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含水率
砂石含水率表改

试验员:
试验日期:
粗细集料含水率记录表
序号
名称
烘干前试样质量(g)烘干后试样质量(g)
含水率(%)
平均值(%)
1
500.0
489.8
2.04 2.0
2
500.0
490.1
1.98
注:砂的饱和面干含水率为0.8%,碎石饱和面干含水率为0.6%
试验员:
试验日期:
石子细集料含水率记录表
序号
名称
烘干前试样质量(g)烘干后试样质量(g)
含水率(%)
平均值(%)
1
1000.0
994.3
0.57 0.6
2
1000.0
993.9
0.61
注:砂的饱和面干含水率为0.8%,碎石饱和面干含水率为0.6%
试验员:
试验日期:
粗细集料含水率记录表
序号
名称
烘干前试样质量(g)烘干后试样质量(g)
含水率(%)ຫໍສະໝຸດ 平均值(%)12
1
2 注:砂的饱和面干含水率为0.8%,碎石饱和面干含水率为0.6%。
砂石检验标准

砂石检验标准砂石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对砂石进行严格的检验是非常必要的。
砂石的检验标准旨在保证其质量符合工程要求,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砂石检验的相关标准及方法。
一、外观质量检验。
砂石的外观质量检验是最基本的检验方法之一。
外观质量检验主要包括砂石的颗粒形状、表面平整度、颜色等方面。
在进行外观质量检验时,要注意砂石颗粒的形状是否规整,表面是否平整,颜色是否均匀。
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砂石的使用性能和美观度。
二、物理性能检验。
砂石的物理性能检验包括颗粒度分析、含泥量、含水率等指标。
颗粒度分析是指通过筛分方法来确定砂石的颗粒分布情况,以确定其粒径组成。
含泥量和含水率则是反映了砂石中的杂质含量和含水情况,直接影响着砂石的工程应用性能。
三、力学性能检验。
砂石的力学性能检验是指对其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冻融性等指标进行检测。
这些指标是评价砂石抗压抗拉能力和耐久性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四、化学性能检验。
砂石的化学性能检验主要是指对其酸碱度、含盐量等指标进行检测。
这些指标是评价砂石对混凝土、水泥等材料的腐蚀性和影响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
总结。
砂石的检验标准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才能确保砂石的质量符合工程要求。
因此,在进行砂石检验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要加强对砂石检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以确保砂石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混凝土施工配料计算

一、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是在实验室根据混凝土的配制强度经过试配和调整确定的,称为实验室配合比。
实验室配合比所用砂、石都不含水分,而施工现场砂、石都有一定的含水率,且含水率对原配合比进行修正.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
设实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y,水灰比W/C,现场砂、石含水率分别为W x、W y 则施工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1+W x):y(1+W y),水灰比W/C不变,但加水量应扣除砂、石中的含水量.二、混凝土施工配料计算施工配料计算是确定每拌制一盘混凝土需用的各种原料的数量。
它根据施工配合比和搅拌机的出料容量计算.在使用袋装水泥时,同时应考虑在搅拌一罐混凝土时,水泥投入量尽可能以整袋水泥计,省去水泥的配零工作量,或按每5kg进级取整数.混凝土搅拌机的出料容量,按铭牌上的说明取用。
例:某工程C20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2.3:4。
27,水灰比W/C=0。
6,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为300kg,现场砂石含水率分别为3%及1%,求施工配合比。
如采用JZ250搅拌机,每拌一盘的材料用量;若采用JZ350搅拌机,求每拌一盘的材料用量(工地使用袋装水泥)。
解:(1)、求施工配合比按施工现场的砂浆含水率计算施工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1+W x):y(1+W y)=1:2.3(1+0。
03):4。
27(1+0。
01)=1:2。
37:4。
31(2)、施工配料计算1)、用JZ250搅拌机,出料容量为250L(0.25m3),每拌一次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施工配料)为:水泥:300×0.25=750kg砂:75×2。
37=177。
8kg石:75×4.31=323。
3kg水:75×0.6-75×2。
3×0。
03-75×4。
27×0.01=36.6kg2)、用JZ350搅拌机,出料容量为350L(0.35m3),每拌一次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施工配料)为:水泥:300×0。
砂石含水率

