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综合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糜子是一种主要用作食物和饲料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之一。

糜子的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糜子产量、优质糜子种植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糜子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点。

选择合适的土壤种植糜子。

糜子适应性广,但最适宜生长的土壤是土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在选择土壤时,应优选疏松肥沃、水分含量适宜的地块。

应注重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肥力良好。

糜子种植要合理施肥。

在糜子的生长过程中,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施肥,保证糜子的营养需求。

在播种前,可以施入基肥,使用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以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在糜子生长期间,还可进行追肥,及时提供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合理控制田间散播密度。

糜子是一种稀疏植株,种植密度过大容易导致植株相互竞争,影响糜子的光合效率和根系发育。

种植时应按照糜子的生长习性和生理特点,控制适当的散播密度。

一般来说,适宜的散播密度为每亩3-4万株。

第四,注意病虫害防治。

糜子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糜子瘟疫、锈病、叶斑病、纹枯病等。

为了保证糜子的高产和质量,要加强疫病防治,及时使用药剂进行喷洒,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也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源头和病株,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管理水分。

糜子对水分要求较低,但在干旱季节和干旱地区,要适当增加浇水量,保证糜子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浇水,防止出现积水和水分过多导致糜子根部烂根。

糜子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土壤、合理施肥、合理控制散播密度、注意病虫害防治和合理管理水分等关键点。

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糜子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糜子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糜子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糜子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糜子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它具有耐旱、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等特点,因此在干旱地区广泛栽培。

本文将介绍糜子的栽培技术与管理,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种植糜子。

一、糜子的品种选择在选择糜子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常见的糜子品种有红糜子、黄糜子、黑糜子等。

红糜子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合种植在干旱地区;黄糜子产量较高,适合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上;黑糜子营养丰富,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二、糜子的土壤要求糜子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对排水性较好的土壤生长更好。

一般来说,糜子适宜在砂质壤土、轻壤土和石灰土等土壤中种植。

在选择土地时,应尽量选择高热、多风、湿润和土层深厚的地方。

三、糜子的播种方法糜子是一年生植物,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

播种前,应先将土地整平,消除杂草和病虫害,然后进行犁地、耙地和松土等准备工作。

糜子的播种方法有直播和移栽两种。

直播是将糜子种子直接撒在地里,然后轻轻覆土,保持适当的湿度;移栽是先在育苗盘中育苗,待苗长到3-4叶时再移栽到田地中。

种子的密度应适当,一般每亩播种量在10-15千克之间。

四、糜子的生长管理在糜子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浇水、施肥和除草。

糜子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过湿,以免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同时,要适时进行追肥,一般在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进行施肥。

施肥时应注意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满足糜子生长的需要。

此外,要及时除草,保持田间的良好通风和阳光照射,有利于糜子的生长和灌浆。

五、糜子的病虫害防治糜子常见的病虫害有赤霉病、糜子瘿蚊、糜子蚜虫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轮作,避免连续种植糜子;二是及时清除病虫害的发生源,如杂草、病株等;三是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喷洒,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六、糜子的收获与储存糜子一般在秋季进行收获,当糜子的穗粒变硬、变黄时,即可进行收割。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糜子,是传统粮食作物之一,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蛋白质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糜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糜子的高产栽培技术备受重视。

一、选用适宜地块糜子适应性较强,可以生长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但适宜的土壤为中性或微酸性的深厚壤土,多肥沃、透水性较好。

在选择糜子的种植地块时,应尽量选用环境条件好、肥力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选择存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土地。

同时,在种植前可以对土地进行固碱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糜子的生长。

二、合理施肥糜子栽培要求施肥丰富,在种植前7-10天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肥料施用,以起到促进发芽生长的作用。

在肥料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地区环境、土壤肥力和糜子的生长需要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肥料,但一定要慎重施用化学肥料,因为化肥用量太多对土壤造成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科学浇水浇水对糜子的生长至关重要,但浇水的方式也应该根据糜子的生长特性来进行。

在糜子发芽后第二天,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待糜子发芽并出苗后10天左右,就要逐渐减少水量,保证糜子的根部不淹水,不过度干燥。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科学的灌溉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也可以增加糜子的产量和品质。

