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设计---小论文

合集下载

EDA技术论文

EDA技术论文

第1章 EDA技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涉及通信、国防、航天、医学、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电子系统设计工作中,EDA技术的含量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电子类高新技术项目的开发也更加依赖于EDA技术的应用。

即使是普通的电子产品的开发,EDA技术常常使一些原来的技术瓶颈得以轻松突破,从而使产品的开发周期大为缩短、性能价格比大幅提高。

不言而喻,EDA技术将迅速成为电子设计领域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1 EDA技术的含义及特点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 (计算机辅助测试)和CAE(计算机辅助工程)的概念发展而来的。

现代EDA 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在EDA软件平台上,根据硬件描述语言HDL完成的设计文件,能自动地完成用软件方式描述的电子系统到硬件系统的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分割、逻辑综合及优化、布局布线、逻辑仿真,直至完成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

设计者的工作仅限于利用软件的方式来完成对系统硬件功能的描述,在EDA工具的帮助下和应用相应的FPGA/CPLD器件,就可以得到最后的设计结果。

尽管目标系统是硬件,但整个设计和修改过程如同完成软件设计一样方便和高效。

[3]可见,利用EDA技术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软件的方式设计硬件;二是用软件方式设计的系统到硬件系统的转换是由有关的开发软件自动完成的;三是采用自顶向下(top--down)的设计方法;四是设计过程中可用有关软件进行各种仿真;五是系统可现场编程,在线升级;六是整个系统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

因此,EDA代表了当今电子设计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

1.2EDA技术的主要内容EDA技术涉及面很广,内容丰富,从教学和实用的角度看,主要应掌握如下个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二是硬件描述语言;三是软件开发工具;四是实验开发系统。

关于CAD/CAM的论文

关于CAD/CAM的论文

关于CAD/CAM的初步认识学校名称:内蒙古电大鄂尔多斯分校学生姓名:**学号: ************* 专业:机电一体化教育层次: 本科入学时间: 2013年秋指导教师:***论文提纲一、CAD/CAM的基本概念(一)1.1 CAD技术1.2 CAM技术(二)、 CAD的分类及用处二、CAD/CAM系统组成及其软硬件三、CAD/CAM系统中计算机的配置四、国内CAD市场状况及CAD/CAM主流(一)软件产品概述(二)引进的国外主要软件及国内生产的软件五、CAD的实用性及优越性六、计算机绘图的目标七、使用CAD技术的优缺点八、总结摘要【内容摘要】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CAD/CAM技术是一项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帮助人们完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的新技术,他是计算机技术在零件生产中综合应用的新飞跃,CAD包括建立几何模型、工程分析、产品分析、动态模拟、自动绘图等;CAM包括数字化控制、工艺过程设计、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FMS)、工厂管理等,CAD/CAM技术是制造的主要组成部分,文中简述了CAD/CAM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技术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的航空和军事工业中,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

1989年美国国家工程科学家将CAD/CAM技术评为当代(1964-1989)十项最杰出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

三十几年来CAD技术和系统有了飞速的发展,CAD/CAM的应用迅速普及。

在工业发达国家,CAD/CAM技术的应用已迅速从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发展,由大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推广,由高技术领域的应用向日用家电、轻工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普及。

而且正在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对经济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阐述CAD/CAM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发展和意义,同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相关的问题,最后表达了本人对于CAD学习的无比热爱和继续求知的热情,它带来的无尽空间和神秘感让我不断进取!【关键词】飞速发展自动绘图数字化控制自动化技术一、 CAD/CAM的基本概念CAD/CAM技术是制造工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性应用技术,具有知识密集、学科交叉、综合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论文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论文

浅析CAPP系统的发展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摘要: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彻底改变了传统手工设计的落后面貌;它在现代自动化集成制造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CAPP系统模式的探讨和CAPP技术的研究是制造业的重要任务。

本文总结了CAPP系统的概念和分类,总结了CAPP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详细综述了CAPP系统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CAPP系统、发展概况、制造业应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 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是指在人和计算机组成的系统中,根据约束条件和资源条件,将零件的设计信息转换为制造零件所需的一系列加工操作,并人机交互或自动地生成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也即是将产品设计信息与制造环境提供的所有可能的加工能力信息进行匹配与优化的过程[1]。

传统上CAPP是狭义的,它只面向零件,主要是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而且常常是车间一级的。

