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实践实验教学大纲(3篇)

实践实验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 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课程设置1. 实验课程名称:实践实验2. 实验课程学分:2学分3. 实验课程学时:32学时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基本操作与安全规范- 实验目的:使学生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安全规范,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 实验内容: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保养、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安全知识等。

2. 实验二:化学实验-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 实验内容:酸碱滴定、溶液配制、有机物的制备与性质等。

3. 实验三:物理实验-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 实验内容:力学实验、热学实验、电磁学实验等。

4. 实验四:生物实验-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 实验内容: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实验等。

5. 实验五:综合性实验-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实验内容:设计并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项目,如:生物组织培养、化学合成等。

四、实验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2. 演示法: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3. 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 讨论法: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实验考核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与分析、讨论等。

2. 实验操作: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实验成绩:实验报告(50%)、实验操作(30%)、实验态度(20%)。

六、实验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实验一:基本操作与安全规范2. 第2周:实验二:化学实验3. 第3周:实验三:物理实验4. 第4周:实验四:生物实验5. 第5周:实验五:综合性实验6. 第6周:实验总结与考核七、实验教材与参考资料1. 实验教材:《实践实验教程》2. 参考资料:《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生物实验》等。

厦门大学试验教学大纲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物理试验教学中心

厦门大学试验教学大纲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物理试验教学中心

育、 电子 信息
4
10
4
11
4
12
4
13
4
14
4
15
4
16
4
物理学、 物理教 育、 电子 信息 物理学、 物理教 育、 电子 信息 物理学、 2 物理教 育、 电子 信息 物理学、 物理教 育、 电子 信息 物理学、 物理教 育、 电子 信息 物理学、 物理教 育、 电子 信息 物理学、 物理教 育、 电子 信息 物理学、 labview 物理教 2 育、 电子 信息
摄谱仪 1 嘉庚 套 4-5 层
光谱投影 嘉庚 仪 2 4-5 层 阿贝比长 嘉庚 计 套 4-5 层 塞曼效应 嘉庚 实验仪 2 4-5 层 套 Γ 探测 嘉庚 器 2 套 4-5 层 γ 能谱 仪2套 嘉庚 4-5 层
超声探伤 嘉庚 仪 2 套 4、考核方式
操作、实验报告、考试综合评定。
4
实验名称
4
育、 电子 信息 物理学、 物理教 育、 电子 信息
超导实验 嘉庚 仪、磁悬 4-5 层 浮实验仪 1套 气体放电 嘉庚 等离子实 4-5 层 验仪 2 套 N 结温度 嘉庚 测量实验 4-5 层 仪2套 椭偏测厚 嘉庚 仪 2 套 4-5 层 油滴实验 嘉庚 仪 2 套 4-5 层
5
4
一、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近代物理实验”选择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著名实验,包括获得诺贝尔奖的实验,以 及在实验方法和技术上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教学,内容涉及物理学各重要领域,知识面宽,具有较 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它是继“普通物理实验”后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 和规律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习一些常用的和比较贵重精密仪器的知识和技术,学会科学实验,正 确观测和处理实验数据以及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和独立工作能力。

实验教学大纲基本内容和格式

实验教学大纲基本内容和格式

《×××》(课程)实验授课大纲(黑体小四号)
编写者:×××(四个空格)审察者:×××(宋体五号)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先修课程
实验性质(非)独立设课
开设学期实验方式
周数(学时)学分
一、实验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黑体小四号)
正文(宋体五号)
二、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黑体小四号)
天数
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属性内容与要求
(学时数)
1
2
3
4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资料(黑体小四号)
正文(宋体五号)
四、实验的考察方法(黑体小四号)
正文(宋体五号)
五、指导书与参照资料(黑体小四号)
正文(宋体五号)。

厦门大学实验教学大纲[002]

厦门大学实验教学大纲[002]

厦门大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XX07 课程类型:学科选修课程课程名称:软件设计实例分析课程英文名称:Software Designation Sample Analysis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16总学分:3适用对象:软件工程本科四年制先修课程:软件工程, 需求分析, 数据库系统,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实验指导教材及参考书:1.Jeffrey L.等着,《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fifth Edition》,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2. Ivar Jacobson,James Rumbaugh,Grady Booch。

姚淑兰,唐发根译,《UML参考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刘超编,《可视化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标准建模语言UML》,北航出版,1999年7月第一版4. 韩柯(译),《软件设计的艺术》,机械工业出版社,主要仪器设备:PC微机(Pentium 4、256MRAM)若干台(保证1人1台计算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的综合能力。

介绍软件的基本概念和软件工程的目标,通过对传统的面向过程的软件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和过程管理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软件度量和管理,怎样进行质量保证活动,从而能够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

