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绿道规划
富阳新桥江绿道施工方案

富阳新桥江绿道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富阳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下辖,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风景优美的城市。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于休闲娱乐和健康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富阳市计划建设一条连接新桥江两岸的绿道,提供给市民一个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场所。
二、项目目标该绿道项目的目标是打造一条景观优美、设施完善、安全可靠的绿色通道,方便市民进行散步、骑行和休闲活动。
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1. 连接新桥江两岸,提供市民通行的便利; 2. 创造出一个美丽宜人的自然环境,增强市民对大自然的感知和喜爱; 3. 设置各类设施,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 4. 提供安全可靠的管理和维护服务。
三、项目范围富阳新桥江绿道项目的总长度约为5公里,沿新桥江两岸布设。
项目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绿化:对项目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绿化,包括植树、种草、布置花坛等; 2. 道路:建设步行道、自行车道等通行设施,确保市民安全便捷地通行; 3. 设施:设置休息区、公共厕所、垃圾桶等基础设施,提供方便的休息和生活条件; 4. 照明:在绿道沿线设置合适的照明设施,确保夜间使用安全; 5. 标识:设置指示牌、标志等导向设施,方便市民找到正确的通行路线。
四、施工流程本项目的施工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方案设计:在确定项目目标和范围后,由专业设计师进行绿化和道路设计,绘制施工图纸; 2.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需要的材料种类和数量,进行采购; 3. 土地准备:清理绿道建设区域内的杂草和垃圾,平整土地; 4. 绿化工程: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草坪进行植栽; 5. 道路建设:在绿化区域内布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 6. 设施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在绿道沿线设置休息区、公共厕所等设施; 7. 照明设施安装:安装绿道沿线的照明设施,确保夜间通行安全; 8. 标识设置:设置指示牌、标志等导向设施,方便市民找到正确的通行路线; 9. 完工验收:对项目进行综合验收,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 10. 管理和维护:建立绿道管理和维护机制,保证长期可持续运营。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生态绿道网总体规划20119

生态绿道网总体规划
规划背景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嘉兴建设 生态绿道的重要精神,全面开展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国际商务区 生态绿道网建设工作,于2011年初特委托我院编制本规划。 (1)打造全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要求
(2)有利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整合发展和功能提升
(3)经济发展和休闲娱乐的自然需求 (4)提高绿色开敞空间利用效率的要求
汇报框架
1 规划总则 相关规划
2
3 4 5 6 7 8
建设条件分析
绿道网总体布局 绿道网建设指引 专项配套 近期建设规划 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1 规划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创建国家 级生态示范区为目标,落实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发展示范区、 生态宜居新城区等建设,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 ;同时,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制定整体规划,明确建设标准 ,分期推进建设,体现绿道的多样化、本土化和生态化,进一步优 化区域生态格局和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开敞空间,推动城市生态保 护、生活休闲一体化,凸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水乡特色和城市宜居 性,进而实现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大推进和形象的大提升。
1 规划总则
规划重点
本次以绿道线网规划为主,确定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
区)绿道网的总体布局、建设指引、专项配套规划等内容。
规划重点
调整、细化:
对嘉兴市区绿道网总体规划 中一些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 区现状存在矛盾的绿道加以
对接:
注意与秀洲区、南湖区绿道
网总体规划中绿道布局实现绿道网总体布局
选线原则
(1)必须与周边区域绿道空间对接 (2)必须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功能提升结合 (3)必须与水上巴士、河流水系整治结合起来 (4)必须体现生态化和本土化
浙江省省域绿道建设

