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化学讲义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化学讲义

八年级下化学讲义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1、探究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A、红磷燃烧实验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注意事项:a、做红磷燃烧实验时,在锥形瓶地步铺一层细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描述整个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天平平衡。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如果红磷燃烧前后,小气球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若不用气球,不可以直接用瓶塞塞进锥形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橡皮塞的玻璃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橡皮塞的玻璃管上端系一个小气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为什么要迅速塞上瓶塞,点燃红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铁与硫酸铜实验a、在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的原因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铁+硫酸铜硫酸业铁+铜符号表达式:Fe+CuSO4 FeSO4+CuC、盐酸与碳酸钠的实验①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天平的指针偏右的原因:此实验装置不是密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没有测定其质量,使反应后的质量小于反应前的质量,所以天平的指针偏右。

初中化学八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初中化学八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初中化学八年级下学期知识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别适用于物理变化;②别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及别是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别能计入“总和”中;③要思考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④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而别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⑤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举行。

2.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算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别变。

3.化学反应前后(1)六个一定别变:宏观: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元素种类:微观: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2)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微观:分子种类(3)三个也许改变:分子的个数;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状态二、探索质量守恒的四个实验实验探索l:如右图: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具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

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记录所称的质量m。

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1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

记录所称的质量m。

2(1)该实验探索的咨询题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2)观看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发光放热,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缩小,且比原来小,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次称量天平平衡。

(3)锥形瓶底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使锥形瓶底受热均匀防止锥形瓶炸裂。

(4)玻璃管的作用:导气,引燃红磷。

(5)橡胶塞的玻璃管上端系一具小气球的目的是:调节装置内气压,防止瓶塞迸开(6)描述整个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事情,并加以解释。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元素、混合物、化合物- 物质的分类特征:组成、性质、制备方法、分离方法第二章:空气中的氧气-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其他1%- 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能使物质燃烧- 氧气的应用:养氧器、制取氧气等第三章:金属-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好、导热性好、延展性好、韧性好- 不同金属的性质差异:密度、熔点、延展性、硬度等- 金属的应用:构建工程、石油开采、冶金等第四章: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的种类: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的性质:易溶于水成碱、易与酸反应生成盐第五章: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易燃易爆、有毒- 一氧化碳的危害:影响氧气的输送、引发安全事故、危及人类健康-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通风、使用一氧化碳检测器第六章:理论量和计算量-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与解释- 理论量、计算量、实际量的计算方法- 化学实验中存在误差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第七章:化学实验室用具- 常用化学实验室器具:玻璃瓶、试管、量筒、三角漏斗等- 化学实验室器材的使用注意事项:存放、清洗、使用等-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着实验服、佩戴护目镜、遵守实验室规定等第八章: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表征方式:物质的组成变化、物理性质变化、化学性质变化-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与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实验:铁的活化实验、镁燃烧实验等第九章:中性溶液-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中性溶液的判定方法和特征- 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十章:通式和化学式- 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的对应关系- 化学式的种类:分子式、离子式、结构式- 通式和化学式的关系。

新教材化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新教材化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新教材化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本文档总结了材化学八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内容概述:
第一单元:酸和碱的认识
- 介绍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探讨了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 讨论了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第二单元:金属与非金属
- 研究了金属和非金属的定义和特征
- 分析了金属的性质、反应和应用
- 探讨了非金属的性质、特点和应用
第三单元:纯净的水与常见的物质
- 介绍了纯净水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 分析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 探讨了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
第四单元:燃烧与火山喷发
- 研究了燃烧的类型、条件和反应
- 分析了火山喷发的成因和影响
- 讨论了燃烧和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治措施
第五单元: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 探讨了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 研究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 分析了分子和离子状物质的特点和性质
第六单元:溶液的制备与鉴别
- 介绍了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 讨论了化学反应中溶液的应用
- 探究了多种鉴别溶液中物质的方法和技术
以上是材化学八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八年级下化学知识点大全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化学知识点大全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化学知识点大全归纳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和性质变化规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下面所列的化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八年级下化学的知识点进行大全归纳总结。