四、适时防治虫害病害在栽培过程中,糜子常常会遭遇到一些虫害和病害,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

常见的糜子病害有腥黑病、叶枯病等,虫害如稻飞虱、禾谷气象虫等。

因此,在糜子生长的不同阶段,要根据虫害病害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进行适时的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但要注意防止药害和环境污染。

五、控制病除杂草控制病害和除杂草对于糜子的生长也很重要。

病害和杂草不仅会占据糜子的养分和水分,还会对糜子的生长造成损害。

可以采用手工除草、喷药除草等方式,注意药剂的选择和用量,避免对糜子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糜子的高产栽培技术需要农民在日常的种植过程中加以综合运用,只有合理选择地块、科学施肥、适时浇水、防治虫害病害、控制病除杂草等技术措施,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07-5-28 11:55 一、选地选茬:糜子要实现高产栽培目标,种植地块应选肥力中上的川、台、梯田地块,前茬以豆类、
洋芋、玉米为好。

二、精细整地:在晚秋深翻,早春耙耱的基础上,播前要结合肥料入土浅翻塌墒。

三、处理种子:播前要对种子进行风选去秕去杂、晒种、药剂拌种三项工作,保证苗齐、苗匀、苗壮。

四、配方施肥:按亩产250公斤目标,亩施农家肥2500公斤以上,过磷酸钙50公斤、碳酸氢铵40
公斤,三肥混合一次入土作基肥。

五、适时播种:6月1日—6月10日播种,亩播种量不超过0.5公斤,覆土厚1.0—1.5寸。

六、田间管理:3—5叶时一次间定苗,苗距2.5—3寸左右;苗高3寸和5寸时,结合中耕锄草分别各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进有效壮蘖的形成,保证亩成穗达到1.5万以上。

同时,要注意防止草荒和
防治病虫害工作。

志丹丹农技站马岩。

糜子种植时间和方法

糜子种植时间和方法

糜子种植时间和方法糜子是常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时间和方式会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为您介绍糜子的种植时间和方法。

种植时间:1.春季:一般在4-5月间,阳光温暖、雨水充足的情况下进行。

2.夏季:7月份是夏季种植糜子的最佳时间,但需要注意避免高温炎热和干旱条件。

3.秋季: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中旬进行,要注意避免暴雨和低温冷凝的情况。

种植方法:1.土壤选择:糜子适合在肥沃的土地上生长,要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

2.施肥:在播种前必须进行施肥,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好让糜子能从中获取足够的营养。

3.播种:糜子的播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手工播种;另一种是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播种。

手工播种的方法为: 先将土地耕翻、平整,再将糜子种子均匀撒在土地上,用锄头或铲子轻轻搅拌种子和土壤即可。

机械播种的方法为: 使用播种机械直接将糜子种子均匀喷洒在土地上。

4.灌溉:善于掌握糜子的灌溉时机,保证其生长的需要。

灌溉的时机应该在糜子缺水的时候进行,以保证糜子能够正常生长。

5.病虫害防治:糜子容易受到一些病毒和虫害的影响,要定期检查糜子的健康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以保证糜子的生长和产量。

总结:糜子是一种重要的小型粮食作物,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种植时间、施肥、播种、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种植和管理,可以让糜子达到更高的产量和质量。

除了上述的种植时间和方法,还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6.种子来源:在选择糜子种子的时候,要选择品种纯正、种子饱满、无杂质的高质量种子。

7.土壤 pH 值调节:糜子喜爱碱性土壤,pH 值在 6.0~7.5 之间最为适宜。

如果土壤偏酸,可以通过加入石灰等方式来调节。

8.草地消毒:在糜子种植之前,需要对选择的土地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虫害及其它有害物质,提高土壤的卫生性。

9.留意病虫害:糜子容易受到锈病和蓟马的影响,应该定期检查糜子的健康情况,如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糜子是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其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糜子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动脉硬化、滋阴补肾等功效,现已成为人们饮食中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健康食品。

