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论文 杜威自然经验主义
[浅谈,杜威,经验,其他论文文档]浅谈对杜威“经验”概念的理解
![[浅谈,杜威,经验,其他论文文档]浅谈对杜威“经验”概念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9afac1b5022aaea998f0fe3.png)
浅谈对杜威“经验”概念的理解”[论文关键词]杜威经验过程[论文摘要]杜威使教育领域的“经验”概念得以不断的丰富与深化,使其不停留在静态与结果的属性之上,富有了动态的特征与过程的属性。
具体分析,经验的过程是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过程,是连续互动的过程,是在情境中理性思维的过程。
经验在杜威的视野中有着丰富而系统的内涵,他使教育领域的“经验”概念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深化。
以往的“经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二是指体验。
并且习惯把经验划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个人通过亲自活动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知识成果。
从概念和分类可以看出以往更多的是从结果和静态的角度看待“经验”,更多是指从实践或体验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或某种成果。
而杜威对“经验”的认识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意义,它既指经验的结果,也指经验的过程;既指经验着的事物,也指经验着的感受;经验既是一种直观体验,也是一种思维和反思。
而且杜威更多从动态与过程的角度来解释经验,使经验具有过程的属性。
在经验过程中,他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尝试”、“承受”等行动与实践。
在此过程中,经验是主体作用于事物、而事物也在作用于主体的互动过程,而且在这个交互过程中,不是主体对于环境的被动“印象”,而是一种主动“契入”事物后的感受性获得。
经验是反思的经验、理性的经验,经验包含着理性,引导主体利用以往的经验去经受新的经验,形成“经验的改组和不断改造”。
概括说,经验是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过程,是连续互动的过程,是在情境中理性思维的过程。
一、经验是实践与认识统一的过程1.经验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社会人(主体)有意识地作用于客观世界(客体)的各种形式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实际去“做”,去“行动”。
经验同样意味着“行动”,去经历、去做一定的事情。
杜威强调“经验首先是做的事情”、“从做中学”。
从“做”中学,就是从“行动”中学,从“行动”的经验中学。
杜威教育观核心理念:关系本体论论文

杜威教育观的核心理念:关系本体论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认为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他针对当时的教育状况,提出了自己一整套崭新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激励着人们去思考教育目的、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在世界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思想,是以关系概念作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思想体系。
一、杜威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关系本体论。
杜威的哲学思想是经验的自然主义,它既继承又超越哲学史的经验论。
与传统的经验论一样,他都是以经验作为基点和看问题的出发点。
但又不同于洛克等人把经验只看作是人的一种认识形式或能力,而是赋予经验本体论的意义;同时也区别于休谟把感觉经验绝对化,进而怀疑自然界的存在。
杜威经验的自然主义或经验的方法,主张经验与自然是连续性统一整体。
一方面是说“经验既是关于自然的,也是发生在自然以内的。
被经验到的并不是经验而是自然——岩石、树木、动物、疾病、健康、温度、电力等等。
”①经验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是经验的自然主义的实质。
在杜威看来,只有以经验的方法来认识和看待经验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克服传统哲学的二元论,使哲学走向正确的轨道。
②可以看出,杜威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关系本体论,超越了经验和自然,着力探究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
二、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是以关系概念作为核心的。
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概念是经验和思维,杜威对这两个传统的概念作了改造,赋予独特的含义。
杜威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在认知问题上是以“知识旁观者”的理论出现的。
这种认识论主张,知识是对实在的“静态”把握或关注。
③杜威指出,知识的获得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
杜威认为,“探究”是主体在与某种不确定的情境相联系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行动。
在行动中,知识不是存在于旁观者的被动的理解中,而是表现为主体对不确定情境的积极反应。
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
在杜威看来,由于知识“旁观者理论”把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相隔离,强调认知是一种认识“对象”呈现给认知者的事情,这样在教育上就逐步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学习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与行为相分离等弊端。
杜威自然主义的经验论

