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整理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叙事文学的兴盛:唐代以来叙事性问题诸如传奇小说、变文俗讲,呈活跃趋势。

宋代经济繁荣,出现专供市民娱乐的演出场所。

宋代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说经为讲演佛禅道理,合生属即兴性的滑稽伎艺,小说讲述脂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讲史讲述前代历史、兴废征战,后两者为有情节人物的叙事文学。

到元代“说话”继续盛行,以讲史居多,和明清两代的小说相比,宋元话本还显粗糙,但作者以注意到情节安排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

元代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

两个剧本都包括词、宾白、科三部分,两者剧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唱腔上无明显区别,但体质又有不同,杂剧一般四折组成一个剧本,角色分末、旦、净,音乐上一折采用一个宫调,不重复,全剧只能由一人主场(正末-末本、正旦-旦本)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对宫调没有规定,演唱方式灵活自由,人人可唱。

唱腔上,杂剧的曲调是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

器乐伴奏上,北杂剧以弦乐为主,南戏以管乐为主。

元代两个戏剧圈,北方戏剧圈和南方戏剧圈。

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大都作家群以关汉卿为领袖。

纪君祥《赵氏孤儿》(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有民族意识和复仇主题)、《松阴梦》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简称《潇湘雨》是一部以男子负心为题材的作品)、《郑孔目风雪酷寒亭》石子章《竹坞听琴》王仲文《救孝子烈母不认尸》;河北作家群李文蔚《燕青博鱼》和佚作《燕青射雁》(燕青梁山好汉)尚仲贤《洞庭湖柳毅传书》(《柳毅传书》)《汉高祖濯足气英布》《尉迟恭三夺槊》戴善甫《风光好》郑廷玉《看钱奴》;山东作家群,水浒戏创作,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与高秀云的《黑旋风双献功》堪元代水浒戏的双璧)武汉臣《老生儿》;山西作家群石君宝(塑造性格刚烈、敢于斗争的下层妇女形象)《秋胡戏妻》、《曲江池》李潜夫《灰栏记》(公案剧:包拯断案)吴昌龄写西游记最多《哪吒太子眼睛记》、《鬼子母接钵记》、《唐三藏西天取经》南方戏剧圈杂剧南移沿大运河和长江水路。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1.先秦文学: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等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2.唐宋文学:唐朝和宋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如《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3.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被称为四大名著,影响深远。

4.元曲: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杂剧为代表,如《西华山》、《汉宫秋》等。

5.宋词:宋代是中国古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感情和艺术性。

6.典故: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使用典故来表达意思,如《孟母三迁》、《管鲍之交》等。

7.语言风格:中国古代文学注重辞章饱满、音韵优美,常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8.唐诗盛行:唐代的诗歌流派繁多,有李白的豪放派、杜甫的现实派、白居易的婉约派等。

9.玄言体文学:玄言体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写作风格,注重言之凿凿,反映了当时思想和社会风气。

10.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的重要部分,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1.闺秀文学:古代闺秀生活空间狭小,因此闺秀文学以婉约为主,反映了女性内心世界和情感。

12.佛教文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佛教文学的发展,如《法华经》等经典作品。

13.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如《山海经》、《封神演义》等。

14.游记和笔记:古代文人常常以游记和笔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见闻,如《纪游九天》、《牡丹亭记》等。

15.辞章和文论:古代文学作品常常伴随着文论和辞章的撰写,如《文心雕龙》、《吴地吴语》等。

16.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宋代以来文学界的一场运动,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推崇。

17.戏曲:古代戏曲有京剧、昆曲、豫剧等,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1.先秦时期:-《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创作集合,包括《风》、《雅》、《颂》等三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和源头。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集合,以辞章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称为《论语》,内容主要是经典言论和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镜鉴之作。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是唐·刘义庆编纂的散文,以短篇记事形式描写魏晋时期的文化名流和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青年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表达了对乱世的失望与对宁静农村生活的向往。

3.唐宋时期:-唐代的诗歌达到了巅峰,唐诗流派主要有初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

其中,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两位杰出的女才子,她们的诗歌以清新、细腻的表达著称。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描写了贾宝玉一家的兴衰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4.宋元明清时期:-宋代诗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多样丰富,从山水田园到政治理念皆有涵盖。