下面是关于糜子高产栽培技术的讲解。

一、土壤选择糜子适应性广,但喜欢生长在微酸性或者中性土壤中,PH值在6.0左右最为适宜。

其次,选好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地。

糜子耐旱耐粗瘠,要求土层深厚、旱涝适应性强,因此一般选平整坡平,排列顺畅,阳光充足、夏季气温较高的区域进行种植。

二、品种选择糜子的品种比较多,但在栽培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糜子品种。

三、田间管理种植前,浇透前田保持20厘米的湿度,然后进行犁地和松土,底肥施用三到五吨的高温发酵肥料,也可以使用钾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

在糜子萌芽期,为了增加土壤保水、保热能力,要及时翻耕地表,松土深度在2厘米左右,增加土壤通透性和透气性。

在糜子成熟后,进行除草、补水、补肥管理。

平时还要进行病虫防治。

四、适时播种糜子是一种灌浆时间比较长的农作物,一般采用春秋两季播种。

春季播种以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宜。

秋季播种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适宜。

糜子的播种量每亩15到20千克。

五、利用科学技术现代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糜子的产量。

在糜子抽穗时进行耕土和松土,能增加根系吸收养分的面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另外,糜子还能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有利于增加土壤的肥力,并且不会对后续作物产生影响。

在水分管理方面,要根据糜子所需的水分量及时灌溉,最好采用滴灌或者喷灌等技术,避免浪费水资源。

六、收获与后续管理糜子的收获期一般在7月至8月之间。

为了确保糜子发育健康,提高产量和质量,还应对其进行后续管理工作,如及时摘除草叶,短截主茎,切断汁管等,以提高糜子的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糜子高产栽培技术虽简单,但要注意细节,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才能提高糜子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选用抗逆性较强、耐瘠薄、抗倒伏高产品种,主要有千斤黍、红苗子、内黍3号、内黍5号、疙瘩黍、大白黍、黄金黍、陇糜6号、伊选大红糜等。

2、精耕细作、整地保墒避免重迎茬种植。

春播前精细整地,达到平、匀、净、细,上虚下实,有利于防旱保墒抓全苗。

一般可提高保苗率15%~20%。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糜子的适宜播种期一般为土壤湿度70%,土壤温度12℃以上播种。

赤峰地区一般在5月5~10日播种。

播种前晒种2天后,用盐水选种,机械开沟施肥条播,播后覆土3~5cm,后镇压保住墒情。

每亩用种量不超过1㎏。

4、重施基肥、分期追肥对于瘠薄地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有显著增产作用。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1000~1500㎏,为防倒伏可增施一些草木灰。

播种时每亩施磷酸二铵10㎏作底肥。

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适当配合根外追肥。

糜子第一次追肥,在拔节时,每亩追施尿素5~7㎏,第二次追肥在抽穗前,每亩施5kg尿素和5kg硫酸钾。

抽穗后有脱肥现象时,还要追施第三次肥。

5、田间管理糜子幼芽顶土力弱,在苗前遇雨常造成土壤板结,出苗困难。

因此,必须破除板结,以利幼芽出土。

一般可用轻耙及时耙地疏松表上土。

在糜子幼苗2~4片叶时压1~2次青苗,培育壮根、壮苗。

糜子中耕一般进行三次。

第一次中耕在幼苗5片叶时进行。

要结合间苗中耕,深5~6厘米,彻底清除杂草。

经过10~15天后进行第二次中耕,深8~10厘米,锄净行株间的杂草及野糜子,第三次中耕要在抽穗前进行,可根据田间杂草和土壤情况灵活掌握,并注意适当浅锄,避免伤根。

6、防病虫害糜子的病害主要是散黑穗病。

虫害主要是糜子吸浆虫、粟茎跳甲等。

防治散黑穗病,要轮作换茬和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抗病品种和采用药剂拌种。

用50%托布津500倍液浸种有良好效果。

防治吸浆虫(黍蚊),在抽穗始期和抽穗期各喷一次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防治粟茎跳甲苗期可用2.5%敌百虫粉剂喷雾,或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糜子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种植面积小、适应性强、抗灾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栽培和应用。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1. 早熟高产的品种。

