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营出口企业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

合集下载

出口退税企业退回的税款如何进行帐务处理

出口退税企业退回的税款如何进行帐务处理

出口退税企业退回的税款如何进行帐务处理一、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帐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次月根据上期《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或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借:银存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或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账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或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借:银存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或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三、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销售收入是免税的,不计提销项税额,用于来料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直接计入成本。

免抵退税原理及账务处理

免抵退税原理及账务处理

免抵退税原理及账务处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免抵退税原理及账务处理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免抵退税,就好像是给企业的一份特别礼物。

咱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在一场大冒险中,国家给企业开的一个“后门”,让企业能更轻松地应对各种挑战。

先来说说免抵退税原理哈。

简单来讲,就是国家为了鼓励出口,让企业在出口环节不用交税,这多好呀!企业把货物卖到国外去,不仅能赚外国人的钱,还不用交税,这不是美滋滋嘛!而且呀,要是企业自己有一些用于生产出口货物的原材料啥的,之前交过的税还能给退回来呢,就像把钱又“捡”回来了一样。

那这账务处理呢,可就有点讲究了。

这就好比做饭,得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来,不然做出来的东西可就不好吃啦。

比如说,要准确地记录各种数据,啥出口销售额呀,进项税额呀,可不能记错咯,不然就乱套啦。

然后呢,根据这些数据一步一步地算出免抵退税额呀,应退税额呀这些。

你想想看,如果账务处理不好,那不就像做饭时盐放多了或者放少了,味道就不对啦。

而且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弄错了,那企业可就亏大啦或者占了不该占的便宜,那可不行呀!咱举个例子哈,有个企业开开心心地做着出口生意,结果因为账务处理没做好,该退的税没退回来,那不就等于白干了一场嘛,多冤呀!所以说呀,这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可得认真对待,就像对待自己宝贝一样。

这免抵退税的好处可多了去了,它能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呀。

企业成本降低了,就能把产品价格定得更合理,外国人就更喜欢买啦。

这就像你去买东西,同样的东西,一个便宜点,一个贵点,你会选哪个呀?肯定是便宜的那个嘛!总之呢,免抵退税原理及账务处理可是个重要的事儿,咱可不能马虎。

企业得把它弄明白,好好利用这个政策,让自己发展得更好。

咱国家给了这么好的政策,咱可得好好珍惜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就这么着吧,希望大家都能在免抵退税这事儿上顺顺利利的!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和"应收补贴款-- 出口退税"等科目。

其会计处理如下:(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 FOB 价)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应收补贴款-- 出口退税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4)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在实际结算时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可以在结算月份进行调整。

对于企业已经申报的数据发现错误的,不能够直接调整原申报数据,而应在以后月份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

对于出口退税申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不一致,产生差额的,须在下期进行帐务调整,相应的应同时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由于以上原因需进行帐务调整的,其会计处理为:(一)对本年度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1)对于前期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蓝字或红字)当上期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注意事项:①出现上述情况进行帐务调整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为在出口明细表中录入一条调整记录(正数或负数)。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货物适用免抵退税办法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货物适用免抵退税办法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1.2005年 1 月 (1)购进货物的处理: 借:原材料 10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局 1700000 贷:应付账款 11700000 借:原材料——进口某材料 4000000 贷:应付外汇账款 4000000 (2)内销货物的处理: 借:应收账款 234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内销 2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0 (3)进料加工出口货物免税销售的处理: 借:应收外汇账款 600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 6000000 (4)按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600*15%—60=30万元。 因 3 月免抵退税额 30万元>2005年 3 月末留抵税额 29.61万元 (550*17%—123.11=29.11) 当期应退税额=29.61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0.39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 2961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批准的免抵税额) 39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00000 (2)内销货物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6435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5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35000 (3)本月应纳税额的计算: 本月应纳税额=550*17%—(0—29.61)—123.11=0万元。

出口企业的免抵退账务处理

出口企业的免抵退账务处理
(1)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
(2)当期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具体有:
a、非正常损失、非应税项目、免税货物、简易办法货物耗用外购货物或接受应税项目的进项税额;b、当期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按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计算,需结转到出口成本的;
(3)出口退税
按规定计算的出口货物应退税额、应免抵税额。二、“应收出口退税”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
(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免抵税额、应退税额和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应根据财会字[1995]21号《财政部关于调低出口退税率后有关会计处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产品销售成本
贷: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三、“免、抵、退”税会计处理举例
“免、抵、退”税主要会计科目
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对其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会计核算,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和“应收出口退税”会计科目。
一、“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核算内容
出口企业(仅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下同)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反映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和实际支付已缴纳的增值税等;
2、出口货物销售收入的入帐依据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销售收入一律以离岸价(FOB)为入帐基础。如按其他价格成交的,在货物离境后所发生的应由出口企业负担的国外运费、保险费、佣金(包括明佣或暗佣)等凭有关单证以红字冲减销售收入。不易按商品认定所支付的累计佣金,列入经营费用。
3、记帐汇率的确认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外币业务,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金额。除另有规定外,折合汇率可以采用固定汇率或变动汇率。采用固定汇率,应以当月1日市场汇率(原则为市场汇率的中间价)记帐;采用变动汇率的,应以出口货物发出当日的汇率(中间价)记帐。折合汇率一经确定,报主管退税机关备案,在一个出口年度内不得任意改变。如因情况特殊需要改变折合汇率的,必须经过主管退税机关批准。

