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原理的教学解析

3 、 第三步: 抵
管理 操作规程》 的通知 的规 定 , 从2 0 0 2 年起 , 生产企业 自营或 委托外贸企业代理 出口货物 ,不论企业是否有进 出口经营权 , 律实行免 、 抵、 退税管理办法。生产企业免 、 抵、 退税的计算是
一
税 务会计课程 中的教学重点 , 同时 也是教学难点 。本文作者结 合 自己在税务会计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以及总结的一些经验 , 通 过 实例 对免 、 抵、 退税的计算 公式进行梳理 、 解析 , 使得学 生能 够相对轻松 、 准确地计算退额 。
生产企业出 口业 务具体分 为两 种情况 : 一 是国内采购材 料 加工后出 口, 二是进 口免税材料加工后 出口。本文重 点分析 国
图 1
外销 ( 免税)
不交税 , 可退税( 具体退多少 需要继续计算 ) 。 值得注意的是 , 只有在 “ 抵” 的步骤 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 < 0 , 即出现退税之前的留抵税额时 , 才会涉及出 口退 税。
4 、 第四 步 : 计 算 退
三、 生产企业“ 免、 抵、 退” 税 计 算 的 公式 分 析
交税 , 不退税 , 但享受抵税。
应纳税额 =0 ,说明 企业准予抵扣 的进项税 额刚好抵 扣内 销销项税额。结论 : 不交税 , 不退税 , 但享受抵税。 应纳税额 <0 ,说明 企业准予抵扣 的进 项税 额抵 扣内销销 项税额后仍有余额 , 该余额为办理退税之前的留抵税额 。结论 :
业 出口的自产 货物 , 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
时, 对未抵 顶完 的部分予以退 税。 教学中关于 “ 免、 抵、 退” 税含义的讲解 应特 别强调 “ 免” 意
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核算方法

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核算方法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核算方法“五+七”完成增值税免抵退根据生产企业原材料完全从国内购进还是从国外购进的不同情况,对“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笔者分别称为“五个步骤”和“七个步骤”。
1.原材料完全从国内购进,“免、抵、退”税五个步骤:(1)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简称为“剔税”当期免抵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或:剔税=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如征税率17%,退税率15%,2%就是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会计处理上作为“进项税转出”计入成本。
(2)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简称“抵税”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或:抵税=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剔税)-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当期应纳税额<0,为期末未抵扣税额(有资格申请退税);若应纳税额>0,为本期应上缴增值税。
(3)计算免抵税额,简称“计算尺度”或“标准”(会计上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4)确定应退税额-当期期末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两者中较小者(5)确定免抵税额(倒计平衡关系,会计上称“出口抵减内销销项税”)[例1]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增值税率17%,退税率13%,4月份业务如下:购进材料200万元,进项税额34万元,该材料已入库,上期留抵税额3万元,内销收入100万元(不含增值税),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200万元。
计算:(1)剔税=200×(17%-13%)=8万元(进项税转出)(2)抵税=100×17%-(34-8)-3=-12万元<0(3)尺度:200×13%=26万元(4)比较:应退税额为12万元,期末余额为0(5)免抵税额=26-12=14万元(会计上称出口抵减内销销项税)会计处理:借:应收补贴款12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销项税)14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6(税法上称免抵税额)[例2]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增值税率17%,退税率13%,业务如下:购进材料200万元,进项税额68万元,该材料已入库,上期留抵税额5万元,内销收入100万元(不含增值税),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200万元。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

出口退〔免〕税专题——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篇前言:为了增强本国物资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落低出口物资的价格,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出口物资退〔免〕税政策。
在我国,出口物资退〔免〕税政策要紧有: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政策,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政策及出口退〔免〕税的其他专项规定等。
在本专题中,我们总结了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政策中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实例、图示进行解析,供大伙儿参考。
关于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政策及出口退〔免〕税其他专项规定的相关内容将在其他专题中推出。
目录:一、生产企业免、抵、退税介绍〔一〕什么是“免、抵、退税〞?“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物资,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物资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物资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物资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局部予以退税。
