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

合集下载

济南泉域边界条件、水循环特征及水环境问题

济南泉域边界条件、水循环特征及水环境问题

济南泉域边界条件、水循环特征及水环境问题孙斌;彭玉明【摘要】济南泉域是市区泉水的汇流及蓄水范围,在其北部城区中心地带出露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和珍珠泉四大泉群。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济南泉域内岩溶地下水,文章对济南泉域的边界条件、岩溶主径流通道、地下水循环特征及水质变化几个敏感问题进行探讨。

利用泉群流量相关分析、流场特征分析、回灌补源分析及自备井调查等手段,重新界定了济南泉域的东边界,将其北部透水段向东扩展至原边界以东约4 km。

通过对钻孔岩溶分层统计及缓冲区分析,在山前地带沿党家庄-十六里河-千佛山断裂泉城公园方向地下埋深100~150 m 发现一条补给四大泉群的岩溶地下水集中径流带。

研究发现,五龙潭和珍珠泉以深循环为主,补给主要来自岩溶地下水,而趵突泉和黑虎泉同时受深循环和浅循环影响较大,趵突泉主要补给来自西部和南部岩溶地下水和地表水,除此以外黑虎泉在东南方向上还有一定量的岩溶地下水补给。

目前岩溶水水质变差,南部岩溶裸露区,尤其水库河道周边地带,生态环境亟待治理。

%The Jinan spring region is the area in Jinan City with spring flow and subterranean water storage. Four springgroups,namely,Baotu,Heihu,Wulongtan and Zhenzhu,are identified in the center of the northern city area.Protection of karst groundwater in the Jinan spring region is critical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In thispaper,several sensitive aspects of the karst area,including boundary conditions,underground channels in karst,water cycl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are discussed using spring flow analysis,analysis of th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artificial groundwater recharge estim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self-drilled wells.The boundary conditions in theJinan spring region were re-defined.The eastern boundary was extended 4 km eastward in the northern permeable section of the original ing karst stratified statistics and buffer analysis of drilling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100 to 150 m deep groundwater flow zone in the direction of Dangjiazhuang,Shiliuli river and Qianfoshan fault (Quancheng park section).Additionally,the water cycle of Wulongtan and Zhenzhu springs is dominated by deep circula-tion,while Baotu spring and Heihu spring are affected by both shallow and deep circulation.Baotu spring is mainly recharged by karst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in west and south Jinan,while Heihu spring re-ceives a certain amount of karst water from the southeast region.It is notable that the karst water quality is deteriorating.Therefore,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karst area in the southern Jinan spring region, and particularly the surrounding rivers and reservoirs ,needs to be addressed urgently.【期刊名称】《中国岩溶》【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8页(P272-279)【关键词】岩溶通道;水循环特征;水质;济南泉域边界【作者】孙斌;彭玉明【作者单位】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济南 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0 引言济南泉域行政区划隶属济南市,覆盖市中区、历下区、历城区、槐荫区及长清区大部,泉域内主要泉点集中分布于市区中心地带,形成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和珍珠泉四大泉群。

