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各地区近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2016-2018)
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22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甘肃省兰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用正楷字,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力”;那些ji ān Ch í B ù xi è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r ì j ī yu è l ěi 中抵达梦想的彼岸。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水是生命之源,在文学创作中,灵感来源于水的作品经久不息....。
B .好朋友遇到困难,他却爱莫能助....,不能施以援手,内心感到十分遗憾。
C .一些家长曲解了学习的目的,将考上大学当作孩子上学的不二法门....。
D .他的演讲抛砖引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古典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带领观众在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音乐之美。
它之所以赢得多方赞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咏流传》在最恰当的时刻像一股清泉注入观众的内心。
①不得不说,现代观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 ②不仅在于其用流行音乐包装了古典诗词 ③源于古诗词中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④更是源于古诗词本身的深厚内涵 A .③④②①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②④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 .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C .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2016年甘肃省武威、平凉、张掖、白银等市语文中考卷及答案

甘肃省武威、平凉、张掖、白银等市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请从下图中选择八个字组成一组对偶句,用简化楷体写在田字格内。
上联:下联: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qióng jiāng;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xīn chíshén wǎng;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1)为加点字注音,写在括号内。
摇曳.()婆娑.()(2)根据拼音,将汉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
qióng jiāng □□xīn chíshén wǎng □□□□(3)在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3.找出划线词语中使用错误的一个,写在横线上,并换一个意思相近的正确的词语。
万顷大山经过大自然亿万斯年的雕琢,现出奇妙的景观:有的如巍峨城堡,有的似一柱擎天,有的如金刚罗列,有的像侍女玉立,有的似猛虎凝神,有的若鹰隼展翅……景观神奇变幻。
这就是张掖丹霞地貌,天然造化,巧夺天工,气势磅礴,别有趣味。
换成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D.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82000多件。
5.名著阅读。
(1)下列图片描绘的都是《水浒传》中的故事,请你依照图片内容为它们拟标题。
要求: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a b C(2)下面三幅图都与鲁迅的小说有关。
甘肃省近五年中考语文试题统计和命题分析

, ,甘肃省近五年中考语文试题统计与命题分析第一部分2019年甘肃省卷命题概述2019年甘肃中考语文试题(省卷)在整体结构上与2017年、2018年相同,保持了延续性。
全卷分为五个部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作文共有25道题。
全卷卷面总分150分,五部分分数占比为:2∶2∶1.5∶0.5∶4。
试卷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注重积累,落实基础,强调语感,突出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试题对语文知识积累的注重主要体现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考查包括识记常用字的读音、识记常用汉字(词语)的字形、古诗文的默写等。
语言表达与运用方面的试题材料的选择更加贴近中学生生活。
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涉及面宽,包括正确使用成语,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辨析常见的病句,结合掌握的名著知识完成对联等。
二、注重阅读欣赏,强调整体感知,着眼语言品味,彰显个性解读。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选材比较广泛,兼顾不同文体的文章。
阅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命题注重文本的理解,从词句理解、内容概括到文章分析,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古诗文阅读试题的选材经典而浅易,同时兼具意趣,着重考查课本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式的理解,立足于读懂文意,对文章内容、章法分析不作太高要求,符合初级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实际。
三、注重综合与探究,增强了语文实践性,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
综合性学习以“步履不停,运动快乐”为主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探究材料、设计开场白的能力。
试题设题既有限制性,又有开放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意。
四、作文题目二选一,形式灵活,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情感与思维。
作文题目,由学生二选一写作。
两道作文题都要求学生题目自拟,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第一道作文题是给材料作文,注重培养学生的“谦虚”的情感态度;第二道作文题让学生用上“科技”“未来”“环境”这三个词语,以“已经过去三天了,还没见到阳光”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更加注重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
2016-2018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19中考语文命题动向

庆阳市近三年语文中考命题特点及2019年命题趋向何家畔九年制学校高玉红结合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统编教材编写意图,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结合《甘肃省高中招生考试命题指导纲要》和《2018年甘肃中考语文试题分析》,结合部分一线老师的经验之谈,基于2016——2018年庆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的赋分情况、试题数量、题型分布、试题位置、测试内容、测试材料的量化研究,对2019年的中考语文命题趋势提出粗浅的认识,希望对各位有所裨益。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近三年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细微的变化。
具体的变化及考查内容和要求大家阅读《甘肃省高中招生考试命题指导纲要》和《2018年甘肃中考语文试题分析》,下面各大板块中这两方面的内容我就不再赘述,我重点说一些个人的预测和分析。
2019年“积累与运用”考查动向:1、语言积累类。
