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造林绿化_一大四小_工程规划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通道绿化标准精编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通道绿化标准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e00cac62f121dd36a22d8200.png)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通道绿化标准江西省造林绿化“壹大四小”工程通道绿化标准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壹大四小”工程,按照实现林相更优化、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景区花园化、河岸滩涂绿洲化的目标,制定本标准。
壹、绿化原则1、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气候和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的乡土树种造林,适当选用少量经过长期引种驯化且表现好的外来树种,禁用未经国家批准引进的外来植物。
农田和山地、挖方和填方地段,树种配置应有所不同。
2、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待绿化土地特点,合理确定绿化方式,优化树种配置模式,提高绿化美化效果,提倡乔、灌结合。
3、多效益兼顾原则。
为增强绿化美化效果,通道绿化配置的景观树种应尽量保留原有树冠,禁止使用截杆苗木造林。
于增加林木覆盖率,提高国土绿化水平和适地适树的前提下,规划营造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景观效果好的树种,突出地方绿化特色,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壹。
4、务实高效原则。
根据造林绿化目标要求,全面调查待绿化土地资源,认真落实造林绿化任务。
根据工程建设规模、种苗供应能力以及劳动力资源情况合理安排年度造林计划,稳步推进国土绿化进程。
二、通道绿化标准以生态防护和用材树种构成林网骨架。
栽植挺拔、浓荫、美观的乔木为主,间种灌木。
根据不同道路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合理配置植物,达到统壹中求变化,力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色彩丰富。
(壹)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绿化1、设计范围高速公路隔离网以外俩侧各不少于7排,国道边沟以外俩侧各不少于7排,铁路地界以外俩侧各不少于7排。
2、配置要求树种配置应兼顾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
靠近高速公路隔离网、国道边沟、铁路地界栽植不少于2排景观效果好的乔木树种,树种之间配置观花、观果或观叶的灌木,形成景观带。
其余部分选择栽植杨树、湿地松等既有景观效果又有经济效益的速生树种,以减少苗木费用和养护开支,提高经济收益。
绿化造林“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绿化造林“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该方案包括以下步骤和措施:
1. 确定绿化造林的总体规划: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情况,确定绿化造林的总体规划,包括绿化面积、树种选择、造林目标等。
2. 制定具体的“一大四小”工程计划:包括大规模植树造林、小规模林木培育、园林
绿化改造、荒山绿化和城市绿地建设等四个方面。
3.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和植被: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情况,选择适合生长
的树种和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4. 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按照总体规划和具体计划,在指定的地区进行大规模植
树造林工程,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5. 推进小规模林木培育和园林绿化改造:开展小面积的林木培育和园林绿化改造工作,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和景观品质。
6. 实施荒山绿化和城市绿地建设:通过绿化荒山和建设城市绿地,增加绿地面积,改
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7. 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绿化造林工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工
程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效果。
江西省林业厅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

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培训材料江西省林业厅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〇八年八月目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简介 (1)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规划 (6)平原林业树种选择、培育及效益分析 (19)杨树病虫害防治 (41)泡桐病虫害防治 (48)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简介曹志远省林业厅造林处处长一、“一大四小”主要内容。
“一大”:确保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
“四小”:一是县城和市府所在地的绿化;二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绿化;三是农村自然村绿化;四是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绿化。
二、“一大四小”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由谁提出来的。
2008年5月8日,省委书记苏荣出席了泰豪论坛,发表了以“深化省情认识、加快江西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在谈到保护江西生态环境时,提出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
三、“一大四小”提出的时代背景。
省委书记苏荣提出的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既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江西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决策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保护好江西生态的指示基础上提出的。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实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我们党对此有充分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加以强调,要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见在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是多么紧迫和重要。
