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内能热传递

合集下载

12.2内能热传递(原卷版+解析)

12.2内能热传递(原卷版+解析)

12.2 内能热传递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B.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C.水结冰时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D.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一定较小2.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个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某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某个物体温度升高,物体含有的热量增加D.某个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会增大3.两个物体发生热传递,必须有不同的()A.热量B.温度C.质量D.高度4.各实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B.锯木头时,锯条发热C.搓手取暖D.生火做饭5.关于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给热量少的物体B.物体间不接触就不能进行热传递C.通过一定方式可使热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D.热传递就是温度的传递6.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C 的冰块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D.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7.一块冰正在熔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增加,因为一定吸收了热量B.内能不变,因为温度不变C.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D.因为温度保持在0℃,所以内能为08.如图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乙丙,在其中分别倒入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杯中的水内能最大B.乙不中的水内能最大C.丙杯中的水内能最大D.乙和丙杯中水的内能相等9.一杯80℃的热水,放在26℃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温度降至26℃,部分热水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关于这个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杯中水的质量保持不变B.水温降至26℃后不再汽化C.热水分子动能保持不变D.杯中热水的内能减少了10.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仅在两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一定减少,低温物体内能一定增加B.某一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增加,其内能就一定会增加C.温度低于0 ℃的物体一定不具有内能D.当物体内能增加时,物体的温度就一定会上升11.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其内能增加℃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A.℃℃B.℃℃C.℃℃D.℃℃℃12.如图是比较不同材料保温性能实验时,保温材料℃和℃内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所获取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第120min时两材料与测温物质的热传递将停止B.材料℃的保温性能比材料℃的要好C.实验时的室温约为80℃D.材料℃的导热性能比材料℃的要好二、填空题13.在生活中我们要勤洗手,用洗手液洗手时会闻到一股香味,这是_______现象;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在56℃的环境中30分钟就可以被灭活,所以我们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毛巾、餐具等要进行高温消毒,这是利用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12.2内能 热传递

12.2内能 热传递

§12.2 内能热传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内能和温度地关系。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之一。

(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2.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

教学难点:认识内能及相关定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势能,我们是如何判断的?结论:机械能的存在可以凭肉眼判断,即它是一种外部形式的能量。

2、一杯开水可以烫伤人体,说明它具有能量,就像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热一样,这种能量的存在,你可以凭肉眼看到吗?二、新课学习:1、引导认识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的含义。

2、观察图12-16理解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演示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比较实验分析现象,得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4、探究分子动能、势能与物体动能、势能的关系。

(1)阅读课文并讨论分子动能、势能与物体动能、势能之间的联系。

(2)归纳统一结论并完成填表: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4)教师结合实例讲解:内能增大,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

因为内能大小是由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

5、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1)从生活实例引入:冬季,同学们常用热水焐手、焐脚,从热水吸收热量,使手脚暖和起来。

这采用的是什么方式?——热传递(2)学生阅读并分析图12-17,然后举出生活中其他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烧水、冬季夜间养鸡场彻夜点灯、晒太阳……(3)师生小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6、讲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三、巩固小结:(1)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

(2)课堂练习:WWW的1、2四、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板书12.2内能热传递1、热运动2、内能定义单位:焦耳与温度的关系3、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能的转移)4、热量:定义单位教学反思内能虽然抽象,但与机械能相类比,理解起来就显得容易多了,注意区分内能与机械能的不同,对热传递的几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有必要加以补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12.2内能热传递

12.2内能热传递

12.2 内能热传递(解析版)考点直击典例分析+变式训练知识点1 内能的概念1、分子有质量,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

3、内能的特点:①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②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可能准确地知道一个物体具有多少内能;③内能是可以变化的;④对单个分子或少量分子谈内能是无意义的。

【典例1】内能是一种常见的能量形式,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水不具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C.静止的物体不具有内能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答案】D。

