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修订编制说明》
03产品合规性点检表

合规性
风险监测 修订中的国家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及新标准
新制定中行业标准:《手动切纸机》 新制定中行业标准:《电动削笔机》 新制定中术语标准:《文具用品术语及分类》
注:子项内容摘要只代表主要内容,不代表全面,全面的合规按子项栏。
第 3 页,共 6 页
产品合规性排查表
管控级别: □A □B □C □D
合规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9年修订)》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产品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禁止用语 法规 《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用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市场准入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执行标准 隐含相关的强制标准 竞品对比测试数据 环境标志认证
见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见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版》 见附件:《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理解执行 按得力内部《外部监督响应程序》执行,得力文档上有上传的 QS认证证书范围、证书有效期 3C认证证书范围、证书有效期
按选定的执行标准内容及内部成品检验标准 见附件:《强制标准目录》 ,有GB 21027、GB 6675、GB 4943等。 对比测试表 认证证书、证书有效期:复印纸、碎纸机、塑料文具(部分)、金属文 具(部分)、化工文具(部分),具体见证书清单。技术知识有发过, 大纲见附件。 1.GB 21027-2007及《学生用品安全通用要求》具体产品包括:水彩画 颜料、蜡笔、油画棒、指画颜料、彩泥、橡皮擦、涂改制品(修正液、 修正带、修正贴、修正笔)、胶粘剂(液体胶、固体胶、浆糊)、水彩 笔、书写笔(圆珠笔、中性墨水笔、铅笔)、记号笔、绘图仪尺、学生 圆规、课业簿册(练习薄、作业簿)、书包、笔袋、手工剪刀、文具盒 、手动削笔机、卷笔刀等学生用品。 2.见附件:GB 21027-2007《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理解。 1.玩具及其零部件的大小必须合适,不会由于楔入口腔咽喉或置于下呼 吸道入口的物体堵塞内部呼吸道,隔绝了空气的流通而产生任何窒息危 险。 2.玩具上的可触及边缘、尖端部分、电缆和紧固件的设计和生产,须保 证尽可能减少与其接触时伤害人体的危险性. 1.玩具在儿童环境中不得构成一种危险的易燃因素。 2.易燃产品标识、需要有营运资质的说明或标识。
文具行业标准八大技术要求解读

我们知道由于环保等因素,各行业对产品的配方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只是食品行业,文具行业也是。
2008年4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
这是中国学生用品标准中第一部强制性国家标准。
那么文具厂家是否能够真正了解其中的规定细则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解读标准对文具行业的8个方面的技术要求。
一、可迁移元素:做出最大限量由于蜡笔、水彩笔、油画棒等在使用过程中会与儿童身体尤其是手部皮肤发生直接接触,而且儿童常常有含咬、吮吸笔杆或手指的习惯,因此有害物质很容易被孩子们误食到体内,从而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和发育。
国家标准对学生用品中的可迁移元素锑、砷、钡、镉、铬、铅、汞、硒进行了最大限量的规定,以控制这些可迁移元素对未成年学生身体的侵害,以及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大脑正常发育产生的影响。
标准对指画颜料、橡皮泥中有害元素的规定更为严格,从而使学生文具用品中的特定元素的迁移最大限量的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要求。
如:标准起草小组依据ISO8124-31997《玩具安全——特定元素的迁移》,对油画棒、蜡笔、水彩画颜料、水彩笔、橡皮擦、涂改制品(包括修正液、修正带、修正笔),学生用品的印刷部分,书写笔、记号笔等做出了可迁移元素最大限量的规定。
这些元素具体限量分别为:锑不超过60毫克/千克、砷不超过25毫克/千克、钡不超过1000毫克/千克、镉不超过75毫克/千克、铬不超过60毫克/千克、铅不超过90毫克/千克、汞不超过60毫克/千克,硒不超过500毫克/千克。
对指画颜料、橡皮泥中的有害元素规定如:钡不超过250毫克/千克、镉不超过50毫克/千克、铬不超过25毫克/千克、汞不超过25毫克/千克。
因为指画颜料、橡皮泥使用时必须用手直接接触,所以要求更加严格。
二、涂改制品:有机溶剂苯含量严格限定涂改制品主要用于修正书写字迹,产品有修正液、修正带等。
使用时用修正液、修正带盖住需要修正的字迹,然后在上面重新书写。
国家标准对涂改制品(修正液、修正带、修正笔)中有机溶剂苯含量做出严格限定,限量定为应不超过10毫克/千克,并不含有氯代烃。
解读强制性国家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解读强制性国家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作者:段标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15年第10期这是一部几乎涵盖所有文具用品的安全技术标准,其中除了规定铅、汞、砷等8种有害重金属限量标准外,还涉及了由于文具造型设计问题而引发的种种安全隐患。