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西时,曾专门就江西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指出,象江西这样好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已经不多了,一定要保护好,要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
通过实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既是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绿化美化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绿化委关于完善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意见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绿化委关于完善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8.09•【字号】赣府厅字[2010]131号•【施行日期】2010.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绿化委关于完善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字〔2010〕131号2010年8月9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绿化委《关于完善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连同省绿化委即将下达的各县(市、区)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模,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一并贯彻落实,认真组织实施。
关于完善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的意见(省绿化委员会)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重点是‘四小’,关键是提高造林质量”的要求,对《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进行了如下修改完善。
一、延长工程建设时间工程建设期限由原来的3年延长至5年,即2008年-2012年。
二、提高建设标准(一)增加通道绿化带宽度。
高速公路、国道、铁路两侧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20米,省道两侧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10米,县道、乡道两侧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5米,长江江西段南岸、“五河”河道及河道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之外的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30米,“五河”的一、二级支流河道及河道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之外绿化带宽度不少于10米;大型灌区主干渠管理范围以外绿化带宽度视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确定,有条件的渠段在管理范围以外绿化带宽度不少于10米。
(二)提高造林绿化投资单价。
按照景观路、景观带的要求,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绿化带投资标准由1000元/亩提高到4500元/亩,省道绿化带投资标准由1000元/亩提高到3000元/亩,县乡公路绿化带投资标准由600元/亩提高到900元/亩,城市绿化投资标准由20000元/亩提高到30000元/亩,工业园区绿化投资标准由5000元/亩提高到15000元/亩。
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

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2010年检查验收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准确反映去冬今春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检查验收对象所有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县(市、区),以及工程建设任务单列的市、县(区)经济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国营林场等。
第三条检查验收组织检查验收采取县级自查与省级核查相结合的方式。
县级自查由辖区内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省级核查在县级自查的基础上,由省绿化委员会组织实施。
按属地原则,市、县(区)经济开发区等并入所在地县(市、区)接受省级核查。
第四条检查验收主要依据1、《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2009年度考核办法》(赣绿委[2009]10号)。
2、《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赣府厅发[2008]62号)。
3、《关于下达2009年度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任务的通知》(赣绿委[2009]7号)。
4、《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通道绿化标准》(赣绿委[2009]9号)。
5、通道绿化作业设计文件及其批复等有关资料。
第五条检查验收内容(一)山下造林绿化1、通道绿化,包括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及铁路绿化等。
2、山下其他类型绿化,包括乡村绿化(含乡场、村庄、河沟渠堤坝(林网)、荒滩荒地绿化等)、城镇绿化(含设区市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业园区绿化等)。
(二)山上造林绿化山上造林绿化包括宜林荒山、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造林及补植补造、矿区植被恢复等。
(三)省级以上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情况。
(四)省级以上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情况。
(五)市、县(区)党政领导考察山西省造林绿化情况。
第二章县级自查第六条县(市、区)对辖区范围内2010年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第七条自查准备。
包括组建检查工组、培训检查人员,收集有关资料(工程建设规划、作业设计文件等),准备1:1万及其它比例尺地形图、外业调查用表、GPS等外业调查工具。