在品种选择时,应选择生长周期较短、耐旱、耐寒、适应性强的糜子品种,以便在有限的生长期内取得较高的产量。

2. 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通常具有较高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并在高温、低温、干旱或水logging等恶劣环境中能够获得较好的产量。

二、土壤选择与施肥1. 土壤要求。

糜子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几乎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但还是以富含有机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尽量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进行种植。

2. 施肥合理。

在糜子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在糜子的生长期内,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糜子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在苗床期和抽穗期进行追肥,注意供应充足的氮、磷、钾等养分,有助于提高糜子的产量和品质。

三、田间管理1. 干涝排水。

糜子喜光、耐旱,但在干旱与水logging的土壤中生长的效果通常都不好。

要及时排除积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雨季适当掌握田间灌水的时机和方法,减少浪费。

2. 杂草防控。

糜子的生长和发育对杂草的竞争性较差,因此及时防除杂草,减少杂草对糜子生长的不利影响,有助于提高糜子的产量。

3. 病虫害防控。

对常见的糜子病虫害,如糜子纹枯病、糜子锈病、糜子蚜虫等,要及时进行防治。

可以选择合适的药剂和防治方法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确保糜子的健康生长。

四、合理收割与储存1. 合理收割。

糜子的收割时间应根据糜子的生长周期和造粒充实度来确定,一般来说,当糜子穗部开始变黄并且籽粒已经发育充实时,可进行收割。

2. 存储注意。

糜子收割后,应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护糜子的质量,避免受到虫害或霉变。

可以将糜子晒干后储存,避免受到潮湿气候的影响。

储存的地方要密封并且通风良好,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减少糜子质量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糜子综合栽培技术一、选种原则1、针对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选用抗逆性较强、耐瘠薄的品种,2、要精选成熟饱满、光泽好的种子,3、应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4、要选用不易落粒的抗旱高产品种,二、品种选择1、龙黍18号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以(龙黍12号*龙黍5号)杂交育成。

植株高中等,一般为145厘米左右,穗长38厘米,分枝穗型,籽粒大小中等,千粒重5.8克,黄色籽粒。

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30000公斤左右。

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

该品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生育期需活动积温2410℃。

适宜在我省的第一,二积温带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

龙黍21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以(龙黍9号*龙黍5号)*(龙黍10号*苏联靡子)复合杂交育成。

1984年经省审定推广。

植株高度为170厘米左右,茎杆韧性强,抗倒伏。

穗长40厘米,分枝侧穗型,颖壳口紧,不易落粒。

单穗粒重5.6克左右,千粒重6.4克,黄色籽粒。

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4000公斤左右。

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

该品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生育期需活动积温2410℃。

适宜在我省的第一,二积温带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

龙黍23号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

1989年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植株高度为175厘米左右,茎杆韧性强,抗倒伏。

穗长44厘米,分枝穗型,颖壳口紧,不易落粒。

单穗粒重7.0克左右,千粒重6.8克,黑褐籽粒。

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活该成熟等特点。

一般每公顷产量为4500公斤左右。

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

该品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为中晚熟类型。

适宜在我省的第一积温带和第二积温带上限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

粘丰7号“粘丰7号”系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技术人工创造杂种材料。

1995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粘丰7号”属黄糜子类型,植株绿色(成熟时黄色),平均株高170cm,穗长35.6cm,穗柄中长,侧穗单粒,粒为黄色,大粒,千粒重7.0g以上,出米率75%,生育日数115天,抗旱、抗倒伏、抗落粒、抗病虫害能力强,成熟后可一次收割。

1988~1990年在所内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116.8kg/hm2,比对照品种“年丰5号”增产38.1%。

1991~1992年区域试验10点次均表现不同程度较对照品种增产,两年平均产量2683.1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9.2%。

199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55.6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5.0%。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

适合平川、岗地栽培,垄作、平作均可。

2、宁糜10号、龙黍23、粘丰7号,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300—350kg。

