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古诗词知识点梳理

1.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译“你”。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这里可译为“吗”。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⑤今者⑥才略,⑦非复⑧吴下⑨阿蒙!”

①及:到,等到。②过:经过。③论议:讨论,评议。④惊:惊奇。⑤今者:如今,现在。⑥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⑦不再是。复,再。⑧吴下:指吴县。⑨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相待,⑤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眼光看待。刮:擦拭。⑤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⑥何:为什么。⑦见事:知晓事情。⑧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⑨遂:于是,就。⑩拜:拜访,拜见。?而:连词,表承接,不译?别:告别。

二、熟记课文下注释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译: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译: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

8.蒙辞以军中多务。译: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四、课文分析

1.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2.课文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3.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仅以“蒙乃始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身份。

4、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答: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用原文回答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5、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学习的?

答: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6.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献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卿言多务,孰若孤?”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与他眼中的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文中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有调侃的意味,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成就,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最精彩之处。

8.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_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9.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1.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12.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或启示)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13.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三国时吴国国君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吴国名将吕蒙,知错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吴国谋士鲁肃: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14、写作特点:①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

②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

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5.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木兰诗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一、课文字词详解

唧唧复唧唧,木兰②当③户织。不闻④机杼声,⑤唯闻女叹息。

①复:又。②当:对着。③户:门。④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

⑤唯:只。唧唧:叹息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①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②军帖(tiě),③可汗大

①忆:思念。②军帖:军中的文告。③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何所思:想什么。可汗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征兵。

①点兵,②军书③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④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点兵:征兵。②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③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④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东①市买骏马,西市买鞍②鞯(ān_jiān),南市买③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①市:集市。②鞯:马鞍下的垫子。③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②但闻黄河流水鸣③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①旦:早晨。②但:只。③溅溅:水流声。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①燕山②胡骑(jì)鸣③啾啾。

①燕山:当时北方的山名。②胡骑:胡人的战马。③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①戎机,关山②度若飞。③朔气传④金柝(tuò),寒光照⑤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①戎机:战事。②度:越过。③朔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④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⑤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①明堂。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③强。

①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②策勋:记功。③强:有余。

可汗问所①欲,木兰不②用尚书郎,③愿④驰⑤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①欲:想要。②用:愿做。③愿:希望。④驰:赶马快跑。⑤千里足:千里马。

爷娘闻女来,出①郭相②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③红妆;

①郭:外城。②扶将:扶持。③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小弟闻姊来,磨刀①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②著(zhuó)我旧时③裳。

①霍霍:磨刀的声音。②著:穿。③裳:古代女子的下裙。

当窗理①云鬓(bìn),对镜②帖③花黄。出门看④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①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②帖:“贴”。

③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④火伴:同伍的士兵。

雄兔脚①扑朔,雌兔眼②迷离;双兔③傍地④走,⑤安能辨我是雄雌?

①扑朔:动弹。②迷离:眯着眼。③傍:靠近、临近。④走:跑。⑤安:怎么。

二、熟记课文下注释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不闻机杼声。译: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译:只能听到黄河的水流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译: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译:北方的寒气传递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的)铠甲。

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次战斗,多年以后,有的牺牲了,有的胜利归来。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译(木兰)记最大的功,(天子)赏赐(她)很多的财物。8.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译: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9.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译: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到城外(迎接她)。10.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译: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好看的头发,在脸上贴装饰物。1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译: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1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四、课文分析

1.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

①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②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3.“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

可汗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但父亲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不禁忧愁。

4.表明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语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5.“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6.“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样写的好处是:

这里以重复的句式,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7.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

9.“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这里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10.“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11.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2.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画面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3.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5.“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官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颇具喜剧场面。

16.表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的句子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7.“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表现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爱,以及她归后情不自禁的喜悦。

18.“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句通过军中同伴的“惊忙”“不知”,从侧面表现木兰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9.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0.全文最后一段使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_