济南泉水地质

济南泉水地质

济南各泉域的界定济南地区的岩溶水自东向西划分为明水泉泉域、白泉泉域、趵突泉泉域和长孝水源地四个单元。

各泉域几乎囊括了山区全部地下水。

各泉域在排泄区分别以文祖断层、东梧断层、千佛山断层为界。

马山断层以西为“长孝水源地”(详见泉域示意图)。

各泉域在中上游的分界线,属变质岩、寒武系闭合流域的,以分水岭为界。

断层两侧都是奥陶系石灰岩的,要用统一观测岩溶水区域水位的方法,编制等水位线图加以确认。

当然,找出的地下水分水岭(泉域边界)与地质构造、岩层含水性、岩浆侵入等因素也应该吻合。

趵突泉泉域马山断层与千佛山断层之间的奥陶纪纯石灰岩分布区,由于石灰岩裂隙岩溶十分发育,具有广泛的储水空间,就像一个巨大的地下水库,接受多方来水。

其中包括分布区本身降雨垂直入渗补给、上游洪水过境沿河渗漏补给、上游基流侧向补给。

这里说的“上游”指北大沙河流域、玉符河流域、兴济河流域的上游。

可以说这个“水库”囊括了三个流域的地下来水和部分地表水渗漏。

沿着一定的水力坡度流向趵突泉。

也正是因为具有“水力坡度”,与泉口承压水头存在压差,如上所述,五龙潭泉口是趵突泉泉域内的最低点,不管流域内降水少到什么程度,最低泉口不会干涸。

各流域水情说明如下:北大沙河小崮山拦河坝(现在的大学城人工湖)以上属“闭合流域”。

上游洪水与雨洪过后的河道基流,越过坝址溢洪道,部分洪水泄入黄河,其余沿河渗漏。

渗入马山断层以东、分布在长清城关、平安店一带的大片纯石灰岩地区,变成岩溶地下水。

向西受马山断层阻挡,往北受黄河水顶托,岩溶水只能向西郊运动。

请看以下数字:1982年3月1日统测水位,北大沙河入黄河口的黄河水位是29.89米,玉符河入黄河口的黄河水位是29.11米。

济平公路两侧岩溶地下水位由西往东是:名庄30.15米、藤屯29.53米、杜庙29.55米、丰齐29.28米、古城28.96米、峨嵋山水厂28.71米、大杨庄水厂28.86米、趵突泉26.63米。

数据表明黄河水及河床泥沙持水层,至少在玉符河以西对岩溶水有顶托作用。

济南泉水流量衰减过程及复流条件的物理模拟

济南泉水流量衰减过程及复流条件的物理模拟

济南泉水流量衰减过程及复流条件的物理模拟季叶飞1 ,邹靖 1 ,顾锦1 ,张维1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E-mail:jiyefei@摘 要:为了研究济南泉流量衰减的物理机理,本文运用物理模型对泉水的成因及其衰减过程进行模拟。

由于不同时期泉流量动态的影响因素不同,设计了三个方案对不同时期的泉流量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同时在泉流量动态模拟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个使泉水复流的方案,并根据模型的模拟结果,提出了保持泉水常年喷涌的建议。

关键词:济南泉水、物理模拟、流量衰减、泉水复流山东省济南市处于我国北方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地区[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尤其是大量地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泉水流量衰减甚至断流等一系列环境问题[2]。

济南市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不均匀,地表水开发程度很低,地下水开发程度较高,特别是市区及其周边地区,部分地区已出现超采。

地下水超采不仅会改变地下水本身的水动力场,形成区域性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而且会袭夺地表径流,改变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排关系[3]。

济南泉水从1972 年春季开始出现断流,以后几乎年年有停喷现象,而且停喷时间逐年延长[4],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漏斗区面积已扩大到289 km2。

泉流量大小与附近地下水位高低成正比,也与附近含水层渗透性能有关[5]。

研究济南泉水的衰减原因对济南市的保泉供水及其它地区类似问题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济南泉域泉水流量衰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研究区简介济南市位于鲁中山地西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1'-117°44',北纬36°01'-37°32',面积8154 km2。

济南市东临环渤海经济圈,西临山西能源基地,北靠京津唐城市带,南接沪宁杭经济区,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开发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华北与华东、沿海与内地的陆路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济南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济南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地质与构造济南地区位于鲁中山地和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运动特征分为第四系孔隙水为主的黄河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区,包括黄河以北,及章丘区、历城区小清河以北地区,其他地区为以裂隙岩溶水为主的单斜构造水文地质区。

济南市水文地质单元分区见图1-1-1。

1、济南地质单元济南地区位于鲁中山地和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运动特征,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南为泰山北部以裂隙岩溶水为主的单斜构造水文地质区(Ⅰ);黄河以北为以第四系孔隙水为主的黄河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区(Ⅱ)。

在以裂隙岩溶水为主的单斜构造水文地质区,古老变质岩系组成的泰山山脉为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水岭,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成单斜产状覆于变质岩系之上与地形倾向基本一致,向北倾斜,至北部隐伏于山前第四系地层之下,在北部平原地带下伏于第四系下面;市区及东、西郊有燕山期火成岩体大片分布;西部玉符河以西沿黄河地带和东梁王庄以北至章丘的埠村、文祖、普集一带,石炭、二叠系地层假整合于中奥陶系地层之上;多条北北西向断裂构造的切割,将该区又分为若干个即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控制了该区含水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地下水的运动、循环条件及富水状况。

