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含水率及原材料原始数据
500克砂含水率计算例题

500克砂含水率计算例题
计算砂的含水率涉及到砂的干重和湿重的测量,以及水分的质量。
以下是一个关于500克砂含水率计算的例题:
假设我们有一份砂样品,初始重量为500克。
我们将这份砂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使其完全干燥后,再次称量,发现重量为450克。
现在我们来计算砂的含水率。
步骤1:计算砂的干重
砂的干重=初始重量-水分的质量
砂的干重=500克-水分的质量
步骤2:计算水分的质量
水分的质量=初始重量-干燥后的重量
水分的质量=500克-450克=50克
步骤3:计算砂的含水率
砂的含水率=(水分的质量/砂的干重)×100%
砂的含水率=(50克/(500克-50克))×100%
砂的含水率=(50克/450克)×100%
砂的含水率≈11.11%
所以,这份砂样品的含水率约为11.11%。
通过以上计算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砂样品的含水率。
这个例题展示了如何利用初始重量和干燥后的重量来计算含水率。
请注意,确保测量准确性和使用适当的单位进行计算,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砂石含水率表改

试验员:
试验日期:
粗细集料含水率记录表
序号
名称
烘干前试样质量(g)烘干后试样质量(g)
含水率(%)
平均值(%)
1
500.0
489.8
2.04 2.0
2
500.0
490.1
1.98
注:砂的饱和面干含水率为0.8%,碎石饱和面干含水率为0.6%
试验员:
试验日期:
石子细集料含水率记录表
序号
名称
烘干前试样质量(g)烘干后试样质量(g)
含水率(%)
平均值(%)
1
1000.0
994.3
0.57 0.6
2
1000.0
993.9
0.61
注:砂的饱和面干含水率为0.8%,碎石饱和面干含水率为0.6%
试验员:
试验日期:
粗细集料含水率记录表
序号
名称
烘干前试样质量(g)烘干后试样质量(g)
含水率(%)ຫໍສະໝຸດ 平均值(%)12
1
2 注:砂的饱和面干含水率为0.8%,碎石饱和面干含水率为0.6%。
混凝土施工配料计算

一、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是在实验室根据混凝土的配制强度经过试配和调整确定的,称为实验室配合比。
实验室配合比所用砂、石都不含水分,而施工现场砂、石都有一定的含水率,且含水率对原配合比进行修正.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
设实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y,水灰比W/C,现场砂、石含水率分别为W x、W y 则施工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1+W x):y(1+W y),水灰比W/C不变,但加水量应扣除砂、石中的含水量.二、混凝土施工配料计算施工配料计算是确定每拌制一盘混凝土需用的各种原料的数量。
它根据施工配合比和搅拌机的出料容量计算.在使用袋装水泥时,同时应考虑在搅拌一罐混凝土时,水泥投入量尽可能以整袋水泥计,省去水泥的配零工作量,或按每5kg进级取整数.混凝土搅拌机的出料容量,按铭牌上的说明取用。
例:某工程C20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2.3:4。
27,水灰比W/C=0。
6,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为300kg,现场砂石含水率分别为3%及1%,求施工配合比。
如采用JZ250搅拌机,每拌一盘的材料用量;若采用JZ350搅拌机,求每拌一盘的材料用量(工地使用袋装水泥)。
解:(1)、求施工配合比按施工现场的砂浆含水率计算施工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1+W x):y(1+W y)=1:2.3(1+0。
03):4。
27(1+0。
01)=1:2。
37:4。
31(2)、施工配料计算1)、用JZ250搅拌机,出料容量为250L(0.25m3),每拌一次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施工配料)为:水泥:300×0.25=750kg砂:75×2。
37=177。
8kg石:75×4.31=323。
3kg水:75×0.6-75×2。
3×0。
03-75×4。
27×0.01=36.6kg2)、用JZ350搅拌机,出料容量为350L(0.35m3),每拌一次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施工配料)为:水泥:300×0。
砂石干密实度含水量含泥量测量测定作业指导书