绿化造林“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可编辑版】

绿化造林“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绿化造林“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X年度,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下,通过全镇上下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全镇超额完成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X年是工程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为了搞好今年“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提高绿化标准,保证绿化质量,促进我镇生态建设快速发展,树立经公桥绿色生态品牌,根据全县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动员精神要求,依据《XX县201X年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201X年度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进一步充分认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实施的一项国土全面绿化工程,是一项造福子孙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富民工程和德政工程,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
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增加木材等林产品的供给,促进林业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高位推动、政策驱动、机制促动、各方联动、全方位动员,充分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凝聚强大的工程建设合力,努力提升全镇造林绿化“一大四小”的质量和水平。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立镇,绿色发展”战略,以保护绿色生态优势,实现84%森林覆盖率,促进林农增收为总体目标。
既要统筹山区绿化,更要抓住薄弱环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推进平源绿化,通过连续几年的努力,使我镇造林绿化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绿色生态经公桥作出新的贡献。
2、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原则;(2)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
2023年绿化造林“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2023年绿化造林“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2023年绿化造林“一大四小”工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加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本方案旨在明确2023年绿化造林“一大四小”工程的具体目标、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1.1目标(1)一大:完成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植树造林1亿亩,使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
(2)四小:在城市、农村、河湖和高寒地区开展小规模植树造林,共计植树造林3000万亩。
二、政策措施2.1财政资金支持(1)加大中央对绿化造林工程的资金投入,确保工程的财政资金需求。
(2)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绿化造林工程,通过PPP 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
2.2政策支持(1)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绿化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2)建立植树造林奖励制度,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绿化造林活动中。
2.3技术支持(1)加强科研力量,提升绿化造林的技术水平。
(2)推广先进的绿化造林技术和设备,提高造林效率和质量。
三、实施步骤3.1组织实施(1)成立专门的绿化造林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导和监督工程的实施。
(2)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建立健全工程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流程。
3.2项目规划(1)制定详细的项目规划,包括绿化造林的区域、数量和品种等。
(2)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植树造林技术和措施。
3.3资金筹措(1)中央财政加大对绿化造林工程的财政资金投入。
(2)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筹措资金。
3.4技术支持(1)加强科研力量,提升绿化造林的技术水平。
(2)建立绿化造林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广大群众的造林技能。
3.5宣传推广(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绿化意识和参与绿化造林的积极性。
(2)借助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力量,广泛宣传绿化造林工程的意义和重要性。
3.6监督考核(1)建立健全绿化造林工程的监督考核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问题。
浅谈“一大四小”绿化造林工程

浅谈“一大四小”绿化造林工程摘要自2008年省委书记苏荣在泰豪论坛上提出“一大四小”绿化造林建设工程以来,已有两个年头。
这一决策的提出对于我省绿化工程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就“一大四小”绿化造林工程的意义及存在问题做了简单介绍,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一大四小”绿化造林;意义;问题;措施2008年5月8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出席了泰豪论坛,发表了以“深化省情认识加快江西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在谈到保护江西生态环境时,提出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
