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产能评价
页岩气评价标准

页岩气评价标准据张金川教授页岩气有经济价值的开发必备条件:(1)岩石组成一般为30-50%的粘土矿物、15-25%的粉砂质(石英颗粒);(2)泥地比不小于50%;(3)有机碳含量一般小于30%;(4)TOC:底限0.3%,一般不小于2%;(5)Ro:0.4%-2.2%,高可至4.0%;(6)净厚度:不小于6m;一般在30m以上。
(7)岩石物性:Ф≤10%,Ф含气= 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8)吸附气含量:吸附态20% -90%之间,一般50%±;(9)含气量:1-10m3/t;(10)经济开发深度:不大于3800(4000)m页岩气成藏并具有工业价值的基本条件是:气藏埋藏较浅且泥页岩厚度较大, 母质丰富且生气强度较大以及裂缝发育等。
据侯读杰教授TOC:一般>4%,有机碳含量大于3%;( 据Burnaman (2009) TOC一般不小于2% ) Ro:一般在1.1%以上,Ro为1.1%~3.0%厚度:高有机质丰度泥岩(Corg>3.0%)连续厚度15m以上,如有机质丰度低,则须提高其厚度值;矿物含量:石英、方解石、长石等矿物含量大于25%岩石物性:Ф≤10%,Ф含气= 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地层含气:广泛的饱含气性,吸附态一般>40%;深度:<4000MTOC含量、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与有机质成熟度被认为是决定页岩气区带经济可行性的关键因素(Rokosh et al,2009)。
聂海宽内部控制因素:TOC:具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气藏TOC>1% ,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有机碳下限值可能会降低至0.3%;(Schmoker 认为产气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限值大约为2%;Bowker 则认为获得一个有经济价值的勘探目标有机碳下限值为2. 5% ~ 3%。
)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0.4%厚 度:具有良好页岩气开发商业价值的页岩厚度下限为9 m;据李延钧教授等页岩埋深:小于3000m,深于3000m 作为资源潜力区页岩单层厚度:大于30 m有机碳含量(TOC):2.0% 以上硅质含量:>35%,易于形成微裂缝;储层物性:K≥ 10-3mD、Ф≥4%有机质成熟度(Ro):1.4%-3.0%李教授根据以上六项页岩气评价指标提出了页岩气分级评价标准如下图所示:据Rimrock Energy, 2008 页岩气优选标准1ft=0.3048M How we look for in a gas shale? (Rimrock Energy, 2008)Burnaman(2009)认为:对于页岩气的形成而言,拥有高TOC的页岩的连续厚度至少为45m(150ft)。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因此,建立实际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标准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页岩油气发育条件及富集机理,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建立把测井资料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页岩油气资源ΔLgR模型页岩有效厚度氯仿沥青“A”法0 引言中国沉积盆地中富有有机质的泥页岩广泛分布,从震旦系到古近系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估算这些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候选区评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大致有2类,即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地质类参数控制着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与富集,包括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显示等方面;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包括埋深、地貌条件等,控制着开发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把测井资料等地物手段与地化实验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的分析,来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含量[1]。
1 页岩油的特征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一般只经过一次运移或进行了极短暂得到二次运移过程,在泥页岩层析中自生自储,以吸附态或游离态的形式赋存于泥页岩的纳米级孔隙或裂缝系统中。
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受到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影响,只有在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后,才可能生成油气资源,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则会转化形成页岩气。
页岩油主要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但在目前的开采水平阶段,吸附油很难开采出来,所以现今页岩油一般都指页岩油中的游离油;页岩气则同样包括游离气和吸附气。
2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2.1 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假设烃源岩有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而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流体组成;成熟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流体(水和生成的烃类)组成。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今天给大家推送此文,是该规范的编制部门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两位老师写的,原文发在“中国矿业报”6月12日上。
烟花未对内容有任何改动。
谢谢原文作者。