〔二〕免、抵、退税方法的适用范围:1、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自产产品〔含视同自产产品〕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自产产品〔含视同自产产品〕实行免、抵、退税方法一、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自产产品: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自产物资,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治理方法。
上述生产企业,是指独立核算,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同时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自产物资实行免征增值税方法。
生产企业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方法。
二、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视同自产产品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按照财税[2002]7号和国税发[2002]11号的有关规定实行免、抵、退税治理方法。
生产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免、抵、退税时,须按当月实际出口情况注明视同自产产品的出口额。
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凡不超过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50%的,主管税务机关按照财税[2002]7号文件和国税发[2002]11号文件有关规定审核无误后办理免、抵、退税;凡超过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50%的,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有关规定从严治理,在核实全部视同自产产品供货业务、纳税情况正确无误后,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或方案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核准后办理免、抵、退税。
免抵退税有关公式及手册核销时抵减额的计算

期末留抵税额减去15 栏的与纳税表差额. • 第24栏:当期应退税额(如20>23则为23,否则为20).此栏是免抵退税额与
计算退税的期末留抵税额相比较,只退小的金额。
• 第25栏:当期免抵税额(20-24) • 第26栏:前期单证收齐,本栏是前期录入的报关单本期做了单证收齐并
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X(征 税率-退税率)
根据政策规定,公式中的数据解释如下: “征税率”和“退税率”,原则上是根据其出口货物的商品编号进行确定。 但实际操作中,日常的计算是根据进料加工合同手册登记时的“复出口商 品码”进行确定的。直到该进料加工合同核销时,才根据整个合同的出口 产品去确定其实际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 举例: A企业10月份进口原材料100万元人民币,对应的手册的复出口商品码的 征税税率和退税率税分别为17%和13%,那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 额抵减额的计算如下: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00万X( 17% — 13%)=4万
销申请表》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另两上抵减额(简称为调整数),且当月实际的 抵
减额=基数+调整数。
二、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汇总表解析
• 第1栏:出口货物销售额(美元),此栏表示本月所发生的直接出口 美元的销售额。
• 第2栏:出口货物销售额(人民币3+4),此栏表示本月所发生的直 接出口人民币的销售额,并且是等于第3栏加第4栏。
且在本期收齐了电子信息所有的人民币销售额。 • 第27栏:前期信息齐全,本栏是前期录入的报关单在前期做了单证收齐
生产企业出口免抵退计算方法

生产企业出口免抵退计算方法
首先,生产企业出口免抵退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企业的出口销售额和增值税税率来确定的。
企业出口销售额是指企业所出口的商品的销售额,不包括增值税。
增值税税率是由国家规定的,目前一般为13%。
其次,计算生产企业出口免抵退的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需要确定企业的出口销售额。
企业可以通过查看销售合同、出口报关单或出口发票等来确认出口销售额。
2.确定出口销售额后,将其乘以增值税税率,得到应退税额。
例如,企业的出口销售额为1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3%,则应退税额为100万元*13%=13万元。
3.然后,需要查看企业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是指企业在购买原材料、设备等过程中支付的增值税金额。
企业可以通过查看购买原材料的发票、购买设备的发票等来确定进项税额。
4.确定进项税额后,将其与应退税额进行比较。
如果进项税额大于应退税额,则企业可以将进项税额中的应退税额进行免抵退;如果进项税额小于应退税额,则将进项税额全部免抵退。
5.最后,将免抵退部分的增值税退还给企业。
企业需要向财政部门提出退税申请,并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和证明文件。
财政部门会根据企业的申请材料,审查并退还相应的增值税金额给企业。
需要注意的是,生产企业出口免抵退的计算方法可能会根据政策的调整而发生变化,企业在进行计算时应根据最新政策进行操作。
此外,企业
在申请退税时也需要注意提供准确、完整的申请材料,以确保退税申请的成功。
总之,生产企业出口免抵退的计算方法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出口销售额和增值税税率来确定的,企业需要根据最新政策进行操作,并向财政部门提出退税申请。
会计经验:“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此种方法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
含义:免税,免征出口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1.出口企业全部原材料均从国内购进,免、抵、退办法计算方法如下: (1)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其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外汇牌价x(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解释:此项的产生原因是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退税率不同。
