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德生平事迹简介

合集下载

故事大王

故事大王

故事大王作者:夏之晨来源:《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2019年第04期“刘老,我代表县委、县政府来看您了!”“感谢县委、县政府还记得我这个老头子,只要我一息尚存,我还要给青少年讲革命故事。

”原来是县委宣传部长梅静阿姨来咱们秀山乡西涧村看望“安徽好人”刘长春爷爷。

梅静阿姨详细询问了他和老伴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叮嘱乡村干部一定要照顾好刘爷爷。

临别之际,梅静阿姨握住刘爷爷的手,亲切地说:“刘老,您的故事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您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健康长寿。

”刘爷爷名叫劉长春,曾参加过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先后4次负伤,多次立功,属二等乙级伤残军人。

1981年,刘爷爷从新安文化站站长的岗位上离休之后在老家生活。

乡亲们说:“刘老,你为革命、为工作辛劳了大半辈子,现在老了,应该享享清福了!”“虽然我老了,但是我还要给孩子们讲革命传统故事,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刘爷爷坚定地说。

记得有一次,刘爷爷给我们讲到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一次惊险的经历。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刘爷爷被炮火炸昏了,躺在地上动不了。

“我就是牺牲,也绝不能被抓做俘虏。

”一个声音在刘爷爷脑海里回荡。

想到这里,他把手榴弹放在肚皮上,随时准备就义。

好在这时,前来支援的战友冲上了阵地,将美国鬼子赶下去了。

说着,刘爷爷举起了他的手,我们才看到刘爷爷的手不是完整的,缺了三根手指。

听到这里,我们鸦雀无声,感觉眼睛模糊了!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革命前辈们用自己的鲜血甚至是生命换来的啊!刘爷爷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各个学校给孩子们讲故事、做报告。

四处奔波中,刘爷爷也曾为此受过伤。

有一次,他骑自行车到离家十多里路的黄墩镇初中做报告。

为了赶时间,他顾不上吃早饭,半路上头发晕,连人带车一起摔倒,脚上划出了口子。

但他仍然忍着疼痛,跛着脚,推着自行车赶到学校,还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

风风雨雨几十年,刘爷爷不仅跑遍了怀宁县各个乡镇的学校,还应宿松、岳西、桐城和迎江区、宜秀区等地的邀请,前去做报告。

革命战士的英雄事迹

革命战士的英雄事迹

革命战士的英雄事迹革命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多少先烈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让我们缅怀先烈,歌颂他们的爱国之情。

那么革命战士的英雄事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革命战士的英雄事迹之王德三【人物简介】王德三,又名王正麟。

1898年农历7月15 日出生于云南祥云。

先后就读于大理中学、昆明成德中学。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加入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赴广州到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任政治教官,同年冬兼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留守处政治训练班主任。

1928年夏赴苏联莫斯科,6、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曾被选入大会组织、宣传、军事等委员会并在大会上发言。

成立中共云南省委,被选为省委书记。

他是云南农民武装起义主要领导者组织者。

因叛徒出卖被捕,1930年12月31日于昆明英勇就义。

【人物经历】(1898-1930) 原名王懋廷,又名王正麟。

云南祥云人。

先后就读于大理中学、昆明成德中学。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加入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夏到陕西华县咸林中学任教。

1924年夏到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

积极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新文化运动,在师生中发展青年团员。

1925年2月领导创建青年团绥德特别支部,任书记,随后建立中共绥德支部,成为陕北地区最早的党、团组织。

同年夏返回北京大学入哲学系学习,发起组织云南革新社,创办《革新》周刊,宣传反帝反封建和依靠工农阶级的革命道理。

1926年春赴广州到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任政治教官,讲授《帝国主义》课题,不久兼军校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同年冬兼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留守处政治训练班主任。

1927年2月被派回昆明,主持成立中共云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任书记。

随后领导成立云南省农民协会、昆明市总工会等革命群众团体,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发展扩大党的组织。

时代楷模孙景坤简历及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孙景坤简历及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孙景坤简历及先进事迹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今天作者整理了时代楷模孙景坤简历及先进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时代楷模孙景坤简历孙景坤(1924年—),男,汉族,辽宁安东(现丹东市)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

