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
骨肿瘤的分类与诊断

骨肿瘤的分类与诊断骨肿瘤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它通常指的是发生在肿瘤学术语中的原始骨肉瘤。
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及早地对其进行分类和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I. 骨肿瘤的分类骨肉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肿瘤,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一种。
临床上对骨肿瘤的分类通常是根据器质性病变的性质和程度来进行的,如下:1. 良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的特点是比较缓慢且不会大规模扩散,而且也不会对人的身体组织造成危害。
目前比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有骨囊肿、骨母细胞瘤、骨软骨母细胞瘤、骨脂肪瘤等。
2. 恶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通常是指那些会扩散至周围组织所致的,也就是肿瘤细胞比较活跃的肿瘤。
这类骨肿瘤由于其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因此容易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比较常见的恶性骨肿瘤有骨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髓样肉瘤等。
3. 代谢性骨病代谢性骨病多数为骨质疏松症和纤维异常营养不良症。
II. 骨肿瘤的诊断骨肿瘤的诊断主要需要通过影像学、组织学以及临床表现来判断。
一些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提供参考,包括骨痛、肿块、局部肿胀、患肢变形、外伤后骨折等等。
影像学检查是骨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X线检查。
骨X线是目前检查骨肿瘤最为基本的方法。
对于X线检查不能诊断明确的骨肿瘤病例,CT和MRI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
当骨肿瘤发现后,就需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检查方法,包括活检、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等。
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手段之一。
不同的骨肿瘤在诊断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特点和难点。
在骨肉瘤的诊断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发部位、肿块的形态、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等多方面的信息来进行判断。
III. 结论骨肿瘤的分类和诊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将会有更多的骨肿瘤能够得到及时地发现和治疗。
最终,也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尽快康复,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
外科学-骨肿瘤ppt课件

3.组织细胞增生症
4.纤维异样增殖症
5.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棕色瘤”
发病情况
1.年龄 发病年龄对诊断原发性骨肿瘤很有意义
2.性别 男稍多于女 3.部位 多见于长骨的干骺端,骨骺很少受影响 4.性质 恶性以骨肉瘤、软骨肉瘤和纤维肉瘤多 见;良性以骨软骨瘤、软骨瘤多见
临床表现
1.疼痛与压痛 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几乎均有局 部疼痛,良性肿瘤则多无疼痛
X线检查
X线摄片显示长骨骨端偏心性、溶骨性破坏, 骨皮质膨胀变薄,呈肥皂泡样改变,无骨 膜反应,可并发病理性骨折。
诊断要点
年龄:20~40岁的成年人。性别差别不大 部位:多见长管骨的骨端, 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
骨上端
按分化程度分为三级:Ⅰ级偏良性,Ⅱ级为侵
袭性,Ⅲ级为恶性
局部渐肿胀、疼痛、有乒乓球样感。影响关节 活动
治 疗
Ⅰ~Ⅱ级者:手术局部刮除加物理或化 学处理,松质骨或骨水泥填塞。若复发, 广泛切除和大块骨或假体植入 Ⅲ级者:应广泛或根治切除或截肢。化 疗无效,放疗虽有效,易肉瘤变,不可 取
第五节 恶性骨肿瘤
一、骨 肉 瘤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最常
见的恶性骨肿瘤,其特点是肿瘤细胞直
第四节
骨巨细胞瘤
病理
根据肿瘤的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多 少,分化程度分为三级:Ⅰ级基质细胞 正常,有大量巨细胞;Ⅱ级基质细胞多 而密集,核分裂较多,巨细胞数量减少; Ⅲ级以基质细胞为主,核异形性明显, 分裂极多,巨细胞量少。因此Ⅰ级偏良 性,Ⅱ级有侵袭性,Ⅲ级为恶性。