浅谈浙江省省域绿道建设摘要:绿道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地城乡绿化建设的热点与重点,本文旨在从省域绿道建设的高度,结合浙江省自身的山水、交通、人文条件来介绍浙江省的绿道建设实践,并通过对兄弟省份的绿道网建设的分析总结,为浙江省各县市区乃至全国的城市绿道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省域绿道布局;绿道实践;浙江省中图分类号:u49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greenwa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hot key of the world green construc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is article combined with zhejiang province’s own landscape, transportation, humanities condition,on the hight of provincial greenway construction, introduced zhejiang province greenway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through the brother provinces of greenway network construction analysis, every urban district and the city zhejiang province’s greenway construction would ge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key words: provincial greenway construction, greenway practice, zhejiang province一城乡绿道建设背景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2024年杭州市城区绿化建设计划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绿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中国的一座经济发达、生活优美的城市,杭州市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景和环境而闻名。
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杭州市政府制定了2024年城区绿化建设计划。
一、总体规划据统计,杭州市目前的总绿化覆盖率为50%,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25%,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绿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因此,杭州市政府决定在2024年加大城区绿化建设的力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重点项目1.建设新的城市绿道和休闲公园。
根据城市规划,杭州市将新建10条城市绿道,连接各大主要公园和景点,方便市民出行和休闲。
同时,城市将新建5座大型休闲公园,提供更多的休闲活动空间,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
2.提升老旧小区和街道的绿化水平。
针对老旧小区和街道绿地不足的问题,杭州市将加大对这些地方的绿化改造力度,引入更多的绿色植被和景观设施,增强绿化效果,改善周边环境。
3.加强城市街道和广场的绿化工作。
作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动脉和人流聚集地,城市街道和广场的绿化工作至关重要。
杭州市将加大对城市街道和广场的绿化投入,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4.保护和修复城市的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一些绿地和湿地面临破坏和污染的威胁。
杭州市将加大对这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恢复其原始状态,保障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5.推动城市绿色交通和徒步出行。
绿色交通和徒步出行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也是改善城市环境和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
杭州市将加强城市绿色交通建设,推广共享单车和电动汽车,鼓励市民多步行出行,减少机动车的使用。
三、实施方案为确保2024年城区绿化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杭州市政府将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确定各项绿化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范围和实施时间,确保按计划推进,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2.12.12•【字号】建规发[2012]271号•【施行日期】2012.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建规发〔2012〕271号)各市、县(市、区)建委(建设局)、规划局(分局):为进一步规范我省绿道规划设计工作,加快推进绿道网规划建设,我厅组织编制了《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12月12日编制说明为适应我省绿道规划设计需求,有效指导、规范和协调全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我省新型城市化战略、实施《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规范我省绿道规划设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各地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或具体化。
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
本导则主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导则编制人员:顾浩陈桂秋赵栋胡智清高黑孙鹏周俊马敏马浩杨XXX 周伊峰黄勤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 年12月12日目次1 总则2 绿道定义2.1绿道的定义2.2绿道的构成3 绿道的分级与分类3.1绿道分级3.2绿道分类4绿道规划总体要求4.1绿道规划类型4.2省级绿道网规划要求4.3设区市绿道网规划要求4.4县(市、区)绿道网规划要求5绿道规划设计要求5.1绿道选线原则5.2绿廊5.3慢行道5.4驿站5.5标识5.6节点1 总则1.0.1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