根据地下水运动循环条件,自西往东,依次划分为平阴水文地质单元(Ⅰ1)、长(清)-孝(里)水文地质单元(Ⅰ2)、趵突泉泉域水文地质单元(Ⅰ3)、白泉泉域水文地质单元(Ⅰ4)和明水泉域水文地质单元(Ⅰ5),以及山前倾斜平原水文地质区、黄河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区的商河水文地质区(Ⅱ1)、济阳水文地质区(Ⅱ2)(见图4-2-1)。

2、济南泉域地质条件泉域位于鲁西台背斜之泰山穹窿体的北缘,在山前倾斜平原与黄海冲积平原的交接地带。

自泰山山脉的长城岭向北,由中低山、丘陵逐步过渡到山墙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

区内出露岩层有南向北依次为太古界变质岩、古生界寒武系石灰岩、页岩、奥陶系白云质灰岩、石灰岩、泥质灰岩及石炭-二叠系砂岩、砂页岩。

济南泉水成因与保护研究

济南泉水成因与保护研究

济南泉水成因与保护研究摘要:作为山东省省会的济南,是山东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中心,1986年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1]研究区地处泰山背斜北翼及黄河冲积平原,济南泉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下水系统。

现代地质工作者普遍认为济南泉水来源于南部山区裸露灰岩直接降雨入渗及第四系间接入渗,经过城区单斜灰岩,遇侵入岩隔水涌出地表。

本文通过研究市区地层,构造等区域地质环境及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浅析泉水来源,并了解各个部分在系统中的功能。

重点根据一系列资料通过补给、排泄平衡原理分析泉水影响因素,主要是重点补给区降雨量、间接补给区入渗补给、济东地下水人工开采等。

并提出一系列相对应的经过论证切实可行的保泉措施。

关键词:地层系统功能影响因素保泉措施济南七十二名泉享誉天下,[2]自古被誉为泉城。

市区有大小泉池百余处。

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3]是济南泉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则“隐居”于济南辖区内的其他地方。

其中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珍珠泉的景观更是被人们形容为”跳珠溅雪碧玲珑”。

泉水是济南重要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城市的发展,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连年下降。

本文通过对济南地区岩层结构,构造等地质条件的研究来判断整个地下水系统。

1水文地质条件中国全球岩溶分布广泛,南北方岩溶系统差异很大。

所谓岩溶系统是指有明确边界,以岩溶网络为介质,具有输入、储存、运移、输出、调节岩溶水物质、能量、信息功能,存在基本统一的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的岩溶地下水体系[4]。

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将济南划分三个水文地质区。

[5]黄河冲积平原孔隙水水文地质区,泰山背斜北翼岩溶水水文地质区和山前冲洪积平原孔隙水水文地质区。

1.1泉水系统边界条件系统南边界:地层岩性和地貌特征等确定。

西自岗新庄—桃花峪,经黄山顶至长城岭,东至东坞断裂。

系统北边界:通过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基本以燕山期侵入岩和石炭、二叠煤层等透水性极差的岩石为界。

济南72名泉资料大全(含地图)

济南72名泉资料大全(含地图)

济南72名泉资料大全(含地图)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

其实,历代诸家所记不尽相同。

济南泉水亦不止72处,仅市区就有大小泉池百余处。

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是济南72泉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则“隐居”于济南辖区内的其他地方。