-元曲是元代的戏剧形式,以《西华山》、《窦娥冤》等著名作品闻名于世。

-明代诗人杨雄和吴兆兰在女才子的传统上成为前人后辈的典范,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坠》是杨雄的代表作。

另外,为了探究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婉约派,宋代的词派,元代的辽东派等。

-诗体: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词等。

-诗歌创作技巧:包括押韵、对仗、象征等。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辉煌和变革的历史,通过对不同朝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 《楚辞》
B. 《诗经》
C. 《汉乐府》
D. 《唐诗三百首》
“诗仙”指的是哪位唐代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王维
D. 孟浩然
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窦娥冤屈的故事,这部作品是?
A. 《西厢记》
B. 《汉宫秋》
C. 《窦娥冤》
D. 《赵氏孤儿》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之涣
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以宋江领导起义为故事背景的小说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
A. 《儒林外史》
B. 《聊斋志异》
C. 《红楼梦》
D. 《镜花缘》
“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位唐代作家是?
A. 韩愈
B. 柳宗元
C. 欧阳修
D. 曾巩(注:此处应为“曾巩”的误写,实际上应为“曾巩”的同僚或同时代人,但“唐宋八大家”中唐代仅有韩愈和柳宗元,此处应选韩愈或柳宗元之一,为保持题目原意,选韩愈作为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D. 《资治通鉴》
注:第7题中“曾巩”实际上并非“唐宋八大家”之一,应为误写或记忆错误,正确答案应为韩愈或柳宗元,此处已修正为韩愈作为唐代代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重要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重要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重要知识点整理1.先秦文学:包括《诗经》、《楚辞》和《论语》等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楚辞》是属于楚国文化的代表作,以辞章抒发了士人的思念、愤慨和抱负。

《论语》则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被视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文人墨客们开始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代表作有《文选》、《山海经》和《文学评论》等。

其中,《文选》是最早的文论集合,反映了当时文坛上的一些流派和文化思潮。

3.唐代文学: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代表作有《全唐诗》和《唐传奇》等。

唐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以写景和抒发情感为主要特征。

唐传奇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鼻祖之一,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江湖事迹和人物故事。

4.宋代文学: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代表作有《宋词》、《四库全书》和《红楼梦》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

《四库全书》则是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被认为是文化宝库。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京城贾府的婚姻家族故事,展现了社会历史和人性的复杂性。

5.元代文学: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代表作有《元曲》和《西游记》等。

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以音乐、舞蹈和表演为主要特点。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为取经西天而历经艰险的故事。

6.明清文学: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后期,代表作有《明史》、《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等。