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多侵犯长骨骨端,约50%的病变位于膝关节上下 两骨端,其次为桡骨下端或肱骨上端等。 在扁骨中骶骨是好发部位。 病变处肿痛,其严重性与肿瘤的生长速度有关, 局部压之有疼痛、乒乓球样感觉,常合并关节功 能受限。
骨肿瘤全套PPT课件

2.淋巴管瘤 2.血管外皮细胞瘤 (恶性血管内皮
3.血管球瘤
细胞瘤,血管内 皮细胞瘤)
2.恶性血管外
皮细胞瘤
其他结缔组织肿瘤
A.良性
B.中间型
C.恶性
1.良性纤维
成纤维性纤 1.纤维肉瘤
组织细胞瘤
维瘤(硬纤维 2.恶性纤维
2.脂肪瘤
性纤维瘤)
组织细胞瘤
3.骨化性纤维瘤
3.脂肪肉瘤
4.恶性间叶瘤
5.横纹肌肉瘤
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具有四大特征,其 X线表现良、恶性各有特点,正确诊断必 须通过临床、X线、病理三结合。
重点内容
骨肿瘤的临床表现 良、恶性骨肿瘤的区别
骨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
骨形成骨肿瘤
A.良性 1.骨瘤 2.骨样骨瘤和良 性骨母细胞瘤
B.中间型 侵袭性骨 母细胞瘤
C.恶性 1.骨肉瘤 2.恶性骨母 细胞瘤
软骨形成肿瘤
A.良性
B.中间型
1.软骨瘤
2.骨软骨瘤
3.软骨母细胞瘤
4.软骨粘液纤维瘤
预后不良 广泛致残外科手术 生物学多样性 诊断困难
骨肿瘤诊断
必经通过临床、X线、病 理三结合, 才能作出 正 确的诊断
骨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
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
原发性骨肿瘤与转移性骨肿瘤
途径
临床鉴别:鉴别肿瘤与非肿瘤 放射学鉴别:判断肿瘤的性质 病理学鉴别:大体标本和组织学鉴别
临床表现
外科手术方法的改进
近代的新辅助疗法,可消除原发病灶,从而 可以控制局部扩散。保肢手术的开展,使截肢 已变得越来越少使用,局部骨肿瘤的切除,同 时进行重建手术:旋转成形术、带血管自体骨 植入术、不同部位的定制或调制金属植入体和 冰冻尸体异体骨的使用和置换等。从这些手术 的短期效果分析来看,可发现存活者有惊人的 功能恢复。
骨肿瘤ppt课件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骨科
王进
概论
一、定义
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各种组织 成分的肿瘤,不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 性或转移性肿瘤,通称为骨肿瘤。
二、分类
1 骨肿瘤 组织来源 良性、中间性、恶性 临床、影响和病理三结合的原则 2 瘤样病损 孤立性骨囊肿 动脉瘤性骨囊肿 组织细胞增生症 纤维异样增殖症
2病理分级
G0 良性
G1 低度恶性 G2 高度恶性
六、外科分期
GTM G 组织学分级 T 肿瘤的侵袭范围
T0 囊内 T1 间室内 T2 间室外 M 转移 M0 无转移 M1 转移
六、外科分期
1良性肿瘤的分期(Enneking)
分期 分级 部位 转移ຫໍສະໝຸດ 治疗要求1 G0 2 G0
T0 M0
好发于40~60岁 成人多来自远处癌转移(乳腺、前列腺、
肺癌、肾癌),儿童多来自神经母细胞 瘤 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的症状
影像学表现
治疗
解除症状,延长生命
原发癌和转移瘤均需治疗
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手术治 疗等综合治疗
PVP
PVP
PVP
CT-Guide PFP
CT-Guide PFP
临床特点
来源于骨髓的间充质细胞 好发于儿童 好发部位为股骨、胫骨、腓骨、髂骨和
肩胛骨 局部疼痛、肿胀,进行性加重 全身情况恶化快,常伴低热和血沉升高
X线表现
治疗
G2T1~2M0 综合治疗,放疗和化疗均敏感
转移性肿瘤 (metastases)
临床特点
原发于骨外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通 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并 继续生长,形成子瘤。
骨肿瘤

在正常组织中完整切除肿瘤;
截骨平面在肿瘤外缘以外5厘米,软组 织切除范围在反应区外1-5厘米。
保肢手术适应症: 1.病骨发育成熟; 2. II A期肿瘤或对化疗敏感的IIB期肿瘤; 3.血管神经束未受累,肿瘤能完整切除; 4.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不高于截肢;术后
纤维肉瘤
粘 液 样 纤 维 肉 瘤
滑膜肉瘤
软骨母细胞瘤
胫骨恶性淋巴瘤
Ewing,s Tumor
间充质细胞、小圆细胞含糖原
Myeloma multiple
(浆细胞)
Lipoma of Radius
血管球瘤
胫骨骨囊肿
锁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纤 维 异 常 增 值 症
发病情况
男>女 原发骨肿瘤良性>恶性
治疗:G0T0M0 手术治疗:刮除、病段切除,植骨
中间性
骨巨细胞瘤
潜在恶性、溶骨性肿瘤 20-40岁 女>男 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桡骨头
病理:来源于骨髓间充质细胞 单核基质细胞、多核巨细胞
Ⅰ:基质细胞稀疏,核分裂少,
多核巨细胞甚多
Ⅱ:基质细胞多、密集,核分裂较多
多核细胞减少
Ⅲ:基质细胞为主,核异型明显,核分裂极多
X线:边界清楚,局限在囊内或外生隆起 突向软组织;
临床:包囊完整,无卫星病灶、跳跃转移、 远处转移。
G1:低度恶性
组织学:细胞分化中等;
X线:肿瘤穿透瘤囊,骨皮质破坏,囊外 生长;
临床:生长缓慢,无跳跃转移,偶远处转 移。
G2:高度恶性 组织学:核分裂多见,分化极差,细胞/基
质比高;
X线:边缘模糊,肿瘤扩散波及软组织; 临床:生长快,症状明显,有跳跃转移,