这并 不是说 经验创造 了 自然 ,并不 是所有 的事 物都是 被经验 出 的,相反 , 自然 是经验 的产物 。但是一旦经验产生 ,就可以根据 经验 去推断预测 自然 。经验来源于 自然 ,并且又能够深入到 自然,所 以经 验 与 自然 是统一的。在 自然科学 的探究 中,我们才能逐步理解杜威 的 经验 与 自然 相统一的观 点如何得到 了充分的体现,科学研究所运用 的 推 理和验 算的出发点都是直接经验到 的材料 ,虽然过程很复杂,可能 还会远离 直接 的经验 的范围,但是他们 的依据始终都是直接 的经验材 料。 从发展过程来说杜威的经验可 以分为原始经验和 反省经验两个 阶 段 。原 始 经 验 是 指 人 类 直 接 感 知 领 悟 到 没 有 经 过反 省 的经 验 , E E 较粗 糙 。反省经验 是对原 始经验提炼 推演 ,使原始经验 的 内容 具有确定 性 、可靠性 ,与相关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充当人类行动 的工具 。 虽然 这是杜威 经验发 展中 的两个 阶段 ,但 是这两个 阶段相 互依存渗 透 ,是有机统一 的整体 。反省经验不仅来源 于原始经验 ,也要从原始 经验 中检验 。原始经验能够发展为反省经验 ,并且通过反省经验得到 内容 的扩大和丰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反省经验 的阶段更高 , 能够成为被人们使用发展的工具,但 是这种 发展脱离不 了原始经验 。 原始经验与反省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感性 认识与理性认识 的相似之 处 ,它们都始于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但 是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 识 的二元分裂相 比较而言不同的是,杜威使 原始经验与反省经验相互 作用渗透 ,克服 了二者 的分裂,达到了有机 的统一。 通过 原始经验 与反 省经验相 统一 的观 点,杜威批判 了在传统哲学 中存在 的主客分裂 。 《 经验与 自然》中,杜威通过经验方法与非经验 方法作对 比来进行批判 。经验方法即把经验看做是解 决一切哲学 问题 的 出发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这里人们就不禁会疑 问整体为什么 被分为主体和客体 。杜威的前提 是主客体是一个统一 的整体 ,但是主 体和客体各 自有各 自的功能,有 时候可 以对它们分别考察 。杜威明确 以分别考察为特征的反省方法 是发展现代科技 的重要依据 ,他很肯定 反省方法的正确,他所 否定的只是反省方法 中对主客体的分裂。非经 验方法是把一个反省的产物当做 是原始 的,是原来给予的 ,这样一来 主题和课题就是分开的。杜威 认为这种方法割裂 了作为统一体的主体 和客体之 间的联系,无法解决问题。 杜威不是传统 意义上 的经验论者 ,他主张经验与 自然的统一 ,主 张原始经验与反省经验的统一,还批判 了传统哲学 中二元论 的主客分
论杜威课程理论中的_经验_概念

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论杜威课程理论中的“经验”概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褚宏启 “经验”一词是杜威教育理论尤其是其课程理论中的关键词。
国内许多课程研究者对杜威经验概念的理解有误,往往将之视为直接经验,视为一种只与人的认识相关的事情,将经验的过程视为一个被动的认识过程。
这种理解并没有将杜威的经验概念与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的经验概念区分开来,没有看到杜威对经验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深刻的改变。
这种理解上的失真现象至今犹存,严重影响着课程理论研究的严肃性和对杜威课程理论评价的客观性。
本文不评述杜威的课程论本身,只想阐明杜威课程理论中经验概念的本意,以助益于课程理论研究。
一、经验的含义杜威的经验既不同于古代的经验,也不同于近代的经验,他对传统的经验概念作了改造,赋予它以新的含义。
杜威对传统经验概念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克服了经验与理性的对立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经验作为一个与理性、与知识对立的概念而受到轻视,因为“关于经验,有某些在道德上危险的东西,例如,肉欲的、好色的、物质的和世俗的兴趣这类词语所暗示的意义;而纯粹理性和精神则意味着道德上某些值得赞扬的东西。
此外,经验总是和变化中的东西、和无法解释的变幻莫测的东西以及形形色色变化多端的东西有着根深蒂固无法根除的联系。
经验的材料本来就是变化无常和不可信赖的。
经验是混乱的,因为它是不稳定的。
”〔1〕理性主义(不论是旧的还是新的)以此为由认为,若使经验摆脱混乱、孤立及易走向不道德的局面,必须诉诸统一、完整而纯洁的理性。
杜威对传统的理性持否定态度,认为它“过于鲁莽、浮夸、无责任心和呆板”,并“陷于绝对论”。
这种理性给经验加上一个比事实更为好看的外观,以一个单纯、统一和普遍的外表掩饰实际经验的缺陷和弊病,如同给一个丑陋的人套上了一件漂亮的衣服,追求的是虚饰而非实际,结果不仅自欺,而且欺人。
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概念是自足的从而是超乎经验之上的,自然无须确证,也无从得到确证,杜威因此认为这种理性是一种无责任心的理性;理性主义自满于这种假定,于是不积极从事具体的观察和实验,蔑视经验,贬低经验,使自身与实际隔绝,杜威认为这种理性也是一种消极退隐的理性。
杜威的“经验”思想及其对我国新课改的启示