砂(石)干密实度、含水量、含泥量测量测定作业指导书YLCS—ZW—19—A[操作步骤]一、砂(石)干密度的测定用火炉或电炉炒干样品。
取烘(炒)干的试样五份,用平锹或铁勺将试样徐徐装入容量筒内,使筒口上部试样呈锥体状,用板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后称量,并按下式计算砂(石)子的干密度ρ1=g2-g1/V式中:g2—砂(石)样和容量筒的总重量(kg);g2—砂(石)样重量(kg)V—容量筒的容积(L)石子容量规格按表1选取。
以3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每次试验要另取试样。
石子粒径与容量筒规格表1二、砂(石)含水率试验(炒干法)向干净炒盘中加入试样(砂子为500g,石子按表2规定),置于电炉(或火炉)上,用小铲不断地翻拌,至试样表面全部干燥后,切断电流,再继续翻拌1分钟,待冷却后称量试样与炒盘的重量,并按下式计算其含水率W:W=g2-g1/g3-g1×100%式中g1—容器的重量;g2—湿试样与容器的重量g3—干试样与容器的重量。
石子含水率试样重量三、砂(石)含水率试验(浸泡法)(一)、仪器天平—最大称量1kg,微量0.5g;量筒—容量1000ml(二)、准备工作对同一产地、同一规格的砂子,事先测定其比重,操作方法如下:取砂(石)样约10kg,混合均匀,用四分法选出其中两份,每份约重1kg;将其中一份砂(石)样,按常规方法用烘箱测定其含水率p,与此同时,将另一份砂(石)样准确称重1000g,投入已装有500ml水的量筒中,读出其总体积V(ml):按下式计算砂的比重ρQ=1000/v-p(1500-v)-500以上试验须重复2—3次,取平均值。
(三)、含水率的现场测定。
在量筒中先装入500ml清水,再准确称取砂样1000g,投入量筒,读出其总体积V(ml),按下式计算含水率Q:Q=p o(v-500)-1000/p o(1500-v)×100%四、砂(石)含泥量试验(干法)将烘(炒)干的砂(石)样(砂子为500g,石子为5000g)置于金属筒中,注入清水至高出砂(石)面20cm,浸泡2h,用搅拌棒拌匀。
砂含水表格

水
率
日期 7月2日 7月3日 7月4日 7月5日 7月6日 7月7日 7月8日 7月9日
检
பைடு நூலகம்湿重
测
记
干重
录(单位:g)
含水率% 日期 7月2日 7月3日 7月4日 7月5日 7月6日 8月2日 8月3日 8月4日 8月5日 8月6日 8月7日 8月8日 8月9日 8月10日 8月11日 8月12日 8月13日 8月14日 8月15日 8月16日 8月17日 8月18日 8月19日 8月20日 8月21日 8月22日 8月23日 8月24日 8月25日 8月26日 8月27日 湿重 干重 含水率%
含
日期 6月1日 6月2日 6月3日 6月4日 6月5日 6月6日 6月7日 6月8日 6月9日 6月10日 6月11日 6月12日 6月13日 6月14日 6月15日 6月16日 6月17日 6月18日 6月19日 6月20日 6月21日 6月22日 6月23日 6月24日 6月25日 6月26日 6月27日 6月28日 6月29日 6月30日 7月1日 湿重 干重 含水率%
7月10日 7月11日 7月12日 7月13日 7月14日 7月15日 7月16日 7月17日 7月18日 7月19日 7月20日 7月21日 7月22日 7月23日 7月24日 7月25日 7月26日 7月27日 7月28日 7月29日 7月30日 7月31日 8月1日
砂石验收标准