为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结合设计实例对PowerDesigner、Rational Rose和Project 等CASE工具的使用进行详细介绍,培养学生在软件设计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计算机软件设计平台,即软件设计所涉及的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资源; 软件设计方法, 包括软件的质量标准、生命周期和流程、结构分析和结构设计等; 软件技术, 包括软件的编程、调试和维护;软件的界面, 包括文字和图形等界面; 软件管理, 包括软件开发管理和软件生产的质量控制等。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
大纲制定者:陈良坦大纲审定者: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填写说明:
1.课程中英文名称必须准确、规范。

英文名称每个单词打头字母应用大写。

2.课程类型是指公共基本课程、校通识课程、院系通识课程、学科类通修课程或学科类方向性课程。

3.先修课程是与该课程具有严格的前后逻辑关系,非先修课程则无法学习该课程。

4.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要求注明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年限。

例如,“黄叔武、杨一平编:《计算机网络工程教程》,1999年7月。


5.开课专业必须明确,不能出现“等”字样,如“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

6.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不少于200字。

7.教学基本要求不少于400字。

8.考核方式是指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或其它考查方式。

9.其它信息是指该课程获奖情况,例如“优秀课程”、“名牌课程”、“精品课程”或者“双语教学课程”等。

获奖情况必须注明获奖等级、级别。

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大纲

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大纲
3,无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
4,神经末梢的分类.四种感觉神经末梢的结构与功能.
第八章神经系统
掌握:
1,大脑皮质的六层结构
2,小脑皮质的六层结构
3,神经节结构
4,血脑屏障组成
熟悉与了解:
1,小脑小球组成结构
2,脊髓灰质神经元组成
第九章眼与耳
掌握:内耳:球囊斑,椭圆囊斑与壶腹脊的位置,光镜结构及功能.蜗管壁各部的结构,螺旋器的结构与功能.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与变移上皮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3,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熟悉与了解:
1,微绒毛,纤毛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与功能.
2,基底面基膜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与功能.
3,质膜内褶和半桥粒的超微结构特点.
4,腺上皮中浆液性腺细胞和粘液性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球旁复合体:位置与组成;球旁细胞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熟悉与了解:
1,集合小管和乳头管的光镜结构.
2,肾血液循环特点.
第十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掌握:
1,生精上皮:其在青春期前后的结构特点各级生精细胞的结构特点及排列规律,精子的光镜及超微结构特点.支持细胞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2,血睾屏障的组成及意义.
3,睾丸间质:其内的间质细胞(内分泌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功能.
熟悉与了解:
1,附睾:输出小管和附睾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前列腺:其组成及分布.腺泡的结构特点,间质的结构特点(前列腺的三个主要结构特点).
第十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掌握:
1,卵巢:卵泡发育的过程.各级卵泡的结构与内分泌功能.黄体的形成,结构与功能(定义).
2:,子宫:增生期与分泌期的子宫内膜结构特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卵巢激素的关系.

实验教学大纲(独立设课)

实验教学大纲(独立设课)

实验教学大纲(独立设课)(课程编号:06030118 )一、实验课程概况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开设实验总学时数:56 开设实验总个数:16二、能力培养目标《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加深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正确和较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为学习后继课程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学生做到:1.实验前认真预习,结合理论学习教材,领会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2.实验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要善于思考,解释实验现象,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3.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般包括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原始记录、结果和讨论。

4.学生成绩评定①预习及实验态度②实验技能③报告撰写,数字处理及结果④期末实验考试。

111三、实验项目时数和内容2、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一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要求:通过学习及实践操作,能制备纯水。

学会玻璃器皿的洗涤及洗液的配制。

通过学习,能准确配制溶液及有关计算。

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写书实验报告,了解实验安全知识等。

实验二阳离子第Ⅲ组的定性分析112113要求:通过实验及学习,系统地掌握阳离子第Ⅲ组的特征反应及鉴定,掌握本组混合物的初步试验,本组金属离子氢氧化物及硫化物的分离与溶解,尤其对+3Al 、+3Cr 、+3Fe ,与+2Zn 、+2Co 、+2Ni 、+2Mn 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三 定量分析实验基本操作要求:通过学习及实验操作,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完成直接称量法和减量法,培养准确、整齐、简明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习惯。

有条件观看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录像,了解并掌握滴定管的使用与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了解容量仪器校准的意义,学习仪器校准的方法。

厦门大学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厦门大学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第一章化学的基本概念1.1 溶液浓度的计算1.2 液体的蒸气压1.3 理想气体定律1.4 国际单位制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功;热;内能。

2.2 热化学:化学反应热效应;焓变;恒容反应热;恒压反应热。

2.3 熵的初步概念:物理意义;标准熵;反应熵变。

2.3 化学反应方向:自由能变;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

第三章化学平衡原理3.1 道尔顿气体分压定律3.2 平衡常数及其应用表达式;标准平衡常数;经验平衡常数。

3.3 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3.4 化学平衡的移动第四章弱酸弱碱电离平衡、酸碱理论、沉淀溶解平衡4.1 弱酸弱碱电离平衡:一元弱酸弱碱电离平衡;多元弱酸电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盐的水解。