3、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辽糜56号,一般亩产200-300公斤。

4、公糜1号。

三、种子处理1、在播种前要精选成熟饱满、光泽好的种子,晒晾2~3天,提高出苗率。

2、药剂拌种是防治地下害虫和糜子黑穗病的有效措施。

3、用种子重量0.2一0.3%的30%菲醒拌种,或用浓度 500倍的 50%托布津溶液浸种,预防散黑穗病。

4、用3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种子5分钟,然后捞出种子覆盖后闷2小时;用50%托布津500倍液浸种也有良好效果。

5、用3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种子5分钟,然后捞出种子覆盖后闷2小时。

6、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05—0.1%拌种。

7、用20%萎锈灵乳油1000毫升,稀释20倍液拌200公斤种子,堆闷4小时后播种。

8、在播种前一定要进行药剂拌种,防治黑穗病,可用拌种双粉剂,其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干拌闷种10天左右。

9、用种子重量的0.12%“3911”闷种10、前将精选好的种子摊于席上曝晒2~ 3 d, 以提高发芽势和出苗率; 为防治黑穗病, 要用种子重量0.2% ~ 0.3% 的拌种霜拌种堆闷后播种。

四、播种期1、糜子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对光温反应敏感。

播种过早,气温低日照长,营养体繁茂,分蘖增加,早熟而易遭受鸟害;播种过晚,则气温高,日照短,植株降低,分蘖少,穗小粒少,大幅度减产,因而适期播种是保证糜子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不同,因此各地播种期不能要求一致,其原则是:①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播期,晚熟品种可以适期早播,迟播在生育后期会遇低温和早霜,不能正常成熟或降低产量和品质;早熟品种在不影响成熟和营养体生长的原则下,可适期晚播;复种品种要力争早播。

不论哪一类品种,都应将成熟期安排在早霜来临之前。

②地温稳定在12℃以上,出苗时终霜期已过。

③孕穗期抽穗期应与当地雨热季节相吻合,有利于糜子开花结实。

2、春糜子播种期一般在"芒种”前后为宜,夏糜子应力争早播。

3、种子萌发最低温度8~10℃,最适温度20~30℃,4、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种子吸水占种子重量25%时即可发芽,因此在土壤墒情不足的情况下,糜子能正常发芽和出苗。

5、日平均地温稳定14℃左右时,是谷子适宜播期。

糜子播期略晚,一般在立夏前后。

6、6月1日—6月10日播种,7、根据各地的经验,确定糜子的适宜播种期要注意掌握:1.土壤10厘米处温度稳定在12 op以上,出苗时终霜期已过,保证早霜前能正常成熟。

2.旱地糜子孕穗至抽穗时期能遇上较多的降雨,3.在灌溉条件下,适当早播,以利于保全苗和提高产量。

4.要考虑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根据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和对光照、温度的反应敏感程度,确定最适宜的播种范围。

8、糜子的适宜播种期一般为5月上旬左右。

播种过早,糜子苗期易受干旱和冻害,成熟期大量落粒;播种过晚,又易贪青晚熟,受早霜冻害。

具体播种时间还要视土壤墒情和品种而定,但要确保霜前能正常成熟。

为确保增产,一般在5月5—10日适时播种。

9、为确保增产,改晚播为适期播种,一般在5月15-20日及时播种。

10、及时早播早播是增产的关键。

据试验表明,早播的增产效果都极为显著。

11、糜子的适宜播种期一般为土壤湿度70%,土壤温度12℃以上。

12、春播糜子在5~ 10 cm 土层温度稳定在10~ 15 ℃时为适播期,13、播种期在5月20日左右为宜。

五、播种密度、播量、深度1、糜子的播量主要是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种子发芽率、播前整地质量、播种方式及地下害虫为害程度来确定的。

种子发芽率高,种子质量、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好和地下害虫少时,播量可以少些,一般为0.7公斤/亩左右。

如果土壤黏重,春旱严重,播量应不少于1.2公斤/亩。

糜子的留苗密度受品种、种植季节、土壤肥力、土地类型、种植方式等因素影响。

一般春播糜子区,山旱瘠薄地4万~6万株/亩,中等肥力水地8万~41万株/亩,川旱地6万~8万株/亩。

夏糜子区由于气温较高,糜子生长发育快,分蘖较少,以主茎成穗为主,穗子一般较小,应靠穗多来增加籽粒数夺取高产,旱地夏播以7万~8.5万株/亩为宜,水地夏播则以15万株/亩左右为宜。

