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课件

06
草地生态系统面临 的威胁与挑战
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涵盖了从热带到寒带的不同气候带。草地生态系统是由草本植物、 灌木、小型植物和苔藓等构成的生态系统,它们与土壤、水、气候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自然体系。
07
草地生态系统的研 究与展望
动态性
草地生态系统受到季节、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
多功能性
草地生态系统不仅具有生态功能,如碳储存、水源涵养等 ,还具有经济和社会功能,如提供食物、药材等资源,以 及为人类提供休闲和旅游场所。
03
草地生态系统的功 能与价值
生产功能
草地生态系统通过生产有机物质,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 物、纤维等资源。
为重要趋势,有助于共享资源、技术和经验。
加强政策制定与实施
02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政策制定和实践,推动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
03
提高公众对草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社会参与和合作
,共同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文化价值
草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精神价值。
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美景和野生动植物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和观赏的机会,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草地生态 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也是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文化和精神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4
草地生态系统的保 护与恢复
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法
实验室分析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测量,收集草地生态系统 的各种数据,如物种组成、种群数量、生 物量等。
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草地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一重要的自然资源。
一、草地的结构组成草地的结构主要由植物、土壤和动物三个方面构成。
1. 植物组成草地植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草地植物可以分为禾草科植物、菊科植物、豆科植物等不同类别。
这些植物的不同特征和适应能力使得草地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2. 土壤结构草地的土壤结构对于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草地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
土壤的质地、水分和通气性等因素也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3. 动物组成草地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众多种类的动物,包括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
这些动物在草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食物链的关系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并对植物的传粉、种子扩散等起到促进作用。
二、草地的功能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以下将分别进行介绍。
1. 保持土壤和水源草地的根系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的流失。
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草地还能够起到调节洪水的作用。
因此,草地对于维护水土资源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土壤养分循环草地植物的生长和枯死过程,能够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循环。
草地的植物残体通过分解,释放出养分,丰富了土壤的养分含量。
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还能够转化养分形态,使之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3. 纳污和净化空气草地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氧气,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
草地植物还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减少水体受到污染的可能性。
4. 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地生态系统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它们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所,维持着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保护草地生态系统意味着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草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演化

草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演化草地生态系统是指生长着草本植物、以草为主的植被,包含大片退化草原、稻草又多、错综复杂的芦苇等。
草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存活与发展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生命物质及能源的来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意义。
一、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组成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组成是指该生态系统中生长着的草和草的种类及数量。
根据草地植被的高度和分布情况,草地植物可分为草甸植物、草原植物和沙漠植物。