字音、字形题中词语大多出自课本和课标,但对非常用字(相对于3500常用字而言)的考查有增多趋势,多音字和平时误读的字的考查频率仍然会较高。
字形题中,同音字、形近字辨析将是考查重点。
总体而言,字音字形考查将更加侧重平时阅读和学习的积累。
要重点说明的是汉字书写,之前只是简单的田字格抄写,从2017年之后,变为用规范的正楷正确书写书法作品中的词句,新增了书法类习题,而且考查宽度会增加,难度会逐渐增大,比如辨别名家作品、辨别字体,欣赏书法作品,概括作品特点(这是因为高考有书法考试,今年教育部又有消息说2020年全国中高考都要增加书法考试)。
2、语言运用是考查重点,词语运用与辨析每年必考,语病辨析及修改(2015-2018均考,以搭配不当、重复累赘、成分残缺为主),标点使用及修改2016年考,2017、2018都没考,带有不确定性。
可能增加短语类型的考查,短语类型多年未考,但在《2019年甘肃命题指导纲要》中猛然出现,所以不可忽视。
语句衔接和排序可能不考,新的变化是把句子还原到文段中,大家参阅《指导纲要》。
2018年武威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2018年武威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武威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坚持立德树人和人文教育,坚持考查以创新能力为基础的语文核心素养,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的原则,兼顾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性、选拔性与导向性,突出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遵循命题的科学性、教育性、时代性、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的要求。
该试题有四部分组成,即“积累运用”“阅读”“综合应用”和“写作”,共26小题。
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悟等多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程度的考查。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重点考查的是字音字形,病句,语意连贯,文化常识,默写,名著阅读;“阅读”包括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和记叙文阅读四部分;“综合应用”考查的是应用文修改和传统文化;“作文”要求学生写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一、试题基本特征1.突出学科特点,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沟通。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包括7个小题,主要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呈现。
题型稳定,考查比较全面,既注重对基本语文素养的考查,也注重关注社会热点。
第7题是名著阅读,考查学生对课标及教材中所推荐优秀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主要形象的了解和掌握。
设置了两个小题,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主要内容的了解;一是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名著题目和主要人物。
涉及了《伊索寓言》《格列佛游记》《名人传》《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五部名著,涉及面广,涉及的点也比较深、比较细,主要是引导学生要读原著,读整本的书。
纵观“积累运用”部分试题,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突出了语文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的答案直接出自教材,有的能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找到答题的依据或解题思路和方法,这充分说明了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甘肃省兰州市2018年中考真题试题(语文 解析版)

语言积累与运用1. 用正楷字,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力”;那些jiān chí bù xiè(_______)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rí jī yuè 1ěi(_______)中抵达梦想的彼岸。
【答案】 (1). 坚持不懈 (2). 日积月累【解析】【详解】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懈”:怠惰。
字形采用“竖心”作形旁,采用“解”作声旁。
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间架结构合理。
不写繁体字。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水是生命之源。
在文学创作中,灵感来源于水的作品经久不息....。
B. 好朋友遇到困难,他却爱莫能助....,不能施以援手,内心感到十分遗憾。
C. 一些家长曲解了学习的目的,将考上大学当作孩子上学的不二法门....。
D. 他的演讲抛砖引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
【答案】B【解析】【详解】A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
多指掌声和欢呼声长时间停息不下来。
使用语境错误,应使用“绵绵不绝”等。
B爱莫能助: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运用正确。
C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D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谦辞,不能用在别人身上。
且与下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矛盾。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2016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兰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语言积累运用1.【答案】D【解析】A项,叱咤(zhà)风云:B项,锃(zèng)亮;C项,招徕(lái),相形见绌(chù)。
【考点】识记字音2.【答案】B【解析】B项,小巧玲珑:形容小而灵巧、精致,不能用来形容“生活细节”。
A项,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C项,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
D项,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
3.【答案】D【解析】由“看到的两个场景的描述”判断定,语段一画线语句前后分句应为并列的关系,【甲】处应为“分号”;南“……转换到说……”可断定,语段二画线语句【乙】处应为表示话题的转换的“破折号”。
【考点】标点符号的运用4.【答案】B【解析】A项,面对两面,去掉“能否”;C项,搭配不当,将“改善”改为“加快”;D项,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
【考点】病句辨析5.【答案】第一问:阿廖沙。
第二问:“我”与继父不和。
第三问: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
【解析】作为自传体的小说,“我”即小说主人公阿廖沙。
第二问要联系前面的情节,可回忆对名著的阅读来回答。
第三问,一是联系平常的阅读,二是结合文段中外祖父的言行,比如“用手敲着桌子”“让外祖母养你吧”“大叫……声”“完全各过各的”等可以看出外祖父的自私、残暴。
【考点】名著阅读6.【答案】(1)①兰州太平鼓得名于徐达借鼓攻兰州的历史传说;②兰州太平鼓表演的场面壮观,气氛热烈;③兰州太平鼓广受欢迎;④兰州太平鼓历史悠久。
(2)示例:了解兰州太平鼓的人数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3)示例一:从学校出发,沿南湖路向,至南湖路与和平街十字(交叉口);再沿和平街向北,至和平街与北山路的交叉口;然后向西北,沿北山路走即可到达。
示例二:从学校出发,沿右边的路向前,至第一个十字路口;再右转一直往前至下一个交叉路口:然后向左转,沿北山路向前走即可到达。