1.0.2 本导则为我省绿道规划设计提供基本技术指导,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
山水为基,人文为魂,特色为本——浙江绿道规划实践与探索

【 关键词 】 浙江绿道 ; 功 能 定位 ; 地域特 色; 山水 人 文 ; 组 织 保 障 【 中 图分 类 号 】 T U 9 8 4 【 文献标识码 】 A
浙 江省地 处 东海 之 滨 , 是 我 国经 济最 发 达 的 长
旅 游 网络 的 支 撑 系 统 和 城 乡统 筹 的 连 接 系 统 。 在
绿道建设
【 文章 编号】 1 0 0 6—3 8 6 2 ( 2 0 1 3 ) 0 4—0 0 2 2— 0 6
山水 为 基 , 人 文为 魂 , 特 色 为 本
— —
浙江 绿道 规 划 实践 - 9探 索
顾 浩 胡 智 清 马 敏 高 黑 (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7 )
1 . 2 历 史 文 化 的 展 示 系统
是 突显 浙江作 为 文化 大 省 的文 化特 色 , 并 以此 作 为
绿 道规 划实践 的最大亮 点 和特点 。
l 浙 江 绿 道 的 主 要 功 能
浙 江绿 道 的 主要 功 能 是 全 省 生 态 空 间 的保 护
系统、 历 史文 化 的展 示 系 统 、 健 康 生活 的的 开 发 理 念 , 将 景 观 生 态 与 工 程
技 术相结 合 , 与“ 水专项” 有机结合 , 利 用 都 市 自然 排 水系 统 、 雨 水花园、 生 态 滞 留 草 沟 等 技 术 和 工 程
措施 , 满足“ 截、 滤、 渗、 蓄、 保” 等水处理要求 , 从 源 头 治理水 污染 问题 , 使 得 绿 道 工 程 起 到 了很 好 的 生 态 修复 功能 。
空 间 的保 护 范 围 , 利用 先 进 的技 术 手段 结 合 绿 道 工
山水为基_人文为魂_特色为本_浙江绿道规划实践与探索

山水为基,人文为魂,特色为本———浙江绿道规划实践与探索顾浩胡智清马敏高黑(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7)【摘要】浙江绿道规划建设是浙江落实新型城市化战略,构筑美丽浙江新篇章的重要行动之一。
在定位浙江省绿道的功能、研究浙江省地域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筑与城镇格局、资源分布相契合的绿道网络结构,组织体现山水与人文融合的特色绿道线路,提炼彰显地方魅力的精品路段等举措,探索体现浙江山水人文特色的绿道规划思路,突显浙江美丽的山水与深厚的人文底蕴。
通过行政推动与技术支撑双管齐下、统一多部门行动计划等方式,保障规划推进与落实。
【关键词】浙江绿道;功能定位;地域特色;山水人文;组织保障【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浙江省地处东海之滨,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浙江省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之后,正面临从经济大省向文化大省、生态大省转型阶段,社会发展的关注点从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以营造美好生活环境为目标。
并将全面深入实践新型城市化战略,建立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目标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
绿道网建设作为落实新型城市化战略,布局美丽浙江新篇章的重要行动,得到省政府与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各设区市、县(市区)先后开展了绿道网规划和绿道建设工作之后,2012年7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适时组织了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省级绿道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以统一全省的绿道规划设计标准,统筹部署贯通全省、并与省外重要省市相衔接的绿道网络。
浙江省各级绿道规划在注重借鉴国内外绿道规划建设经验的同时,十分强调突出浙江的地域特色,突显浙江美丽的山水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尤其是突显浙江作为文化大省的文化特色,并以此作为绿道规划实践的最大亮点和特点。
1浙江绿道的主要功能浙江绿道的主要功能是全省生态空间的保护系统、历史文化的展示系统、健康生活的活动系统、旅游网络的支撑系统和城乡统筹的连接系统。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一、绿道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1.生态优先:强调保护和恢复绿道的生态功能,保护绿道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和破坏。
2.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绿道资源,平衡绿道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3.功能多样:综合考虑绿道的休闲、运动、游憩、交通等多种功能需求,根据具体区域的特点,确定绿道的主要功能,并兼顾其他次要功能。
4.景观美化:注重绿道的景观效果,通过园林设计手法提高绿道的美观性和舒适度,增加景观元素,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5.人性化设计:为绿道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和舒适的体验环境,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合理的照明、座椅、步道等设施。
二、绿道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1.调查研究:对绿道的地理、气候、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研究,了解绿道的现状和潜力,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规划目标: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确定绿道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明确绿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3.制定规划方案:综合考虑绿道的功能需求和地理条件,制定绿道的布局方案和设计方案,确定绿道的主要路线、节点和景观元素。