17.《木兰诗》的作者为了实现其创作目的,在文本的详略上做了精心安排。主要表现一为详处极详,如木兰当户织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恢复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细致入微。二为简处极简,如木兰从军征战多年,但诗中对木兰军旅生涯的描写,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对战争残酷的描写,只用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18.主题:本诗记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乡的故事,热情赞扬木兰勤劳善良、深明大义、保家卫国、机智勇敢、英勇善战、不慕名利的巾帼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

3.卖油翁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课文字词详解

陈康肃公①善②射,当世无双,公③亦④以此⑤自矜(jīn)。⑥尝射⑦于

①善:擅长。②射:射箭。③亦:也。④以:凭借。⑤自矜:自夸。⑥尝:曾经。⑦于:在。

家①圃(pǔ),有卖油翁②释担(dàn)③而立,④睨(nì)⑤之久而不⑥去。见其发⑦矢(shǐ)十

①圃:园子。②释:放下。③而:连词,表示承接,可以不翻译。④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⑤之:指代陈尧咨射箭。⑥去:离开。⑦矢:箭,“发矢”就是射箭。

中八九,①但微②颔(hàn)③之。

①但:只。②颔:点头。③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康肃问曰:“①汝(rǔ)亦知射乎?②吾射不亦精乎?”翁曰:“③无他,④但手熟(shú)尔。

①汝:你。②吾:我。③但:只,与前一个”但“意思相同。③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④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康肃①忿(fèn)然曰:“②尔③安敢④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⑤之。”

⑥乃取一葫芦

①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②尔:你。注意称呼的变化,前面“汝”,这里“尔”,翻译虽相同,但语气实则大不同。③安:怎么。④轻:作动词用,轻视。⑤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⑥乃:于是。

①置②于地,③以钱覆④其口,⑤徐以杓(sháo)酌油沥(lì)⑥之,⑦自钱孔入,⑧而钱不湿。

①置:放置。②于:在。③以:用。④其:代词,指代葫芦。⑤徐:慢慢地。⑥之:指油。⑦自:从。⑧而:连词,表示转折,翻译为“但是”。

①因曰:“我亦无他,②惟手熟(shú)尔。”康肃笑③而遣(qiǎn)④之。

①因:于是。②惟:只是。③而:连词,表示修饰。④之:代词,指卖油翁。

二、熟记课文下注释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卖油的老头儿)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译: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4.无他,但手熟尔。译: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5.康肃愤然曰:“尔安敢轻吾射!”译: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6.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译:卖油的老头儿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7.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译: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入(葫芦)。

8.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译: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四、课文分析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一句简明扼要的介绍了陈尧咨的出众才能和狂傲个性。

2.第一段写“公亦以此自矜”,又写卖油翁“微颔之”为下文两人起冲突做铺垫。

3.“但微颔之”记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不以为然的态度。

4.写卖油翁演示倒油的绝活,以此讽喻因善射而自负的陈尧咨,精湛的技艺无非是反复练习的结果。

5.“尔安敢轻吾射!”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6.“以我酌油知之。”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7.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折服。__因为他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的道理。

8.简要分析陈尧咨的性格特点:骄傲自满但是知错能改。

9.“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的“笑”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解嘲;“笑”和“遣”也表现陈尧咨通达爽快的一面。

10.这个故事揭示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的道理。

4.陋室铭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课文字词详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①名。水不在深,有龙则②灵。③斯④是⑤陋室,⑥惟吾⑦德馨。

①名:出名,有名。②灵:灵验。③斯:这。④是:判断动词。⑤陋室:简陋的屋舍。

⑥惟:只。⑦德馨:品德好。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①上阶绿,草色②入帘③青。谈笑有④鸿儒,往来无⑤白丁。可以⑥调⑦素琴,阅⑧金经。

①上:长上。②入:映入。③青:青色。④鸿儒:博学的人。鸿,大。⑤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⑥调:调弄。⑦素琴:不加装饰的琴。⑧金经:指佛经。

无①丝竹②之③乱耳,无④案牍之⑤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⑥之有?