所谓“一大四小”即,“一大”:确保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一是县城和市府所在地的绿化,二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绿化,三是农村自然村的绿化,四是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的绿化。
1实施“一大四小”的重大意义实施“一大四小”绿化造林重大意义在于:第一,改善了人居环境农民普遍认为,栽了树就是好,起码夏天上山劳作,山下耕地,无论走到那,有树遮荫,晒不到太阳,还能遮风避雨。
人走到地头,看到林成网,田成块,沟渠、道路两旁树成行,这是田园诗意般的感觉,劳动也就不觉得累。
还有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人会延年益寿;第二,增加经济效益。
在城镇乡村栽种用材绿化树种,其嫩枝和叶片可提供牛、羊畜牧业发展的粗蛋白质饲料。
桃、李树的树皮含有生物碱,可用来制作医疗用药,果树、油茶等经济林木,是农民致富赚钱的树种;第三,增加了工业原料,在城市、乡镇、农村以及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绿化工程建成后,每年的卫生伐、疏伐都会生产大量的木材产品,特别是在机耕路两边栽的杨树,只要土水肥条件适合,3-5年,树高长到7m,胸径可达20cm以上(0.22 m3/株)。
实施“一大四小”可大大增加工业原料的供给;第四,防治水土流失,土壤流失的速率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自我恢复的速率。
“一大四小”乡镇农村造林绿化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第五,可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农村的庭院栽种某些稀少的植物,同森林比起来,能够为生物保护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也可能产生新的品种变异,如碰柑是由宽皮桔和红桔自然杂交而成,油桃是由桃和李自然杂交选育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规划技术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规划,统一技术标准、规划内容、规划方法、规划深度等技术要求,依据有关林业技术规范和标准,结合我省造林绿化实践,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省县级行政区域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规划编制。
第三条规划编制目的与任务㈠规划目的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规划,是进一步提升国土绿化水平,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总体规划;是制定年度造林计划,落实苗木和资金,稳步推进国土绿化进程的重要技术文件;是明确国土绿化任务和绿化责任,考核评价各级政府和部门造林绿化成效的重要依据。
㈡规划任务1、确定区域国土绿化目标;2、通过全面调查,摸清待绿化土地资源的分布范围和数量;3、确定山上、山下造林绿化类型及规模;4、制定年度造林绿化计划和苗木、资金安排;5、提出具体的造林绿化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㈠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理念,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以保护绿色生态优势、促进林农增收和实现63%森林覆盖率为总目标,巩固提高山上绿化成效,加快山下绿化步伐,主攻设区市政府所在地、县城和乡镇所在地绿化、村庄绿化以及农田林网、通道绿化、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绿化,提升造林绿化整体水平,构筑功能完备、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森林生态体系,为加快绿色生态江西建设,实现江西中部崛起作出新贡献。
㈡基本原则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原则。
在政府领导和协调下,林业、农业、水利、国土、交通、铁路、建设等部门共同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各自完成责任范围内的规划方案。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原则。
在增加林木覆盖率,提高国土绿化水平和适地适树的前提下,规划营造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景观效果好的树种,突出地方绿化特色,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3、坚持巩固山上绿化,突出平原造林的原则。
在确保山上林地及时绿化,林分结构优化调整和森林质量稳步提高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山下(平原)地区的路沟渠(农田林网)、乡村绿化和城镇绿化,提升国土绿化水平。
4、坚持实事求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根据造林绿化目标要求,全面调查待绿化的土地资源,实事求是地落实造林绿化任务,精心编制涵盖山上、山下和各个部门的国土绿化规划。
根据工程建设规模、种苗供应能力以及劳动力资源状况合理安排年度造林计划,稳步推进国土绿化进程。
5、坚持因地制宜,造、封、补、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待绿化土地资源特点,合理确定营造林方法,优化树种配置方式,提高造林绿化成效。
山上造林实行针阔叶树种混交,提高森林防护效益和生物多样性。
山下绿化实行乔、灌、草相结合,提高绿化美化效果。
6、坚持产权明晰,责任明确,务实高效的原则。
明确土地权属和林木权属,完善利益驱动机制,切实保障造林绿化主体的合法权益,提高造林绿化成效,确保国土绿化务实高效推进。
第五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5年,即2008~2012年。
其中,前期(2008~2010年)为造林绿化阶段,后期(2011~2012年)为巩固完善阶段。
第六条规划区域规划区域为县(市、区)行政辖区,涵盖山上、山下可绿化国土。
第七条规划目标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设区市、县(市、区)森林覆盖率达到赣府厅字[2006]95号文中明确的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和绿化水平整体提高,建成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点、线、面相结合国土绿化体系和集约经营、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
㈠到2010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
山上绿化成效巩固提高,山下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⑴因雨雪冰冻灾害损毁林分(林地)基本完成恢复造林;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及时更新,宜林荒山基本绿化。
⑵设市城市和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和35%,绿地率分别达到36%和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⑶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15%以上,绿地率达到1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
