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后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特点

合集下载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有何异同?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有何异同?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有何异同?
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但二人风格又有不同:(1)刘禹锡性格倔强刚毅,善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因而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和豪健雄奇的风格。

擅长近体,大都简捷明快,风调俊爽,哲理与诗情渗透其中;
柳宗元性格激切、执着,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很难解脱出来,诗作大都染上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作品于淡泊中呈现出幽怨冷峭的风格。

(2)刘禹锡最有代表性的是咏史怀古诗,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生沉思后的感悟,有一种隽永的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不仅有相当的深度和力度,而且耐人涵泳。

柳宗元成就最高的是山水诗,构思精巧,意境清新,情致深婉,处处流露出孤寂凄婉的情绪,显示出其清峻高洁的人格,苏轼概括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总的说来,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浅析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异同

浅析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异同

14神州文学浅析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异同王蕊东北石油大学摘要:中唐时期,政局不稳,党派林立,在此种消颓的格局下,诗坛上却陡然升起了两颗耀眼的明星——刘禹锡、柳宗元。

两位诗人遭遇相同,故而其诗歌内容亦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处世态度的差异,诗歌创作也有其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刘禹锡;柳宗元;诗歌;相同内容;不同风格刘禹锡其人心性豁达,所写诗歌也大多爽朗大气,有“诗豪”之称;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虽以散文著称于世,但其诗歌亦是中唐典范,世人将其与“昌黎先生”韩愈并称为“韩柳”。

两位诗人文采卓绝,却在政坛上屡受挫折,只有将满腔才情付于诗歌,由此成就了中唐诗坛。

一、刘柳诗歌的相同内容刘禹锡、柳宗元诗歌最主要的相同之处在于诗歌内容,这是由于两人有着相同的政治遭遇。

他们都参与了永贞革新,试图以己之力扭转佞臣当道的时局,但并未如愿,革新失败后两人被贬至偏远荒僻之地,一生的时间大多都是在那里度过。

生活的坎坷与仕途的不顺使得二人心中多苦闷,郁闷之情难以排解,他们便将其寄于诗歌之中。

刘柳诗歌的主要是写诗人心中的苦闷、惆怅,以及诗人不屈于现实压迫,仍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顽强与执着。

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因得罪权贵辗转被贬,抑郁愁苦之下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开篇便说“巴山楚水”是荒凉之地,而自己在穷山恶水中一呆便是二十三年,对自身的不幸命运进行慨叹的同时,也以“弃置身”三字也表现了诗人不得重用的不满与无奈。

紧接着他借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进一步悲叹自己被贬之久和世事变迁,淋漓尽致地展现其心中的哀鸣。

然而诗人并非是颓废消极之人,随即就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以及对眼前的逆境不屑一顾,襟怀不可谓不豁达。

永贞革新因不敌宦官集团的猛烈反击,无疾而终,积极推行革新的柳宗元也遭到贬谪。

期间他虽曾被召回却并未得到重用,因而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在他被贬初期柳母病逝,双重的打击让柳宗元愁肠百结,因此诗歌多哀怨愤懑之作。

关于刘禹锡柳宗元贬谪文学影响因素对比

关于刘禹锡柳宗元贬谪文学影响因素对比

关于刘禹锡与柳宗元贬谪文学的影响因素对比研究摘要:刘禹锡与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因其相似的遭遇及文学上的成就被并称为“刘柳”。

二人在贬谪文学的创作上亦都成就卓越。

虽然二者在贬谪期间,都或多或少的表现为抑郁和彷徨,但是二人的贬谪文学在微观上仍存在着差异。

本文便在此基础上从二人年少时的久居江南的经历对二人贬谪文学的情感基调的影响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风貌对二人贬谪文学的影响这两方面入手,对其贬谪文学的影响因素进行阐释与探究。

从而发掘刘禹锡和柳宗元在贬谪文学上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柳宗元刘禹锡贬谪文学刘禹锡和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诗坛的两位重要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们交情甚笃,才华相当,而且政治遭遇非常相近,故后人将他们以“刘柳”并称。