后来逐步扩充到各种专业的工艺过程设计乃至工艺信息管理。

迄今为止,人们对CAPP的研究已进行了40多年,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将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CAPP之后,工艺知识获取、表达和运用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有了很大改观,CAPP系统的实用化和工程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1.CAPP的发展概况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研究在国际上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其早期意图就是建立包括工艺卡片生成、工艺内容存储及工艺规程检索在内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它只是将计算机当作存储、整理、计算和提取信息的工具,以帮助减少工艺人员所做的事务性工作,从而节省工艺设计的时间。

这样的系统因为没有工艺决策能力和排序功能,所以不具有通用性。

直到美国计算机辅助制造国际组织CAM-I于1976年开发出在CAPP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APP系统,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才正式命名为CAPP系统。

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论文

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论文

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论文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行业的必备工具,而室内设计也不例外。

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它不仅可以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更可以加快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设计。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的基础知识、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一、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的基础知识1.1 室内设计的必要性室内设计是指在建筑物内部空间中,根据形式、色彩、材料等美学标准,将不同的功能要求和美学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装饰达到理想的室内环境的设计过程。

室内设计是人类文化历史的一部分,也是现代建筑学和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内设计既是空间美的传承者,也是时代潮流的引领者。

通过良好的室内设计,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美观、健康的居住、工作等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精神需求。

1.2 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的基本流程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基本流程分为以下几步:1. 分析需求:了解客户的需求、预算、时间要求等。

2. 制定设计方案:设计师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具体情况,制定初步的室内设计方案,包括空间分区、功能和布局等。

3. 进行模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室内模拟设计,将实际的设计方案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再现,并对实际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4. 设计效果展示:将计算机模拟的室内设计方案展示给客户,然后与客户商讨并进行修改直到满意。

5. 制定施工图:通过计算机软件制定详细的施工图,包括制图和材料选择等。

6. 施工阶段:室内设计师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1.3 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所需的工具软件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需要的软件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SketchUp、3ds Max、Revit等,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甚至还需要一些虚拟现实软件、AR 识别软件等。

三维模型 论文

三维模型 论文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与应用三维建模摘要:我们身在一个三维的世界中,三维的世界是立体的、真实的。

同时,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信息化的时代是以计算机和数字化为表征的。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不满足于计算机仅能显示二维的图像,更希望计算机能表达出具有强烈真实感的现实三维世界。

三维建模可以使计算机作到这一点。

所谓三维建模,就是利用三维数据将现实中的三维物体或场景在计算机中进行重建,最终实现在计算机上模拟出真实的三维物体或场景。

而三维数据就是使用各种三维数据采集仪采集得到的数据,它记录了有限体表面在离散点上的各种物理参量。

它包括的最基本的信息是物体的各离散点的三维坐标,其它的可以包括物体表面的颜色、透明度、纹理特征等等。

三维建模正在广泛地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并且以其提供直观、方便的三维图像等特点在各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三维建模、三维模型绘制、伞状网络1、三维数据的应用我们身在一个三维的世界中,三维的世界是立体的、真实的。

同时,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信息化的时代是以计算机和数字化为表征的。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不满足于计算机仅能显示二维的图像,更希望计算机能表达出具有强烈真实感的现实三维世界。

三维建模可以使计算机作到这一点。

所谓三维建模,就是利用三维数据将现实中的三维物体或场景在计算机中进行重建,最终实现在计算机上模拟出真实的三维物体或场景。

而三维数据就是使用各种三维数据采集仪采集得到的数据,它记录了有限体表面在离散点上的各种物理参量。

它包括的最基本的信息是物体的各离散点的三维坐标,其它的可以包括物体表面的颜色、透明度、纹理特征等等。

三维建模在建筑、医用图像、文物保护、三维动画游戏、电影特技制作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建筑领域,一个建筑物如果用普通二维图片(比如照片)表示,会造成对某些细节部位或内部构造观察的不方便。

而建造时使用的图纸虽然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却不容易看懂而且很不直观。

浅谈CAD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论文)