杜威的“经验”思想及其对我国新课改的启示摘要: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尤其是经验论成为杜威教育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他教育哲学的核心。
杜威“经验”思想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克服了当时美国传统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不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此,现在用杜威的“经验”思想反思我们现行的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杜威;经验;新课改约翰•杜威(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尤其是对中国,通过蔡元培、胡适、陶行知等教育家大力传播,再加上杜威亲自来华宣传,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尤其是经验论成为杜威教育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他教育哲学的核心。
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再次研究杜威的“经验”思想对我们仍有很大裨益。
一、杜威提出经验思想的背景杜威生活在美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年代。
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大量移民的纷至沓来要求教育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需要。
而在美国的教育领域中,学校的制度、课程、教学方法还是沿袭欧洲旧传统,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传统教育的合理化束缚了对人创造性的培养。
再加上传统的哲学“二元对立”和美国传统的教育又极大影响了儿童身心的发展。
面对教育上这两大课题(使美国学校和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使美国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合拍。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经验”思想。
西方教育哲学里,一直存在关于理性与经验的争论,此消彼长没有定论。
到了现代,杜威又加入其中。
杜威的经验思想是在黑格尔、詹姆士和达尔文等人的影响下联系美国的教育现状,在长期研究和批判传统教育中形成的。
杜威是一位经验主义者,他改造了传统的经验概念,对传统的经验论进行了超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主义的理论。
杜威“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中幼儿劳动教育启蒙的意蕴与启示

杜威“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中幼儿劳动教育启蒙的意蕴与启示杜威“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中幼儿劳动教育启蒙的意蕴与启示一、引言幼儿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对个体的生理、智力、情感、道德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劳动教育被越来越多地重视起来。
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强调儿童对于环境的亲身参与和积极探究的作用,这种教育理念对于幼儿劳动教育的启蒙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启示。
本文将探讨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意蕴与启示。
二、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强调从幼儿自身经验和发展中构建知识和价值观念。
他认为,儿童需要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和成长,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和发展需求。
他的教育观对于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幼儿劳动教育的意蕴1. 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劳动教育是培养孩子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教育观中,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实践,不仅能够了解事物的本质和价值,更能够培养积极动手的能力。
劳动教育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考力、创造力等。
2. 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合作精神劳动教育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生产和劳动的过程,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价值。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孩子们可以学会分享、互助和团结。
在杜威的教育观中,他认为合作是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基础,而劳动教育恰恰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社会意识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杜威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认为教育者应该提供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机会,让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和探索。
劳动教育可以为孩子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和参与劳动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幼儿劳动教育的启示1. 创造适宜的劳动环境和机会幼儿劳动教育需要为孩子们创造适宜的劳动环境和机会。
杜威经验主义(精选3篇)

杜威经验主义(精选3篇)杜威经验主义篇1儿童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的目的是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其内容是把学生直接参与其中的生活活动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课程组织是只要把教材引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就是最好的设计。
基本特征:第一,强调教育和课程没有过程以外的目的,只有过程以内的目的,即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培养儿童适应现时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二,主张以儿童参与其中的活动及其经验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并已以“从做中学”作为课程组织的原则。
第三,打破学科界限,采取作业的形式,分单元进行活动,反对预先规定教材范围和进度。
第四,崇尚师生合作,反对教师权威,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
(一)杜威的“什么是教育”杜威以“经验”为基础, 提出了他的教育哲学与课程理念的四个基本命题, 也就是他关于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什么是教育”的回答。
(1)“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 他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这种改造或改组, 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 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2)“教育即生长”: 这一命题是其教育哲学中最富生命力的命题之一。
生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 是人的习惯、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
(3)“教育即生活”: 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这种生活是一种自然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完整统一, 是经验与生活的融会贯通。
(二)对传统课程的批判1、抨击传统教育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脱离杜威明确指出“虽然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学校同社会生活的通常情况和动机如此隔离,如此孤立起来”,而且“只要成人认为一种好的知识,便拣成一块,硬把它装入儿童的心里面”。
因此说尽管传统教育给了儿童很多东西,但却忽视了社会生活的需要,只“把教学看作将知识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和道德的洞穴中去填补这个缺陷的方法。
”所以杜威认为,只有当教育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校成为一个理想的场所,因为儿童在雏形的社会生活情境中能够深切地感到了解事实、观念、原则和问题的重要意义。
浅议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