4.2 溶液酸碱性:水的电离;pH值。

4.3 酸碱理论简介:质子理论;电子理论;软硬酸碱理论。

4.4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多重平衡计算。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5.1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知识:离子-电子法配平。

5.2 电池电动势:原电池及其表示;电极电势;电动势与反应自由能变化关系;标准电极电表应用;Nernst方程式;复杂电极电势计算。

5.3 电解5.4 化学电源第六章原子结构6.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氢光谱;玻尔理论;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波函数基本概念;几率;几率密度;四个量子数;波函数和几率密度函数的角度分布。

6.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多电子原子的能级;电子组态构造;元素周期表。

6.3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第七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7.1 离子键:形成与本质;晶格能;玻恩-哈伯循环;晶格能与离子型化合物熔点沸点的关系。

7.2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离域大Π键;分子轨道理论。

7.3 分子间作用力:偶极;诱导偶极;色散力;氢键。

7.4 晶体结构:晶格;晶胞;离子晶体;半径比规则;原子晶体;分子晶体。

第八章核化学简介8. 1 核结构8. 2 核反应8. 3 核能释放第九章 S 区元素9. 1 S 区元素价电子构性、氧化性及其变化规律;9.2 S 区元素的一些规律:对角线规则;R-OH规则;离子性盐类溶解度的判断标准;盐类的热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选修课程
课程名称:ERP原理与实践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16
总学分:3
适用对象:软件工程本科四年制
先修课程:软件工程、需求分析、数据库等
实验指导教材及参考书:
微软Dynamics Ax 4.0操作系列丛书:
1、Installation & Configuration for Microsoft Dynamics AX 4.0
2、Administration in Microsoft Dynamics AX 4.0
3、Bill of Material in Microsoft Dynamics AX 4.0
4、Master Planning in Microsoft Dynamics AX 4.0
5、实验手册:生产与物流篇。

主要仪器设备:
PC微机(Pentium 4、256MRAM)若干台(保证1人1台计算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程序语言、数据库、需求分析和软件工程设计思想等多门课程的综合集成应用课程。

软件工程作为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和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建设息息相关。

ERP不但是一个软件系统,更加是一套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运用,是通过软件的手段、业务流程重组方法来实现现代化管理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流程和企业实际应用需求的理解能力、实际运用现代化管理工具解决企业管理难题的应用能力及大型软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规划能力。

因此,本课程在软件工程、信息、电子商务和管理等类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课程目的
(1)知识传输
①基本概念,包括ERP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基本MRP、MRPII、ERP的原理及相关概念;
企业信息化的相关内容;
②ERP的软件实现,主要包括软件模块组成;
③ERP的实施过程及企业应用ERP的一般过程及基本方法。

(2)能力转移
①企业实施ERP的建设能力、实施和运行能力;
②利用ERP处理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理解ERP的管理思想以及ERP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在知识上,掌握ERP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框架和核心业务流程,通过ERP案
例研讨以及体会ERP软件系统运作的过程,了解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间的关系,掌握ERP项目实施的关键决策因素和组织实施方法;在能力上,通过在模拟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素质上,培养学生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以及利用ERP处理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需要。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依据以下基本原则进行具体的教与学: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本课程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讲解,以及它们之间的
联系与区别。

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式教学方式,同时应注意运用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
的方式。

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尽可能使用实例和案例教学。

④学生在学习(预习、听课、上机实践和复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
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本课程最终使得学生掌握ERP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及实施过程,掌握ERP系统的构成,各部分工作原理和流程,以及相关的应用软件体系。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⑴ ERP的背景、发展阶段及其本身内涵;
⑵ MRP、MRPII、ERP和ERPII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⑶企业资源及基础数据的关系;
⑷主生产计划MPS概念、工作原理和计算过程;
⑸物料需求计划MRP的概念、基本原理、作用和运算过程;
⑹能力需求计划CRP的概念、编制方式和处理过程;
⑺作业采购计划和相关控制流程;
⑻ ERP各功能模块及其外延部分的流程和关联关系介绍;
⑼ ERP实施过程、实施方法及实施失败常见原因分析;
⑽国内外主要ERP系统介绍;
⑾企业信息化架构选型和软硬安全体系建设;
⑿ ERP各功能模块操作应用实验。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课堂讲授学时32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6学时。

课堂讲授共16周,平均每周2学时;
实验从第4周开始,共8周,平均每周2学时。

本课程共安排16学时的实验,开设8次关于微软Dynamics AX 4.0 ERP的操作应用实验。

实验室为普通的计算机房,并安装有微软ERP Dynamics Ax 4.0和MS SQLserver2005数据库的虚拟机版本等软件。

四、学时分配
五、考核方式
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日考勤:20%
2、实验成绩:20%
3、期末考试:60%
大纲编制人:杨双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