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中地理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土地利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土地利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
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分为组团状(重庆)、团块状(北京、成都、合肥、华盛顿)、放射状(延安)、条带状(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2、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存有自然条件(地形、河流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经济、
文化、历史等)。

例如: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多为团块状,山区和丘陵区的城市形态则多
为组团状。

3、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
界线;各功能区可能兼有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其功能区构成不同。

4、住宅区:城市最广为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呈圆形背向发展。

5、商业区:需要便捷的交通及大量消费者;分布以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为原则;多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大多呈点状或条状。

6、工业区:专业化程度较高,相互之间协作性弱;不断向外缘移动;原产于交通便
捷地区(紧邻公路、铁路、河流等)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如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
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远近)、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等。

8、图中a则表示工业,b则表示住宅,c则表示商业,由市中心向外缘递变最快的就
是商业,①-③中适宜发展住宅区的就是②,适宜发展工业区的就是③,适宜发展商业区
的就是①。

9、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10、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必须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比如:必须存有便捷的交通
条件;协同不好相互的边线关系,以增加污染;设置必要的防水拎;必要的卫星城建设等等。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聚落形成和城市区位ppt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聚落形成和城市区位ppt
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河流
自然资源 交通条件 政治 军事、宗教 科技、旅游 农业基础
社会经 济因素
1、地形 ①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②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巴西利亚) ③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太原、兰州、拉萨)
思考:读台湾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分 析台湾城市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台湾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其 主要原因是台湾岛的平原主要集中在 西部,西部地形平坦,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肥沃,便 于农耕,人口集中,且有利于交通联系。 台中
世界城市的分布
3、河流
※ 河流为什么成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区位因素?
河流的供水、航运(军事防卫、旅游)等功能 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 ※河流哪些地点容易形成城市? 河流入海口。如:上海、广州等 河运起点、终点。如:赣州、济宁等。 河流的交汇处。如:宜宾、重庆、武汉、九江、 梧州。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等。如伯尔尼、巴黎等。
从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 化因素来分析评价武汉市区 位特点?
武汉
平均气 温 ℃ 1月 7月 2 29
平均降 1月 47 水量 (mm) 7月 150
自然因素 1、武汉是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2、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 同期。 3、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 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 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 4、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发展起钢铁工业。 5、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 时京广铁路穿过,带动了武汉的发展。 6、武汉市是湖北的政治中心。 7、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场所,是我国的“光谷”。 8、武汉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日趋发达。

高中地理知识复习:为什么说上海是个有历史的城市

高中地理知识复习:为什么说上海是个有历史的城市

高中地理知识复习:为什么说上海是个有历史的城市上海是一座典型的“以商兴港、以港兴市”的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上海无限的发展机遇。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临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正是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

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门。

上海市面积6 340平方千米,南北长约120千米,东西宽约100千米。

-上海滩1300多年前,就有船只载着东方的文明从这里扬帆起航,驶向世界各地。

时光荏苒,今天的上海港已跻身于世界一流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之列,成为世界十大港口之一。

上海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屿,面积约为1 041平方千米。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米。

-上海滩上海历史悠久,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就已在这块土地。

上休养生息了。

春秋时属吴,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的封邑在现上海一带。

故上海别称申;4-5世纪时,松江下游一带称雇读,所以上海简称沪。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唐时属华亭县;宋代开始设_七海镇,南宋咸淳年间,上海已是贸易港口;元朝至元二十八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

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

鸦片战争前夕,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100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竟相设立租界。

整整1个多世纪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1927年北伐军占领上海,7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成立上海特别市市政府;1930年,上海特别市市政府改组为上海市政府;1933年,上海县迁治于北桥镇;1942年英美政府决定放弃租界,翌年I月签字;1949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为直辖市。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总结1. 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过程,以及城市地区经济、社会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2. 城市化过程-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城市化、中级城市化和高级城市化。

- 初级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低,经济以农业为主导。

- 中级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经济结构开始多元化,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快速。

- 高级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持续增加,现代化产业快速发展,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提高。

3. 城市化原因-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闲置,求职机会增加等。

-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城市地区的出生率相对较高,人口自然增长导致城市化。

- 国际移民:国际间人员流动导致城市化程度加深。

4.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人口密度增加:城市人口增多导致人口密度加大,社会资源压力增加。

- 环境污染:工业发展和交通增加带来污染问题,空气质量下降。

- 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扩大、民生问题增加等。

5.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

- 增加消费能力:城市化过程中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加。

- 市场扩大:城市化带动商品和服务市场的扩大,推动经济的发展。

总结: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地区迁移的过程,经济、社会和物质文化等方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城市化过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原因包括农村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和国际移民等。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包括人口密度增加、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消费能力和市场扩大等。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64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64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第64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程标准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学习目标1.通过材料、区域图,从区域视角认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状况。

2.理解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及生命周期、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因及转型发展。

3.结合材料,掌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措施,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因地制宜的城市发展观。

必备知识梳理1.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1)资源型城市①概念: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_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②生命周期(2)资源枯竭型城市①概念: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_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_,城市经济发展趋于_,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3.焦作市的转型之路20世纪末,焦作市利用_资源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产业,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

具体如下:【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措施2.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典例][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

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

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

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

图1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2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1)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

(6分)(2)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

(6分)(3)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

(4分)[解题能力培养][答案](1)(2)(3)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我国资源供给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高三地理知识城市专项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知识城市专项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知识城市专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城市演变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趋势。

2.了解城市内部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特征,并能够分析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因素。

3.熟练掌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况中应用。

4.熟悉城市环境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掌握城市生态环境的调控措施。

5.能够从城市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维度全面了解城市的发展和运作机制,及其对当地和整个国家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城市定义及演变–城市概念–城市演化历程–现代城市的类型和分布规律2.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因素–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建筑与组团3.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的特点与方法–城市设计的意义与内容4.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的提出–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城市生态环境的调控措施5.城市发展与城市作用–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城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的全球化与城市竞争三、教学策略1.视频教学:通过专业的地理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堂外辅导自己的学习。

2.互动讨论:在课堂上,发起讨论、问答环节,减轻学生压力,增大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3.组合式教学:将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城市实地考察,梳理城市内部结构和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的过程。

4.综合性评价:通过总结性试卷,评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

四、教学关键点1.理解城市概念、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模式。

2.掌握城市内部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特点、演变因素、标志性建筑及组团。

3.熟悉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况中应用。

4.熟悉城市环境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掌握城市生态环境的调控措施。

5.从城市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维度全面了解城市的发展和运作机制,及其对当地和整个国家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1.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现状。

2.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况中应用。

(新教材人教2019版选修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填空版+背诵版)

(新教材人教2019版选修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填空版+背诵版)

Chapter 3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知识点1: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通常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产品和各种【】;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

2.城市功能: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3.城市的辐射功能(1)概念: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城市的【】高低、城市的功能。

(3)衡量指标:城市【】范围。

4.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条件而异。

5.城市体系(1)概念: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和【】的城市体系。

(2)作用①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流和【】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②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联通效率越【】,联系强度越【】,辐射范围越【】,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知识点2:纽约的辐射功能影响地区具体表现1.长三角城市体系分析2.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3.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4.大都市的辐射功能5.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6.大都市辐射案例分析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知识点1:地区产业结构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影响因素:【】禀赋、【】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3.意义:体现了【】。

知识点2:产业结构的升级1.表现(1)经济发展过程: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第【】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产业,进而转向第【】产业。

(2)工业内部: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为主;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型产业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