一生的志向都在先贤所谓“内圣外王”里边。

内圣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外王则是治国、平天下,而根本在修身。

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机会参与治国、平天下的。

何况你今天参与了,明天也许要退出。

这样,摆在读书人面前有两条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藏不是消极的,只是不在或离了庙堂,藏于民间,在家修身、在民讲学,以传其道。

读书人的君子之德风,古已有之。

像商末孤竹君的两的儿子伯夷、叔齐争让君位,他们又因武王灭商而耻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至于饿死。

这种看似避世却丝毫不苟且的行为被视为高风亮节,也正是古仁人“藏”而能持的高洁情怀。

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持节出使匈奴。

匈奴贵族多方威逼利诱无果,便将他圈禁到北海,在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等公羊生子方放他回国,苏武在那里以捕风吃草为生,居匈奴十九年历尽艰辛而其志不改。

苏武归汉手持使节,节竿饰物尽落而苏武发须皆白。

两晋读书人向外发现自然,向内发现自我,自然与自我融,进入超脱空灵的境界。

他们不与世俗相污染,让自己像一朵花样地开放。

陶潜悠然于南山采菊,也许就是当时文人面对乱世的一种坚守,《世说新语》上有个另类的记载。

阮籍的族弟阮裕有辆好车,借者无不给。

有人葬母欲借却不敢言。

阮裕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将车焚毁。

他们看重的是浊世的人格与情操之美。

讲刚健有为莫过于唐代读书人。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一开唐宋散文新气象。

他倡古文而不止于古文,他官场蹇促,仍坚持自己的说法,是“非好古之文,乃好古之道也”。

他的“文以载道”的思想是何等的高标与磊落。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杜甫,不论谋官还是写诗,他都是待以认真。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进亦忧,退亦忧,百忧集于身,悲歌动地吟。

杜甫忧患的深广沉重,在于读书人的“良知”,并由这“良知”而催生士的责任心、使命感。

杜甫是一个大写的人。

两宋先有王安石与司马光新旧之争,王安石两次任相而两次罢相,交法图新,不果不悔;后有湘人周教颐以一县令,置身党争外,继颜子之学。

在他看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才是理想人格的典范。

他用行舍藏,终以退隐讲学为志,理学由是勃兴。

明代王守仁,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

讲学在野,而弟子亦多不入仕途。

王阳明赋闲于南京,日与门人游千山水间,月夜则环龙潭而坐者上万人,长啸狂歌,歌声响震山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作为一介江南文人竟流寓北方达二十余年,无非是寻机揭竿,起而推翻满清,其民族气节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清代戊戌政变失败,谭嗣同送梁启超往日本领事馆避难。

因不懂日文,谭嗣同与日本人笔谈。

他写道:“梁君甚有用,请保护之。

”日本人写道:“君亦应留此。

”谭嗣同一笑置之,其时,梁启超面如土色。

后谭嗣同同被捕临刑,他仰天浩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无论用、舍,孟子都讲养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在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我们敬畏先人,当用先贤美貌滋养我们自己。

西学东来的时候,我们不拒绝来自人类任何一方的精神财富,只是要警惕,不要没学像了他人,最后却连自己也忘记了。

(选自《读书人的担当情怀》,《书屋》2020年第三期,有删改)12.下列有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内圣外王”之道无关乎“用行舍藏”,因为,大部分的读书人少有机会参与治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