浅谈CAD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论文)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建筑CAD》课程论文浅谈CAD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的运用与发展学号:************名:***完成时间:2015年11月15日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CAD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 (3)1.1CAD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2建筑CAD技术的实施情况 (4)二、CAD技术在应用中的问题 (5)2.1投资与管理问题 (5)2.2 CAD软件的应用 (5)三、CAD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 (5)结语 (6)参考文献 (6)浅谈CAD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的运用与发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CAD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介绍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和实施情况,分析其在当今社会建筑产业应用时存在的问题,以及CAD技术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关键词: CAD技术;应用;发展Abstract:this paper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AD techn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field in China,introduces it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alysis the exist in today's society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blems in appl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AD technology and trends.Keywords:CAD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development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是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在工程和产品设计中,计算机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担负计算、信息存储和制图等项工作。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的分布式数据法来仿真复杂架构的光子...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的分布式数据法来仿真复杂架构的光子...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的分布式数据法来仿真复杂架构的光子组件Libor Kotacka绪论自从一些具有友善的使用者界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被用来分析不同波导结构(现称为光子组件(photonic device)),一直以来由于需求的关系,导致软件有不断的成长,使的这些方法能比最初发现时更能灵活有效的运用。

这些软件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早期,就已经有许多光学架构(optical circuit)仿真及可对其做一些复杂分析的数值方法和软件开发出来,意味着这些产品实际上跟积体光学(integrated optics)本身一样年代久远。

虽然这些数值技巧功能相当强大,但仅被用在非常基本的光子组件机构的研究上,例如弯曲的方向耦合器(curvilinear directional couplers)、分波(branching)及合波(combining)波导,进一步如锥形波导(tapered),S型(S bends)及一些其它波导。

一些较复杂技术甚至能处理光的多方向传播(例如环型共振器-图(二)),但是这些方法的开发必须由非常特有的方式去完成,以及当使用者在可能会在使用时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或约束,而且我们将会面临到更多更多复杂的光路[1][2]。

假设一个较极端的例子,一个使用者想要分析在六英吋晶圆上许多组件的其中一个组件的功能,如要研究这样的结构将会变的非常的艰巨,因为分析时可能由于一些奇特的设计,以及晶圆上的其它组件交互运作下所产生的变量将会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向。

可以断定,目前尚未有如此复杂方法能对于这样的结构做完整的分析,而那些进阶架构甚至通常超出那些特定方法之理论模拟可接受的范围。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提到这件事,就是一些可以号称能够处理这一类复杂架构的数值近似方法,实际上在模拟时间上无法让人接受,至少是不经济实惠的。

因此这篇论文的目的是要介绍一个相当有效率方式,来分析复杂的光子组件架构(advanced photonic circuits),下面我们将会讨论到三种主要,且常使用的数值近似法,这些方法将足够用来模拟一般基本的积体光学组件,我们会藉由比较这些方法来指出它们的优缺点,当一个新的及重要的架构出现时,通将就会出现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我们将会这些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论文1本文阐述了在非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将毕业设计与计算机编程、辅助设计及多媒体设计有机结合,通过合理地选题、前期准备工作、改进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既锻炼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在本专业毕业设计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除了改革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更关键的一步就是加强实践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设计。

它是高校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设计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更新。

在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计算机应用已成为毕业设计的组成部分。

1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国家教育部对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1]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为达到国家教育部确立的基本目标,除常规的计算机教学之外,在毕业设计中加强计算机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技能,从专业应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非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具体分三类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语言、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应用软件。

意图在于形成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技术的公共基础和专业领域的应用基础。

选修课开设流行软件知识和使用,以扩大和延伸学生计算机知识及技术的应用能力空间,并跟随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论文得分题目: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制1204班姓名:学号:快速成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 快速成型技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长处,成为加速新产品开发及实现并行工程的有效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应用价值,发展十分迅猛,该技术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

快速成型技术问世以来,已实现了相当大的市场,发展非常迅速。

人们对材料逐层添加法这种新的制造方法已逐步适应。

该技术通过与数控加工、铸造、金属冷喷涂、硅胶模等制造手段结合,已成为现代模型、模具和零件制造的强有力手段,在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车、家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快速成型技术是基于离散/ 堆积的原理。

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快速成型机的成型头选择性地固化一层层的液体材料(或选择性的切割一层层的纸、烧结一层层的粉末材料、喷涂一层层的热熔性材料等) ,形成各个截面轮廓并逐步顺序叠加成三维工件实体。

RP 技术的主要方法有:光固化立体造型SLA、分层物件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法、熔融沉积造型。