骨肿瘤分类

骨肿瘤分类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骨骼系统中的肿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
骨肿瘤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介绍骨肿瘤的分类。
一、病因分类根据骨肿瘤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是指肿瘤起源于骨骼系统的组织,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1)良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是指生长缓慢、不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不发生转移的肿瘤。
根据病理学特征,良性骨肿瘤可分为骨膜瘤、软骨瘤、骨纤维瘤、骨巨细胞瘤、纤维母细胞瘤等。
(2)恶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是指生长迅速、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能发生转移的肿瘤。
常见的恶性骨肿瘤有骨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2、继发性骨肿瘤继发性骨肿瘤是指肿瘤起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在发生转移时侵犯到骨骼系统。
常见的继发性骨肿瘤有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
二、病理分类根据骨肿瘤的病理形态和组织学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1、骨肉瘤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骨肿瘤,常见于10-25岁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骨细胞分化不良,呈现出高度异型性和增殖活跃性。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
2、软骨肉瘤软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软骨组织肿瘤,常见于30-60岁的成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软骨细胞异型性和异形增生,同时伴有坏死和出血。
软骨肉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
3、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骨肿瘤,常见于20-40岁的年轻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多核巨细胞增生和骨吸收。
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活动度减少。
4、骨纤维瘤骨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骨肿瘤,常见于10-30岁的年轻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和骨母细胞的增生。
骨纤维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活动度减少。
5、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的骨髓增生性肿瘤,常见于50-70岁的成人。
骨肿瘤

第十二章骨肿瘤骨肿瘤(Osteoma)是指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
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其确切病因不明;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恶性骨肿瘤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从体内其它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或直接侵犯骨骼。
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态和行为都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根治。
骨肿瘤与其他肿瘤相同、其发病因素很复杂。
西医目前对肿瘤的成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刺激因素、遗传、病毒、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恶变有关。
其临床特征:1.疼痛为骨肿瘤主要表现,但程度不同。
有的只有轻微的酸痛或不适;有的是在发现肿瘤以后才回忆起过去一些轻微疼痛;有些误认为是风湿样痛,与治疗关系不大,休息时也疼;有的疼痛剧烈。
呈待续性钝痛或刺痛,需服止痛剂。
良性肿瘤疼痛轻,发展慢。
恶性肿瘤疼痛重,且为进行性,影响饮食及睡眠。
2.肿块早期肿瘤位于骨内,随肿瘤生长,骨质扩张膨胀日益明显。
肿瘤突破骨质后形成软组织肿块。
肿块常与疼痛同时出现,有时肿块为首先表现。
肿瘤起源于骨,故不能移动。
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表面及周围皮肤正常。