其中,草区域分布相对较广,主要分布在大陆性气候区和季风气候区,一般在高原、平原和山地地区出现。
草甸植物主要是以土壤为营养源的植物,包括牛蒡草、狗尾草、熊童子草等。
草原植物主要生长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以适应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包括紫花苜蓿、羊草、金腰子等。
沙漠植物主要生长在干燥沙漠地区,以适应缺水和盐分的高度适应性,包括沙漠蒿、草地天元蒺藜等。
二、草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草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丰富,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
草地生态系统存在各种动植物,其中包括了许多形态各异、功能迥异的生物种群。
草地上生长的草还可以为许多昆虫、鸟类和食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为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营做出贡献。
草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鸟类有燕鸥、白尾塍鹬、黑鹳等。
马、羊、牛等陆生哺乳动物常生存在草地上,并为许多掠食者提供食物。
此外,草地生态系统还包括了各种昆虫、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等。
三、草地生态系统的演化草地生态系统在漫长的时间中经历过多次演化。
现如今的草地生态系统已经根据地球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和生物种群等因素演化出了各种类型和子类型,例如森林草甸、森林草原、苔原、沙丘草原、内陆干草原、季节性水草田、河流湖泊草甸等。
草地生态系统的演化一般是由气候和环境的变迁所致。
例如,在中新世期间,全球气温偏热,草地生态系统得以发展和演化;在更新世期间,北半球和西半球气温下降,使得原本繁盛的草地生态系统开始退化。
此外,人类的过度开发和自然灾害也是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演化的因素之一。
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草地生态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结构分析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由植物、动物和土壤三个组成部分构成。
1. 植物组成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组成主要由草本植物和其他地被植物构成。
草本植物具有短而密集的根系,适应长期的负载和频繁的割刈。
草本植物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还能够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循环。
2. 动物组成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组成丰富多样,包括草食动物、食草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等。
草地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栖息地,吸引了大量的动物种类。
这些动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维持了草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3. 土壤组成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组成包括表层土壤和下层土壤。
表层土壤富含有机质,含有丰富的养分,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层土壤富含矿物质,具有更好的水分保持能力。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其他土壤生物对养分的循环和有机质的分解也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功能分析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保持土壤水分、固定土壤和减缓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1. 保持土壤水分草地植被能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降低水分蒸发速率。
草本植物的根系丰富,能够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水分,避免水分流失。
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遮盖也可以减少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
2. 固定土壤和减缓水土流失草地植被的根系可与土壤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稳定土壤。
草地的根系能够在土壤中形成孔隙,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渗透性。
此外,草地植物的植被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水文循环的丢失。
3. 调节气候草地生态系统通过调节地表温度和湿度,对气候起到一定影响。
草地的植被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地表的反射率,降低地表温度。
草地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可以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
第二章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概要

草地生态系统的是指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 下,草地生物群体与周围的紫檀和实惠经济因素 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建立起固定、转化太阳 能,获取一系列农副产品和服务的生态系统。在 这个系统中,人及时组成系统的成分,又是系统 的调节者和控制者。
三.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草地农业系统是一个满足现代人的食物结构,生态和生产 两者兼顾而且能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系统。它是现代化农业 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分为4个生产层:
草地 生态系统
支持性 能量
植物 有机体 动物 有机体
加速 能量 流动 和 元素 周转 速度
输出功能
自然状态草原生态系统日光能利用率 0.005%~0.001%,采取农业措施可提高10倍。
(二)、自我调节功能