么么~2014年4月17日,国土资源部以公告形式,批准发布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DZ/T0254-2014)》(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14年6月1日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个页岩气行业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规范,是加快推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
《规范》的发布实施是我国非常规油气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管理和页岩气勘探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规范》的重要意义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页岩气为新发现矿种,确立了页岩气作为我国第172个矿种的法律地位。
国土资源部将页岩气按独立矿种进行管理,对页岩气探矿权实行招标出让,有序引入多种投资主体,通过竞争取得探矿权,实行勘查投入承诺制和区块退出机制,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促使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加大勘查投入,尽快落实储量,形成规模产量,从而推动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继201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页岩气开发利用减免税、页岩气产业政策以及与页岩气相关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督管理、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为页岩气勘探开发创造了宽松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其他有关页岩气环保、用水、科技和对外合作等政策措施也在加紧制定中。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重庆涪陵、四川长宁等地区已开始转入页岩气商业性开发。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2个,面积16.4万平方千米。
页岩气评价标准

页岩气评价标准据张金川教授页岩气有经济价值的开发必备条件:(1)岩石组成一般为30-50%的粘土矿物、15-25%的粉砂质(石英颗粒);(2)泥地比不小于50%;(3)有机碳含量一般小于30%;(4)TOC:底限0.3%,一般不小于2%;(5)Ro:0.4%-2.2%,高可至4.0%;(6)净厚度:不小于6m;一般在30m以上。
(7)岩石物性:Ф≤10%,Ф含气=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8)吸附气含量:吸附态20%-90%之间,一般50%±;(9)含气量:1-10m3/t;(10)经济开发深度:不大于3800(4000)m页岩气成藏并具有工业价值的基本条件是:气藏埋藏较浅且泥页岩厚度较大,母质丰富且生气强度较大以及裂缝发育等。
据侯读杰教授TOC:一般>4%,有机碳含量大于3%;(据Burnaman(2009)TOC一般不小于2%)Ro:一般在1.1%以上,Ro为1.1%~3.0%厚度:高有机质丰度泥岩(Corg>3.0%)连续厚度15m以上,如有机质丰度低,则须提高其厚度值;矿物含量:石英、方解石、长石等矿物含量大于25%岩石物性:Ф≤10%,Ф含气=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地层含气:广泛的饱含气性,吸附态一般>40%;深度:<4000MTOC含量、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与有机质成熟度被认为是决定页岩气区带经济可行性的关键因素(Rokosh et al,2009)。
聂海宽内部控制因素:TOC:具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气藏TOC>1%,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有机碳下限值可能会降低至0.3%;(Schmoker认为产气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限值大约为2%;Bowker则认为获得一个有经济价值的勘探目标有机碳下限值为2.5%~3%。
)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0.4%厚度:具有良好页岩气开发商业价值的页岩厚度下限为9m;据李延钧教授等页岩埋深:小于3000m,深于3000m作为资源潜力区页岩单层厚度:大于30m有机碳含量(TOC):2.0%以上硅质含量:>35%,易于形成微裂缝;储层物性:K≥10-3mD、Ф≥4%有机质成熟度(Ro):1.4%-3.0%李教授根据以上六项页岩气评价指标提出了页岩气分级评价标准如下图所示:据Rimrock Energy,2008页岩气优选标准1ft=0.3048M= How we look for in a gas shale?(Rimrock Energy,2008)Burnaman(2009)认为:对于页岩气的形成而言,拥有高TOC的页岩的连续厚度至少为45m(150ft)。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土资源部•【公布日期】2014.06.12•【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2014年4月17日,国土资源部以公告形式,批准发布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DZ/T0254-2014)》(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14年6月1日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个页岩气行业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规范,是加快推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
《规范》的发布实施是我国非常规油气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管理和页岩气勘探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规范》的重要意义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页岩气为新发现矿种,确立了页岩气作为我国第172个矿种的法律地位。
国土资源部将页岩气按独立矿种进行管理,对页岩气探矿权实行招标出让,有序引入多种投资主体,通过竞争取得探矿权,实行勘查投入承诺制和区块退出机制,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促使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加大勘查投入,尽快落实储量,形成规模产量,从而推动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继201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页岩气开发利用减免税、页岩气产业政策以及与页岩气相关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督管理、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为页岩气勘探开发创造了宽松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其他有关页岩气环保、用水、科技和对外合作等政策措施也在加紧制定中。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重庆涪陵、四川长宁等地区已开始转入页岩气商业性开发。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2个,面积16.4万平方千米。