含水率 烘干后质量 12.10% 446.03 12.20% 445.63 12.30% 445.24 12.40% 444.84 12.50% 444.44 12.60% 444.05 12.70% 443.66 12.80% 443.26 12.90% 442.87 13.00% 442.48 含水率 烘干后质量 16.10% 430.66 16.20% 430.29 16.30% 429.92 16.40% 429.55 16.50% 429.18 16.60% 428.82 16.70% 428.45
含水率 烘干后质量 15.10% 434.40 15.20% 434.03 15.30% 433.65 15.40% 433.28 15.50% 432.90 15.60% 432.53 15.70% 432.15 15.80% 431.78 15.90% 431.41 16.00% 431.03 含水率 烘干后质量 19.10% 419.82 19.20% 419.46 19.30% 419.11 19.40% 418.76 19.50% 418.41 19.60% 418.06 19.70% 417.71 2
含水率 烘干后质量 14.10% 438.21 14.20% 437.83 14.30% 437.45 14.40% 437.06 14.50% 436.68 14.60% 436.30 14.70% 435.92 14.80% 435.54 14.90% 435.16 15.00% 434.78 含水率 烘干后质量 18.10% 423.37 18.20% 423.01 18.30% 422.65 18.40% 422.30 18.50% 421.94 18.60% 421.59 18.70% 421.23
《普通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一、总则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
适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要求和检验。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天然砂:自然形成,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碎石:岩石破碎后公称粒径大于5.00mm的岩石颗粒。
含泥量: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0.080mm的含量。
砂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30 mm的含量。
石泥块含量: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00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mm的含量。
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紧密密度: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坚固性:骨料在气候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压碎指标:人工砂、碎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针片状颗粒含量: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凡岩石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
平均粒径指该粒径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例:5~10的石子:计算:5+10=15/2=7.5碱活性骨料: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二、砂的质量要求1、砂的细度模数μ2、砂的颗粒级配区:注:1、除特细砂外,砂的颗粒级配按公称直径630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分成三个级配区,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其中的某一区。
2、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上表中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除公称直径为5.00mm和0.630m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直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量应不大于5%。
3、当天然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方允许使用。
4、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当采用特细砂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砂石骨料质量标准

砂石骨料质量标准
1. 粒径分布:砂石骨料应满足具体粒径分布要求,以确保其在混凝土或道路基层中的均匀性和强度。
2. 抗压强度:砂石骨料应具备足够的抗压强度,以确保混凝土或道路基层能承受预期的荷载并保持稳定。
3. 磨耗性:砂石骨料的磨耗性能应符合相关要求,使其能够耐久地承受交通荷载或其他重复载荷。
4. 强度指标:砂石骨料应符合特定的强度指标,例如抗冻强度、抗碱硅反应性等,以保证混凝土或道路基层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5. 含泥量:砂石骨料中的含泥量应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以防止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6. 含水率:砂石骨料的含水率应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以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准确并达到设计要求。
7. 破碎指标:砂石骨料的破碎性能应满足相关标准,以保证其在混凝土中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8. 杂质含量:砂石骨料中的杂质含量应严格控制,以防止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造成不利影响。
9. 毛细吸水率:砂石骨料的毛细吸水率应满足具体要求,以确
保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完整版)砂石内部考试题及答案

砂石考试题姓名:站点: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1、碎石: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针、片状颗粒: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指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3、含泥量: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4、表观密度:集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部封闭空隙)的质量。
5、石粉含量: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
二、填空题(共15分每空0.5分)1、砂的表观密度试验以两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进行试验。
2、砂的细度模数,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
3、砂按0.630 mm筛孔累计筛余量(以重量的百分率计)分成三个级配区Ⅰ、Ⅱ、Ⅲ级。
4、《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的标准编号为JGJ52-20065、砂中含泥量砼强度等级≥C60≤2.0%,C30~C55≤3.0 %,≤C25≤5.0%。
6、碎石或卵石中含泥量砼强度等级≥C60≤0.5%,C30~C55≤1.0 %,≤C25≤2.0%。
7、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 。
8、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的石粉含量的测定,首先应进行亚甲蓝试验,通过该实验来评定细粉是石粉还是泥粉,当其值MB <1.4 时,则判定是石粉;若MB ≥1.4 时,则判定为泥粉。
9、碎石含泥量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2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10、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表示。
11、从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应先将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 份,石子为16 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建设用砂的标准要求

建设用砂的标准要求建设用砂是指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砂石材料,主要用于混凝土配制、路面铺设以及建筑工地的填充等用途。
建设用砂的标准要求旨在确保砂石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工程需求,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用砂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标准要求1. 颗粒形状与质量建设用砂的颗粒形状应符合规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砂粒为均匀圆形或多棱形,且无明显角砾。
砂的质量应符合一定的要求,如石屑、碎石、泥块等杂质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砂的质量稳定性。
2. 粒度分布建设用砂的粒度分布要求合理,一般要求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根据不同工程的需要,可以制定相应的粒度要求,确保所配制的混凝土或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
3. 砂的含水率建设用砂的含水率一般要求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砂的湿度适中,不过于干燥或含水过多,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品质和工程施工的质量。
4. 砂的密度建设用砂的密度要求一般根据具体工程的需要来确定,以保证砂的稳定性和工程施工的质量。
通常情况下,砂的密度应符合一定的要求,以确保其在工程中的使用性能。
二、建设用砂的化学性能标准要求1. 含泥量建设用砂的含泥量应符合一定的标准要求,以免过高的泥含量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 碱碳反应性建设用砂的碱碳反应性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指标,过高的反应性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和损坏。
三、建设用砂的质量控制要求1. 材料来源建设用砂的原材料应来自正规的矿山或砂石加工厂,确保砂的质量可靠可控。
2. 技术标准与检测建设用砂的生产过程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
包括对颗粒形状、粒度分布、含水率、密度、含泥量、碱碳反应性等指标的检测。
3. 监督与管理建设用砂的生产过程需要进行监督与管理,如质量监督、供应链管理、质量安全控制等,以确保生产出的建设用砂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四、对建设用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1. 矿山资源合理利用建设用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矿山资源,进行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