关键词: 快速成型技术; 应用现状; 发展趋势一、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与发展快速成形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M)又称快速原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简称RPM)技术,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高新制造技术,被认为是近20年来制造领域的一个重大成果。

它集机械工程、CAD、逆向工程技术、分层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激光技术于一身,可以自动、直接、快速、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从而为零件原型制作、新设计思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实现手段。

即,快速成形技术就是利用三维CAD的数据,通过快速成型机,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型。

20 世纪80 年代初在美国出现, 90 年代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前沿技术, 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制造技术的一次飞跃, 具有很高的加工柔性和很快的市场响应速度, 为制造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

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历史快速成型技术首先在美国得到使用, 1987 年3D System 公司首次推出商业化的快速成型设备。

当1988 年将第1 台设备SLA 21 卖给Bater Healthare、Pratt and Whitney 和Eastman Kodak时, 就标志着快速成型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开始。

20世纪90 年代, 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使用单位包括美国的波音和通用、德国的奥迪和宝马等许多国际知名大公司。

1992 年, 快速成型设备已经在17个国家的500 个项目中得到工业应用;1994 年9 月, 世界上投入使用的快速成型设备增加到800 多台, 其中美国占绝大多数, 日本有100 多台; 1996 年底, 全世界已安装了1 400 多台快速成型设备。

至2000 年6 月, 已有40 多家公司设计、制造快速成型设备, 其在全球的使用数量已达2 000多台。

我国于90 年代初才开始快速成型技术研究, 主要有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 进行了光固化成型、熔融沉积造型、分层实体制造和选区激光烧结成型技术与设备研究, 目前其相应的快速成型设备均已实现商品化。

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形成,制造业的竞争十分激烈。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遍和CAD/CAM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RPM技术得到了异乎寻常的高速发展,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快速成形技术发展至今,以其技术的高速性、高集成性、高柔性、自动化程度高而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快速成形的工艺方法已有几十种之多,其中主要工艺有四种基本类型:光固化成型法、分层实体制造法、选择性激光烧结法和熔融沉积制造法。

二、快速成型技术特点1 快速性。

通过STL格式文件, 快速成型制造系统几乎可以与所有的CAD 造型系统无缝连接, 从CAD模型到完成原型制作通常只需几小时到几十小时,可实现产品开发的快速闭环反馈。

以快速原型为母模的快速模具技术, 能够在几天内制作出所需材料的实际产品, 而通过传统的钢制模具制作,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2 高度集成化快速成型技术实现了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

在快速成型工艺中, 计算机中的CAD 模型数据通过接口软件转化为可以直接驱动快速成型设备的数控指令, 快速成型设备根据数控指令完成原形或零件的加工。

3 与工件复杂程度无关快速成型技术由于采用分层制造工艺, 将复杂的三维实体离散成一系列层片加工和加工层片之叠加, 大大简化了加工过程。

它可以加工复杂的中空结构且不存在三维加工中刀具干涉的问题,理论上可以制造具有任意复杂形状的原形和零件。

4 高度柔性快速成型系统是真正的数字化制造系统, 仅需改变三维CAD模型, 适当地调整和设置加工参数, 即可完成不同类型的零件的加工制作, 特别适合新产品开发或单件小批量生产。

并且, 快速成型技术在成型过程中无需专用的夹具或工具,成型过程具有极高的柔性, 这是快速成型技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特征。

5 自动化程度高快速成型是一种完全自动的成型过程, 只需要在成型之初由操作者输入一些基本的工艺参数,整个成型过程操作者无需或较少干预。

出现故障, 设备会自动停止, 发出警示并保留当前数据。

完成成型过程时, 机器会自动停止并显示相关结果。

三、快速成形的工艺方法1.光固化成形SLA(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工艺也称光造型、立体光刻及立体印刷,其工艺过程是以液态光敏树脂为材料充满液槽,由计算机控制激光束跟踪层状截面轨迹,并照射到液槽中的液体树脂,而使这一层树脂固化,之后升降台下降一层高度,已成型的层面上又布满一层树脂,然后再进行新一层的扫描,新固化的一层牢固地粘在前一层上,如此重复直到整个零件制造完毕,得到1个三维实体模型。