出口退免税的完整会计分录

出口退免税的完整会计分录

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会计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是,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二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收补贴款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三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收补贴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及处理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会计处理上将无法平衡。

下面举例说明: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

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

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1. 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源等,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贷:银行存款58500002. 产品外销时,免征本销售环节的销项税分录为:借:应收账款 240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240000003. 产品内销时,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351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4. 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的免、抵、退税会计处理

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的免、抵、退税会计处理

⽣产企业⾃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产货物的免、抵、退税会计处理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步推进出⼝货物实⾏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规定:⾃2002年1⽉1⽇起,⽣产企业⾃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律实⾏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通知所述⽣产企业,是指独⽴核算,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般增值税纳税⼈,并且具有实际⽣产能⼒的企业和企业集团。

增值税⼩规模纳税⼈出⼝⾃产货物继续实⾏免征增值税办法。

⽣产企业出⼝⾃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免征消费税办法。

实⾏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免”税,是指对⽣产企业出⼝的⾃产货物,免征本企业⽣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产企业出⼝⾃产货物所耗⽤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产企业出⼝的⾃产货物在当⽉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1、具体计算⽅法与计算公式(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其中: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货物离岸价×外汇⼈民币牌价×(出⼝货物征税率⼀出⼝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和抵减额出⼝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

出⼝发票不能如实反映实际离岸价的,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离岸价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同时主管税务机关有权依照《中华⼈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民共和国增值税暂⾏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货物征税率-出⼝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免税进⼝料件,其中进料加⼯免税进⼝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免税进⼝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如果当期没有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前述公式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以及后⾯公式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就不⽤计算。

出口企业退免税会计处理探析

出口企业退免税会计处理探析

+ 上期 留抵税额 一当期 不得免抵退税额 )

1 2 ( 7 + 0 1 0) 2 元 0 一 1 0 1 — 0 =2 万
由于当期 应纳税额为正数 时 , 说明企业没 有 留抵 的
5 9
进 项税额 , 以没有可退 的税额 , 所 因此不予办理退税 , 反
( ) 自营 出口生产企业 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 , 三 当 且
税 额为 10 7 万元 ,内销产 品取 得不含 税销售 额 为60 0 万 元 , 口货物离岸价折合 人 民币5 0 万元 。假 设上期 留 出 00
抵税额 1万元 。增值税率 1%, 率1%, 0 7 退税 5 则相关的财
务处理如 下 :
能 。但 是 , 在实际工作 中经 常有企业 的会计从 业人员对
的有 三种核算 结果 。 ( ) 自营 出 口的生产企业 当期应 纳税 额为 正数 一 当 时的会计处理
贷 : 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 应 进项 税额转出 ) 第 五步 : 算 当期应纳税额 计
本 月应纳税额 =销项税额 一进项税 额 当期 内销货物的销售税额 一( 当期进 项税 额
第一 步 : 购原材料等货物 的会计处理 : 外
出 口货 物退免税 的会计处理不 完善 ,使会计 信息失真 。 现将不 同的 出 口企业涉及 的不 同情况 的退 免税会计 处
理归纳如下。

借: 原材料 等科 目 1000 000 应交税 费一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 额 ) 10 0 0 7 00
时, 经常漏计 以免抵税 额为计算基数 计算 的应 当缴 纳的 城市维护建设税 和教育费附加部分 , 造成核算错误 。根
5 0 0 0 0 00 0
贷: 主营业务 收入 5 0 0 0 00 0 0 第三步 : 品国内销售时的会计处理 : 产 借: 银行存款 贷: 主营业务 收入 7 20 0 0 00 60 0 0 00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越来越多的生产型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产品出口比例逐渐增大。

为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我国在国家政策上进行了重大改革。

例如税法规定:从2000年起,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出口自产货物视同自产货物,一律实行免、抵、退税额办法管理。

因而增值税的账务处理也发生了变化,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增值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应纳增值税额计算、免抵退税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计算、出口货物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的核算以及账户的设置、报表的填列。