一、趵突泉趵突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的泺源堂前。

居“七十二名泉”之首,更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誉。

北魏《水经注》称“泺水”;“趵突泉”名见于文字的最早记载是宋代熙宁六年(1072年)曾巩撰《齐州二堂记》。

趵突泉泉水喷涌达26.49米,最大涌水量16.2万立方米/日。

泉池长30米,宽18米,深2.2米。

周围建有观澜亭、泺源堂、来鹤桥、蓬山旧迹坊及历代名人题咏趵突泉诗文碑刻等名胜古迹。

1956年,依泉建园称趵突泉公园。

二、白石泉白石泉位于黑虎泉东侧河中。

清道光《济南府志》载:“白石泉,乾隆甲寅江方伯因旱浚泉雨后涌出,曲阜桂馥有记。

”因泉周有许多白石出没于水面而得名。

池以自然石驳岸。

长6米,宽5米。

水由池岸石隙流出,汇入护城河。

三、百脉泉百脉泉位于济南章丘市明水镇百脉泉公园内,为明水诸泉之冠。

百脉泉水从许多看不见的脉孔中涌出,似百条大脉,泛出参差错落的颗颗“珍珠”。

百脉泉池长26米,宽14.5米,深2米,池岸由青石砌垒,东西向架一虹桥,池岸和桥上装饰雕刻石栏。

池底涌出数不清的水泡,缓缓地浮上水面,好象滚动的珍珠,所以当地人也称为“珍珠泉”。

泉壁和梵王宫大殿墙上镶嵌着多方诗词、楹联、花卉石刻。

其中有明代进士著名戏曲家李开先《游百脉泉》诗。

四、避暑泉避暑泉位于济南南部山区柳埠镇袁洪峪度假村,泉因气候凉爽,宜于盛夏避暑而得名。

泉池为半露崖处的封闭式圆池,水由池壁涌出,经塘湾状石池,婉蜒流入亓城峪茶臼河。

五、濋泉濋泉位于珍珠泉宾馆大院内,珍珠泉东30米处。

泉池呈方形,长宽各1.45米,深2.5米,由块石砌垒。

山东巡抚刘芳躅(字增美)人工挖掘而成,著名学者朱彝尊据《尔雅释水》中“济为濋”之意,起名为濋泉。

济南泉域岩层分布

济南泉域岩层分布

济南泉域岩层分布五、泉域岩层分布济南地区最古老的岩石是变质岩,分布在长清、历城和章丘的南部山区。

泰山也是这样的岩石,它是由原生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变质而成。

“变质岩”是个综合名称,常见的花岗片麻岩、黑云母片麻岩、片岩、大理岩等均属变质岩类。

(本图只可作教育学术交流使用)泰山及其周围在地质历史上长期处在陆地状态,直到距今5.7亿年的时候,它的周围被海水淹没,但泰山本身及其附近仍为山丘和陆地。

平阴、长清、历城、章丘乃至华北地区都是当时的海域。

不同的岩层大多在海洋生成,也有在陆地河流、湖泊沉积而成的,其生成时期,在地质学上做了如下划分:(一)寒武纪当泰山古陆被风化剥蚀的碎屑物质随地表水带入海洋,滨海地区沉积以泥沙为主,后来变成了页岩和泥质灰岩;较深海域溶解在水中的碳酸盐,沉淀析出,后来形成了石灰岩。

到距今5亿年为止,历时7千万年的这套沉积岩层称“寒武系”,5.7—5亿年这段时间称“寒武纪”。

“系”是地层单位;“纪”是时间单位。

寒武系及其以后的沉积地层,总称“沉积盖层”,而其下伏的变质岩,称“结晶基底”,因为组成变质岩的矿物颗粒多是晶体。

(图一)(二)奥陶纪从距今5亿年的时候起,泰山周围的海洋进一步下沉,海水入浸范围不断扩大,到距今4.4亿年为止,历时6千万年沉积了一套以碳酸岩即石灰岩为主的沉积建造,其总厚在本地区600—800米。

这套岩层称“奥陶系”,这段时间称“奥陶纪”。

(图二)(三)志留纪和泥盆纪从距今4.4亿年始,已沉积的寒武系与奥陶系地层上升为陆地,海水向更远的地方退去。

奥陶系地层顶面长期受到风化剥蚀,达九千万年之久。

在此期间,地质历史上经历了志留纪与泥盆纪(S—D)。

这两个纪在我国北方无沉积,但在南方仍然是海洋,沉积了很厚的岩系。

(图三)(四)石炭纪距今3.5亿年到2.85亿年,历时六千五百万年地史上称“石炭纪”。

在此期间被风化剥蚀的奥陶系岩层陆面,曾经六次海水侵入,相应的有六次海水退却。

每次海水侵没,都沉积了一层石灰岩,共为六层。

从水文地质学的角度分析泉的形成和分类

从水文地质学的角度分析泉的形成和分类

从水文地质学的角度分析泉的形成和分类济南市在从头审定七十二名泉的同时,从地理和旅行的角度划分了十大泉群。

它们是:济南市区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珍珠泉泉群、五龙潭泉群和市区之外的济南东郊白泉泉群,章丘明水百脉泉泉群,历城彩石玉河泉泉群,历城柳埠涌泉泉群,长清万德法衣泉泉群,平阴洪范池泉群。