注: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
出口发票不能反映实际离岸价的,出口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离岸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由主管税务机关依法核定。
(2)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3)比较当期应纳增值税额与免抵退税额的大小,确定应退税额: (4)确定免抵税额 2.如果出口企业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免、抵、退办法如下: (1)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其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 外汇牌价x(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退税率 (3)比较当期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以此确定应退税额: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两者中较小者。
(4)确定免抵税额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会计实务:生产企业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和会计处理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除外)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为出口货物劳务的实际离岸价(FOB)。
实际离岸价应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但如果出口发票不能反映实际离岸价,主管税务机关有权予以核定。
例如,某公司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主要生产厨房用品,产品销往欧美国家,属于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生产企业。
2013年5月10日,公司与国外客户JOHNSON公司签订了一份出口销售合同,合同总价为FOB价10万美元。
在执行合同过程中,由于产品生产线出现问题,出货延期导致船期拖延,公司自营报关出口货物,报关单显示的成交方式是FOB,报关金额为10万美元。
对于延迟船期的损失,在与国外客户反复协商后决定,这批货物的海运费由国内公司承担,不再向国外客户收取。
对于此笔业务,报关单上注明FOB价10万美元,公司又支付海运费1万美元,该公司是按10万美元申报免抵退税,还是按冲减海运费后的9万美元申报免抵退税(假设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 对于这一问题,存在两种观点:有的认为应当按照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货物离岸价10万美元申报计算免抵退税额;有的认为应当按照冲减1万美元海运费后的余额9万美元申报计算免抵退税额。
根据财税〔2012〕39号文件的规定,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作为计算依据。
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
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差额的,在下次申报退税时调整(或年终清算时一并调整)。
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主管税务机关有权予以核定。
因此,出口报关单或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并不完全等同于免抵退税额计算的依据。
结合上述案例来看,公司出口合同和出口报关单都是FOB价格,按照FOB价格术语,公司就不应当再支付海运费。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

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案例详解免抵退税是指对应税率的货物和应税劳务,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和程序进行结算后,可以获得退还增值税的一种方式。
免抵退税是国家为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政策,通过这个政策,企业可以免除抵扣进项税额的限制,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首先是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为“免抵退税金额=出口销售额×免税性质货物标准税率”。
其中,出口销售额是指企业出口销售的货物和应税劳务的金额,免税性质货物是指国家规定的可以享受免抵退税政策的货物,标准税率是指国家规定的货物的增值税税率。
例如,企业在一年内出口销售了100万元的货物,这些货物的免税性质货物标准税率为13%。
因此,该企业可以获得的免抵退税金额为100万元×13%=13万元。
这个金额就是该企业可以获得的退还增值税的金额。
接下来是免抵退税申请的流程和要求。
企业在申请免抵退税时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
首先,企业需要在每月的预缴税金时填写免抵退税申请表,申报应享受免抵退税政策的销售金额和免税性质货物的标准税率。
然后,企业需要在每年年底进行免抵退税终审,将年度免抵退税金额进行汇总,并进行审计审查。
最后,企业需要根据审计结果填写和提交免抵退税申请表,税务部门进行审查和核准后,企业才能获得退还增值税的金额。
免抵退税申请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需要具备出口货物的资格,即要有出口货物的合法合规的资格,包括注册登记、贸易许可证等。
其次,企业需要按照国家关于免抵退税的规定进行申报,如在预缴税金时填写免抵退税申请表,年底进行免抵退税终审,填写和提交免抵退税申请表等。
再次,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免抵退税金额进行审计,确保申请的金额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最后,企业需要配合税务部门的审查和核准,提供相关的材料和信息,如财务报表、销售合同、运输单据等。
总结起来,免抵退税是国家为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1“免、抵、退”税的计算:
