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荒芜了的花园》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11荒芜了的花园》教学设计_4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11荒芜了的花园》教学设计_4

《荒芜了的花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尤其注意“芜”字的读音,理解“荒芜、荆棘、追慕、惋惜”等词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叙事文章的三部分:“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前后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学习寓言故事的表达方式和蕴涵的道理。

重点难点:抓住人物语言、态度、动作前后的变化,感受只是夸夸其谈,不落实行动到头来只能一事无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花瓣卡片、课件一、导入揭题复习旧知。

1.板书课题《荒芜的花园》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荒芜了的花园》这篇课文,谁能用一两句话告诉大家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复习字词。

二、自主学习细读感悟1.那这座花园以前景色是怎样的,现在又究竟荒芜到了什么地步,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4 自然段。

师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分别说一说花园以前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

有几位花园来客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

当他们面对花园的凄惨景象,他们的反映是什么?请同学找一找,并体会着读一读。

他们看到如此凄凉的花园,他们个个脸上都露出了怎样的神色?“追慕”“惋惜”的意思是? 他们惋惜什么?就让我们试着读出来客的毅然决然的决心。

学生试着感情朗读,读出毅然决然的决心,指名读。

3.青蛙和蟋蟀看到这群来客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的想把花园建好,有什么表现?画出来体会着读一读。

师:从青蛙和蟋蟀的表现中我们仿佛看到荒芜了的花园仿佛有了什么?4.那么,花园来客在表明态度后,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8——18 自然段。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讨论的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把老师的这段话补充完整。

5.他们这样的讨论、辩论着,他们却没有什么?6.接下来我们把他们来到花园的后的感受和行动及对话分角色表演。

A 说:“……”B 说“……”其余的人说:“……”C 说“……”他们相互辩论,甚至因为意见不合而谩骂、扭打起来。

7.面对这样的结局,青蛙和蟋蟀又有那些变化?青蛙一开始听他们要修花园时是怎样的呢?对于这样的结局,你们想对花园的来客说点什么?师小结:只说空话,不去实干,是任何事都做不成的。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荒芜了的花园》教案范文(精选5篇)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荒芜了的花园》教案范文(精选5篇)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荒芜了的花园》教案范文(精选5篇)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荒芜了的花园》范文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注意“溉”与其形近字“概”“慨”,“慕”与“幕”“墓”,“棘”与“喇”“刺”的区分,理解“荒芜”、“荆棘”、“追慕”、“惋惜”等词的意思。

2.了解前后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走入文本抓住人物语言的前后变化,找依据,谈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心情,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并明白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理解文章内容:“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依旧荒芜着?”(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对比,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对比理解“荒芜”。

出示漂亮花园图片,问学生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接着出示荒芜花园图片,问学生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通过对比,进而理解“荒芜”一词的意思。

2.板书课题《荒芜了的花园》。

二、疏通字词,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查理解。

2.形近字辨析:概墓棘溉慕喇慨幕刺3.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学生交流。

(如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等)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张满野草。

荆棘:丛生多刺的灌木。

追慕:追怀、羡慕。

惋惜:惋,叹息。

惜,爱惜,吝惜本课指对花园的荒芜表示可惜。

毅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

悉心:用尽所有的心思。

滔滔不绝:比喻话多,连续不断。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

4.简述课文围绕“荒芜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几个人想让荒芜的花园恢复往日的美丽,但他们只说不做,结果荒芜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5.师生交流。

三、教师课堂小结。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迎来了几位来客,似乎有了重焕生机的希望,但是在几次三番的争论与扭打中,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这座荒芜了的花园只有继续荒芜的命运。

课下复习文章,找出花园来客们的几次讨论和争论,认真的读一读。

荒芜的花园教案范文

荒芜的花园教案范文

荒芜的花园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荒芜花园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3)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恢复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调查,让学生了解荒芜花园的现状;(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荒芜花园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 荒芜花园的原因和影响;3.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作用;4.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5. 荒芜花园的恢复和改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荒芜花园的原因和影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作用、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荒芜花园的恢复和改造。

2. 教学难点:荒芜花园的原因和影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作用、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荒芜花园的恢复和改造的具体实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荒芜花园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芜花园的关注和思考。

2. 课堂讲解:讲解荒芜花园的定义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荒芜花园的原因和影响。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行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荒芜花园的定义和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和作用的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环境保护意义和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荒芜花园恢复和改造的具体实施能力的体现。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荒芜花园的原因和影响;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作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4.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5.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荒芜了的花园》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荒芜了的花园》教学设计

教材說明: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幾個人想重修荒蕪的花園,但眾人各持己見,最終花園依舊荒蕪著。

文章從所見和所聞兩方面寫出了花園的荒蕪,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突出了花園的荒蕪寂靜,文章條理清晰,情節起伏,語言樸實無華,在平淡中透出一股淡淡的嘲諷和哀傷。

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空談不如實幹,行動勝於雄辯。

誇誇其談,只說不做,最終結果是一無所獲。

文章表達了作者希望少些空談,多些行動的美好願望。

教學目標:1.正確認讀本課五個生字,會寫田字格中的九個生字。

理解荒蕪、荊棘、追慕、惋惜等詞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感受人物心情,體會文中蘊涵的哲理,懂得只有腳踏實地去做才能實現目標。