1948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1月加入中国**,1955年1月复员回乡务农。

孙景坤在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不怕牺牲。

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长沙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被授予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和解放海南岛纪念章。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一系列战役,特别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作战、坚守阵地,荣获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3年6月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7月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21年10月14日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1924年,孙景坤出生在安东(现丹东市)山城村。

1949年,孙景坤加入中国**,从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到解放海南岛战役,随40军119师357团从北打到南。

1950年,孙景坤随部队奔赴朝鲜。

1952年10月,身为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了增援上甘岭161高地的命令,161高地被敌人三面围攻,已经有8批战友牺牲在了支援的路上。

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孙景坤和战友奋力反击。

从中午12点坚守到半夜12点,共打退了敌人6次进攻,孙景坤一人就击毙了21人。

1953年7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在北京受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5年复员后,孙景坤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20多年生产队队长,组织村民成立致富小组,种植板栗、修路治河。

生平事迹范文

生平事迹范文

生平事迹范文篇一:某某生平简介***同志生平简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亲朋好友,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为***同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沉痛悼念***同志奋斗的一生,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8月9日(农历20XX年7月10日)中午12时去世,享年79岁。

***同志于1933年8月1日生,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2月至1949年6月,在普宁南阳山副官处工作,任勤务员;1949年6月至1950年11月,在普宁县九团供管科工作,先后任事务长、缝衣所保管;1950年11月至1952年2月,参加南阳山老六区土改队,任总务长;1952年2月至1953年4月,在普宁县农村经济调查队工作,任副组长;1953年4月至1957年9月,在梅林十二区公所(梅林大乡)工作,先后任统计、生产助理;1957年9月至1963年6月,在南阳山公社计委会工作,先后任中心统计、主办;1963年6月至1968年9月,在梅林公社工作,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68年9月至1971年10月,先后参加普宁县毛泽东同志宣传大队(驻大坪)、“五七”干校;1971年10月至1984年11月,在船埔公社工作,先后任生产助理、党委(革委)办公室主任、党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宣传委员;1984年11月至1993年9月,在普宁县(市)人大办工作,任干事(副科级);1993年9月,在普宁市人大办光荣离休。

在***同志因病住院期间,其家人及子女,竭尽全力悉心关照,精心护理,尽力求医,多方邀请专家诊治;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也多次过问、办公室同志时常关照探视,总是盼望他能早日康复、健康长寿,怎奈药石无效,回天无力。

***同志的一生,是勤勤恳恳的一生,任劳任怨的一生,无论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都是一心一意工作,毫无怨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敬业爱岗,默默奉献。

他重视理论学习,始终坚持研究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生平简介如何写

生平简介如何写

生平简介如何写篇一:怎样写好人物生平怎样写好人物生平一、什么是生平?生平,一个人生活的整个过程,俗称一辈子。

它是简单记述一个人生平事迹时所使用的一种应用文样式,是传记类文章中的一种较短小的形式。

二、怎样写好生平,(一)要明确写生平的目的。

写生平的目的是配合其他文章、图画、照片向人们客观地介绍一位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的全面而概括的生事迹。

因此,生平的篇幅要尽量简短,语言尽量精炼,可以省去带歌颂、赞扬的词语。

(二)要掌握写生平的表达方法和人称。

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对话这六种表达方法中,写生平用得多是叙述和说明两种方法。

叙述时,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用“他”的口吻去叙述他人的事迹、因此,凡写生平都是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

(三)要掌握生平的结构方法。

生平的结构只有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标题。

有时用标出,有时用来写。

第二部分,正文。

生平正文的写法,一般在开头介绍被介绍者的姓名、籍贯、出生年月和地点之后,根据被介绍者的整个经历,分成若干个时期,在每个时期中介绍被介绍者的革命活动和所担负的职务。