他们同登进士第,又从同一个地方入京供职,并且都参加了有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

他们在保守势力的打压之下,受到“二王八司马”事件的牵连,共同被贬谪到南方地区。

在贬谪远方的生活中,二人的心情无异于是苦闷的。

正是由于二人在遭遇上的相似性,所以才奠定了他们诗歌思想内容的共同基础。

但二人由于在年少经历、处世哲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他们二人的贬谪作品中便会存在彼此各异的风貌。

一、年少江南久居经历对刘柳二人贬谪文学情感基调的影响刘禹锡的贬谪文学在心态上更多的表现为旷达。

刘禹锡在被贬谪的初期,虽然抑郁之情难以言表,但是他逐渐自我调节,很快便在他的创作上呈现出自得其乐的特点。

在多次的贬谪生活中,可谓是愈挫愈勇,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首先,年少时期久居江南的经历为刘禹锡融入南方贬谪地的文化环境奠定了基础。

从《刘禹锡集》卷39中的《子刘子自传》中:“举族东迁,以为患难。

”“处,上人在吴兴,居何山,与昼公为侣。

”这两句便可以看出,刘禹锡在年少时期就久居江南之地。

而且长期吴越之地的生活也使得刘禹锡对江南生活留下了深厚的情感。

例如,在他后来的诗文中经常会有“越客”、“越郎”、“江南客”这类词语。

刘禹锡 柳宗元 元稹 白居易 诗歌鉴赏

刘禹锡 柳宗元 元稹 白居易 诗歌鉴赏

刘禹锡和柳宗元是中唐时期颇具盛名的两位诗人,后世人因这二人的友谊,也因二人相似的遭遇,将两位诗人并称“刘柳”。

二人都曾遭遇过命运不公的对待,但这也成就他们独特的诗歌风格,也让二人情系千年。

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朴素唯物主义者,虽曾经历过相似的命运,但其各自独特的性格让二人诗歌的风格迥乎不同。

刘禹锡的诗歌受他刚毅性格的影响,多为熊直刚健之风;而柳宗元的诗歌,在他性情的蕴养下,呈现出简淡幽深的风格。

不同的诗风,迥乎的性情,却也成为了知己挚友。

刘禹锡的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本来就性格刚毅,绕有豪猛之气,这种具有个人魅力的独特性格,为他的诗歌添染了几分豪气,再加上在忧患之年久居,生活为他谱写了一曲曲悲惨的曲子,他虽愤懑,但从未绝望,这也让他的诗歌呈现给我们的永远是豪气万丈的曲谱。

如《酬天乐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的前篇,我们无需多思,那沉闷苦楚扑面而来,但让我们着重认识的是那句全诗最精彩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我们很容易就能沉浸到对刘禹锡所述的情感中,虽然诗人也会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感到深深的惆怅,但仍然乐观豁达,不屈不挠,所有低沉的情绪,从这一句开始变得昂扬,最后的“暂停杯酒长精神”不由得让我们与他一般振奋精神、奋发向上。

虽然命运多桀,但是刘禹锡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和进取精神。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也并不是说他所有诗歌多是豪放的,而是多说他为诗人中的豪杰、出众者。

除去豪迈,刘禹锡的诗歌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例如《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悲秋,就成了秋天的特色,但刘禹另辟蹊径,“我言秋色胜春朝”,一言展尽风情,那是自信,那是激越。

再一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那是一片广阔的天地,秋高气爽,再多的情感,尽在不言中了。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一、刘禹锡字梦得,《刘宾客集》;柳宗元字子厚,《柳河东集》。

二、刘、柳交情甚笃,才华相当,政治遭遇接近,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贬所度过,奠定其诗思想内容的共同基础—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

如刘《酬扬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予同迁见赠》、柳《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清贺裳:“五古自是刘诗胜场,……非徒言动如生,言外感伤时事,使千载后人犹为之欲哭欲泣”,“柳五言诗犹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