这部安全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不符合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的学生用品,将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该标准适用于未成年学生使用的用品,主要是指水彩画颜料、蜡笔、油画棒、指画颜料、橡皮泥、橡皮擦、涂改制品(修正液、修正带、修正笔)、胶粘剂、书写笔、记号笔、绘图用尺、本册、书包、笔袋、手工剪刀、文具盒、卷笔刀等。
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学生用品进行较为全面的安全性能方面的规定。
由于学生用品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各种原料、助剂,这些物质中有可能会含有或产生对儿童、学生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通用要求》国家标准从8个方面对学生用品提出了安全方面的技术要求,以保障儿童、学生的健康。
可迁移元素:做出最大限量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的张老师告诉记者,低年级学生在接触文具时,存在啃咬行为,例如有的孩子对橡皮的香味特别喜好,就会闻个不停,甚至是吮咬。
由于蜡笔、水彩笔、油画棒等在使用过程中会与儿童身体尤其是手部皮肤发生直接接触,而且儿童常常有含咬、吮吸笔杆或手指的习惯,因此有害物质很容易被孩子们误食到体内,从而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和发育。
此次国家标准对学生用品中的可迁移元素锑、砷、钡、镉、铬、铅、汞、硒进行了最大限量的规定,以控制这些可迁移元素对未成年学生身体的侵害,以及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大脑正常发育产生的影响。
标准对指画颜料、橡皮泥中有害元素的规定更为严格,从而使学生文具用品中的特定元素的迁移最大限量的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要求。
如:标准起草小组依据ISO 8124-3:1997《玩具安全——特定元素的迁移》,对油画棒、蜡笔、水彩画颜料、水彩笔、橡皮擦、涂改制品(包括修正液、修正带、修正笔),学生用品的印刷部分,书写笔、记号笔等做出了可迁移元素最大限量的规定。
新技术彩色粉笔的特点

新技术彩色粉笔的特点:
1、白度好、字迹清晰:比普通产品高20~30%,超强的显字效果,
可使坐在后排的学生不再为看不清黑板的字迹而感到
吃力
2、颜色鲜艳、着色力强:用料足比普通产品高20~50%
3、不易折断、耐用性好:比普通产品延长消耗30%,有效降低购买
后的使用成本
4、粉尘沉降性好:全部采用重质材料制成,有利于课堂教学环境的
改善及师生们的身体健康。
5、以全新的工艺生产,工效比普通粉笔工艺提高80倍,节水50%
以上具有可回收再循环使用,更有利于环保。
6、产品确保安全无毒:所用材料、颜料全部通过国家检验机构检测,
符合国标GB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规范》、
GB21027-2007《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SN/T0955-2000《进出口粉笔检验规程》、欧盟
EN71-1-2-3-9、美国ASTM D4236、F963标准
技术发明专利已申报受理,如成功申报,将填补国内粉笔产品的一项空白。
预计申报的另一项产品:橡胶橡皮泥
产品特点:
1、颜色鲜艳:采用纯净原材料,保证颜色不串色,颜料用量少。
2、产品保质期长:同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高温不熔化,低温不
变硬造型不干裂、久存不硬化。
3、工艺先进:制造过程采用机械挤压成型,不需加热,无空气粉
尘污染,节能环保。
4、所用材料、颜料全部通过国家检验机构检测,符合国标
GB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规范》、GB21027-2007《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欧盟EN71-1-2-3-9、美国ASTM D4236、F963标准。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健身器材Sports equipment and playground for middle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Part 1:Body-building equipment2005-08-26发布2005-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命名5 要求5.1 总则5.2 基本要求5.3 规格尺寸要求5.4 外形和结构设计要求5.5 主要零部件静负荷能力要求5.6 整机稳定性要求5.7 安全警示要求5.8 器材安装及场地要求5.9 安全使用寿命及疲劳性能要求5.10 环保要求5.11 表面质量要求5.12 材料要求5.13 管理与维护要求6 试验方法6.1 试验条件6.2 规格尺寸的检验6.3 外形和结构设计的检验6.4 主要零部件静负荷能力试验6.5 整机稳定性试验6.6 安全警示要求的检验6.7 地面安装及安装环境的检验6.8 安全使用期限的检查与疲劳性能试验6.9 环保要求的检验6.10 表面质量要求的检验6.11 材料要求的检验6.12 管理与维护要求的检查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前言GB/T 19851《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分为12个部分:——第1部分:健身器材;——第2部分:体操器材;——第3部分:篮球架;——第4部分:篮球;——第5部分:排球;——第6部分:软式排球;——第7部分:乒乓球台;——第8部分:乒乓球;——第9部分:羽毛球拍;——第10部分:网球拍;——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第12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
本部分为GB/T 19851的第1部分。