浅议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他认为哲学家应该关注教育,将其“视为人类最高的利益”。
因为真正的哲学总是要形成影响人生行为的智慧,而教育的目的是形成创造智慧的习惯。
不过,杜威对旧教育或传统教育持批判态度,认为新教育或进步教育需要一种新的教育哲学。
新的教育哲学寄希望于经验,强调教育与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
“在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下,有一点是可以永久参照的,那就是教育与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
”新教育哲学最基本的观点是实际经验的过程和教育之间有着紧密和必要的联系。
杜威说:“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不论对学习者个人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教育都必须以经验为基础——这种经验往往是一些个人的实际的生活经验。
”通过个人经验进行学习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
传统教学方法的错误在于,假定学生的经验是想当然的,“假定我们不考虑对情境的某种直接的个人经验,就可以从算术、地理或其他科目的现成教材开始”,因而往往忽略学生对熟悉的经验材料的运用,而立即把他们引进表现成人理智成就的材料。
资料性知识本来是人处于疑难情境时可以依靠的已知的、既成的、确定的材料,是心灵从疑难通向发现的桥梁,它把人类以往经验的成果压缩精简,记录成可用的形式,作为提高新经验的意义的工具。
但是,书本知识若不能将学生引导到他们已有的经验中去,这种知识就变成纯粹的无意义的言词。
传统教育将成年人的知识、方法和行为准则强加于儿童,儿童对此却没有直接的经验,便难以激发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而好奇心是扩大经验的基本条件,是反省思维的基础。
杜威认为,不能违反通过个人经验进行学习的原则。
所谓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生活在一系列情境中,而当我们说人们生活在情境中时,“在……中”这个词的意义,与物品在衣袋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它意味着个人和各种事物以及他人之间的交互作用。
情境和交互作用这两个概念是彼此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应该抓住生活中真实生动的情境,启发受教育者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主义课程论
现代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经验课程思想影响深远,他的经验课程的主要思想以关系思维为出发点,以其经验论为理论基础,改造了传统的认识论,在批判传统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了他的经验课程体系。
其经验课程初具大课程论雏形,经验课程的形态是主动作业,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经验的组织贯穿了连续性原则与交互原则。
传统上,经验论者认为经验与自然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
当经验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历程时,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杜威认为,“经验不是涂在自然上面的一层极薄的油彩,而是深入自然的,达到自然的底蕴的,并且它所掌握的范围是可以扩大的。
”也就是说,经验既在自然之内,也是关于自然的。
杜威区分了经验的方法与非经验的方法:经验方法是一种整体的方法,把完整的统一体当作哲学思想的出发点;非经验的方法从一种反省的结果出发,把经验的材料与经验的活动和状态割裂开来,把它当成原始的东西,当成本来“给予”的东西,客体与主体、精神与物体处于分离的状态。
1.杜威的经验说。
“经验通常指感觉经验,是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应用于教育领域,形成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与课程理论,对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他看来,所谓教育,就是连续地改造和建构经验。
教育是通过经验谋求经验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因此,经验是教育的目的,同时是教育的方法。
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观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验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教育作为过程就是“不断改组经验,重新组织经
验”,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
一方面,经验是主体与客体间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是经验教育的本质。
(2)经验就是培养思维,锻炼思维的过程。
经验对训练思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验的实验性给思维的训练提供了空间。
(3)知识是在经验的过程中习得的。
杜威认为只有在经验中,理论才充满活力和可证实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就是脱离经验来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儿童中心课程。
杜威对传统的划一地灌输知识的书本学校做出批判。
在他看来,传统的学校把儿童视为缺乏主动能力,缺乏个性的、被动的,无兴趣爱好的个体存在。
并且,传统的教学片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把知识视为是静态的。
杜威针对传统的教学把儿童处于被动位置的种种弊端,试图改造这种传统学校的教学,使之更贴近生活。
为此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
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
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儿童而不是教材。
”因此,杜威的课程设计也是以儿童为基础的。
(1)关注儿童的兴趣。
“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兴趣”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他看来,在讨论儿童和儿童问题时必然会涉及“兴趣”这一概念。
当儿童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后,他才会积极地从事这一活动,而不是消极地等待外部刺激。
另外,兴趣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兴趣。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试图激发儿童的真正兴趣,因为兴趣是儿童乃至成人最好的老师,兴趣会激发一个人的好奇心,驱使人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在杜威看来,正是受到这种真正兴趣的激发,儿童不仅以积极的和专注的态度投入某个活动,而且促使其自身不断地生长和发展。
(2)联系儿童的生活。
杜威主张学校把教育和儿童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育即生活”。
他指出:“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
”他认为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重要的是引导儿童学会热爱自己的生活,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
儿童之所以对那些抽象的课程感到厌烦,提不起兴趣,就是因为那类课程和他们的生活完全是不相关的。
只有学校课程与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儿童才会对之产生兴趣,才会爱学。
由上所述,杜威从对传统的教育的批判和对现实儿童的实际状况出发,提出了属于自己的经验主义课程。
杜威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其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不仅系统全面,而且不乏现代气息。
杜威的课程设计本身是有乐趣的,有益于儿童的;又是富有实效的,有利于社会改造。
杜威的教育哲学消除了儿童与成人、教育与生活、儿童与社会、学校与社会等的对立,为整体的思维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另外,杜威的课程论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而且对我们现如今的课程改革仍有许多启示,教育工作者也仍有须学习、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