①“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②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乱:使……扰乱。④案牍:指官府文书。⑤劳形: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

⑥之:助词,表示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熟记课文下注释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来往的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7.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课文分析

1.文章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2.全文分三层。第一层:类比的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第二层:描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第三层: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3.文章前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开头;这样写的目是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

其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出交往之雅。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含有对比的意味,突出了室主人超尘脱俗的胸襟。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类比的写法,有引诸葛亮和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和才能。

8.“何陋之有?”一句出自《论语﹒子罕》,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

9.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10.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0.本文的主题是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本文写作手法:1.托物言志;2.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5.爱莲说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说: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一、课文字词详解

水陆草木①之花,②可爱③者甚④蕃(fán)。晋陶渊明⑤独爱菊。⑥自李唐来,

①之:助词,“的”。②可爱:值得喜欢。③者:……的花。④蕃:多。⑤独:只。⑥自:从。

世人①甚爱牡丹。②予③独爱莲④之出⑤淤泥⑥而不⑦染,⑧濯(zhuó)清⑨涟而不⑩妖,①甚:很,极。②予:我。③独:只。④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⑤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⑥而:连词,表转折,“却”。⑦染:沾染(污秽)。⑧濯:洗。⑨涟:水波。⑩妖:过分艳丽。

中①通外②直,不③蔓(màn)不④枝,香⑤远⑥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⑩焉。

①通:贯通。②直:挺立。③蔓:生藤蔓。④枝:生枝茎。⑤远:远播。⑥益:更加。

⑦亭亭:耸立的样子。⑧植:竖立。⑨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⑩焉:语气词。

予①谓菊,花②之③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④君子者也。

①谓:认为。②助词,“的”。③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④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①噫!菊之爱,陶后②鲜(xiǎn)有③闻。莲之爱,④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⑤宜乎⑥众矣。

①噫:叹词,表示感慨。②鲜:少。③闻:传闻。④同:像……一样。⑤宜:应当。

⑥众:很多

二、熟记课文下注释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译: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6.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四、课文分析

1.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对莲高洁的形象铺排描绘。

第二部分:揭示了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3.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做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自己心意。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的心态,与陶渊明独自避世和众人皆羡慕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的区别。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语言精练而一气呵成。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质。

6.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莲。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香远益清。(香气)”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

(1)“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6.作者眼里,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逃避现实,更不像牡丹,以富贵媚人,从俗从众。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君子。

7、作者对“爱”做出评价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里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洁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8.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作者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含蓄而突出地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作者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10.本文主题是: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11.本文的写作特点:1.托物言志。2.衬托。

6.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一、课文字词详解

沧州南一寺①临②河干(gān),③山门④圮(pǐ)⑤于河,二石兽⑥并沉⑦焉。

①临:靠近。②河干:河岸。③山门:佛寺的外门。④圮:倒塌。⑤于:在。⑥并:一起。

⑦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文中“在河里”。

①阅十②余③岁,僧④募金重修,⑤求二石兽于水中,⑥竟不可得,⑦以为顺流⑧下矣。

①阅:经过,经历。②余:多。③岁:年。④募金:募集资金。⑤求:寻找。⑥竟:终了,最后。⑦以为:认为。⑧下:动词,流到下游。

①棹(zhào)数小舟,②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③迹。

①棹:划(船)。②曳:拖。③迹:踪迹。

一讲学家①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②尔辈不能③究④物理。⑤是⑥非⑦木杮(fèi),

①设帐:设馆教书。②尔辈:你们这些人。③究:研究、探求。④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⑤是非:这。⑥非不是。⑦木杮:削下来的木片。

①岂能②为③暴涨④携之⑤去?乃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⑦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①岂:怎么,哪里。②为:被。③暴涨:暴涨的大水。即洪水。④携:带。⑤去:离开。

⑥石性坚重:石头的特性坚硬沉重。⑦湮:埋没。

沿河求之,不亦①颠乎?”众②服③为④确论。

①颠:颠倒,错乱。。②服:信服。③为:认为。④确论:正确的言论。

一老①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②失石,当求之③于上流。④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①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②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③于:在。。