4.设计细化方案:对绿道的路线、节点和景观元素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绿道的道路结构、景观节点的布置和绿化植被的选择等。
5.编制规划报告:将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整理和归纳,编制绿道的规划报告,包括绿道的总体规划、详细设计和实施计划等内容。
三、绿道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1.路线选择:根据绿道的功能需求和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道路线,借助地形和自然景观,以及交通和市政设施的布局,确定绿道的主线和支线。
2.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景观节点的设置和景观元素的布置,提高绿道的景观品质,增加绿道的美观性和艺术感。
3.设施建设:根据绿道的功能需求,合理设置休息站、饮水点、厕所、座椅、自行车停车场等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功能。
4.绿道管理:建立健全的绿道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制定绿道的使用规则和管理办法,定期对绿道进行巡查、维护和修复,保证绿道的良好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省级绿道网布局规划(2012-2020年)
(送审稿)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
1、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布局美丽浙江发展新篇,推进全省绿道网建设;
2、构建富有浙江特色的省级绿道网络,有效整合资源,通过绿道网的建设推进全省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现有园林绿化成果的保护利用,优化人居环境品质,促进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3、明确省级绿道网的主骨架以及原则走向,为下一层次的绿道网规划提供依据,落实具体建设任务;
4、明确省级绿道的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充分发挥省、地市、县(市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
(二)规划范围
为浙江省行政辖区,陆域土地总面积10.54万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至2020年。
(四)省级绿道网内涵
1、省级绿道的定义
省级绿道是指连接两个及以上设区市,串联我省主要中心城市和重要的自然、人文及休闲资源,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风景游览体系构建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2、省级绿道的分类
为了具体指导浙江省的绿道建设,根据绿道所处区域和功能要求,分为城镇型绿道、乡野型绿道、山地型绿道三种类型。
(1)城镇型绿道
城镇型绿道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主要依托和串联各类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供居民休闲、游憩、出行、健身等的绿道。
(2)乡野型绿道
乡野型绿道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依托林地、园地、湿地、水体、农田,连接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农业观光区、特色乡村、农家乐等的绿道。
(3)山地型绿道
山地型绿道是针对我省多山的特点而设立的特殊类型绿道,位于坡度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主要沿自然河流溪谷、古道、登山径设立,不能满足普通自行车通行,仅供徒步及攀登的绿道。
二、规划理念
浙江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山水因存人文而独具韵味;人文因倚山水而充满灵气。
因此,浙江省绿道网应为用绿色的自然廊道将一颗颗璀璨的人文瑰宝串联,形成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动人画卷。
体现“山水为体,人文为魂”的总体特色。
1、规划结构:山环海抱,“T”型绿廊;“井”字框架、“十”字相连。
(1)山海环抱:浙西南山区及浙东沿海形成的自然格局。
(2)“T”型绿廊:在浙江省中部形成的两条联系山海通廊、浙中水源保护地的T型生态通廊。
(3)“井”字框架:与省域城镇体系结构相契合的联系四大都市区的四条绿道主框架。
(4)“十”字相连:为增进四大都市区之间以及与省内其他
城市的联系而设立的两条绿道。
2、方案布局
结合浙江省的城镇格局和自然特色,依托山脊、山谷、海岸、河流等自然廊道,串联浙江省内主要的自然、人文资源点,形成10条省级绿道,全长5555公里,串联了11个设区市和56个县(市),密度为0.053km/km2。
其中绿道1号线至6号线侧重休闲功能,全长3340公里;
绿道7号线至10号线侧重生态功能,全长2195公里。
四、省级绿道旅游策划
1、旅游策划思路
在充分发挥绿道生态保障功能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各类资源特色,以打造特色化的绿道品牌为目标,以主题游径和资源节点为载体,进行绿道特色旅游开发。
2、主题游径设计
结合绿道沿线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条件,设计多样化的绿道主题游径。
(1)文化径
依托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街区和古文化遗址、民俗文化之乡、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民族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以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游径,重点开发茶文化、丝绸文化、水乡文化、影视文化、古文化遗址、历史文化村镇、名人文化、宗教文化、唐诗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产品。