十大泉群均属广义的“济南泉群”。

从水文地质学的角度划分,以趵突泉为代表的市区“四大泉群”实际是一个泉群,属狭义的“济南泉群”。

它们同一个水源、同一个补给区,统称“趵突泉群”,其补给区称“趵突泉泉域”。

柳埠涌泉泉群和万德袈裟泉群位于市区“四大泉群”的补给区,即趵突泉泉域,各个小泉子彼此没有水力联系,两个小泉群之间也没有水力联系,但这些泉水沿河道渗漏,最终流向市区泉群。

以白泉为代表的济南东郊白泉泉群,也是同一个水源、同一个补给区,其补给区称“白泉泉域”。

彩石玉河泉群位于白泉泉群的补给区,即白泉泉域,这些泉水沿河道渗漏,最终流向白泉泉群。

因大量开采,白泉泉群常年断流。

以百脉泉为代表的章丘明水泉群,其补给区称“明水泉泉域”。

该泉域地跨淄博、章丘两地,其类型与趵突泉、白泉泉群和泉域完全相同,同属济南市三大泉群、三大泉域。

以洪范池为代表的平阴洪范泉群,位于长城岭以南,地表水地下水自成体系,皆流向大汶河,其泉群类型与历城彩石玉河泉群相同。

洪范泉水并非直接流去大汶河,而是沿途渗漏,补给孔村—孝直水源地,亦即石横电厂水源地。

泉是地下水天然露头地下水从固定地址自然流出地表就叫泉。

井也是地下水的露头,地址固定,但不是天然露头,也不流出地表,不能叫泉。

河道显现明流地址不固定,丰水期出此刻上游,枯水期出此刻下游,虽是地下水天然露头,但不叫泉水,而叫河水。

河槽或岸边常年流水的固定点也叫泉。

天然的湾坑或水塘,水面与周围地下水位相同,但肉眼看不出流动,仍不叫泉,而叫“湾”或“塘”。

有人会问:济南市区的五龙潭、舜井、官家池、章丘明水的东麻湾、西麻湾,平阴的洪范池名称都不带“泉”字,什么缘故归类为泉呢?因为它们的实质是泉,符合泉的概念,只是泉口垒砌和修饰形式不同算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编制说明
全市地表水、地下水水位统一观测活动,由济南市水利局、山东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801地质队)、济南市农业区划办公室联合发起,于1982年3月1日上午举行。

此前,济南市水利局邓珉副局长专门召开各区县水利局负责人会议,就各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省801地质队有关同志参加。

市水利局、区划办技术组拟定“济南市统测水位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经省801地质队总工陈振鹏等同志审查修改后,提交各参加单位执行。

(附后)
按照分工,市区及东西郊水源地,东郊工业区,由省801地质队负责组织观测。

外围农业区,由各区县水利局负责组织观测。

各区县所属公社水利站、打井队、各水库管理处、排灌站、河道工程管理单位承担具体观测任务。

这次水位统测活动,包括准备工作,先后参加1000多人,投入工日5000多个,共计完成观测点548处。

其中基岩深井261眼,第四系浅井246眼,水库、河道41处。

统测资料由各参加单位技术组负责整理、标图、校核、复查。

市水利局、区划办技术组负责全面审查。

对某些观测异常数据,根据水文地质单元、井孔岩性、附近地质构造、深浅层水位混合、河道排污渗透影响、水厂及矿坑排水漏斗区等,一一作了分析解释。

在勾绘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分别予以处理。

完成“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

参加人员有市水利局农业区划技术组赵延铸、闫昭秀、茅达海;省801地质队许庆山、贾久明、孙冠群;各区县水利局张文江、叶兴文、谷贺、宋光山等。

完成“济南市水资源初步评价”报告,由赵延铸撰稿,市区划办组织专家评审。

报告及评审审结论附后。

济南市水利局农业区划技术组
一九八四年四月
济南市统测水位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
为了解济南地区地下水的水面形态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在区内选择部分机井或民用井,进行地下水位的统一观测工作。