④盖:表示议论的句首语气词。

水不能冲石,其①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②啮(niè)沙为③坎穴。渐④激渐深,至石之半,

①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②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③坎穴:坑洞。④激:冲。

石必①倒掷坎穴中。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③已,④遂⑤反⑥溯流逆上矣。

①倒掷:倾倒掉入。②如是:像这样。③已:停止。④遂:于是。⑤反:反而。

⑥溯流:逆流。

求之下流,①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②如其言,③果得④于数里外。

①固:固然。②如:按照。③果:果然。④于:在。

①然则天下之事,②但知③其一,不知④其二者多矣,可⑤据理⑥臆(yì)断⑦欤(yú)?

①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②但:只。③其一:表面现象。④其二:根本道理。⑤据理:根据某个道理。⑥臆断:主观地判断。⑦欤:呢。

二、熟记课文下注释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或洪水)带走呢?

3.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顺着河流寻找石兽,难道不荒唐吗?(或:不也颠倒了吗?)5.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击沙子成为坑洞。

7.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或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不是更荒唐(颠倒)吗?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很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四、课文分析

1.课文第一段:交代石兽沉入河中及寺僧寻找石兽失败。

第二段:叙述讲学家的观点及众人盲从的心理。

第三段:写老河兵讲解河中寻石兽的道理和方法,并阐发议论,揭示深刻的道理——遇事不能主观臆断。

2.如何理解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

寺僧: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是空谈事理,不切实际,代表的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老河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3.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而寺僧与讲学家都错了呢?

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而忽略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讲学家: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

老河兵: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综合起来考虑,而做出正确的推断。。

3.主题: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从中悟出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4.用原文回答点明主题的句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本文的写作特点是:①语言平易,风格简朴②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

③寓意于事,立意高远。

7.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至少三点)

①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征,不能片面的理解;②应当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能主观判断;③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

古代诗歌五首

(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二、记课文注释

三、赏析: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写出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3.“念天地之悠悠,独然怆然而涕下!”天地之“悠悠”与人的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4.面对茫茫的天宇和原野,诗人“怆然而涕下”思绪进一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暂,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正是这种思考,赢得后人广泛的共鸣。

(二)望岳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译文: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都显得极为渺小。

二、记课文注释

三、赏析:

1.诗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泰山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进一步反衬泰山的高大。

2.诗的题目是《望岳》“望”字贯穿全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仰望泰山整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仰望泰山周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把“望岳”转为“岳望”。表现青年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襟。

3.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都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登岳。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从空间看,泰山横跨齐鲁:从时间说,泰山郁郁葱葱,千古常青。这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和历史悠久。“齐鲁青未了”惊人之句,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中间四句写仰望泰山所见。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这两句是静景描写。

7.“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细望,诗人仰望泰山极顶层云变幻,归鸟翱翔。泰山上面层层白云涌现,变化多端。诗人望之,感到自己的胸中云气回荡,无比开阔。诗人还目不转睛地欣赏泰山上空归鸟回旋,飞还山林,鸟的翱翔,勾勒出泰山“天高任鸟飞”的广阔背景,“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写望时的全神贯注,浮想联翩,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蕴含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这两句是动景描写。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登山的渴望。“会当”“凌”表现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体现。从这两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原意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都显得极为渺小。衍生意义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10.主题: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雄伟高大的形象,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登飞来峰

王安石北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一、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二、记课文注释

三、赏析:

1.“飞来山上千寻塔”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2.“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雄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日东升。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看是即景说理,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借代奸佞小人。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原意是: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衍生的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四)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一、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丰收年请客人菜肴丰足。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穿衣戴帽简单朴素古风犹存。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明月来闲游,拄着拐杖随时都会敲开你家的门。

二、记课文注释

三、赏析:

1.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2.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农家在丰收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抒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这两句写农民热情好客的习俗。