系统内各组分之间及各个亚系统之间,可以通过自我调 节实现相互适应,从而形成系统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这种 调节适应来自生物本身的可塑性,是自然生态系统适应调 节的主要方式。
二、草地农业生产系统定义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的气候、水文、地貌 和土壤等环境条件下,以草本植物为基础,有家畜或野生动 物生存,以收获饲用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为最主要生产 目标的农业生态系统。
草地植物
草地 农业 生态 系统
能量传递
动物
物质循环
益害虫和 微生物
信息传递
非生物环境中,水分和热量的组合决定了草地生态 系统的类型。如全年平均温度22℃,干旱期持续7.5个月 的草地属干旱热带稀树草原,而同等热量条件下,干旱 期仅2.0~3.5个月的草地则为潮湿热带稀树草原。
二、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耦合
三、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相悖
第一节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和发展
一、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
第2章-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草地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有协调草地生态系统一个组分内各成
员以及各组分之间的联系,使之共同进行功能
运转,起着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成一个整体的
作用
信息流主要由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
和行为信息组成
物理信息
光、声音、温度、湿度和颜色等等均属于草
地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的两种作用
减少 在每一阶段,通过呼吸作用耗散能量 最后生产者固定的所有能量都被耗散在呼吸活动 中
能量流动是一个单向过程,能流一旦通过有机体,
其流动方向就不能逆转,成为单程流 而且能量数量逐级锐减,能流越来越细,直到以 废热形式全部散失为止
能量流动的渠道
生物之间通过采食与被采食、捕食与被捕食的
当净生产的速率为正时,含能产品的积累速率
大于其消耗速率,表现为有机体的生长 有机体在净生产中形成的含能产品,可以由下 列几种方式消失
繁殖后代(幼仔) 个体的某些部分可以作为死物质脱落 分泌物(树胶、粘胶、挥发性物质,动物激素等)
按照个体的能量消耗和能量同化来表示生物
个体的能量关系,即:
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赵学春
博士
一、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流: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量在草 地生态系统各组分内或各组分间的运动与转移 一是种连续的动态过程,该过程形成能量流动
太阳辐射能被草地植物吸收、固定、损耗和积累的动态过程 牧草被家畜采食、消化、损耗和积累的能量动态过程
植物凋落物和家畜排泄物中的能量被各类微生物或原生动物和
草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通常只有4—5级
当能量沿食物链营养级逐级流动时,后一营养 级的生命有机体因不能全部利用前一营养级贮 藏的能量,故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002第二章 草地生态农业系统概述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第二节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非生物环境中形成的、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非生物环境中形成的、 有一定结构的, 有一定结构的,以草本植物为主或有一定树木和灌 丛存在,有家畜或野生动物生存,含有前植物生产、 丛存在,有家畜或野生动物生存,含有前植物生产、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后生物生产四个层次的农业 系统。 系统。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以收获饲用植物和动物产品为 主的生产方式, 主的生产方式,但同时兼有景观效益和产品加工流 通等社会功能。 通等社会功能。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一、环境 二、界面 三、空间 四、时间阶段 五、组分与组合单元 六、能量、元素和信息流程 能量、 七、外延趋势 八、生产格局 九、生产潜势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一、环境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包 括大气和土地等构成的非生物环境,二是包括生产 括大气和土地等构成的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 水平和管理水平等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 水平和管理水平等的社会环境。
许庆方 xqfsx@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人工草地是人类生产活动强烈干预而形成的一种特 殊人工群落。 殊人工群落。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人工草地是幼年系统,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人工草地是幼年系统,尤 其是在放牧或割草干预下,经常处于成熟前阶段, 其是在放牧或割草干预下,经常处于成熟前阶段, 很不稳定,但生产能力可以比天然草地高出许多倍。 很不稳定,但生产能力可以比天然草地高出许多倍。 如果取消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 如果取消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则人工草地将逐步 演替为原生植被,适应能力虽然增强,稳定性强, 演替为原生植被,适应能力虽然增强,稳定性强, 但生产能力也将随之下降。 但生产能力也将随之下降。
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

(三)营养结构(trophic structure)
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 功能类群以食物营养关系所组成的食物链、食 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它是生态系统中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路径。
五、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 传递三大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 统的基本功能,信息传递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中起调节作用,能量和信息依附于一定的物 质形态,推动或调节物质运动,三者不可分割, 成为生态系统的核心。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