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表面皮肤发红、热感,皮下静脉充盈。
3.功能丧失因疼痛或肿块而影响患病的肢体活动,比如肱骨上端肿瘤影响肩关节活动,脊柱肿瘤可使脊椎活动受限而僵直或合并脊柱侧弯。
4.畸形由于肿瘤的生长,使骨质膨胀变形,坚固性受到破坏,当继续负重时就逐渐发生弯曲变形,如髋内翻、膝内外翻等。
严重的多发性骨软骨瘤可使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身体矮;畸形。
5.压迫神经颅面肿瘤向颅神经压迫;第一肋骨附近的肿瘤压迫臂丛神经;脊柱肿瘤可发生肢体瘫痪等。
6.病理骨折骨内肿瘤生长致使轻微外力或一般日常活动就可以引起骨折,往往因为发生了骨折才发现骨肿瘤的存在。
骨肿瘤的原因

骨肿瘤的原因文章目录*一、骨肿瘤的简介*二、骨肿瘤的原因*三、骨肿瘤的危害*四、骨肿瘤的高发人群*五、骨肿瘤的预防方法骨肿瘤的简介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
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
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从体内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为继发性恶性骨肿瘤。
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态和行为都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根治。
骨肿瘤的原因*1、内因1.1、免疫状态:如先天性免疫缺陷,各种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如因长期应用免疫制剂,其肿瘤发病率高于正常人多倍。
1.2、遗传因素:结肠息肉,视网膜母细胞瘤,乳癌,胃癌。
1.3、内分泌失调:性激素平衡紊乱,逾量激素的长期应用,如卵巢激素、雌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诱发卵巢癌、睾丸癌、子宫癌、甲状腺癌。
1.4、年龄因素;肺癌、肝癌、食管癌多见于40岁以上,淋巴瘤、母细胞瘤多见于青少年。
1.5、胚胎残存组织:有畸胎瘤,皮样囊肿等。
*2、外因2.1、阳光、煤油、含氮化物、亚硝酸盐。
2.2、物理性因素:慢性炎症、溃疡、烧伤、紫外线。
2.3、生物因素:病毒可引起的肿瘤,黄曲霉素苯中的白曲霉,亚硝酸胺可诱发癌。
2.4、其他因素:少食食物纤维,如结肠癌,烟草,包皮过长等。
骨肿瘤的危害1、疼痛疼痛为骨肿瘤早期出现的主要症状,病初较轻,呈间歇性,随病情的进展,疼痛可逐渐加重,发展为持续性。
多数患者在夜间疼痛加剧以致影响睡眠。
其疼痛可向远处放射。
2、肿胀或肿块位于骨膜下或表浅的肿瘤出现较早,可触及骨膨胀变形。
如肿瘤穿破到骨外,可产生固定的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
3、功能障碍骨肿瘤后期,因疼痛肿胀而患部功能将受到障碍,可伴有相应部位肌肉萎缩。
4、压迫症状向颅腔和鼻腔内生长的肿瘤,可压迫脑和鼻的组织,因而出现颅脑受压和呼吸不畅的症状;盆腔肿瘤可压迫直肠与膀胱,产生排便及排尿困难;脊椎肿瘤可压迫脊髓而产生瘫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界切除
无转移灶或转移灶可治愈
一般状况良好,无感染能积极配合治疗
瘤体巨大、分化极差、软组织条件不好的复 发瘤以截肢为宜
38
保肢手术的重建方法
• 瘤骨骨壳灭活再植术
• 异体骨半关节移植术
• 人工假体置换术
• 关节融合术
39
保肢术的结果
• 肿瘤学 70%骨与软组织肿瘤可接受保肢手术 骨肉瘤: 5年生存率60% • 术后功能
• 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
• 发生于骨的各种瘤样病损,也列入了分 类
3
骨肿瘤分类
原发性 良性:骨瘤、骨软骨瘤 恶性:骨肉瘤、尤文肉瘤、软骨肉瘤 交界性:骨巨细胞瘤 瘤样病变:孤立性骨囊肿、动脉瘤样
骨囊肿、骨纤维异样增殖 症
继发性 即转移性
4
5
发病情况
• 年龄与各种骨肿瘤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关系
– 骨肉瘤、骨软骨瘤和尤文肉瘤主要发生于儿童 和青少年 – 骨巨细胞瘤和软骨肉瘤多见于成人 – 骨髓瘤和脊索瘤多见于老人
• 局部压痛和叩痛 • 消瘦、乏力、贫血
91
X线表现
• 溶骨性和成骨性骨质破坏
• 溶骨性表现为不规则溶骨,皮质无膨胀, 无骨膜反应。
• 成骨性表现为不规则的致密影。
92
93
94
95
96
实验室检查
• 溶骨性骨转移时,血钙升高 • 成骨性骨转移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 前列腺癌转移时,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
80
81
82
83
治
• 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
• 术前化疗,术后化疗
疗
84
尤文肉瘤(Ewing’s sarcoma)
• 起源于骨髓腔内的原始细胞,是以小圆细 胞含糖原为特征的恶性骨肿瘤 • 多见于青少年,1.27% • 好发于股骨、胫骨、腓骨、髂骨和肩胛骨
85
临床表现与诊断
• • • • • 进行性疼痛,夜间加重 局部肿胀、肿块,广泛压痛 皮温升高 常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 X线:长骨干或近干骺端部有广泛虫蛀样骨质破
11
良性骨肿瘤的X线特点
1. 2. .范围局限,形状较规则,边缘较整齐、光滑 而界线清楚 发生于髓腔或松质骨时,可出现膨胀或弯曲 变形,骨皮质虽可变薄,但一般均能保持完 整 很少有骨膜反应 软组织肿块阴影极其罕见
3. 4.