本部分对应于欧洲标准 EN1176-1:1998《运动场器材第1部分:通用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数。
本部分中的3.1、3.2、3.3、3.4、3.5、3.6、3.7、3.8、3.9、3.10、3.11、3.12、3.13、3.14、5.4.2、5.4.3、5.4.5、5.4.6、5.4.7、5.4.8、5.4.9、5.4.10、5.4.11、5.4.12、5.4.13、5.4.14、5.4.15、5.4.16、5.4.17、5.4.18、5.4.19、5.4.20、5.4.21、5.12.1、5.12.2、6.3.1之37项条款与欧洲标准EN1176-1:1998中的3.3、3.4、3.5、3.6、3.8、3.9、3.13、3.14、3.15、3.16、3.17、3.27、3.28、3.29、4.2.1、4.2.3、4.2.4.6、4.2.4.7、4.2.5、4.2.6、4.2.7.2、4.2.7.3~4.2.7.6、4.2.8.1.2、4.2.8.1.3、4.2.8.1.4、4.2.8.2、4.2.8.4、4.2.9.1、4.2.9.2、4.2.9.3、4.2.10、4.2.11、4.2.12.1、4.2.12.2、4.1.2、4.1.6、D.4共40项条款的内容基本一致,且主要差异如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术语和定义中的“运动地面”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又予以了相应含义的拓展;——略去了EN1176-1:1998中“设计与制造”的通则中与我国中小学健身器材安全通用要求不直接相关的注;——略去了EN1176-1:1998中在器材的材料及光整度方面与本部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GB19272-2003不相一致的内容;——在卡夹的防护要求中,将衣服的卡夹、脚或腿的卡夹、手指的卡夹和全身的卡夹予以了综合,并且除手指防卡夹的试验方法仍等同采用了原试验方法外,以本部分的试验方法替代了EN1176-1:1998中其他的相应试验方法;——略去了EN1176-1:1998中对自由空间圆柱形尺寸中的疑虑性尺寸;——为了保持本部分与我国已发布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协调性,在碰撞区域中的表面和运动地面以及器材易接触表面的要求中,以GB 19272-2003中对器材易触及表面和对运动地面的要求,替代了EN1176-1:1998中对碰撞区域表面、器材易触及表面和对运动地面减震材料的要求;同时,并在“一端固定绳索”的要求中,将其摆动绳索与器材相关零部件的二处安全性间距,修改至与GB 19292-2003保持协调统一;——对高于地面1000mm以上及其倾斜度大于45°的器材楼梯,在其扶手的设置要求中,不但保留了EN1176-1:1998中对扶手高度的限定要求,而且还按GB 19272-2003的相关规定,增加了对其扶手护杆间距的要求;——在“一端固定的绳索”的要求中,对绳索直径的要求,除保留了欧洲标准对绳索直径的要求外,又增加了GB 19272-2003中对金属绳索直径的要求;——在材料要求的注中,以国内外有关标准或指令替代了欧共体76/769指令;——在材料的易燃性试验中,以本部分规定的同类型试验方法替代了欧洲标准EN 1021-1《家具装璜家具的可燃性评定第1部分:引燃源,燃烧香烟》。
《关于使用修正液对人体伤害的研究》

《关于使用修正液对人体伤害的研究》研究时间: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学校:瑞安市第六中学班级:高二(6)班指导师:***组长:伊熙熙成员:尹熙熙叶定楚郑晋原温昱璇关于使用修正液对人体伤害的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学们对于学习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往,我们都用圆珠笔写字,写错了字涂改后很不整洁,于是有人就用胶带纸粘刮,但这样做很容易把书写的纸面撕破。
但是自从修正液出现后,同学们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要一有写错的地方,就找它帮忙。
修正液成了学习用品中的宠儿。
可在学校里老师叫我们不准使用修正液,刚开始同学们都不使用了,可是没过几天,同学们又开始使用修正液了。
那么修正液到底有什么危害呢?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展开调查。
【关键词】修正液伤害研究一、调查方法:1.查阅书籍中修正液的有关资料。
2.上网搜索有关修正液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资料。
3.亲自做实验证明。
4.通过查阅报刊、互联网、访问、调查问卷等形式5. 整理所有资料,写成调查报告。
二 .研究内容1.修正液的主要成分2.修正液毒性探究小实验3.修正液的危害4.学生目前使用情况5、向同学们发出倡议三、研究思路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来了解涂改液的主要成分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通过对小白鼠的毒性实验证明涂改液的危害。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目前使用涂改液的情况。
通过发倡议书和调查问卷反馈来证明本次活动的效果四、研究目的现在修正液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使用着,可以说是“人人手有修正液”。
但是,对于修正液的毒性和危害性,我们又知道多少呢?为了向广大同学们宣传修正液的危害性,我们小组就做了如下的研究性专题报告。
五、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第一天:负责查找有关涂改液的资料。
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找涂改液的详细成分,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是否有因涂改液的使用而造成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实例,国家是否出台有关涂改液的标准等网络、写出成份报告。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