金砼课程砂石验收标准为保证各站点砂石原材进货质量,一定程度上控制生产成本,现对砂石料进货质量标准及结算方法进行规定:1、河砂及江砂细度控制在2.3-3.0之间属正常验收范围,高于3.2的拒绝收料。
2、河砂及江砂含泥量≤3%,属正常验收范围,含泥量超标不足0.5%,扣总数量的0.5%,以此类推;含泥量超出5%、或夹有杂物、有害物质(石灰、机油)等拒绝收料。
3、特细砂细度控制在≥0.6属正常验收范围,对细度<0.6的拒绝收料。
4、镍砂及机制砂细度控制在3.1-3.5、泥粉含量≤3%属正常验收范围,含泥量超标不足0.5%,扣总数量的0.5%。
对泥粉含量≥5%、细度>3.6拒绝收料。
石粉含量大于5%的,每超过0.5%,总数加扣500Kg。
5、严格控制砂中4.75mm以上颗粒含量,4.75mm以上颗粒含量≤10%属正常验收范围,不予进行砂、石吨位折算;超过10%部分应进行砂、石吨位折算,具体详见相应折算办法。
6、河砂、江砂、镍砂、机制砂含水率≤6%不扣除吨位,超过6%部分按实测数据据实扣除吨位,具体详见相应折算办法。
7、5-31.5或5-25碎石应属连续粒径级配。
高标号专用石子,≥C40混凝土所用压碎指标≤12%属正常验收范围。
一般标号混凝土石子,≤C35混凝土所用压碎指标≤16%属正常验收范围。
大批量石子与样品不一致,按照超标额折扣。
8、石子应严格控制含泥及石粉含量,含泥含量≤2%属正常验收范围,含泥量超标不足0.5%,扣总数量的0.5%,以此类推,含泥含量超出3%、夹有泥块、有害物质(石灰、机油、)等杂物拒绝收料。
石粉含量超过4%的,每超过0.5%,总数加扣500Kg。
9、5-31.5碎石10mm以下颗粒含量超过20%拒收材料。
10、石子含水率超过2%时,按实测数据据实扣除吨位,具体详见相应折算办法。
11、砂石材料中目测到大石块、泥块、建筑垃圾超过三块的,留照片,整体扣一吨。
12、本通知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砂石含水量

39
5-10mm 16-31.5mm 机制砂
2011年2月8日
40
5-10mm 16-31.5mm
2011年2月9日
1000 1000 2000 2000 2000 2000 1000 1000 2000 2000 2000 2000 1000 1000 2000 2000 2000 2000 1000 1000 2000 2000 2000 2000 1000 1000 2000 2000 2000 2000
972 972 1988 1988 1994 1994 974 974 1990 1990 1996 1996 969 969 1986 1986 1992 1992 967 967 1986 1986 1990 1990 967 967 1986 1986 1992 1992
2.9 2.9 0.6 0.6 0.3 0.3 2.7 2.7 0.5 0.5 0.2 0.2 3.2 3.2 0.7 0.7 0.4 0.4 3.4 3.4 0.7 0.7 0.5 0.5 3.4 3.4 0.7 0.7 0.4 0.4
2.7 0.6 0.2 3.2 0.7 0.3 3.4 0.4 0.1 3.4 0.4 0.1 3.4 0.7 0.4
机制砂
11
5-10mm 16-31.5mm 机制砂
2011年1月11日
12
5-10mm 16-31.5mm 机制砂
2011年1月12日
13
5-10mm 16-31.5mm 机制砂
2011年1月13日
2.8 0.5 0.2 3.2 0.9 0.6 0.3 0.7 0.3 2.7 0.5 0.2 2.9 0.6 0.1
机制砂
26
5-10mm 16-31.5mm 机制砂
砂石检验报告