为了节省字数,每段开始提一次被介绍人的姓名以后,再提姓名时可用第三人称“他”代替,甚至有时连用“他”也不用。

例如:孙中山生平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

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

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

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

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

班级工作管理

班级工作管理
就寝:晚上22:00点之前到宿舍就寝,卫生及物品的摆放要整
齐统一、每周一中午寝室卫生大扫除、需做到: 1、寝室无异味、蜘蛛网 2、桌面、床上物品需摆放整齐 3、床底鞋子、箱子摆放整齐 4、洗漱间、厕所、地面上无污渍 5、上课时间里,宿舍不允许有同学逗留 6、公物损坏,照价赔偿 7、男生不能进女生宿舍、女生也不能进男生宿舍 8、学生不能在外租房,在外租房的学生请马上搬回宿 舍,否则后果自负 9、星期一至星期四不能在外通宵,被抓后果自负
每节课到课率为95%,考勤记入操行评分。
卫生基本要求:
1、课后桌椅上不允许有课本、水杯 2、地上不允许有明显垃圾 3、课后黑板上不允许粉笔字 4、大扫除后地面、黑板、门窗、桌椅、公共区不允许有灰尘
课堂纪律:
1、上课严禁玩手机、课上课提前进教室
二、寝室
孩子们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 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 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 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雷锋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辛勤培养下一代茁壮成长。共青团抚顺 市委为表彰雷锋的事迹,曾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颁发奖状,上面写 着:“奖给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
三、请假
1、长假期间不允许提前回家、推迟返校 2、请假必到办公室当面请假
3、不允许无故推迟请假期限
4、特殊情况需当面处理 5、病假需要医院开具体证明(不收校医务室证明)
注:
1、积极参加班级、院系组织的活动,为班级、系部无偿服务 的同学在操行评分中给予一定的补偿 2、严禁在教室吸烟、打牌、穿背心、拖鞋 3、严禁男女同学勾肩搭背 4、礼貌处理各项事务 5、遇到院系领导、老师要积极问好 6、如有同学在学院检查寝室赌博、校外通宵上网被抓,按情 节严肃处理 7、所有同学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

道德楷模人物及事迹

道德楷模人物及事迹

道德楷模人物及事迹导语:道德楷模是社会上的光辉明灯,他们担负着引领社会道德道路的责任。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人们追求真善美,塑造美好家园。

以下,将为您介绍几位道德楷模人物及其感人事迹。

【第一段】:介绍道德楷模人物刘小五是一位身世坎坷,但一直坚守着道德底线的人。

尽管生活给了她太多的不公,但她从未放弃追求正义与真善美的信念。

她在社区开展志愿活动,督促居民参与环境保护,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第二段】:刘小五行为的描述刘小五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社区组织义务清洁日,号召社区居民共同清理废弃物,修剪花草树木。

她还组建了一个环保小组,义务前往周边公园和河流清理垃圾。

刘小五也在社区举办一系列讲座,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居民爱护自然资源。

【第三段】:刘小五的奉献刘小五从小生活环境贫苦,但她一直相信,无论如何,人都应该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因此,她常常自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残疾人和孤寡老人。

刘小五帮助他们购买日常用品、陪伴他们度过孤独的时光,并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

【第四段】:刘小五的影响刘小五的事迹感动了社区居民,也深受尊敬和感激。

她的行为不仅让居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参与。

许多居民纷纷加入到刘小五组织的环保小组,并主动宣传环境保护理念。

刘小五的影响渐渐扩大到整个社会,传递出一股关爱环境,珍视自然之美的声音。

【第五段】:其他道德楷模人物的介绍除了刘小五,社会还涌现出许多道德楷模人物,他们的事迹同样令人感动。

比如李明,他是一位自愿者,长期奉献于教育事业,为失学儿童提供帮助。

又如林晨,他是医生,不计报酬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医疗。

这些人的行为无疑是社会的瑰宝,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什么是道德。

【第六段】:道德楷模的意义道德楷模是社会风向标,他们的存在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光明的希望。

道德楷模们的行为激励着更多人去做善事,推动社会朝着更加文明和进步的方向发展。

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是无法忽视的。

2024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通用7篇).doc

2024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通用7篇).doc

2024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通用7篇)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篇1)1987年,李振声被调往中国科学院担任副院长,虽然离开了杨凌,但他一直牵挂着杨凌的发展和小麦育种工作。

吉万全说:“李老师虽然在北京,但依然悉心指导我的毕业论文。

当时信息传递不发达,我把论文写在方格纸上,邮寄到北京,老师会一字一句认真修改,这让我十分感动。

”近些年,吉万全经常在一些种业论坛活动中和李振声碰面,也常在去北京工作之余拜访老师。

“每一次见面,老师都很关注杨凌小麦育种工作进程,会给我一些前沿性的指导,鼓励我们要把品种培育好,要为国家粮食安全服务。

”吉万全告诉记者,他接过了接力棒,让老师的科研和教育理念继续开枝散叶。

在开展育种工作的同时,吉万全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为我国“三农”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篇2)对于粮食,李振声一如既往地珍爱、敬畏。