2、糜子播种分为条播、撒播和垄播三种。

春糜子产区大部分采用条播,行距33~40cm或25~27cm;夏糜子产区因抢时播种多采用撒播方式;此外,东北地区糜子普遍采用垄播,垄播的播种工具是耒不耙。

一般情况下糜子播深以4cm为宜。

糜子一般在旱地上种植,播种量以7.5kg/hm2左右为宜,土壤粘重、春旱严重时,播量应不少于11.3kg/hm2。

东北春糜子区以中小穗品种为主,留苗75万株/hm2左右,北方春糜子区与黄土高原春糜子区春播留苗60~90万株/hm2,山旱瘠薄地以90~120万株/hm2为宜,旱地夏播糜子留苗105~130万株/hm2。

3、糜、谷亩播量1千克左右,深3~4厘米。

加强田间管理。

当糜、谷苗高3~6厘米、长出3~4片叶时间苗,苗距2厘米;5~6叶时定苗。

谷子亩保苗2万株左右,糜子亩保苗3万株左右,结合间苗、定苗中耕2次。

谷子要在拔节、孕穗期培土,以防倒伏。

要做好糜、谷拔节、孕穗期的追肥工作,注意黑穗病、白粉病和烛虫等病虫的防治工作。

4、亩播种量不超过0.5公斤,覆土厚1.0—1.5寸。

3—5叶时一次间定苗,苗距2.5—3寸左右;苗高3寸和5寸时,结合中耕锄草分别各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进有效壮蘖的形成,保证亩成穗达到1.5万以上。

5、栽培黍稷的时间因栽培地区而异,有晚春播、夏初播和麦茬播之分。

播种是否及时对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很大影响。

可宽行距播种作为中耕作物,也可窄行密植栽培。

中晚熟品种由于分蘖力强,自身有调节群体的能力,密度可较小,一般宽行距(45厘米以上)每亩4万株,窄行距(20~30厘米)每亩 8万株。

晚播或的早熟品种由于生育期甚短,靠主茎成穗,故密度宜大,一般每亩14万株左右。

6、夏播糜子每亩留苗10—15万株。

但仍要根据水肥条件、品种特性因地制宜。

一般情况下旱地宜密,每亩播种量可用5—6斤;灌溉地宜稀,每亩播种量可用3一4斤。

早播比晚播的播种量要少一些,早熟种要比晚熟种多一些。

对糜子来说,适当增加播种量,能保证单位面积上划上的株数和穗数,植株高度整齐,子粒成熟一致。

糜子的播种深度一般为4—5厘米,墒情好时可以租没发些,墒情差时可以适当深一些。

合理密植,创造一个良好的群体结构,能充分利用光彩和土壤肥力,是获得糜子高产的重要环节。

确定合理的密出与很多的因素有关,如自然条件、土壤特点、.品种性状、@理水平以及种植方式等。

原则上要掌握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灌溉地宜稀,干早地宜密。

夏播糜子生育期短,分蔡少,可以适空密播,努力做到苗全、苗壮、苗匀。

防止出现缺苗断垄、稠密不均和植株参差不齐的情况。

7、选无风天垄上机械开沟施肥条播,行距60cm,一般每667平方米种量不超过1kg,播后覆土3—5cm,稍晾后镇压保住墒情。

及时间苗、定苗,在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间苗、定苗,留苗株距3—5厘米,苗眼宽厘米,交错留拐子苗2—3万株,保持30000—50000穗/亩。

结合间苗进行早中耕、除草、铲两遍,趟一遍。

在糜子拔节期、孕穗期及时用人工拔除田间杂草,细管理,抗旱排涝、防倒伏。

8、创造一个良好的群体结构,能充分利用光和土壤肥力,是获得糜子高产的重要环节。

原则上要掌握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灌溉地宜稀,干旱地宜密。

努力做到苗全、苗壮、苗匀。

防止出现缺苗断垄、稠密不均和植株参差不齐的情况,一般行距60㎝左右,每亩用种量不超过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