12
恶性骨肿瘤的X线特点
• 形状不规则,边缘毛糙不齐,界线不清楚 • 骨皮质早期即有破坏、缺损 • 骨膜反应在恶性骨肿瘤中十分常见, Codman三角,洋葱皮样改变 • 常有软组织侵犯而产生肿块影,或在软组 织内有钙化影出现
65
66
临床表现
• • • • 局部疼痛、压痛 瘤区肿胀 运动受限 压迫症状
67
X线:长骨的骨端,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
骨端膨胀而无骨膜反应,骨皮质变薄甚至消 失,侵入软组织。溶骨区呈肥皂泡样
68
69
治 疗
• 手术治疗,易复发
• 术中彻底刮除病灶组织,并加用液氮、氯 化锌处理。松质骨或骨水泥填塞
9
良性 疼痛 一般无 局部肿胀 坚实而无压痛 皮温 正常 浅表静脉怒张 无 全身症状 无 转移 无 复发 一般无
恶性 有 弥散肿胀而有压痛 升高 有 有 有(肺部) 常复发
10
诊
• 临床、X线和病理 •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断
骨肿瘤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病 理改变 骨质破坏,骨质吸收 肿瘤骨及反应骨和软组织肿块
6
•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1.5:1 • 好发部位
骨肉瘤、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多发于长管骨 的干骺端 尤文肉瘤多见于长管骨的骨干部位 骨样骨瘤好发于颅骨 脊索瘤好发于骶骨
7
临床表现
•
•
肿胀与肿块
功能障碍
•
•
疼痛与压痛
压迫与梗阻
8
临床表现
良性:肿块、局部压迫症状 恶性: 疼痛,是迅速生长肿瘤的显著症状 肿块与肿胀 压迫症状 关节功能障碍 病理性骨折 转移和复发
77
临床表现
• • •
•
实验室检查 •血沉↑ •碱性磷酸酶↑ 病理检查
疼痛 肿块与肿胀 压迫症状
皮温升高,浅表静脉怒张
• • •
关节功能障碍 病理性骨折 转移和复发
78
X线表现
• 硬化型
• 溶骨型 • 混合型
79
• 当肿瘤通过骨皮质将骨膜掀 起时,在肿瘤两端边缘区骨 膜下产生三角形的新生骨, 称为Codman三角 • 肿瘤沿着新生血管出现沉积 反应骨,自骨皮质呈放射状 抵达被掀起的骨膜,X线上 表现为日光放射状改变
29
• T0:囊内 • T1:间室内 • T2:间室外 • M0:无转移 • M1:转移
30
骨肿瘤治疗的目标
• 处理和控制肿瘤
• 长期生存
• 保存肢体功能
防治复发和转移是肿瘤治疗的关键
31
治疗原则
良性骨肿瘤:局部切除或刮除和植骨,一 般不宜放疗 • 恶性骨肿瘤:手术为主,结合术前与术 后的化疗、放疗、免疫治疗
21
22
螺旋CT重组
23
24
25
26
• 实验室检查:血磷、钙、碱性磷酸酶 • 病理:手术切开活检;针穿刺抽吸活检
27
外科分期
外科分期: 外科分级 G G0良性,G1低度恶性,G2高度恶性 外科区域 T T0囊内,T1囊外间室内,T2间室外 有无转移 M M0为无转移,M1为转移
28
• G0(良性):组织学为良性细胞学表现,分化良 好,细胞/基质之比为低度到中度;X线表现肿瘤 为边界清楚或穿破囊壁或向软组织侵蚀;临床显 示包囊完整,无卫星病灶,无跳跃转移,极少远 隔转移。 • G1(低度恶性):组织学显示为细胞分化中等; X线表现为肿瘤穿越瘤囊,骨密质破坏;临床表 现为生长较慢,活动性区域可向囊外生长,无跳 跃转移,偶有远隔转移。 • G2(高度恶性):组织学显示核分裂多见,分化 极差,细胞/基质之比高;X线表现为边缘模糊, 肿瘤扩散,波及软组织;临床表现生长快,症状 明显,有跳跃转移现象,常发生局部及远隔转移
59
内生软骨瘤
• 发生于骨髓腔内的软骨瘤,实质上是生长于骨内
的分化成熟的透明软骨细胞团。 • 好发于近节指骨,其次为掌骨和趾骨 • 发生率8.11% • 临床表现:无痛性肿胀、畸形 病理性骨折