【解答】解:A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静止的物体都有内能,故AC错误;BD、内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只根据温度高低不能判断内能的大小,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典例2】知识梳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请将动能、能、机械能、内能填在下列知识结构图对应的序号框中。

(1)能、(2)机械能、(3)内能、(4)动能。

【答案】(1)能;(2)机械能;(3)内能;(4)动能。

【解答】解:能包括光能、机械能、内能等,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故答案为:(1)能;(2)机械能;(3)内能;(4)动能。

【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B.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而不具有内能C.一个小球运动的速度越快,它的内能越大D.一块铁烧红时的内能比冷时大【答案】D。

【解答】解: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20℃的冰块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B、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机械能),而且一定具有内能,故B错误;C、小球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内能的大小与机械运动的情况无关,故C错误;D、一块铁质量一定,烧红时温度高、内能大,冷时温度低、内能小,所以一块铁烧红时的内能比它冷时的内能大,故D正确。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课件_1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课件_1

用热水袋捂手
用冷水给高温铁工件淬火 用冷水给热牛奶降温
热传递的条件:
温度差

: 热传递(chuándì)的实质 内能的转移

热传递 的方 (chuándì)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
向热:传递(chuándì)的结果: 温度。相同

第七页,共十二页。
热量
(rèliàng)
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shuōfǎ)正确的是 ( C ) A. 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温度 质量 状态等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什么?
热传递
4.什么是热量?
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热量
第十页,共十二页。
慎思 明 (shèn sī) 辨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zhèngquè)的是 ( C )
A. 温度低的物体没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大 C. 20℃的水经加热后温度升到80℃的过程中, 水的内能增大 D. 内能大的物体机械能也一定大
内能 热传递 (nèi nénɡ)
第一页,共十二页。
温故(wēn ɡù)
分子 动理论: (fēnzǐ)
物体(wùtǐ)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吸引力和排斥力)
第二页,共十二页。
知新
组成(zǔ chénɡ)物体的分子为什么具有分子动能?
是否分子总具有分子动能? 组成物体的分子(fēnzǐ)为什么具有分子(fēnzǐ)势能?
是否分子总具有分子势能?
我们通过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认识到运动的分子具有分子动
能,通过发生形变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认识到存在引力
(yǐnlì)和斥力的分子间具有分子势能,这样的研究方法叫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因此,在设计这次幼儿园科学活动时,我以“内能与热传递”为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感知到热能的存在,并了解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操作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孩子们亲手操作,观察和感受热能的传递,从而达到理解内能的目的。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感知到热能的存在,了解热能是如何传递的,并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热能的存在,了解热能是可以传递的。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到热能的存在,了解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水、冷水、温度计、气球、彩纸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包括热水、冷水、温度计、气球、彩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孩子们感受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异,引发他们对热能的好奇心。

2. 实践操作:孩子们亲自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情景模拟:让孩子们将气球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从而理解热能的传递。

4. 讨论交流: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到热能的存在,了解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通过实践操作,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热能的存在,并理解了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同时,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温度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多加练习。

12.2内能热传递PPT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内能热传递PPT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解析: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火对铁器加热,铁器从火 中吸收热量,把铁器放在水中淬火,铁器向水中放热,所以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 内能,故C正确. 故选C.
课堂探究
结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减少;
课堂探究
把热水、冷水分别加入相同数量的蓝色墨水中,观 察现象。 【思考】 实验表明内能与温度有什么样的关系?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 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典例分析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没有内能 B.空中飞行的飞机比地面上静止的火车的内能多 C.动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自然界中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改变方法 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两张垫在地上,一张盖在身上 3 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物体的内能受温度、体积、质量影响 定义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1 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
做功 2 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3 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拓展练习
1、关于内能、温度、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D)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物体温度不变,没有吸热和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2、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B ) A.冬天晒太阳人会感到暖和 B.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C.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会变凉 D.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变凉
3 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抛到空中的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共2课时)》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共2课时)》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共2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12.2节,即内能和热传递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