该工艺的特点是:原型件精度高,零件强度和硬度好,可制出形状特别复杂的空心零件,生产的模型柔性化好,可随意拆装,是间接制模的理想方法。

缺点是需要支撑,树脂收缩会导致精度下降,另外光固化树脂有一定的毒性而不符合绿色制造发展趋势等。

2.分层实体制造LOM(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工艺或称为叠层实体制造,其工艺原理是根据零件分层几何信息切割箔材和纸等,将所获得的层片粘接成三维实体。

其工艺过程是:首先铺上一层箔材,然后用CO,激光在计算机控制下切出本层轮廓,非零件部分全部切碎以便于去除。

当本层完成后,再铺上一层箔材,用滚子碾压并加热,以固化黏结剂,使新铺上的一层牢固地粘接在已成形体上,再切割该层的轮廓,如此反复直到加工完毕,最后去除切碎部分以得到完整的零件。

该工艺的特点是工作可靠,模型支撑性好,成本低,效率高。

缺点是前、后处理费时费力,且不能制造中空结构件。

3.选择性激光烧结SLS(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工艺,常采用的材料有金属、陶瓷、ABS 塑料等材料的粉末作为成形材料。

其工艺过程是:先在工作台上铺上一层粉末,在计算机控制下用激光束有选择地进行烧结(零件的空心部分不烧结,仍为粉末材料),被烧结部分便固化在一起构成零件的实心部分。

一层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新一层与其上一层被牢牢地烧结在一起。

全部烧结完成后,去除多余的粉末,便得到烧结成的零件。

该工艺的特点是材料适应面广,不仅能制造塑料零件,还能制造陶瓷、金属、蜡等材料的零件。

造型精度高,原型强度高,所以可用样件进行功能试验或装配模拟。

4.熔融沉积成形FDM(Fused Deposition Manufacturing)工艺又称为熔丝沉积制造,其工艺过程是以热塑性成形材料丝为材料,材料丝通过加热器的挤压头熔化成液体,由计算机控制挤压头沿零件的每一截面的轮廓准确运动,使熔化的热塑材料丝通过喷嘴挤出,覆盖于已建造的零件之上,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凝固,形成一层材料。

之后,挤压头沿轴向向上运动一微小距离进行下一层材料的建造。

这样逐层由底到顶地堆积成一个实体模型或零件。

该工艺的特点是使用、维护简单,成本较低,速度快,一般复杂程度原型仅需要几个小时即可成型,且无污染。

除了上述4种最为熟悉的技术外,还有许多技术也已经实用化,如三维打印技术、光屏蔽工艺、直接壳法、直接烧结技术、全息干涉制造等。

四、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快速成型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制造成本低和市场响应速度快, 而生产厂家于利润和速度的考虑而逐步采用快速成型技术, 从而促使快速成型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 尤其在工业造型、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军事、建筑、影视、家电、轻工、医学、考古、文化艺术、雕刻、首饰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且随着这一技术本身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

快速成型技术的实际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新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快速成形技术为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人员建立了一种崭新的产品开发模式。

运用RPM技术能够快速、直接、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化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实物模型(样件),这不仅缩短了开发周期,而且降低了开发费用,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先机。

2.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由于RPM技术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在机械制造领域内,获得广泛的应用,多用于制造单件、小批量金属零件的制造。

有些特殊复杂制件,由于只需单件生产,或少于50件的小批量,一般均可用RPM技术直接进行成型,成本低,周期短。

3.快速模具制造传统的模具生产时间长,成本高。

将快速成型技术与传统的模具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大缩短模具制造的开发周期,提高生产率,是解决模具设计与制造薄弱环节的有效途径。

快速成形技术在模具制造方面的应用可分为直接制模和间接制模两种,直接制模是指采用RPM技术直接堆积制造出模具,间接制模是先制出快速成型零件,再由零件复制得到所需要的模具。

4.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近几年来,人们对RPM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较多。

以医学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RPM技术制作人体器官模型,对外科手术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5.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应用在文化艺术领域,快速成形制造技术多用于艺术创作、文物复制、数字雕塑等。

6.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空气动力学地面模拟实验(即风洞实验)是设计性能先进的天地往返系统(即航天飞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该实验中所用的模型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又具有流线型特性,采用RPM 技术,根据CAD模型,由RPM设备自动完成实体模型,能够很好的保证模型质量。

7.在家电行业的应用目前,快速成形系统在国内的家电行业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与应用,使许多家电企业走在了国内前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