砂石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XXXXX
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委托单位:XXXX有限公司
受检单位:XXXX砂石厂
检验项目:砂石细度模数、含水率、沙含量、石含量、全含量检验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石检验标准》
样品信息:
样品名称:XXX砂石(规格:5mm-20mm)
采样地点:XXXX砂石厂
采样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样品数量:3批
检验结果:
样品编号砂质总量(%)累计筛余百分比(%)细度模数(mm)含水率(%)沙含量(%)石含量(%)
1 75.5 100 2.36 0.9 53.
2 22.3
2 71.8 100 2.42 1.8 60.9 9.0
3 81.2 100 2.15 0.7 44.3 36.9
结论:
经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石检验标准》检验,本次样品表现如下:
1. 样品的细度模数均符合砂石细度模数的要求。
2. 含水率均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不会影响到砂石的使用。
3. 3批样品的沙含量均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符合建筑用砂的
要求。
4. 3批样品中石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样品1的石含量较高,不符合规定的标准,建议砂石厂在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筛选,
减少石含量。
5. 3批样品的全含量均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适用于建筑工程
中的砼配合材料。
综上,本次砂石检验结果表现良好,样品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的
砼配合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值
4.421
1.339
15℃ 16-17℃ 18-19℃ 20-21℃ 22-23℃ 24℃ 25℃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7 0.008
容器+试样在水中的 质量
表观密度﹥2500
单值
平均值
549.1480076 547.7142857
2630.0000 2620.0000
362
20
0.005
2627
2626.5789 2.62657895
容量筒+风干试样质 容量筒质 容量筒容
量
量
积
1862 1894
398
1
398
1
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堆积密度﹥1350
单值
平均值
1464 1496
1480
容量筒+风干试样质量
1941 1899
堆积密度﹥1350 单值 平均值 1543 1501
含水率
含水率≤10.0
相差不过0.2
烘干试样+盘质量
单值
平均值
5.38
503.9798472
5.26
502.2555431
吸水率
吸水率≤2.0
相差不过0.2
烘干试样+盘质量
单值
平均值
3.7
518.2308865
3.6
531.2934615
含水率≤10.0
单值
平均值
6.268
6.321
吸水率≤2.0
单值
筛孔尺寸 9.5
分计筛余质量
1
2
—
—
4.75
33
31
2.36
42
57
1.18
83
78
0.6
101
113
0.3
92
84
0.15
107
96
0.075
32
30
筛底
10
11
颗粒级配
分计筛余百分率
1
2
1
—
—
—
6.6
6.2
6.6
8.4
11.4
15.0
16.6
15.6
31.6
20.2
22.6
51.8
18.4
16.8
70.2
21.4
19.2
91.6
6.4
6.0
细度模数2.3-3.0 (相差不过0.2)98.0 2.43来自累计筛余百分率2
平均值
—
—
标准规定 通过率
值
—
—
6.2
6
0-10
94
17.6
16
0-25
84
33.2
32
10-50
68
55.8
54
41-70
46
72.6
71
70-92
29
91.8
92
90-100
8
相差不过0.5
水温
97.8
98
95-100
2
修正系数
2.56
2.5
500
495-500
烘干试样质量
表观密度2700左右
表观密度﹥2500
精确到十位
546
容量瓶装水至刻度+容器 水温 修正系数
单值 平均值
相差不大于20
300
549
300
548
363
20
0.005
2627
2626.5789 2.62657895
2626.579
1350-1450
水洗前
500.0 500.0
水洗后
486.5 487.5
含泥量1.0-3.0
含泥量≤3.0
单值
平均值
2.7
2.5
水洗后
486.5 487.5
含泥量≤3.0 单值 平均值 2.7 2.5
相差不过0.5
水洗前
200.0 200.0
水洗后
199.0 198.6
泥块含量0.5-1.0
泥块含量≤1.0
单值
平均值
0.5
0.7
水洗后
199.0 198.6
泥块含量≤1.0 单值 平均值 0.5 0.7
盘质量 湿试样500+盘质量 烘干试样+盘质量
37.8 39.6
533.2 531.5
507.9 506.9
盘质量
饱和面干试样+盘质 量
烘干试样+盘质量
39.4 37.9
539.4 537.9
521.7 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