”(《载酒园诗话又编》)。

三、刘禹锡。

(一)性格刚毅豪猛,虽感到心理苦闷,但始终不曾绝望,写《重游玄都观绝句》及《百舌吟》、《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表达愤懑反抗,讽刺抨击政敌。

“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

“感慨”增加其诗韵味,丰富其诗深度力度。

(二)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如七绝《秋词》、“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透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的表层,可看到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慨、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生命活力和乐观精神,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三)咏史怀古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在大跨度时空中,注入悲情,使作品具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隽永。

如《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等。

(四)长期谪居,受民间俚歌俗调浸染,创作富有民歌情调、介于雅俗之间的诗,清新质朴,真率自然。

如《竹枝词二首》。

四、柳宗元。

(一)与刘诗比较: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二)忧乐交替、以忧为主的心态,使柳纪游诗有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苏轼:“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妙绝古今矣。

然老杜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

论柳宗元与刘禹锡二度贬谪所作唱和诗

论柳宗元与刘禹锡二度贬谪所作唱和诗

论柳宗元与刘禹锡二度贬谪所作唱和诗摘要:唱和诗在中唐空前盛行,而柳宗元与刘禹锡皆为中唐时期诗人,两人交游甚密,经历相似,曾多次唱和,内容涉及赠别、诉说怀念、谈论书法等。

本文主要讨论柳宗元与刘禹锡二度贬谪时期的唱和诗的内容、创作风格,兼论与同时期其它唱和诗的异同,及对中唐唱和诗风的影响。

关键词:柳宗元刘禹锡中唐唱和诗柳宗元与刘禹锡皆是中唐杰出的诗人,二人于永贞元年(805)因革新失败一同被贬,于元和十年(815)被召回京,同年不久再度被贬为远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及到达后,二人一共作唱和诗十五首。

其中途中柳宗元三作赠别诗,分别为《衡阳与刘梦得分路赠别》、《重别梦得》、《三赠刘员外》;刘禹锡酬答三首为《再授连州至衡阳酬赠别》、《重答柳柳州》、《答柳子厚》;柳宗元又有《答刘连州邦字》,当是酬和刘禹锡之作,但刘禹锡原唱已佚;到任后,柳宗元作《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重赠二首》、《叠前》及《叠后》,刘禹锡答《酬柳柳州家鸡之赠并示孟仑二童》、《答前篇》和《答后篇》,此八首为二人谈论书法之作。

总计七绝十首,七律二首,五绝二首,五律一首。

本文拟从刘柳唱和的内容、创作风格及二人唱和诗在中唐唱和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并与他们同时期与他人的唱和诗进行比较。

一、刘、柳唱和诗内容分析在十五首唱和诗中,三次赠别,前两次中二人书写的内容、表达的感情极为类似:二人起初情感激烈,如柳诗中“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与刘禹锡的“去国十年同赴诏,渡湘千里又分歧”,二人于远州谪居十年,于元和十年(815)被召回京,途中,柳宗元写下“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赐环留逸响”,而刘禹锡亦写下“十年楚水枫林下,今朝初闻长乐钟”、“鸾翔阙底谢皇恩”可见二人胸中不平之气一舒,兴致高涨,作此类快意之诗。

然而不久再度远谪,二人的失望与悲苦可想而知。

“不苦在‘岭外行’,正苦在‘到秦京’。

盖‘岭外行’是憔悴又起头,反不足又道;‘到秦京’是憔悴已结局,不固正不然也。

浅析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异同

浅析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异同

浅析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异同作者:王蕊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中唐时期,政局不稳,党派林立,在此种消颓的格局下,诗坛上却陡然升起了两颗耀眼的明星——刘禹锡、柳宗元。

两位诗人遭遇相同,故而其诗歌内容亦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处世态度的差异,诗歌创作也有其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刘禹锡;柳宗元;诗歌;相同内容;不同风格刘禹锡其人心性豁达,所写诗歌也大多爽朗大气,有“诗豪”之称;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虽以散文著称于世,但其诗歌亦是中唐典范,世人将其与“昌黎先生”韩愈并称为“韩柳”。