为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特作如下规定,希尊照执行。

1、观测点的确定:
市区统测井点,由省水文地质一队拟定,外围三县一区统测点,由省水文地质一队协助水利部门拟定。

承包统测任务的各区县水利局及公社水利站,应尽快组织人员,到各拟定井点逐井落实。

凡拟定在村庄某一方位或断层两侧的井点,务必按要求选点。

选点应首先选用可以测量水位而未按泵的井点,包括水源不足没使用的井孔。

其次选用水泵待修而未提泵的井点。

如二种情况均不存在,可选用按泵井点,将泵提出,然后测水。

2、提泵注意事项:凡按离心泵的浅井和按潜水泵的深井,因水位可测,勿须提泵。

凡必须提泵的井点,勿必在2月25日前将泵提出。

提泵时,大队管委指定专人负责,注意安全,杜绝事故,并在“测井任务承包单”上签字,以示负责。

提泵后,为确保井孔不被扔入碎石杂物,由大队管委会指定专人保护井口,井口保护人亦应在“测井任务承包单”上签字。

以确保井孔不受损坏。

3、确定井口固定点:
提泵后,确定井口由明显特征的地方为“井口固定点”,用红漆作出标记,每次测水,均以此点算起。

凡无法标记的井口须埋石设标,作为井口永久固定点。

4、试测水位:
提泵井自提泵之日起,无泵井自确定之日起,由各公社水利站协同大队管委,指定专人每日测量水位一次,分别作出记录,以观测水位逐日下降幅度,防止统测水位时出现偶然误差。

试测水位时,注意周围有无机井抽水,记录中应予注明,最好劝其停止抽水。

试测水位,工具一般用测绳和测钟,如30—40米听音不清晰者,改用电线和万用表测水。

5、统测水位:
统测水位确定为1982年3月1日上午进行。

地表为水库、河道水位同时进行,水准引点路途很远,当天不能完成者,可及早将高程引至测点附近,然后做到一日测完。

规定统测前三天,即2月26日,凡在观测井500米范围内,不允许任何机井抽水浇地。

如发现抽水者,观测人员应向生产队领导申明理由,劝其停抽。

统测之原始记录,由水利站统一收存,妥善保管。

6、测水工具:测井一般用皮尺、测绳测量,深井一般用测绳、电线、万用表测量。

具体何种工具,根据已了解水位和试测水位确定。

使用测绳测水位,每米以内的读数,用钢尺或木折尺度量。

测钟使用Φ89mm无缝钢管制作,下口为啦叭形,上顶为封闭半球形,系铁环一个。

使用电线测水,侵水线头均用塑料管保护,以免接触井壁。

塑料管上口,缠以绝缘胶布,防止井帮淋水灌入。

线头以下吊一直径5厘米铁球或直径2厘米铁棒,重量足以使电线伸直。

废旧测绳误差较大,不可使用。

仅限使用全新测绳或半新测绳。

电线尺寸,用白胶布标记,用透明胶纸外包。

电线和测绳使用前均用钢尺和皮尺校核。

7、精度要求:统测水位,要求反复三次。

使用测绳误差不得超过±2厘米。

使用电线误差不得超过±1厘米。

反复几次测量时,中间停顿5—10分钟,待水面平静后再测。

观测人员,应将每次观测数据分别记录。

引井口高程,一律使用黄海基面,按四级水准精度要求。

8、质量检查:
统测期间,由市水利局、省水文地质一队、市区划办、区县水利局派人,各水利站长,分别到各各测井现场作巡回检查。

一旦发现测量有误,立即责成重新测量。

统测原始记录数据,由各水利站安排人员填入“测井任务承包单”。

与此同时确定他人另作校核。

填表人、校核人均应在承包单上签名。

9、提交成果:
要求完整无误填好“测井任务成包单”和“统测水位登记表”,一式四份,以公社为单位装订成册统一上交。

济南市水利局
济南市农业区划办公室
山东省第一水文地质队
一九八二年二月十日
附件一:1982年3月1日济南市全市地表、地下水位统一观测资料p6 附件二:“济南市水资源初步评价”报告及评审意见p36
附件三:“济南南部山区地质水文特征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p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