笔者主要根据“免、抵、退”税政策规定,按纳税申报计算出生产企业当月的应免抵税额、应退税额以及留抵税额的几种情况的账务处理。

一、当期免抵退税额大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例
1:某具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当期购入原材料180万元,进项税额30 .6万元,材料验收入库。

当期发生内销收入95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销售折算人民币收入135万元。

(增值税率17%,退税率15%)
则:当期不予抵扣的税额=135×(17%-15%)=2. 7万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额=95×17%-(30 .6-2 .7)=-11 .75万元
即期末留抵税额=11 .75万元
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当期期末留抵税额20栏计算出本月留抵税额11. 75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135×15%=20 .25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11. 75万元
当期出口货物免、抵税额=20 .25-11 .75=8. 5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单位:万元)
①购入材料支付货款时的记账凭证:
借:商品采购210. 6
贷:银行存款210. 6
②货物验收入库时的记账凭证:
借:库存商品18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0 6
贷:商品采购210 .6
③内销货物时的记账凭证: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111. 15
贷:主营业务收入95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6 15
④自营出口货物时免税的记账凭证:
借:应收外汇账款———××客户135
贷:主营业务收入135
⑤收到外汇款时的记账凭证:
借:银行存款135
贷:应收外汇账款———××客户135
⑥当期不予免征抵扣的税额转出时的记账凭证:
借:主营业务成本2. 7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 7
⑦当期出口货物免抵税额的记账凭证: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税额)8 5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8 .5
⑧申报出口退税时的记账凭证:
借:应收补贴款11 .75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1 .75
二、当期免抵退税额小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根据例1资料:假若上期留抵税额20万元,增值税申报表20栏本月留抵税额为31 75万元。

则:当期不予抵扣的税额=135×(17%-15%)=2 7万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额=95×17%-(20+30 6-2 7)=-31. 75万元
即期末留抵税额=31. 75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135×15%=20 .25万元<31 .75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20 .25万元
当期出口货物免、抵税额=31 .75-20 .25=-11. 5<0即没有免抵税额。

会计分录如下:
①———⑥同上例1
⑦申报出口退税的记账凭证:
借:应收补贴款20 .25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0. 25
三、当期免抵退税额等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根据例1资料:假若上期留抵税额8 5万元,增值税申报表20栏本月留抵税额为20 25万元。

则:当期不予抵扣的税额=135×(17%-15%)=2.7万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额=95×17%-(8 5+30 .6-2 7)=-20. 25万元
即期末留抵税额=20 25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135×15%=20.25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20.25万元
当期出口货物免、抵税额=20. 25-20. 25=0即没有免抵税额。

会计分录如下:
①———⑥同上例1
⑦申报出口退税的记账凭证:
借:应收补贴款20 .25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0.25
四、只有免、抵额,没有出口退税额,期末应纳税额等于零
例2:某具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当期购入原材料200万元,进项税额34万元,材料验收入库。

当期发生内销收入25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
销售折算人民币收入80万元。

(增值税率17%,退税率15%)期初留抵税额10.1万元则:当期不予抵扣的税额=80×(17%-15%)=1.6万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额=250×17%-(10 .1+34-1 6)=0万元
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当期期末既无留抵税额也无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80×15%=12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0万元
当期出口货物免、抵税额=12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单位:万元)
①购入材料支付货款时的记账凭证:
借:商品采购234
贷:银行存款234
②货物验收入库时的记账凭证:
借:库存商品2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
贷:商品采购234
③内销货物时的记账凭证: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292 .5
贷:主营业务收入25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2 .5
④自营出口货物时的记账凭证:
借:应收外汇账款———××客户80
贷:主营业务收入80
⑤收到外汇款时的记账凭证:
借:银行存款80
贷:应收外汇账款———××客户80
⑥当期不予免征抵扣的税额转出时的记账凭证:
借:主营业务成本1. 6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 6
⑦当期出口货物免抵税额的记账凭证: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税额)12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2
五、只有免、抵额,没有出口退税额,期末有应纳税额
根据例2资料:假若上期留抵税额等于零,增值税申报表19栏本月应纳税额为10 1万元。

则:当期不予抵扣的税额=80×(17%-15%)=1. 6万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额=250×17%-(34-1 .6)=10 1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80×15%=12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0万元
当期出口货物免、抵税额=12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①———⑥同上例2
⑦当期出口货物免抵税额的记账凭证: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税额)12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2
⑧月末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余额结转记账凭证: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0 1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0 .1
⑨次月缴纳税金的记账凭证: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0. 1
贷:银行存款10. 1
如果新设立的企业,政策规定:自首笔业务发生之日起12个月内发生的应退税额,不实行按月退税办法,而是采取结转下期继续抵顶内销货物应纳税款。

也采取相当于上期留抵税额本期进行抵扣。

当然,在实务操作中,除了以上账户处理外,还要结合两张报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表,正确填列数据,做账表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