两位诗人文采卓绝,却在政坛上屡受挫折,只有将满腔才情付于诗歌,由此成就了中唐诗坛。

一、刘柳诗歌的相同内容刘禹锡、柳宗元诗歌最主要的相同之处在于诗歌内容,这是由于两人有着相同的政治遭遇。

他们都参与了永贞革新,试图以己之力扭转佞臣当道的时局,但并未如愿,革新失败后两人被贬至偏远荒僻之地,一生的时间大多都是在那里度过。

生活的坎坷与仕途的不顺使得二人心中多苦闷,郁闷之情难以排解,他们便将其寄于诗歌之中。

刘柳诗歌的主要是写诗人心中的苦闷、惆怅,以及诗人不屈于现实压迫,仍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顽强与执着。

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因得罪权贵辗转被贬,抑郁愁苦之下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开篇便说“巴山楚水”是荒凉之地,而自己在穷山恶水中一呆便是二十三年,对自身的不幸命运进行慨叹的同时,也以“弃置身”三字也表现了诗人不得重用的不满与无奈。

紧接着他借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进一步悲叹自己被贬之久和世事变迁,淋漓尽致地展现其心中的哀鸣。

然而诗人并非是颓废消极之人,随即就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以及对眼前的逆境不屑一顾,襟怀不可谓不豁达。

永贞革新因不敌宦官集团的猛烈反击,无疾而终,积极推行革新的柳宗元也遭到贬谪。

期间他虽曾被召回却并未得到重用,因而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在他被贬初期柳母病逝,双重的打击让柳宗元愁肠百结,因此诗歌多哀怨愤懑之作。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诗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诗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诗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二十三年弃置身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全文共81字,字字珠玑。

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篇名作是刘禹锡一气之下挥毫写成的。

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

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

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

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

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

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仕途坎坷。

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人称刘宾客。

即便多次遭贬流放,却毫不屈服,依然信心满怀,善于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且风骨苍劲。

他的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的分量不大,却是艺术上极精湛而思想深刻的作品:
一、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

二、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

三、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

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刘禹锡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当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作品。

一、这些作品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如《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

以七绝写民歌体诗,前两句保持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则吸收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曲调凄凉怨慕的特点,又采用谐声双关、重叠回环等艺术手法。

二、这些民歌体诗都写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刘禹锡的诗被分为讽谕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

他的诗歌创作,善用典实而透脱不滞,词采丰美而笔致流利,造境明丽清远而风神俊爽,又有一种恢宏的气度,骨力豪劲。

一、他的讽谕诗和感遇诗多作于被贬期间。

讽谕诗词旨隐晦而寓意深刻。

感遇诗寄慨遥深而正气凛然。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一般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

通过对与前朝史实有关的古迹风景的描写,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

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三、他的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并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如《竹枝词二首》。

刘禹锡的诗写得都比较明快,他的近体则写得更含蓄精炼,风格刚健爽朗,对唐诗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

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仕途坎坷。

一、其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写谪贬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

二、在贬谪期间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

柳宗元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

如《江雪》、《渔翁》。

一、这两首诗是作者山水诗代表作,由于孤独寂寞,诗中呈现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二、虽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平淡风格影响,但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多了一层冷漠空寂,而且写得精刻孤峭。

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后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特色
一、题材不同
1.刘禹锡在贬谪期间创作了讽喻诗和感遇诗。

讽喻诗采用《诗经》比兴体制,词旨隐晦而寓意深刻。

感遇诗受阮籍咏怀诗影响,寄慨遥深而正气凛然。

他受巴山楚水的民谣俚曲影响,创作出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

2.柳宗元存诗主要作于贬谪期间,主要抒写被贬谪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忧愤深广。

作者再次遭贬后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

二、艺术特色不同
1.刘禹锡的诗歌总的特色是比较明快,民歌体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近体则写得含蓄精练,风格刚健爽朗,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2.柳宗元的诗歌风格清冷峭拔,他的山水诗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平淡风格影响,但多了一层冷漠空寂,而且写得精刻孤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