《明史》是中国最早的官修史书,探讨了明代历史和文化。

《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则都是社会风俗小说,描写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现实。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先秦文学1.绪论●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2.上古神话●神话定义《山海经》●神话分类●民族精神●思维特征●神话历史化●对后世文学影响3.诗经●名词解释:风雅颂,三家诗词●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现实精神●艺术特点赋比兴,四言为主,语言生动●地位影响4.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春秋笔法●左传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的艺术特色●感情色彩●叙事手法●描写人物●言近旨远●国语文学特色●战国策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影响5.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论语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过渡●荀子韩非子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论辩缜密●气势浩然●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寓言为主(三言:寓言,重言,卮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形象诙诡●语言诗意●后世影响传统文化源泉,散文创作典范,语言艺术成功6.屈原与楚辞●文化政治背景●楚辞离骚艺术成就●屈原其他作品九歌天问等●楚辞流变,后世影响(二)秦汉文学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汉代文学基本态势●文学经学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和分期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淮南子》及其他散文3.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骚体赋及“九体”●枚乘和“七体” 梁园文人群体●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艺术特色●扬雄四赋●西汉其他赋家4.司马迁与《史记》●发愤著书说与《史记》“三家注”●史记的叙事艺术●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因果●条理清晰●人物刻画●人物广泛●共性和个性结合●多维透视法●旁见侧出法(互见法)●风格特征●画面宏阔●浓郁悲剧气氛●传奇色彩●雄深雅健●地位和影响5.两汉乐府诗●乐府诗与《乐府诗集》●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贫富悬殊男女爱情乐生恶死●叙事手法●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详略得当●题材丰富●人物栩栩如生●诗体演变6.东汉辞赋●班固张衡的京都赋●《两都赋》的艺术成就●《二京赋》的艺术上的突破●《两》《二》之辩●述行赋和抒情小赋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7.《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的艺术成就史记与汉书之辨●《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8.东汉文人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独立门类●体裁区分●追求审美特性●乱世文人命运●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门阀制度和其文学创作——不平之意,文学家族,强调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玄学魏晋风流●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反切产生和四声的发现●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历程●建安风政治理想人生短暂强烈个性悲剧色彩●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太康诗风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末陶渊明田园诗●晋宋之间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南北朝文学●四声发现永明体●文学集团宫体诗●南方清绮北方质朴南北文风交流●鲍照七言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地位●新变●自觉阶段个性化●玄学兴起佛教传入新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文体发展●五言古诗继承传统并发展到鼎盛●骈文兴起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抒情小赋增加骈文成分●七言古诗发展确立●民歌新鲜气息加入●小说初具规模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2.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文学●曹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末实录+雄心壮志●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深刻真实感慨深沉●语言古朴率真笔力雄健悲凉之中有跌宕慷慨之气●曹丕(典论论文)诗歌新变●个人情感的抒发●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邺下文人集团●曹植诗歌艺术特色●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体现诗经哀而不伤的典雅,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古诗十九首的温丽悲远●对五言诗发展作出贡献●建安七子●王粲刘桢蔡琰《悲愤诗》●时代特征●政治理想高昂——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哀叹人生短暂功名未立or努力突破天命限制追求更高人生价值●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正始诗歌●阮籍《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嵇康——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两晋诗坛●太康诗风●拟古追求形式技巧和繁缛诗风大量排偶●繁缛表现●语言华丽藻饰●描写繁复●句式散行趋骈偶●左思《咏史诗》寒室之不平和对士族的蔑视抗争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郭璞游仙诗寄托仕宦失意壮志未酬抒发苦闷情怀“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兰亭集》预示山水诗的兴起●东晋玄言诗玄释合流心隐适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3.陶渊明●儒家入世精神重道德修养老庄思想影响讲求实际安贫乐道崇尚自然●诗歌●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出仕与归隐●行役诗●赠答诗●其他发挥哲理形影神训诫儿子●艺术成就●自然总体特征自然流露一片神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历久弥淳的诗味●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礼为统摄四者浑融一体●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节奏舒缓沉稳●散文辞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4.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反映水乡景物市井风情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柔美细腻五言四句●北朝民歌——反映生活各个方面质朴无华直抒胸臆刚健豪放四言七言杂言5.诗风转变●谢灵运山水诗●先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谓●情必极貌以写物尚巧似注重写实性细致观察敏锐感受精心细致的刻画●新奇语多生撰●鲍照●内容●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被压迫被压抑的痛苦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与抗争●边塞战争征夫生活慷慨不平●描写游子思妇哀怨凄怆●统治者横征暴敛百姓疾苦●艺术特色●抒发寒门强烈呼声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难以抑制的怨愤●汉魏乐府和民歌营养句式长短参差●笔力酣畅淋漓风格奇矫凌厉●山水诗以五言为主风格深秀幽奇严整厚重6.永明体和齐梁诗坛●永明体八病●谢朓诗歌艺术成就●永明声律运用音调和谐流畅朗朗上口●融裁警句对仗工整清新隽永新体诗●语言清新情致含蓄南朝民歌气息耐人寻味●沈约清怨王融构思含蓄有韵致何逊对游宦生活的厌倦羁旅乡愁阴铿离愁别绪羁旅思乡江上景色●齐梁诗人集团——萧子良竟陵八友萧统《文选》萧纲宫体诗●宫体诗——描写女性咏物无寄托发展吴歌西曲艺术形式继续永明体艺术探索(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情景交融风格清新流丽)7.南朝文风北渐——徐庾体:梁朝徐擒庾信父子置身东宫创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后期”华实相扶,情文兼至“ 庾信”穷南北之胜“8.辞赋骈文散文●魏晋文坛——重”气质“”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应用文抒情小赋论辩文●南朝美文●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水为题材山居赋长溪赋●颜延之骈文典丽缜密●鲍照以奇峭之风运骈丽之辞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水经注洛阳珈蓝记9.小说●笔记体小说文言小说——志人志怪●世说新语文学成就●记言玄远冷隽记行高简瑰奇●独特言谈举止写出独特性格●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对比夸张语言●语言简约含蓄幽默机智●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心整理,考前必背)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心整理,考前必背)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大纲中国文学的源头:远古歌谣和神话。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标志书面文学萌芽。