3.學寫寓言故事。

重點難點:通過人物的對話理解文章的內容:為什麼荒蕪了的花園,還是照舊荒蕪著? 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揭示課題同學們,你們眼中的花園是什麼樣的呢?荒蕪的花園又是怎樣的花園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荒蕪了的花園》。

二、初讀感知1、初讀課文,讀准本課生字的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查工具書解決。

2、交流3、課文圍繞荒蕪了的花園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請幾個同學分節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三、指導書寫生字四、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課時一、分角色朗讀課文細讀課文,朗讀感悟1.默讀課文,思考。

為什麼荒蕪了的花園,還是照舊荒蕪著?讀了這則寓言故事,你悟出了什麼道理?2.學生充分的去讀課文,同桌討論3.全班交流二、總結全文,交流感受三、擴展延伸課下閱讀一些寓言故事,並思考其中的道理。

四、板書設計花園荒蕪了因無人管理從前美麗的花園忽然來了幾個人討論想重新整理恢復從黎明到傍晚,只說不幹花園照舊荒蕪著。

荒芜的花园教案范文

荒芜的花园教案范文

荒芜的花园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主人公情感变化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的把握。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的行动。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

2. 相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荒芜的花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幅画中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会变成这样?”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或播放故事《荒芜的花园》,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 讨论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故事中花园变化的认识,以及如何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环境保护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采取行动。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制定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计划,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6. 分享与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计划,并鼓励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8.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绘制一幅关于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画作,下节课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主人公情感变化的体会。

3. 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的把握。

4. 学生对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行动的实施。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1.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是否达到预期。

2. 教学活动中是否有足够的互动和参与。

3. 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4.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合性,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项目,如湿地保护、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等。

2. 开展校园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

荒芜了的花园冀教版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荒芜了的花园冀教版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人物的心情变化,理解环境与人物心情的相互关系。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课文主要内容、环境与人物心情的相互关系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了富有思考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如观察身边的环境变化,思考环境与心情的相互关系。这种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散文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教师通过例子,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散文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环境与人物心情的相互关系。
2.每组选择一个重点讨论话题,如:“花园的变迁对主人心情的影响”、“作者是如何表现花园的荒芜的”等。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补充。
2.学生互相评价,鼓励优点,提出改进意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4.结合学生的评价和自我反思,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荒芜了的花园》教学教案设计

《荒芜了的花园》教学教案设计

《荒芜了的花园》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荒芜了的花园》这篇课文,理解其主题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感和作品的氛围。

2.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情节、人物关系等,理解作品的意图。

3.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背景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课文,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

2.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情节、人物关系等,理解作品的意图。

3.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背景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投入。

2. 记录学生在课文分析中的思考和见解。

3. 评估学生对作者背景和创作风格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课文解析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荒芜了的花园》这篇课文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深入分析课文的情节、人物关系、象征意义等,揭示作品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2. 象征意义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元素和隐喻表达,理解其深层含义。

3. 课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解析法:通过深入解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课文,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他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步骤1. 课文解析:深入分析课文的情节、人物关系、象征意义等,揭示作品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11荒芜了的花园》教学设计_9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11荒芜了的花园》教学设计_9

11、《荒芜了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作者,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咱们的掌握情况。

用幻灯片出示:荒芜、荆棘、追慕、惋惜、毅然、滔滔不绝、凄凉、悉心等;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出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前后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那几个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情感目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的道理。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那几个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难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的道理。

二、自读深思品读赏析,感受花园的变化。

1. 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这荒芜的花园昔日如何光景?现在又究竟荒芜到了什么地步,勾画出相关句子。

2. 青蛙,蟋蟀这些花园里的小精灵会有怎样的期盼?三、小组讨论1. 当花园的来客面对花园的凄惨景象,他们的反映又是什么?他们又做了什么,通读课文5-19自然段,勾画出你认为的重点的词句。

(出示课件)2. 引导学生抓住“追慕”、“惋惜”一个反问句和众人的语言体会他们重建花园的决心。

(出示课件)3. 青蛙、蟋蟀这些花园里的小精灵看到这些人们有如此的决心,他们高兴吗?你又是从那些相关的词句感受出来的,勾画,品读。

此时,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学生评说。

(出示课件)4. 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讨论,看看他们讨论的经过,讨论的结果又有那些出人意料的表现,勾出描写他们讨论的经过、时间和结果。

5. 面对他们的讨论,小精灵们又有哪些变化?6. 分角色朗读课文,再现讨论者和小精灵的心情?7. 读到这里,这些小精灵如果会说话,你们想一想,它们会对讨论者说些什么?四、激情展示、点评精讲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他们的成果这篇寓言故事以最后这样的一句话结尾,大家想一想,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吗?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只说空话,不干实事,是任何事情都干不成的;不能夸夸其谈,只说不做,否则,将一事无成;要学会合作;确定了目标就要去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荒芜了的
花园》教案范文
篇一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九个生字。

理解“荒芜、荆棘、追慕、惋惜”等词语的意思。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心情,体会文中蕴涵的哲理,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

3、学写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理解文章的内容: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花园是什么样的呢?荒芜的花园又是怎样的花园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荒芜了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解决。

2、交流
3、课文围绕“荒芜了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几个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分角色朗读课文
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2、学生充分的去读课文,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
总结全文,交流感受。

扩展延伸
课下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并思考其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花园荒芜了因无人管理从前美丽的花园
忽然来了几个人讨论想重新整理恢复
从黎明到傍晚,只说不干
花园照旧荒芜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