3. 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让学生掌握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难点: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比热容计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冬天烤火取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讲解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例题讲解:运用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能、热传递、热量和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5. 板书设计:内能、温度、质量、状态;热传递、方式、影响因素;热量、比热容、计算方法。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运用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2.2内能 热传递 导说课稿-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内能 热传递 导说课稿-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热传递 - 导说课稿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中的第12.2节——内能和热传递。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热传递之间的关系。

内能是物体所具有的热能,而热传递则是热能在物体间的传递过程。

通过学习这一节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内部能量变化以及热传递的机制。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有趣的话题吧!一、内能的概念与宏观表达式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它是物体的一种能量形式,能够影响物体的状态和性质。

内能可以通过物体的温度来体现,即内能正比于物体的温度。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宏观物体的内能:E=mc∆T在这个式子中,E表示物体的内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c为物体的比热容,∆T为物体的温度变化。

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二、内能的变化与热传递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热传递来实现。

热传递是指热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它是热平衡和温度差的结果。

热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传导:传导是指热能通过物体内部的直接物质接触而传递的过程。

热传导的速度受物体的导热系数、截面积和温度差的影响。

2.对流:对流是指热能通过流体的流动而传递的过程。

流体的对流传热速率取决于流体的性质、流速以及温度差。

3.辐射:辐射是指热能通过电磁波的辐射而传递的过程。

辐射热传递不需要物质的存在,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三、热量与内能的转化热量是指由于温度差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时所传递的能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它的内能会增加;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它的内能会减少。

热量与内能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Q=mc∆T在这个式子中,Q为热量,m为物体的质量,c为物体的比热容,∆T为温度差。

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热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差有关。

四、热传递与热平衡在热传递过程中,当两个物体之间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会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种看不到的能量,即物体内部形式存在的 能量,叫做
■ •
RD
课程信息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物理 课型 新授
主题
二、内能热传递 11
教学目标
1、 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 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 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是内能的转移过 程
4、 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 热量 这一术语
5、 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会应用相关知
识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关于内能、热量的概念,类比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 教学难点 认识内能及相关定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及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关 系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概念教学
分子间(内部)能量 物体间(外部)能量 动能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做无 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同
物体动能:物体由于做机 械
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异 分子热运动是永不停息 的,即分子动能不可能为

异 机械运动包括静止,即物 体
动能可以为零
势能
同 分子势能:分子间由于相 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而
产生的能量
同 弹性 势能
拉伸时相互吸引, 压缩时相互排斥 重力 势能
物体与地球间的 相互吸引

分子间 相互作用力

物体间 相互作用力
初步了解 内能概念
自学表格
内容,分析 异同点 举例开水 会烫伤人 体,
利用类比
方法讲解 两者联系
与区别 一、复习引入 我们如何判断物体具有动能和势能?
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
回顾所学 知识
1物体的内能是指( )
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物体中个别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物体内分子定向移动所具有的能量 物体内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具有的能的总和 ) A
C D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D
炽热的铁块有内能,而-10 C 的冰没有内能 一杯0°C
的水凝固成0°C
的冰,内能不变 一杯水从40C
冷却到25C
时内能减小 空中飞行的子弹速度减小,动能、内能都减小 )
学生当堂
训练
巡视点评 指导
3、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C
的冰内能为零 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不发生热传递 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50C 的水的内能一定10C 的水的内能多
A
C D
4、 下列关于功、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嫦娥一号”飞船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 持
不变
B. 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有潜在的危险性,是因为积蓄在高 处
的湖水有很大的重力势能
C. 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D. 物体的内能越多,具有的功就越多 5、 关于物体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 热量总是由内
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一块0C 的冰融化成0C 的
水,温度不变,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一定升高
6、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7、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为0C 的物体没有内能
B.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C. 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
D. 温度相等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内能相同
六、课后反思
A C D 所以内能不变 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