特点是诗乐舞结合,文史哲不分。

夏商原始宗教文化。

西周春秋礼乐文化。

战国百家争鸣。

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的演变。

先秦文学五大内容:神话诗经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楚辞一、神话《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

山海经包括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女娲的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发展过程。

中国神话蕴涵民族精神?厚德载物(奉献精神、厚生爱民、博大襟怀、大公无私等)自强不息(忧患意识、勤劳勇敢、奋进抗争、顽强不屈等)。

二、《诗经》最早诗歌总集。

收录自商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地域北方。

作者包括社会各阶层人士。

春秋之前都是乐歌。

西汉初年,被奉为经典。

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分风、雅、颂三部。

“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地方土乐。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小雅。

大雅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作者是社会各阶层。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为周、鲁、商颂。

风多为春秋时期作品,采自民间。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隔句押韵。

结集有三说:采诗、献诗、删诗说。

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

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言志。

使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现实主义。

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三、比兴手法。

赋、比、兴艺术开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四、体裁结构、语言艺术。

四言诗创作;四六句基本句式。

古人用“温柔敦厚”四字评《诗》,这是中国儒家的传统诗教。

规定怨刺必须“温柔敦厚”,“止乎礼义”,“怨而不怒”,不允许尖锐地揭露批判,因而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又常常起着消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全唐诗》中收录了2200余位诗人,共近5万首。

2、唐代经济的发达与诗歌繁荣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答:唐代国力强盛、社会繁荣,影响了诗人的创作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经济的发达为诗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创作条件,使诗人们得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经济发达还带来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与诗歌密切相关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门类的发展。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唐诗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平衡。

3、“初盛中晚说”: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一书提出的关于唐诗的四阶段分期看法。

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这种说法表明了各阶段的发展态势、阶段特点,并带有对各个时期诗歌成就作出总结评价的意味,比较切实可行,因此后世多予以认同。

4、“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派,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还包括贾岛、卢仝、姚合、刘叉等。

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

5、“元白诗派”:是指同"韩孟诗派"相对的、以浅切顺畅的语言直接反映现实的诗歌流派,也称为"新乐府诗派"。

其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元稹,此外还有号称"张王乐府"的张籍、王建,以及李绅等人。

1、上官体:初唐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宫廷诗风,主要特征是以歌咏宫廷生活,为唐王朝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为基本内容,语言艺术上则表现出倾慕齐梁、典丽精工、绮错婉媚的风尚。

2、沈宋体:“沈宋”是以初唐武后暑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内容多为奉和应制、巵从侍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3、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4、陈子昂诗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首先,肯定风雅和汉魏诗歌的进步传统,深刻批判了齐梁诗风。

其次,从正面提出了追求"兴寄"和"风骨"的口号。

1、山水田园诗派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产生:物质条件;文化及审美心理;艺术上的借鉴。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盛行,有它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这些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

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生活局面:对那些求仕困难的文人,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对那些有高官厚禄的文人,由仕而隐,既不影响生计,甚至还可以边仕边隐,名利双收。

此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也促成隐逸思想的流行。

因此,继承陶渊明、谢灵运传统的山水田园诗便大量地产生了。

特点: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共同题材内容—描绘自然风光;相近艺术风格—追求清新自然。

多以五言的体式,抒写隐逸闲适的思想情趣,描绘山川田园的秀美,反映农村宁静、淳真的生活。

在艺术上,综陶谢所长、熔陶诗浑成和谢诗工巧为一炉,既有鲜明清丽的笔触,又有完整浑成的画面,形神兼备。

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不仅表现山水个性,而且力求表象和意象的合一、和景的交融,在山水中渗透自己的性情。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把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高峰。