2018年甘肃省中考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甘肃省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8分)中国书法发现了一切气韵结体的可能的姿态,而它的发现系从自然界摄取的艺术的灵感,特殊是从树木鸟兽方面——一枝梅花,一条附有几片残叶的葡萄藤,一只跳跃的斑豹,猛虎的巨爪,麋鹿的捷足,骏马的劲力,熊罴的丛毛,白鹤的纤.细,_______,_______松枝的纠棱盘结,没有一种自然界的气韵形态未经中国画家收入笔底,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者。
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
它的尖端蜷.曲而上绕,还di ǎn zhu ì着疏落的几片残叶,毫无人工的di āo zhu ó的痕迹,却是位置再适当没有,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他把这种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
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它的躯干劲.挺而枝杈转折下弯,显出一种b ù q ū b ù n áo 的气派,于是他把这种气派融会于他的书法风格中。
(选自林语堂《人生的盛宴》)(1)根据拼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3分)di ǎn zhu ìdi āo zhu ób ù q ū b ù n áo(2)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3分)纤.细( ) 蜷.曲( ) 劲.挺( ) (3)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
(2分) 2.下面文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甘肃平凉的崆峒山,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
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
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宇轩昂,底蕴丰厚。
A .奇险灵秀B .水天一色C .凝重典雅D .气宇轩昂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各地区近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甘肃省各地区中考语文试题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的命题原则。
试题的指导性、学科性、文本性等特色比较鲜明,既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注重考查综合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中考的选拔功能。
通过近几年的题型比对,预计2019年的中考试题导向、分值安排以及考点的难易程度不会有太大变化,总体趋向稳定。
近三年来使用省卷的地市在增加,下面以省卷和兰州卷为例进行分析。
两套试卷都设有基础知识积累、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四大板块。
其中阅读与写作仍然是重点考查内容,这体现了中学语文读写并重的原则。
题型设置兼顾主观题和客观题。
主观题所占分值较大,主要注重对考生语文基本素养、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考查,这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素质方面的要求。
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一)语文积累范围: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词义、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历年题型大致稳定。
备考建议:预测2019年此部分的考查形式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多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似字的差异,有重点地进行识记。
汉字书写、词语的使用、病句的辨别或修改等题型在训练中都要涉及,对新题型和题型变化也不容忽视。
总体而言,这一部分题目难度不大,只要平时认真训练,考场上规范答题,取得较为理想的分数并不难。
(二)名著阅读范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了14部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红岩》《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简·爱》《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朝花夕拾》《繁星·春水》。
估计2019年主体内容应该大致相同,可能会有一两部名著篇目做调整。
内容:应涉及作家作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典型事件等。
形式:填空、简答。
备考建议:预测2019年中考“名著阅读”考查的内容比较细,也比较深入,但难度不大,容易得分。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一定要阅读原著,要熟悉名著的基本内容及故事梗概;在浏览的基础上适当做些笔记,以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综合性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视做相应的训练题。
综合性学习的题目考查方式多样,多选用社会文化热点作为背景,可以结合历年常考题型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综合实践训练,这样才能在考试时遇题不慌。
现在,综合性学习题备受中考命题人的关注,它以越来越灵活的方式出现在各地考卷上。
近年来“综合性学习”试题特点:生活性、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
备考建议:1.平时重视关注身边的热点现象,勤思考,多探究。
2.考前复习至关重要,对各种常考题型要多训练,熟悉答题方法。
3.“综合性学习”中有可能涉及其他板块的知识,复习时要全面训练,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是做好综合性试题的基础。
(四)古诗文默写范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篇目。
备考建议:复习中不能只记古诗词,对古文中的名句、重点句子也不能放过,不能只是口熟,要句句默写,字字过关。
预测2019年古诗文默写试题形式(必定是名句):识记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重点复习理解性默写。
背诵复习不但要理解记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
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
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一)古诗词鉴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中考古诗词考查一般以课内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推荐的古典诗词为主,以唐诗宋词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边塞军旅诗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
中考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理解、感悟、欣赏等方面。
备考建议:首先,掌握课本内容,夯实基础。
其次,整理积累规律,学会方法,培养古诗词鉴赏的能力。
再次,还要适当课外操练,强化能力。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研读题目。
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
②了解作者和时代。
如果本诗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写作风格就会有助于我们进行鉴赏;如是不熟悉的作者,时代也会给我们一些帮助,如当时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等。
③借助注释。
诗后的注释都是拟题人认为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必须了解的知识,除了帮助解读诗歌的难点外,还会有指导鉴赏的作用,所以必须认真阅读。
④细审题干。
设问时为了题意清晰,拟题者会尽可能加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对答题的导向作用非常鲜明,一定要充分利用。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近年都是优秀篇目中的选文,考查内容基本稳定。