农村土地流转⑷农村自然村庄和路沟渠基本绿化,建设高效的农田防护林带,实现农田林网控制率85%以上。
⑸已建和新建高速公路、铁路两侧绿化率达到85%以上,国省道干线两侧绿化率达到80%,县乡公路两侧绿化率达到80%,江河堤防、灌区渠道两侧绿化率达到80%。
⑹工业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园区内裸露地基本得到绿化;各类废弃矿山、矿渣、尾砂(矿)区基本复绿。
㈡到2012年,绿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基本建成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点、线、面相结合的国土绿化体系,生态状况整体步入良性循环。
城镇绿化覆盖率稳中有升,绿化品味进一步提高,建立起树种搭配合理、绿化层次丰富的绿地系统;乡村绿化明显改善;铁路、公路、河渠堤坝两侧基本建成高水平的绿化带;农村土地流转工业园区全面绿化,矿山环境得到综合治理。
第二章技术标准第八条规划对象山上(林地)部分:雨雪冰冻受灾严重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荒山、部分稀疏林地,矿区等。
山下(非林地)部分:设市城市、县城和工农村土地流转业园区的建成区,乡镇政府所在地,自然村庄,村级公路及农田区域的路沟渠,荒滩荒地和沙化土地,铁路、公路、河流、大型灌溉渠两侧。
第九条造林绿化类型划分㈠山上(林地)造林绿化▲山上造林型。
在因灾林木受损严重的林地或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地上重新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山上补植型。
在树种单一、林木分布不均匀、郁闭度低的林分内补植其他树种,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
▲矿区植被恢复型。
对采矿场、排土场、尾砂库等废弃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恢复森林植被。
㈡山下(非林地)造林绿化▲城镇绿化型。
在设市城市、县城、建制镇的街道、公园、单位、公共区域植树造林,实行立体化、园林化绿化。
▲工业园区绿化型。
在工业园区的道路两侧、湿地、河道、公共绿化区域、厂区空地、居住区空地、待发展地等可绿化地段植树种草。
▲乡场绿化型。
在乡政府(场)所在地的街道、单位、公共区域、休闲地和外围可绿化地段植树造林。
▲村庄绿化型。
在村庄内的道路、隙地、庭院、房前屋后和村庄外围等可绿化地段造林。
▲路沟渠(林网)绿化型。
在村级公路边缘,农田区域的一般道路、生产用道(机耕道)、灌溉渠、排水沟的边缘,植树造林,建设农田林网。
农村土地流转▲荒滩荒地绿化型。
在滩涂、荒地、废弃土地、沙化土地上植树造林。
▲通道绿化型。
在铁路两侧,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公路两侧,长江南岸九江段、赣抚信修饶五大河流及其一、二级支流两侧,大型灌溉渠两侧合理范围内造林,建设通道绿化带。
第十条规划范围㈠山上(林地)造林绿化范围1、山上造林受雨雪冰冻灾害危害需清理并重新造林的林地,现有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宜林地,纳入山上造林规划范围。
规划期内潜在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也可纳入规划范围,规模按多年平均水平测算,具体造林地点在更新造林前确定。
2、山上补植雨雪冰冻灾害造成郁闭度严重下降农村土地流转,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的稀疏林地,纳入山上补植规划范围。
3、矿区植被恢复已停产、关闭矿山,因采矿场(采空区)破坏土地,因排土场破坏土地,因尾砂库破坏土地,因采矿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及其他因采矿破坏的土地,纳入矿山植被恢复规划范围。
4、通道两侧第一层迎面坡或1公里范围内需绿化的林地,应单独区划调查,单独计算面积,单列表示。
这部分规划面积也纳入山上造林绿化总规模内。
㈡山下(非林地)造林绿化范围1、城镇绿化设市城市、县城、建制镇建成区的街道、公园、单位庭院、公共区域、休闲地,及建成区外围可绿化地段,纳入城镇绿化规划范围。
2、工业园区绿化工业园区的道路两侧、广场、厂区空地、居住区空地等可绿化地段,纳入园区绿化规划范围。
农村土地流转3、乡场所在地绿化乡政府(场)所在地的街道、单位庭院、公共区域、休闲地,外围可绿化地段纳入规划范围。
4、村庄绿化村庄内的道路、隙地、庭院、房前屋后和村庄外围可造林地段,纳入村庄绿化规划范围。
5、路沟渠(林网)绿化村级公路两侧边缘,农田区域的道路、生产用道、机耕道、灌溉渠、排水沟的边缘,适宜栽树地段纳入规划范围。
6、荒滩荒地绿化在不影响行洪安全、不破坏湿地的前提下,河流两岸、湖滨地区的滩涂(地),荒地和沙化土地,纳入规划范围。
鄱阳湖区吴淞高程17米以下禁止造林。
7、通道绿化铁路地界两侧以外10~20米,高速公路两侧隔离网以外10~20米,国省道两侧边沟以外5~10米,县、乡公路两侧边沟以外3~5米,长江南岸九江段、赣抚信修饶五大河流两侧20~30米,五河支流两侧10米,大型灌溉渠两侧10米范围内,纳入通道绿化带规划范围。
第十一条造林规模计量农村土地流转㈠片林1、块状片林:山上、山下块状造林,符合造林密度要求,造林连续面积达到或超过1亩。
块状片林按覆盖区域水平面积计量造林规模,面积单位为亩,精确到0.1。
2、林带片林:山下两行及两行以上的林带,行距≤4米,连续面积达到或超过1亩。
林带片林面积=[(林带行数-1)×行距+4]×林带长度/667林带缺口长度不超过宽度3倍的林带,视为一条林带,否则视为两条林带。
㈡四旁树不符合片林条件的,视为四旁树,包括:⑴零星造林;⑵块状连续造林面积不足1亩;⑶单行林带;⑷虽然是两行或两行以上林带,但不符合林带片林要求。
四旁树按株数计量造林规模。
四旁树株数折算面积标准为:杨树、泡桐60株折算1亩,其它树种110株折算1亩。
第十二条树种选择㈠一般原则1、适地适树原则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
2、市场需求原则所选树种的木材或其他林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能为经营者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
3、种苗充足原则农村土地流转所选树种种苗繁育技术和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大规模造林需求。
㈡树种选择1、山上造林主推陈山红心杉、油茶、光皮树、楠木等。
2、山下造林主推杨树、泡桐、光皮树、果木树种,城镇绿化选用景观效果好、环境保护功能强的园林绿化树种。
第十三条造林密度山上造林和山下“片林”根据《造林技术规程》(国家标准GB/T 15776-2006)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长江上中游区造林初植密度区间,确定造林密度。
部分树种初植密度如下:1、杨树:商品林13~53株/亩,公益林27~67株/亩;2、泡桐:商品林27~53株/亩,公益林33~60株/亩;3、湿地松:商品林60~100株/亩,公益林70~150株/亩;4、陈山红心杉:商品林100~240株/亩,公益林110~300株/亩;5、油茶:商品林80~124株/亩,公益林110~135株/亩;6、光皮树:商品林75~100株/亩,公益林110~167株/亩;7、楠木:商品林60~100株/亩,公益林100~167株/亩。
第十四条种苗要求1、从正规渠道调运苗木,不使用来源不清楚的苗木造林,提高良种使用率;2、使用Ⅰ、Ⅱ级合格苗木造林,提高Ⅰ级苗使用率;3、使用未受有害生物危害的苗木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