2、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艺术上有什么特点?孟浩然:A风格大多平和冲淡,清新自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B语淡而味浓《春晓》《过故人庄》王维:A诗情与画意高度统一。

B有些诗以禅意、禅趣入诗境。

C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

3、欣赏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歌行》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1)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

(2)描写征战的艰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荒淫,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

(3)具有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反映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

(4)此诗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岑参的《白雪送武判官归京》(1)岑参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

(2)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3)艺术表现上,他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

1、简答:李白的主要思想特征是什么?主要体现为儒道侠三者兼综的特点。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

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

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

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

2、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有哪些?1.总体风格雄奇飘逸,直率自然。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2.感情充沛,率真豪放,个性特征鲜明。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3.想象丰富而奇诡,寄托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

想象变幻莫测,随意生发,离奇惝恍,意象壮美而不乏清新明丽。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4.各种诗体皆擅。

乐府《蜀道难》歌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绝句《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5.壮美与优美的意象。

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与其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

6. 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1、简答题:所提及的古代诗人名字。

答:子美:杜甫。

沈、宋:沈佺期和宋之问。

苏、李:苏武和李陵。

曹、刘:曹植和刘桢。

颜、谢:颜延之和谢灵运。

徐、庾:徐陵和庾信2、论述: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叙事性诗歌为什么被看作是“诗史”。

杜甫用他的诗,写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正因为如此,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但是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

史实只提供事件,而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杜诗用叙事手法写时事。

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同时还融入强烈的抒情。

1、简答: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了哪些与新色有关的字眼?黑云、金鳞、胭脂、夜紫、红旗、黄金、玉龙,运用了"黑"、"金"、"红"、"紫"、"燕脂"等字眼,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色调鲜明。

反映现实社会问题。

表现个人失意。

描写山水景物。

3、论述:如何看待柳宗元的诗歌风貌?柳诗沉重、内敛、骨峭、淡泊简古。

柳诗的这些特点,首先缘于他独特的心性气质。

从本质上说,柳宗元是位生格激切、甚至有些偏狭的执着型诗人。

忧乐交替、以忧为主的心态,使得柳宗元的大量纪游诗作染上一层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柳诗的特色还缘于诗人自觉的美学追求。

对具有凄冷意味和峭厉之感的意象也特别偏爱,当暗淡的冷色调与词语尖利的峭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作品的基调,还是作者的感受,都势必呈现出冷峭的风格特征。

柳宗元的诗风还有淡泊纡徐的一面,能以其接近自然、不事藻绘的风貌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1.幽峭冷艳、奇诡怪诞。

意象的丰富性、奇崛冷艳的特征表现深刻的生命底蕴。

2.想象奇特、意象荒诞怪异。

《南园》《马》《梦天》《秋来》丰富奇特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

他的《李凭箜篌引》夸张的形容音乐声,用来表示声乐有激昂变到萧瑟。

《梦天》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

不仅想象奇特更是虚幻。

3.时空的转移,章法的变换均变幻莫测。

《雁门太守行》边塞诗1.创作手法:历史事实的描写和浪漫的想象相结合。

2.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融合。

3.语言明丽晓畅,音节婉转自然。

2、解释“张王乐府’:张籍、王建,交谊深厚,又都擅长短篇七言乐府歌行,所以人们合称"张王乐府"。

所作七言歌行,或继《诗》、汉魏乐府传统拟作古乐府;或承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乐府传统创作新乐府。

用通俗凝炼的语言,多变的韵律,比兴、白描、对比、心理刻划等手法,指责时弊,同情民生,倾向鲜明,感情凝重。

这些以明白晓畅语言写成的乐府歌行,替元白为代表的"浅切"诗派增添了不少光辉。

3、欣赏张籍《节妇吟》。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张籍《节妇吟》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元稹《离思》本篇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

元稹与他的妻子相敬如宾,感情甚笃。

然而,他们夫妻仅仅在一起生活了七年,妻子便不幸离他而去。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怀念和至死不渝的感情,寄托了心中不尽的哀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