有些试卷虽有课外篇目,但是试题考查的内容还是课外篇目中涉及的课内知识。
所以扎实复习好课内文言知识才是做好中考文言试题的根本。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多在注释中,应背诵这些重要的注释);对内容的考查与现代文基本相似。
从字、词、句到内容理解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理出要点,总结规律。
兰州卷近三年文言文考查的篇目、知识点及分值近三年,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已成了甘肃中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形式。
比较阅读的特点是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更大,不仅能考查文言文掌握情况,同时还能考查对比分析能力。
但是,由于甘肃中考文言文的命题范围局限于课标规定的16篇,可供比较的东西其实并不多。
所以文言文的复习不仅要在“言”的复习上下好功夫,也不可忽视了对“文”的综合理解。
2018年中考题型有所变化,考查文言文课内课外篇目结合阅读。
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一)叙述类文章阅读叙述类文章阅读三步骤:第一步:阅读文章,整体感知;通读材料,思考并概括基本内容、主旨,梳理脉络层次。
第二步:审明题干,明确出处,再找原文相关段落;明白出题者考查的知识点、题型及答题技巧;选准段落,精读、分析、概括。
第三步:整体分析,全面作答,分点表述;结合主旨,抓住关键词句,理清答题步骤,用术语分点作答。
总分20分20分20分预测2019年中考叙述类文章阅读考题类型可能有以下几种:1.层次结构——考与不考都应关注,它是读文必备的能力。
2.题目——题目的作用。
3.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4.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5.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或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6.提炼——理解并能分析文(特别是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形象特点。
7.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8.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9.写作手法——常用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10.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二)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三步骤:第一步:阅读材料,明确对象及特点,理清脉络。
第二步:审明题干,确定范围,找准信息点出处。
第三步: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全面分点作答(说明文尽量用文中的话作答)。
预测2019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考题类型在以下几种之内: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写标题。
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2.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
3.筛选——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重要信息的能力。
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
5.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
如: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6.结构——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
考查题型如: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7.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8.语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或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9.开放性试题——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考查对选文阅读后的感受、启发、体会。
(三)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三步骤:第一步:通读材料,明确中心论点及大致结构。
第二步:读题,审明题干,确定信息点出自哪段。
第三步: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全面作答。
预测2019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考题类型可能有以下几种:1.论点——准确摘取或概括中心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结构——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3.论证方法——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记住这四种即可)4.分析——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5.指代——“这些方面”“这种情况”“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6.仿写——仿照所给出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有可能放到第一部分考查)。
7.拓展——补写能证明文中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谈自己的观点看法等。
第四板块:作文作文分占试卷总分的40%(加卷面分)。
要提高作文成绩,只有掌握方法,加强训练,熟能生巧,才能稳操胜券。
命题形式:近几年,甘肃中考作文题目是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
历年命题不设审题障碍,内容上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使考生有事可写,引导考生有悟可感(感悟学习生活,感悟自然美景,感悟生活的馈赠,感悟遭遇的失败,感悟心理的变化,感悟民族的希望等)。
结合近年的命题情况来看,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已基本淡出甘肃中考。
估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命题形式不会改变。
作文冲刺要点:1.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2.作文“十忌”(1)忌误解话题:如“承诺”与“诚信”。
(2)忌主题平庸或消极。
(3)忌题材陈旧。
(4)忌文体杂糅:强化训练一种文体,比如记叙文。
(5)忌语言平淡:要有文采,追求个性化的表达。
(6)忌内容失真:比如编造美丽的谎言。
(7)忌为新而新:如只重形式,不重内容。
(8)忌写成诗歌。
(最好不写)(9)忌字数不够:尽量把作文格写完,给人厚重、充实的感觉。
(甘肃考卷历年均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但是考生必须知道,600字是最低要求,并非达标字数,仅仅写600字的作文一般得分很低,高分作文字数通常为700~800字)(10)忌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
着重强调:加强写字训练,提高中考作文成绩!虽然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广博而庞杂,但是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可找、可循,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夯实基础,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在中考前进行有条理、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复习,熟悉和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就不难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