考虑滑脱效应的页岩气压裂水平井产能评价理论模型

中图分类号:T E 3 5 5 .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 3 7 5 4( 2 0 1 3 )0 3 - 0 1 5 7 — 0 7
PRoDUCTI VI TY EVALUATI NG THEoRETI CAL M o DEL oF THE
F RACTURED S HALE. GAS HoRI ZoNTAL W ELLS CONS I DERI NG
2 0 1 3年 6月
大 庆石 油地 质与 开发
Pe t r o l e um Ge o l o g y a n d Oi l ie f l d De v e l o p me n t i n Da q i n g
J u n e,2 0 1 3
Vo 1 . 3 2 No . 3
Ab s t r a c t : Mu l t i — s t a g e f r a c t u r i ng o f t h e h o iz r o n t a l we l l s a nd l o w p o r o s i t y a n d pe r me a b i l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r e s — e r v o i r s ma k e s h a l e g a s p r e s e n t a l o ng - p e io r d t r a n s i e n t l i n e a r lo f w i n pr o d u c t i o n,t h e a bs o r b e d g a s de s o r p t i o n a n d t h e g a s s l i p p a g e e f f e c t i n na n o — po r e ma t r i x ma ke s h a l e — g a s p r o d uc i n g l a ws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t 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o n e s . Ba s e d o n t h e f e a t ur e s o f t h e t r a n s i e n t l i n e a r l f o w a n d d e s o r p t i o n,c o n s i d e in r g t h e s l i p p a g e e f f e c t ,t he p r o d uc t i o n f o r e c a s t i n g mo de l f o r t he s e k i n ds o f h o r i z o n t a l we l l s 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n d c a l c u l a t e d. O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a bo v e,t h r o u g h t he n u - me r i c a l i nv e r s i o n a n d c o mp u t e r p r o g r a mmi n g,t h e t y p i c a l c u r v e s o f t h e we l l p r o d u c t i o n a r e d r a wn.An d f u r t h e r mo r e f o u r lo f w s t a g e s a r e s u mma iz r e d i n t h e p r o d uc t i o n o f mu l t i - s t a g e f r a c t u r e d h o iz r o n t a l s h a l e — g a s we l l s :l i n e a r l f o w i n f r a c t u r e s,b i l i n e a r lo f w,l i n e a r lo f w i n ma t r i x a nd b o un d a r y — d o mi n a t e d lo f w.Th e p a r a me t e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a l y s e s s h o w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要求(试行)(意见征求稿)

附件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2012年7月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标准3 总则4 术语和定义5 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6 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7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估算8 技术可采储量计算9 经济评价和经济可采储量计算10 储量综合评价附录A(规范性附录)页岩气储量计算参数名称、符号、单位及取值有效位数的规定附录B(规范性附录)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关于储层的基本井控要求附录C(规范性附录)页岩气田储量规模和品位等分类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要求(试行)1 范围本要求规定了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及定义、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地面钻井开发时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适用于页岩气的资源勘查、储量计算、开发设计及报告编写;可以作为页岩气矿业权转让、证券交易以及其他公益性和商业性矿业活动中储量评估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要求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要求,然而,鼓励根据本要求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要求。