1. 物质的分类1.1 元素和化合物1.2 固体、液体和气体2.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2.1 酸、碱和盐2.2 金属和非金属2.3 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2.4 表面活性剂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3.1 原子与分子3.2 元素周期表3.3 化学式的表示3.4 分子式的计算和化合价的应用3.6 电子层次模型4. 物质的变化4.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4.2 氧化还原反应4.3 酸碱中和反应4.4 盐的生成4.5 氧化和还原剂5. 离子反应与溶液中的离子5.1 阳离子和阴离子5.2 溶液的导电性5.3 电离和分解5.4 离子式和净离子方程式6. 化学实验6.1 常见实验室仪器的使用6.2 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6.3 化学反应的观察与记录7. 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7.1 温度和热量7.2 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和吸热7.3 燃烧反应8. 物质的密度和浮力8.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8.2 影响密度的因素8.3 浮力的概念和应用9. 酸碱中的化学反应9.1 酸和碱的概念9.2 物质的酸碱性检验9.3 中和反应的应用10. 金属与非金属10.1 金属的性质和用途10.2 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10.3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分10.4 金属在酸中的反应11. 大气和环境11.1 空气的组成和组成比例11.2 空气中的污染物11.3 环境保护与碳循环12. 燃烧与安全12.1 燃烧的条件和类型12.2 燃烧反应的应用12.3 火灾的预防和灭火方法13. 化学肥料和肥料的使用13.1 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13.2 肥料的配制和使用13.3 肥料的种类和适用范围14. 合成材料14.1 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14.2 塑料和纤维类材料14.3 合成材料的制作和应用在学习八年级下化学的过程中,通过掌握上述知识点,同学们可以对物质和化学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化学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化学第三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复学生快速回顾复。

知识点1: 粉末的性质
- 粉末指的是细小的固体颗粒。

- 粉末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易于反应。

- 粉末可以吸附水分,因此应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知识点2: 石灰水的作用
- 石灰水是一种弱碱溶液,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 当二氧化碳通过石灰水时,会产生白色的沉淀,即碳酸钙。

知识点3: 反应过程的条件
- 反应过程中常常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

- 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产物。

知识点4: 化学反应的类型
- 化学反应主要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
原反应四种类型。

-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

-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 置换反应是指一种物质中的原子或基团被另一种物质中的原
子或基团取代。

-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
反应。

知识点5: 实验室安全
- 在化学实验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 实验室中应戴好防护眼镜,穿实验服,戴手套等,以保护自
己的安全。

- 实验室中的化学品要正确使用,并注意排放有害气体。

以上是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化学第三单元的复知识点梳理。

希望能帮助学生们进行复和回顾。

北师版初二化学下全册培优讲义

北师版初二化学下全册培优讲义

北师版初二化学下全册培优讲义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1 物质的分类- 介绍物质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解释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

1.2 元素和化合物- 定义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 简要说明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

1.3 物质的性质- 探索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举例说明不同物质性质的表现。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2.1 金属和非金属- 列举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

- 描述金属和非金属的一些典型性质和用途。

2.2 酸碱盐- 解释酸碱盐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介绍常见的酸、碱和盐的性质。

2.3 燃烧和氧气的利用- 讲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 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含义和利用。

第三章: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3.1 空气的组成- 揭示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

- 分析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比例。

3.2 氮氧化物的生成和污染- 解释氮和氧化物的产生和来源。

- 分析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3.3 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温室效应- 探讨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来源。

- 解读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四章: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4.1 酸性和碱性物质- 定义酸性和碱性物质的特征。

- 介绍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常见表现形式。

4.2 酸碱中和反应- 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 阐述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4.3 酸、碱和盐的溶液- 掌握酸、碱和盐溶液的常见特点。

- 实例化酸、碱和盐溶液的一些常见现象。

第五章:金属和非金属活动性5.1 金属和非金属的活动性- 解释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活动性。

- 分析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反应规律。

5.2 金属的赋存状态和提取- 描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赋存状态。

- 概括金属的提取方法及其相关特点。

5.3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探讨金属腐蚀的原因和过程。

- 提供金属防护的几种常见方法。

第六章:化学能与化学反应6.1 化学反应与化学能- 说明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八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化学下册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盐的性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生活中的化学和环境污染等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研究物质变化的重要内容。

八年级化学下册中,主要涉及了物质的性质、化学键、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

1.物质的性质物质分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大类。

其中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物理性质是指在物理实验中能够测量的性质。

2.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元素之间形成的连接,它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在八年级化学下册中,我们需要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原理。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反应式,它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元素或化合物的摆放和变化。

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我们需要知道平衡方程和反应类型等内容。

4.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原理是指化学反应的发生和进行,其中包括生成物的生成和反应物的消耗等内容。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条件和影响等方面。

5.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涉及到化学物质的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通过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化学反应的原理。

二、盐的性质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

在八年级化学下册中,盐的性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主要涉及到盐的生成、化学式、分子结构、酸碱中和反应等内容。