1、什么叫生态系统(ecosystem)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 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构成的一 个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具有自然整体性,在任何情况下,生物群落都 不可能单独存在,它总是和环境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组 成有序的整体。如一个湖泊、一片草地。
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各组分问的能量、物质、 信息流的方式与特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物种结构 时空结构
营养结构
系统结构是系统功能的基础。只有组建合理 的生态系统结构,才能获得较高的系统整体功能。 反过来,生态系统功能的高低可以作为检验系统 结构合理与否的尺度。
(一)物种结构(specie structure)
2.基本含义
◆生态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有时、空概念
的功能单元; ◆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以生物为主体; ◆各要素间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具有整体的功
能; ◆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1、非生物成分(abiotic component):生命支持系统 2、生物成分(biotic component):生态系统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生态系统的是指是人类生产活劢的干预 下,草地生物群体不周围的紫檀和实惠经济因素 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建立起固定、转化太阳 能,获取一系列农副产品和服务的生态系统。在 这个系统中,人及时组成系统的成分,又是系统 的调节者和控制者。
三.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草地农业系统是一个满足现代人的食物结构,生态和生产 两者兼顾而且能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系统。它是现代化农业 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分为4个生产层:
来自生物体本身的可塑性 ——生理尺度内的适应功能 种群的量和结构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种群水平的第一步适应对策
改变种群结构
——种群水平适应对策
农业系统中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增施磷肥,豆科牧草增产 正向催化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消灭害虫,豆科牧草增产 负向催化
(三)、反馈的功能
反馈(feedback)是指系统的输出作为作息返回 系统本身,以决定系统下一次输入行为。反馈是生 态系统适应性的依据,是生命系统的必备品质。 生态系统作为控制论系统(cybernetic system), 其反馈功能具备本体(位置点)、输出、输入、反 馈通路这四项要素。这种全系统的自我检测与反馈 是保障各组分与各功能之间协调发展并保持其适应 功能的基本条件之一。
(四)、后生物生产层
后生物生产层也称后次级生产层,它是指对草 畜产品的加工、流通和分配的全过程。 生物学效率在生态系统中表现出金字塔模式, 而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其经济效益则可以通 过产品加工和流通,形成经济效益放大的倒金字 塔模式。
四、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特征
开放功能
自我调节功能
反馈功能
草地 生态系统
支持性 能量
植物 有机体 动物 有机体
加速 能量 流动 和 元素 周转 速度
输出功能
自然状态草原生态系统日光能利用率 0.005%~0.001%,采取农业措施可提高10倍。
(二)、自我调节功能
系统内各组分之间及各个亚系统之间,可以通过自我调 节实现相互适应,从而形成系统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这种 调节适应来自生物本身的可塑性,是自然生态系统适应调 节的主要方式。
系统反馈功能图 环 境
输入
生态系统本体
输出
反馈
(四)、营养体利用和籽实利用幵存的特征
发展营养体农业可以发挥植物生长的各斱面优势 ,充 分利用植物的逻辑斯蒂生长规律 ,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丌高 , 对气候和土地资源的时间匹配性要求丌严 ,能够减少漏光 现象 ,提高光能利用率 ,容易避开主要病虫的危害 ,其生物 量和经济产量较高 ,营养价值好 ,生产潜力大。
第二节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界面论与 系统耦合
一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界面 二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耦合 三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相悖
一.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界面
界面是生态系统间以及生态系统与非生态系统间的分界 和生态系统与外界连通的中介
•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界面。系统的各种特征活劢在 此界面范围内进行,外部的能量和元素通过界面进行输入不输出. • 界面在约束生态系统本体活劢的同时,也有选择地输入不输出能量、 元素和信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开放功能。 • 界面具有对系统内部和外部所给予的压力做出反应的能力,因此可以 认为它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密集区和压力的敏感区
(一)草地农业生态的系统耦合是指两个戒两个以上具有耦 合的潜力系统,在人为调控下,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 在系统中的输入系统的系统耦合和理论的提出 农业领域和输出,经过耦合后的生态系统,具有完善的结 构,可释放存在的生产潜力,增加系统的生态不经济效益 的作用不功能。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耦合问题于20世界80年代末发现, 1994年正式提出。他的理论依据在于:生态系统的非平衡 问题是绝对的,因而系统耦合的可能性普遍存在。系统耦 合可使丌同生态系统实现结构-功能的结合,形成丌同生 态系统的汇聚,产生新的较高层的生态系统。
动物生产层是草业系统的传统构件和标志性组 分,是草业系统核心生产力的表达途径,其发展水 平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准之一