3.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山重水复”可见地形复杂,显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子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常用来比喻困境中仍然蕴含希望。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意是: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衍生意义是: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5.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农人欢天喜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6.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诗人的愿望,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7.迷人的山水,古朴的风俗,淳朴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颈联和尾联所抒写的,正是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8.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五)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译文: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了,扬鞭催马向东而去,从此我就漂泊天涯。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二、记课文注释

三、赏析:

1.诗的前两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抒情叙事,在无限的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写照。

2.诗的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掉落的花瓣并不是冷酷无情、自哀自怜的,是消融在泥土中以更好地保护盛开的鲜花,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自然朴实。

3.“化作春泥更护花”,也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原意是: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衍生意义是:多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5.这首诗作者抒写辞官南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理解默写】

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山势雄峻高大、景色秀丽。4.《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5.《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深刻哲理。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此句不仅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而且蕴意深刻,常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课外古诗词

(一)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三)逢入京使

岑参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流纵横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你马上邂逅,写信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去给家人报个平安。

(四)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理解默写】

1.《竹里馆》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2.《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独具雅兴的诗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竹里馆》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竹里馆》写诗人悠然自得,把明月是为知音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5.《春夜洛城闻笛》以声传情(或以声衬托夜的安静)的诗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6.《春夜洛城闻笛》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7.《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8.《逢入京使》借眼前景色,点明路途遥远的句子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9.《逢入京使》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欣喜,并托友人捎口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逢入京使》诗中借走马相逢的细节描写,蕴涵诗人复杂感情的诗句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晚春》中写花木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本色的诗句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1.《晚春》中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诗人勤奋努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2.《晚春》蕴含这里的诗句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五)泊秦淮

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停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六)贾生

李商隐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的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汉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七)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南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深处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八)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诗人(赵师秀)无聊地轻敲棋子,震落了点油灯的灯芯结出的灯花。

【理解默写】

1.《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夜色景致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泊秦淮》反映了官僚贵族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贾生》一诗中表现当权者表面重视人才、求贤若渴的句子是: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5.《贾生》一诗中表现汉武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是: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6.《贾生》一诗中借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民生计的句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贾生》一诗中寄寓诗人怀才不遇感慨的句子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9.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松懈了,请用学过的是告诫他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0.《约客》一诗中表现暮春时节,江南鲜明的景致特点的句子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1.《约客》一诗中细微的动作,形神兼备,达到与唐代诗人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相同效果的诗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丰,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黔无驴,有好①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②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柳宗元《黔之驴》)【注】①好:喜欢。②慭慭:小心谨慎。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棹数小舟________ ③庞然大物也________ ④尽其肉,乃去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则天下之事慭慭然,莫相知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以为顺流下矣 D.当求之于上流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②驴不胜怒,蹄之。 (4)【甲】【乙】两文讲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1)经过,经历;划(船);巨大的样子;离开 (2)D (3)①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②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拜访。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得上。木兰诗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资料

孙权劝学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悲守穷庐________ ④又相天子________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 (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博闻: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②句意为:如果不刻苦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才:才干; ③句意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庐:陋室; ④句意为: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相:辅佐; (2)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乙文周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本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 (宋)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③稼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饭/见往事耳 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 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 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 【答案】(1)C (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解析】【分析】(1)A.见其饭/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知:知道/了解)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对……说”的意思)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从:按照/跟从) (2)语句“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从“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可得到人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C; ⑵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⑶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说:谈论。③化:融为一体。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 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 (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1)B (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①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4)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A.前者“更加”,后者“进步,长进”。B.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C.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指讲学家说的话。D.前者“品行高尚的人”,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好处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C.可爱者甚蕃蕃:多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一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 【答案】(1)A (2)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发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解析】【分析】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年代:北宋。 (1)A项的解释不正确,“益”在这里是“更加”的意思。 (2)“染”“濯”“妖”“予”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4)由文中莲的生长环境可知,本文借莲花赞美了作者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下依然保持的正直、坚贞的节操。 故答案为:⑴ A ⑵ 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发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汇总(全册)