1.盐的生成盐的生成有多种方式,包括酸碱中和、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和单质的氧化等。

在学习盐的生成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生成方式和其反应原理。

2.化学式化学式是描述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方式,包括分子式和化合价式。

在八年级化学下册中,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根据元素价态推算离子式和写出化合价式。

3.分子结构盐的分子结构是由离子组成的,它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和化学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1、探究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A、红磷燃烧实验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注意事项:a、做红磷燃烧实验时,在锥形瓶地步铺一层细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描述整个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天平平衡。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如果红磷燃烧前后,小气球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若不用气球,不可以直接用瓶塞塞进锥形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橡皮塞的玻璃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橡皮塞的玻璃管上端系一个小气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为什么要迅速塞上瓶塞,点燃红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铁与硫酸铜实验a、在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的原因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铁+硫酸铜硫酸业铁+铜符号表达式:Fe+CuSO4 FeSO4+CuC、盐酸与碳酸钠的实验①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天平的指针偏右的原因:此实验装置不是密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没有测定其质量,使反应后的质量小于反应前的质量,所以天平的指针偏右。

③该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④由此实验,你对测定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操作上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实验中产生气体,反应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①反应前的质量为W1,反应后的质量为W2,若W1<W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②W 1>W2,原因是:由于坩埚钳上残留一部分氧化镁或随白烟逸散到空气中一部分氧化镁,使反应后的质量减少。

③如果在燃着的火焰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因为:反应前称量的是镁条的质量,反应后称量的是氧化、镤的质量,他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E 、氧化铜和氢气的反应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现象为:试管中的黑色固体变成光亮的紫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①文字表达式:氢气十氧化铜一→铜+水 ②符号表达式:H 2+CuO Cu+H 2O ③化学方程式:H 2+CuO=Cu+H 2O 二、质量守恒定律(一)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______________变化,不适合_____________变化。

2、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3、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空气)有无遗漏。

4、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物有气体的反应在_____________容器中进行,若在_____________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

(二)微观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五不变:1、宏观:(1)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

(2)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

2、微观 (1)_____________不变;(2)_____________不变;(3)_____________不变。

两个一定变:1、宏观:_____________一定变。

微观_____________一定变 两个可能变:1、_____________可能变;_____________可能变。

3、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的两个最常用的等式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三、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___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遵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二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觉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⑴ 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 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 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 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 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 2 + O 2Fe 2O 3 + SO 2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 、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 、S 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 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 2 、SO 2前面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 2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 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 2O 3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 2O 3的系数;2FeS 2 + O 21Fe 2O 3 + SO 2⑷确定O 2 、SO 2的系数:①由于O 2 、SO 2中只含有O 、S 两种元素,S 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 2 的系数,再确定O 2的系数。

由于方程式左边S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右边S 原子的个数也为4。

因此SO 2的系数为4除以SO 2中S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4作为SO 2。

的系数。

2FeS 2 + O 21Fe 2O 3 + 4SO 2②由于方程式右边O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11,因此左边O 原子的个数也为11。

所以O 2的系数为11除以O 2中O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1/2作为SO 2。

的系数。

2FeS 2 + 11/2O 21Fe 2O 3 + 4SO 2⑸再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即在方程式两边同时乘以2就可以。

4FeS 2 + 11O 2 2Fe 2O 3 + 8SO 2三、书写的步骤1、写 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 配平方程式3、注 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4、等 将横线改为等号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二、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 注意: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应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③单位必须统一。

附:前面一至五单元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 C + O 2点燃CO 2 S + O 2点燃SO 24P + 5O 2 点燃2P 2O 5 4Al + 3O 2 点燃2Al 2O 33Fe + 2O 2点燃Fe 3O 4 2Mg + O 2点燃2MgO2H 2O 2 2H 2O + O 2↑ 2KMnO 4K 2MnO 4 + MnO 2+ O2↑2KClO3 MnO 2△ 2KCl+3O 2↑ 2H 2O通电2H 2↑+ O 2↑2H 2 + O 2 2H 2O三、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公式 (1)气体密度(标准状况下)的计算式(2)不纯物质中某纯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式某纯物质的质量(g )=不纯物质的质量(g )×该物质的质量分数 (3)由纯物质的质量求不纯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式(4)某物质纯度的计算式(5)混合物中表示组分质量分数的计算式(6)产率、利用率的计算式原料损耗率%=1-原料利用率(转化率) MnO 2点燃△四、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