GB/T 19492—2004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D Z/T 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 Z/T 0216—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SY/T 5386-2000石油探明储量计算细则(裂缝性油气藏部分)SY/T 6098-2000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GB/T 19559—2008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GB/T 13610—2003 《气体组分分析方法》SY/T 5895-93石油工业常用量和单位(勘探开发部分)3 总则3.1 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采用GB/T 19492—2004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类体系。
3.2 从页岩气田发现直至气田废弃的各个勘探开发阶段,油气田的经营者,应根据勘探开发阶段,依据地质、工程资料的变化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分阶段适时进行储量计算、复算、核算和结算。
深层页岩气井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四川盆地南部永川区块为例

深层页岩气井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四川盆地南部永川区块为例曹海涛1,2,3 詹国卫1 余小群1 赵 勇11.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 西南石油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摘 要 影响深层页岩气井产能的地质和工程因素众多,明确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于深层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永川地区8口水平井为样本,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地质、钻井、压裂、生产等4个方面的19个参数与气井产能的关联度,明确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无量纲产能评价指标(QI )与无阻流量的关系式,进而针对永川区块南区和北区分别提出了提高页岩气单井产能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缝发育程度、Ⅰ类储层钻遇率、水平段长度、埋深、单段液量、加砂强度、压力系数、总有机碳含量和脆性指数等9个因素对气井产能起到了主要的控制作用;②所建立的QI 与气井无阻流量的关系模型,可实现对气井产能的快速评价;③建议在永川区块南区加强钻井的跟踪监测以提高优质储层的钻遇率,在北区则加强对压裂工艺的攻关,提升储层改造的效果以实现气井产能的突破。
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区的井位部署和压裂参数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气井 生产能力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 关联度 永川区块 四川盆地南部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S1.020基金项目: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深层页岩气综合评价及开发技术政策”(编号:P18058-1)。
作者简介:曹海涛,1987年生,博士;主要从事页岩气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吉泰路688号。
电话:(028)65286384。
E-mail:*****************通信作者:赵勇,1981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页岩气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吉泰路688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点源函数渗流方程及边界条件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的吸附与解吸机理
页岩气井的生产寿命通常比较长,部分甚至高达30年,产量年递减率一般 小于5%(多数为2%~3%)认为页岩气井稳产期较长的原因与储层吸附气含 量密切相关,页岩气后一阶段生产的天然气主要来自基质中的吸附气。页 岩气的解吸机制也是决定页岩气资源量至关重要的因素。页岩气的解吸机 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煤层气的解吸机理是相同的。在页岩层中,页岩 气在页岩中大部分以物理吸附状态赋存,页岩表面分子与甲烷分子间作用 力为范德华力。页岩气的解吸是吸附的逆过程,处于运动状态的气体分子 因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导致动能增加而克服引力场,从页岩中脱离 成为游离相,发生解吸。
页岩气的吸附与解吸机理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总结
1.页岩气藏是自生自储型低渗气藏,气藏中的气体主要以吸附态储存在页岩基 质颗粒表面或游离态储存于孔隙和裂缝中; 2.页岩气渗流机理为由基层表面解析,向裂缝中扩散,最后流向井底; 3.考虑页岩气吸附特性,建立页岩气在裂缝中流动的渗流模型; 4.通过对渗流模型的分析,得出产能的影响因素; 5.进行产能评价,包括页岩的解吸特性,使得气井产量递减更慢且生产时间更 长;Langmuir体积越大,压力传播越慢,产量递减越慢;Langmuir压力越小, Langmuir Langmuir 压力传播越慢,产量递减越慢等。
页岩气的吸附与解吸机理
页岩气的吸附与解吸机理
页岩气的开采通常采用人为的排水-降压的方式,打破能量平衡而形成甲烷气 被动解吸的过程。参考煤层气解吸率一般在40%左右,多小于70%,页岩气解 析率应该略大于煤层气。解析率主要与层位含气量和储层压力等因素有关;通 常认为,页岩孔隙孔容和比表面积的增大,会降低解吸率。当页岩气藏投入开发, 初期产量来自页岩的裂缝和基质孔隙,随着地层压力降低,页岩中的吸附气逐 渐解吸,进入储层基质中成为游离气,经天然和诱导裂缝系统流入井底,吸附 气的解吸是页岩气开采的重要机制之一。页岩气的解吸与页岩中泥质含量,页 理发育程度有关,泥质含量越高,页理越发育,解吸率也就越高。
杨亮
页岩气
页岩气 页岩气:是指主体上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存在于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 富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层系中典型的自生自储型低渗气藏,气藏中的气体主要以 吸附态储存在页岩基质颗粒表面或游离态储存于孔隙和裂缝中。
页岩气渗流机理
页岩气渗流机理
1.裂缝中游离气向井底流动,裂缝中压力降低 2.在压降的作用下,页岩气由基质向内表面解吸 3.在浓度差作用下,页岩气由基质向裂缝中扩散 4.在流体势作用下,页岩气遵循达西定律流向井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