在李滨的印象里,父亲从没说过哪顿饭“不好吃”。

在陕西时,李振声总和农民打成一片。

陕西人喜欢吃面,农户饭桌上经常放一盆面、一小盘醋、一小盘辣椒面、一小盘粗盐粒。

李振声能很好地适应这种饮食,对初到陕西农村蹲点的穆素梅说:“放几个盐粒,放点醋,放点辣椒,一搅就挺好吃。

”后来到了北京,他们实验室开完组会订饭时,李振声大多时候只点一碗牛肉面,怕“多了吃不了”。

在昌平育种基地农场的食堂打完“份饭”后,担心自己吃不完,他会让学生先拨走一些再吃。

他的餐盘里从不剩一粒米,而且要求学生也要做到。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这非常不容易。

”李振声说。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篇3)李振声64岁时,为了开展高光效育种,向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允钢和匡廷云请教光合作用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他听说叶子的气孔在中午关闭,就和匡廷云顶着大太阳,一起跑到田里观察叶子。

他40岁学英语、50岁学电脑、80多岁学用微信,样样不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振德生平事迹简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此举行告别仪式,深切悼念我们敬爱的老教师刘振德同志。

刘振德同志因病医冶无效,于2012年07月25日晚8时06分不幸逝世,享年76岁。

在此,我谨代表镇平一高中全体师生对刘振德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向其家人致以诚挚的问候。

刘振德同志生于1937年3月6日生于镇平县晁陂镇刘沟村,1968年毕业于河南师大,同年参加工作。

先后在晁陂高中、镇平雪枫中学、镇平一高中任教,多次获得南阳市优秀教师、镇平县优秀教师的称号,199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于“优秀教师”的殊荣,1993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1998年08月光荣退休。

刘振德同志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把炽热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傾注在教育事业;以他一生的实践,谱写了一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壮丽诗篇。

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是教师的揩模,是一代师表。

他严于律已,宽于待人,师德高尚。

他是镇平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他用自己整个生命为教育留下了一座师魂的丰碑。

他用自己的心血作油灯,点亮过多少在蒙昧中摸索探路者的明灯;他用伟岸的身躯作柱梁,为多少学生撑起一方明净蔚蓝的天空。

40年如一日,叱咤风云的挥洒在三尺讲台,春风化雨,启迪心智;70余年人生路,风雨兼程,顶天立地,奋斗了一生,笑傲了一生,
搏击了一生,精彩了一生。

他把自己的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学生,奉献给学校,奉献给社会。

培育桃李四十载,鞠躬尽瘁了七十春。

他70多年生命的一多半都献给了镇平的教育事业。

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他用自己的奋斗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比庸庸碌碌的人来说,他的一生是火热的一生,沸腾的一生,光彩照人的一生,有益于人民,造福一方的一生。

我们相信,逝去的只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将是一种不朽的精神。

刘老师是我们镇平一高的骄傲,是镇平教育系统的骄傲,是镇平人民的骄傲。

宽仁美德似甘霖披泽生灵,敬业风范如湖水响照青天。

一位优秀的教师离我们而去了,这个儿女心中的太阳,妻子身上的臂膀,学生眼中的慈父。

同事身边的帮手,领导眼里的骨干,就此在我们面前消失了,青山不语,流水呜咽,苍天含悲,泪飞倾盆。

我们无法忘记,他曾神采飞扬为全校师生上的示范课,在全市物理优质课竞赛上技压群雄,课堂上流珠溅玉,课下儒雅风流。

这一切,都宛如昨天,烟雨凄寒,万里名花凝血泪,音容寂寞,清溪流水之哀声。

斯人已去,长歌当哭。

刘振德同志的逝世让我们深感悲痛,他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作风,潜心鉆研,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远铭记我的心中。

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以刘振德同志的高尚人格与优秀品质为典范,为镇平教育事业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安息吧,敬爱的刘老师,您一路走好!!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