一、“免、抵、退”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的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的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1、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二、举例:
例1:自营出口企业,一般纳税人。
出口货物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
3月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200万元,抵扣进项税额为34万元,货已入库。
上期期末留抵税额为3万元。
当月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为17万元,本月出口货物销售折人民币200万元,计算“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免抵额。
应纳税额=17-[34-200×(17%-13%)]-3=﹣12
免抵退税额=200×13%=26万元
期末留抵税额12万元<免抵退税额26万元
应退税额=12万元
免抵额=26-12=14万元
例2:自营出口企业,一般纳税人。
出口货物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
3月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200万元,抵扣进项税额为34万元,货已入库。
当月海关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100万元,进口手册号为c4708230028,且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50万元,已办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免税证明》。
上期期末留抵税额为3万元。
当月内销货物的销售收入为100万元,本月出口货物销售折人民币200万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70万元,手册号c4708230028下出口货物30万元。
计算“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免抵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抵减额=50×(17%-13%)=2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7%-13%)-2=6万元
应纳税额=100×17%-(34-6)-3=﹣14万元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50×13%=6.5万元
免抵退税额=(170+30)×13%-6.5=19.5万元
应退税额=14万元免抵税额=19.5-14=5.5万元
“免、抵、退”税一组题
例一:2009年1月内销200万,外销300万,其中:A1笔100万、B1笔50万、C1笔150万(单证均未收齐),进项税额50万,征税率17%,退税率13%
纳税申报:
应纳税额=200*17%-[50-300*(17%-13%)]
=34-(50-12)=-4
纳税申报表项目:7栏“免、抵、退”税办法出口销售额300万;14栏进项税额转出12万
退税申报: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
(√)出口货物()单证收齐
A1笔100万、BH
B1笔50万、BH
C1笔150万、BH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汇总表
1、出口货物销售额(美元)
2、出口货物销售额300万
3、单证不齐销售额300万
本月无免抵额、退税额
例二:2009年2月内销100万,外销400万,其中:笔A2笔200万、B2笔60万、C2笔140万(A2、 C2单证未收齐),进项税额110万,征税率17%,退税率13%
纳税申报:
应纳税额=100*17%-[110-400*(17%-13%)]-4 =17-(110-16)-4=-81
纳税申报表项目:7栏“免、抵、退”税办法出口销售额400万;14栏进项税额转出16万
退税申报: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
(√)出口货物()单证收齐
A2笔200万、BH
B2笔60万、
C2笔140万、BH
A1笔-100万
新A1笔90万
()出口货物(√)单证收齐
A1笔100万、BH
B1笔50万、BH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汇总表
1出口货物销售额(美元)
2出口货物销售额390万
3单证不齐销售额340万
4单证齐全销售额50万
5前期出口货物当期收齐单证销售额150万
C列“差额”-10万、-0.4万
17栏200万*13%*=26万
24栏当期应退税额=26万
例三:2009年3月内销500万,外销0万,进项税额2万,征税率17%,退税率13%
纳税申报:
应纳税额=500*17%-[2+81-(-0.4)-26]
=85-57.4=27.6
纳税申报表项目:7栏“免、抵、退”税办法出口销售额-10万;14栏进项税额转出-0.4万,15栏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26万
退税申报: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
()出口货物(√)单证收齐
A2笔200万、BH
C1笔150万、BH
C2笔140万、BH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汇总表
1出口货物销售额(美元)0
2出口货物销售额0
3前期出口货物当期收齐单证销售额490万
17栏490万*13%*=63.7万
25栏当期免抵税额=63.7万
例四:2009年4月内销50万,外销一笔100万,进项税额20万,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60万,征税率17%,退税率13%
纳税申报:
应纳税额=50*17%-{20-[100*(17%-13%)-60*(17%-13%)]}=8.5-18.4=-9.9 纳税申报表项目:7栏“免、抵、退”税办法出口销售额100万;14栏进项税额转出1.6万。
退税申报:
“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
“到岸价格”60万
“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60万、“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抵减额”2.4万,“免抵退税抵减额”13万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
(√)出口货物()单证收齐
A4 100 万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汇总表
1出口货物销售额(美元)0
2出口货物销售额100
3前期出口货物当期收齐单证销售额0万
17栏100万*13%*=13万
14栏2.4万
19栏13万
免抵退税额100*13%-60*13%=5.2万
24栏当期免抵税额=5.2万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