(2)观光径
依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山水等景观优美的地区,建设以自然观光为主题的游径,重点开发河湖观光、海洋海岛观光、山地/盆地/海岸特殊地貌观光、山水名胜观光等旅游产品。
(3)休闲径
依托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等旅游目的地以及海岸、岛屿、湖泊、山林、田野等景观节点,建设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游径,重点扶持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城郊休闲度假旅游、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山水生态休闲度假旅游、都市休闲旅游产品,以及商务会展、购物旅游、现代娱乐、美食旅游等专项度假旅游产品。
(4)生态径
依托自然保护区、动物保护区、重要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海洋保护区等野生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游径,开展生态旅游产品示范区的建设,重视生态旅游产品中的解说系统、生态文化宣传设施建设,重点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山岳生态旅游产品、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和海洋生态旅游产品。
(5)教育径
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经典景区等红色旅游资源,建设以爱国教育为主题的游径,重点开发红色体验旅游、红色观光旅游、红色追忆旅游等产品。
(6)探险径
依托浙江省丰富的丘陵、峡谷、森林、古道、洞穴、江河、海洋等自然生态资源,建设以探险旅游为主题的游径,重点开发徒步旅行、森林探险、高山攀岩、古道探秘、洞穴探索、野外生存、山地穿越、定向越野、海底探险等旅游产品。
(7)运动径
依托重要体育建设项目、海洋体育基地等建设等大型体育项目和设施以及江河、海洋、森林等自然资源,建设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游径,重点开发登山、骑马、山地自行车、拓展运动、狩猎、钓鱼、游泳、江河漂流、冲浪、帆船、滑雪、滑翔伞、射箭、网球、武术健身等产品。
(8)养生径
依托温泉、负氧离子含量高的森林等优质的自然资源,建设以康体养生为主题的游径,将中医、太极、气功、温泉、水疗以及健康膳食等资源包装成为世界级的旅游产品,重点开发中医文化展示、中医文化修学、太极气功体验、温泉养生休闲、森林氧吧疗养、健康膳食、水疗康体、养生节事等旅游产品。
3、精品线路设计
(1)名湖名景,绝美风景游览线
该线路起自绿道1号线长兴太湖旅游度假区(太湖风景),经南浔——乌镇——嘉兴南湖风景区——海盐南北湖风景名胜区,沿钱塘江经海宁至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接沿绿道3号线杭州江东新城沿江湿地延伸至宁波慈溪杭州湾沿海滩涂湿地。
该线路串联多个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将钱江潮、湿地联系起来,推荐为绝美风景旅游线。
(2)唐诗之路,古诗旅游风景线
该线路起自绿道2号线杭州萧山湘湖景区,经绍兴鉴湖风景名胜区、鲁迅故里——东湖风景名胜区至上虞,转绿道5号线,沿曹娥江向南经嵊州鹿山森林公园——沃洲湖风景区——新昌大佛寺——天姥山风景名胜区,终于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该线路名山盘结,其间百溪清流环绕,两岸风光如画,以体验古人畅游诗词为特色,为经典唐诗之路旅游线路。
(3)蓝色风情,海洋风景体验线
该线路起自绿道2号线朱家尖风景名胜区,连接桃花岛风景名胜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舟山定海海洋体育基地至宁波转绿道3号线,经宁波东钱湖风景名胜区——奉化阳光海湾——象山湾滩涂湿地——象山县——石浦镇——宁海伍山石窟旅游区,至于宁海县。
该线路串联我省舟山、宁波的景点海洋风情景区,是精品海洋风情体验线路。
(4)海岳相依,山海风情领略线
该线路起自绿道3号线玉苍山森林公园,经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沿东海岸北上,经平阳至瑞安仙岩风景名胜区——温州瑶溪风景名胜区——洞头列岛风景名胜区——乐清湾滩涂湿地——中雁荡风景名胜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至于台州玉环大岛风景名胜区。
该线路串联沿海名山名岳,同时沿途领略东海风情,是经典
的山海风情领略线路。
(5)生态灵境,自然科普探险线
该线路起自绿道7号线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经临安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浙西大峡谷——大明山旅游区——千岛湖度假区,再沿4号线接黄山。
该线路风景优美,自然环境优越,古道资源众多,是精品徒步探险线路。
(6)休闲养生,特色旅游体验线
该线路起自绿道6号线东阳横店影视城,沿义乌江经义乌国际商贸旅游区至金华历史文化名城,转绿道4号线,沿武义江至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至松阳,转绿道8号线至遂昌金矿国家级矿山公园。
该线路沿途串联影视城、温泉、金矿等特色旅游文化景点,是休闲养生的特色线路。
(7)自然源头,遗产生态感受线
该线路起自绿道7号线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经开化根博园——三衢国家森林公园——三衢石林风景名胜区——常山——衢州烂柯山,接1号线经江山市,至江郎山风景名胜区、廿八都古镇。
该线路串联生态源头钱江源,同时沿途串联多个森林公园,终于江郎山世界遗产,是经典的生态和遗产感受的旅游线路。
(8)剑瓷文化,民族特色体验线
该线路起自绿道10号线龙泉青瓷窑遗址,向北至龙泉县,转接绿道8号线经景宁畲族旅游度假区、凤阳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景宁畲族自治县,至于景宁畲族自治县。
该线路串联剑瓷文化青田县和畲族文化景宁县,是特色文化和生态自然融合的线路。
上述八条旅游线路,是绿道中精品旅游线,串联了我省具有代表性和特色性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海洋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在深化落实省级绿道和开展下层级绿道规划时,可进一步挖掘各地的特色,推动绿道与旅游的相互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