学校卫生管理评分表
3、常见 病与多发 病管理
1、建立学生健康体检档案 (2分) 2、建立体检异常学生登记记录(1分)
3、建立体检结果向家长反馈制度(1分) 4、制定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措施(2分)
5、开展预防近视专题宣传活动(1分) 6、每年实施1次学生健康体检(2分)
7、定期(每学期1次)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营养和慢性病预防知识教育 和宣传活动(1分) 8、校医院、卫生所、卫生室、医务室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监督依据
标准
1、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18205--2012) 2、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4、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意(义GB28932--2012) 5、中小学生健康检查表规范(GB16134--2011) 6、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 7、电视教室座位布置范围和照明卫生标准(GB8772--2011) 8、中小学校教室采暖温度标准(GB/T172信2息5-素-1养9高98) 9、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17226--1998 ) 10、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3--2002 )
01 目 的 意 义
目的和意义
目的
本标准的修订是以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为首要目的, 以亟待解决的学校卫生管理、学校卫生监督、疾病预 防控制问题为优先考虑的。
意义
意义
该标准的修订与发布标志着我国学校卫生监督监测 工作迈进更加科学、信规息范素的养轨高道,奠定了学校卫生监 督监测工作模式转变的理论基础,为学校卫生工作者 开展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科学研究、教学培训等提供 了依据。
本标准规定了学校卫生综合评价项目、 评价方法以及综合评价判定。全面规范了 学校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卫生管理和监测, 如采光、照明、教室人均面积、宿舍、食 堂等,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吃、住、学多 方面的活动范围的卫生管理和监测。
关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附表中参数表述的分析

中国检验检测2021年第1期关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附表中参数表述的分析陈凌云(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福州350026)摘要:一个检验检测机构所具有的检验检测能力,具体体现为资质认定证书附表中的能力描述,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 表述不仅要科学、准确的反映其能力,还应在不同的机构间尽量规范、一致。
由于检验检测机构涉及的专业领域众多,为了规 范能力表述的正确性、一致性,本文对检验检测机构能力表述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福建省检验检测机构实际使用的经验,归纳 总结能力附表表述的方式,使其更加科学、准确并利于管理。
关键词:资质认定;证书附表;能力描述中图分类号:T-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428/10-1469/tb.2021.01.0230引言检验检测机构是指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1]。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能力附表是机构赖以生存的重要证明,附表中包含的项目有序号,类别(产品/项目/参数),依据的标准方法,限制范围,说明等,看似简单的附表,对于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倒是没什么问题,其所具有的能力参数可能只有几条到几百条,但是对于大型的检验检测机构,或者综合类的检验检测机构,其资质认定证书附表中涉及的能力就可能有几万条,甚至几十万条,并且随着机构的发展扩大,不断有新的项目和标准在增加,通过几年或者几十年的积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附表的可读性和检索性将大大下降,这既不利于资质认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也给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业务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与风险。
为使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附表统一规范,并方便检验检测机构与资质认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本文将探讨能力表述的规范化格式,使其不仅能准确、完整的表述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还能使不同的检验检测机构间的表述尽量一致,进而提高检验检测机构申请、技术评审与资质认定管理部门监督与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