.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木兰诗》 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括号内的字词) 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三)揣摩语言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

(完整word版)部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 目录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木兰诗 3、卖油翁(欧阳修) 4、陋室铭(刘禹锡) 5、爱莲说(周敦颐)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岳(杜甫) 8、登飞来峰(王安石) 9、游山西村(陆游)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11、河中石兽(纪昀) 12、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可据理/臆断/欤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②棹数小舟________ ③是非木柿________ 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阅读本文后,你有何启示? 【答案】(1)C (2)崩塌,倒塌;划船;此,这;原来(是) (3)①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怎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呢? (4)启示我们: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 【解析】【分析】(1)C项,“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的正确句读是: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故答案为C。 (2)本题中的“圮”是“崩塌,倒塌”;“是”是古今异义词,“这”的意思。 (3)本题①句中的“求(寻找)、下流(下游)、固(本来)、颠(颠倒,错误)”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但(只)、臆断(主观地判断)”几个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孙权,劝学,孙权劝学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16、乃:于是,就。17、及:到了…的时候。18、过:到;拜访。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练习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踵:到,走到。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1)给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________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________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答案】(1)D;A (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朋友来拜访他;过:拜访。 故选:D;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暴:暴露。 故选:A。 (2)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固”,本来;“窃”,偷。句意为: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缪”,错误;“罪”,过错。句意为: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3)第一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中可知,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第二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结合“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这句话,我们围绕着“当误解别人时,我们要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等方面来评价即可。 故答案为:(1)①D;②A。 (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乙) 刘羽冲,沧州人。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于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劝说。③[沟洫(xù)]沟渠。 (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①《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 ________ ②《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②较量,竞争;③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________。(填序号)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了讲学家因能正确探究事物的道理而拥有的谦虚和自信,所以被人们所信服。 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翻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理解:河中石兽最后被打捞成功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实践经验是极其丰富的。石头在水流的反冲击力下,终会被冲到河的上游。 C.古人岂欺我哉! 翻译: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理解:刘翀只会死读书,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变通,种种实践都失败了。他却一直不悟,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写书的古人在欺骗他。(3)从甲文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遇事不可“________”,老河兵依靠自己丰富的实际经验方才判断出沉石的正确打捞地点;乙文告诉我们“ ________”的道理,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________。(①②空用原

人教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1篇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1篇汇总【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那么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②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④。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那么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⑤;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那么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⑥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 【注】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迨:及,等到。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⑤异馥:异香。⑥芙渠:荷花。 15.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不蔓不枝蔓: 〔2〕陶后鲜有闻鲜: 〔3〕日上日妍妍: 〔4〕此皆言其可目者也目: 〔5〕及其茎叶既生既: 16.翻译以下句子。〔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17.【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2分〕 18.【甲】【乙】两文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概括。〔4分〕【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以下加点词语。〔3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 C、作者以牡丹为正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说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三】 曹冲称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汇总 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 《孙权劝学》 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三)揣摩语言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wèi 吕蒙曰:“卿qīng 今当dāng 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cí 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gū岂qǐ欲yù卿qīng 治经为博士邪y é!但当涉shè猎liè ,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shú若ruò孤gū?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yì 。” 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sù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 ēng 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 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

(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jī杼zhù声,唯wéi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yì无所思,女亦yì 无所忆。昨夜 见军帖ti ě,可kè汗hán 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ju àn 卷ju àn 有爷名。阿爷无 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 马,从此替tì 爷征。 东市买骏jùn 马,西市买鞍ān 鞯jiān ,南市买辔pèi 头tóu ,北市买长鞭。旦dàn 辞cí爷娘去,暮mù宿s ù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 ān 溅ji 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 y ān 山胡骑j ì 鸣啾啾。 万里赴fù戎róng 机jī,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chuán 金jīn 柝tuò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cè勋xūn 十二转zhuǎn ,赏shǎng 赐cì 百千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试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答案 《伤仲永》 一、常识积累:⑴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⑵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 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三、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自: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四、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文章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