动物生产层是以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及其产 品为主要生产目标的生产部分。农业生态系统一 半以上的生产力靠这个生产层来完成。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对这一生产层次的包括,实 现了以植物性食物生产为主转变为植物性与动物 性食物生产并举,二者比例弹性伸缩,使得农业 系统趋于多样化。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相悖:主要是指植物生 产系统和动物生产系统的结构性缺陷以及由此 导致的功能不协调。
系统相悖
时间相悖
空间相悖
种间相悖
时间相悖:这是由动物生产系统与植物生产系统两者 的节律相差所致。
例如: 牧草生长的季节性波动与动物营养需要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我要吃嫩草
空间性系统相悖:动物生产与动物生产之间的密度畸形分 布,从而影响草地的生产能力。 我也要吃嫩草
种间性系统相悖:植物和动物种群内部和种群之 间的畸形分布和拮抗作用。
解决系统相悖的关键:建立完善草地农业系统,
辅之以技术、经济手段,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 因势利导促使各个子系统之间实现较为完善的 系统耦合。利用和把握好系统耦合的大趋势, 就能使我国农业快速步入高效节能环保的可持续 发展道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农牧业的现代化 ,迎接全球农业一体化的挑战。
综观农牧业并举的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一般在60%左 右,如美国60%,德国占74%,加拿大占65%,近年来,随着农业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我国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平 均比重也已超过30%,到2010年中国占38%左右。
草地在农业系统不再是传统农、林、牧的简单结合,既 不是单一的植物生产,也不是单一的动物生产,而是包含多 种产业、多层次的技术密集型土地资源利用系统。它将是食 物系统作为整体来开发,符合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可持续 性产出、兼顾生态和生产的持续发展原则,是在草地资源合 理利用前提下的最佳生产模式。
前植物生产层结构图解
土地
大气
生物 自然草地生态系统
市场系统
(二)、植物生产层 植物生产层是牧草、作物、果蔬、林木等生态 系统的初级生产部分,是任何生态系统的主体, 更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主体。
植物生产层是指植物利用日光能将无机盐类和 水通过光合作用组成有机物质。如牧草、作物、 蔬菜、瓜果、林木等。
(三)、动物生产层
生物因子群是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 决定了生产力水平、产品数量和类型等。各因子之 间存在相互关联、制约等关系。
科技水平、生产水平、生活水平组成了社会因子群。
社会因子群
科技水平 生产水品 生活水品
非生物因子群
大气因子 土地因子 位点因子
生物因子群
植物因子 动物因子 微生物因子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大因子群
第二章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主讲人:华仁武 团队成员:赵力 吕玨泽 韦富文 华仁武
目录 第一节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和发展
一、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
二、草地农业生产系统定义
三、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四、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特征
第二节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界面 论与系统耦合
一、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界面
• (二)系统偶和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耦合是系统科学不草地农业生态 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产物,实现后,可大幅度提高草地农 业系统的整体水平不生态服务功能。系统耦合可发生在同 一地域丌同农业系统之间,也可发生在同一系统内的丌同 生产层之间。前者称为横向系统耦合,后者为纵向系统耦 合。 • 系统耦合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意义,就在于生态系统 进化过程中多斱面导致生态系统生产潜力的释放。农业生 态系统的耦合,可以多途徂的甲解放生态系统中的自由能。
营养体利用和籽实利用并存 的特征
(一)、开放的功能
开放功能是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的特征,是系统 发生与发展的基础,是系统进化的基本依据。
生态系统充分开放,能量、元素、信息交换通 量大,表示系统生命旺盛;反之,则表示功能萎缩; 系统封闭则意味着死亡。
输入功能
太阳能 水分
矿物元素
施肥灌溉等 农业措施 收获、加工 等措施
信 息 反 馈
荒 漠 耦合模式1 2 山地、畜产品 反 馈
市场
• (三)草地农业系统耦合的表现形式 • 主要就有三种形式: • 1.种间耦合:对于草地植物学组成来说,结构良好的植物 群落,戒丌同品种的合理混播草地,即达到了种间关系的 耦合,在牧草产量和品质提改善的同时,抑制病虫害,延 长草地寿命。 • 2.纵向耦合:丌同地区的是呢个太之间生产层的耦合,表 现出一定的区域耦合,时间和空间耦合特性。通常时间型 不空间型的耦合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交叉进行。草地农业生 态系统4个生产层间的系统耦合属于该耦合途徂。 • 3.横向耦合: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同质耦合键的丌同 系统的生产层之间的耦合,有时经过横向耦合后的某一地 带的生产水平要比耦合前的单一系统的生产水平总和要提 高数倍,成为发挥提高农业生态生产力,实现持续农业的 有效途徂
前植物生产层
植物生产层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动物生产层
后生物生产层
草地农业结构图
前植物生产层
社 会 投 入
后生物生产层 植物生产层
社 会 效 益
动物生产层
表示能流
表示可能的 系统耦合
表示收益 返回
(一)、前植物生产层
前植物生产层也称为景观层(landscape level)。 它是不以生产动植物产品为主要目的,而以景观 效益为主要社会产品的生产部分。 前植物生产层的产品包括风景、水源涵养区、 自然保护区、旅游地等。概括而言,就是以生态 效益为目的。
二、草地农业生产系统定义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的气候、水文、地貌 和土壤等环境条件下,以草本植物为基础,有家畜或野生动 物生存,以收获饲用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为最主要生产 目标的农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