60
X线:多位于指、趾骨的近端或中段,局 部膨胀增粗,骨皮质变薄,周围有薄层 增生硬化,内可有斑点状钙化
105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纤维结构不良)
• • • • • • 病因不清,骨发育障碍、错构 单骨型,多骨型 股骨、胫骨、肋骨多发 无症状,或持续性隐痛 局部肿快、畸形、病理性骨折 多骨型常伴皮肤色素沉着、内分泌异 常——Albright综合征
106
X线表现
• 磨沙玻璃样改变 • 股骨上端病变 弯曲呈“牧羊人手杖”
治 疗 • 手术切除
64
骨巨细胞瘤
• 发生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潜在恶性骨肿瘤。 • 好发于成人的长管状骨的骨端,10.26% • 病理: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I 级: 为良性,基质细胞基本正常,巨细胞数较多
II 级:为中间性,基质细胞数量增多,巨细胞数量减少
III级:为恶性,多为基质细胞,巨细胞数量很少
53
54
良性骨肿瘤
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
• 多见于年轻病人,发生率21.41% • 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 • 实质上是骨生长方向的异常和长骨干骺区再塑 型的错误,往往是偏离最近骺板的方向生长 • 肿瘤由正常的骨组织和软骨帽构成,外围还覆 盖一层纤维组织包膜 • 恶变:单法:1%,多发:10%
• 提高了保肢率
42
新辅助化疗的优点
• 可以早期进行全身治疗,消灭潜在微小转移灶。 • 通过评估术前化疗效果,指导术后化疗。 • 缩小肿瘤及肿瘤周围反应带,提高保肢手术率。 • 允许有充分时间设计保肢方案,制做假体; • 减少术中肿瘤播散机会; • 早期识别高危病例组。
43
新辅助化疗与疗效评估
• 临床评估
97
治
疗
• 同时治疗原发癌和转移癌
• 目的是减轻病人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 存质量
• 对椎体转移癌并发截瘫者,宜早期施行椎 板切除减压
98
骨转移癌
99
骨的瘤样病损
动脉瘤样骨囊肿
• 多在10-20岁之间 • 好发于干骺端和脊椎 • 病变呈膨胀性生长,外周有骨膜反应性新 生骨
100
临床表现与诊断
疼痛、四肢功能、下肢支承能力、行 走步态及上肢手的位置、提重能力
40
恶性骨肿瘤的化疗
历史与发展
• 单药辅助化疗 • 多种药物联合化疗 • 最大耐受剂量的化疗 • 临床出现转移灶时的化疗(辅助化疗) • 先于其它治疗的化疗(新辅助化疗)
41
新辅助化疗的意义
• 提高患者生存率
• 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局部复发和转移
历史与现状
70年代 : 80年代 :
化疗(新辅助化疗) 影像诊断技术 外科技术
截肢术
保肢术
36
历史与现状
Rizzoli(意大利) 125例骨肉瘤: 截肢率8%, 保肢率92% Simon(美国) 保肢:局部复发率5~10% 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与截肢相同
37
保肢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
四肢骨肿瘤,软组织内侵犯中等程度
13
膨 胀 性 骨 破 坏
14
囊状骨破坏
15
囊状骨破坏
骨巨细胞瘤
16
浸 润 性 骨 破 坏
骨转移瘤
正常股骨 17
成 骨 肉 瘤
软 组 织 肿 块 肿 瘤 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