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总结多篇经济普查工作总结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总结多篇经济普查工作总结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总结3篇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省统计局、省经普办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级普查机构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圆满完成普查市级综合试点、“两员”选聘与培训、普查区划分与绘图、编制清查底册、清查摸底、普查登记和数据审核验收等阶段普查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普查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现将经济普查技术总结报告如下:一、扎实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开展试点和专题调研。
一是开展市级综合试点。
去年6-7月份,市经普办在花山区佳山社区全面开展市级综合试点工作,市、县(区)和街道的70余名业务骨干全程参与。
试点采用先清查后登记的方式,将清查上来的单位与市场监管、税务、编办、民政等部门行政登记资料比对后,组织二次上门查遗补漏。
在试点登记阶段,分别选取工业、服务业、商贸等行业较为集中的若干责任区域,对重点行业进行试点登记,重点加强对PAD实际操作的演练。
模拟经济普查全过程,达到熟悉普查流程、锻炼普查队伍的目的。
二是开展三项专题调研。
先后开展个体户普查方法、楼宇经济普查方法和乡村旅游普查单位核实三项省级课题调研,市、县统计业务骨干通过走访部门和调研对象,以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等方式,探讨利用工商、税务等部门资料直接获取个体户普查数据的可行性,研究楼宇经济的有效普查方法和乡村旅游普查单位的核实方法,并撰写调研报告上报省局,为普查的全面开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做好“两员”选聘与培训。
一是精心选聘普查“两员”。
针对清查和登记工作的不同需要,高标准、严要求,分阶段做好“两员”选聘工作。
重点从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中抽调文化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熟悉当地情况、有普查工作经验、具备财务和统计知识的人员担任普查“两员”。
清查和登记阶段分别选聘“两员”2600余名,并全部接受多轮业务培训。
二是强化普查业务培训。
在抽调业务骨干参加省级培训基础上,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并提前试讲。
坚持下挂一级、分级培训的原则,分区域、分层次开展各级经普办业务骨干和“两员”的业务技术培训。
2018年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汇报

2018年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汇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正在各个省、各个市、各个县区展开,我们要写好工作报告,将当时的情况记录下来。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2018年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汇报。
在省、九江市经普办的指导下,**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进展顺利,主要从8个方面作了努力。
一、加强了保障一是加强了组织保障。
6月26日,**市成立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政府办副主任、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发改委主任、财政局局长和统计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市综治办、编办、工信委、商管办、民政局、市监局、税务局、国土局、房管局、建设局、人民银行、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副职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统计局,安排3名年轻干部负责日常工作。
8月25日,21个乡镇场街道经济普查机构全部组建到位。
二是加强了经费保障。
7月初,**市经普办提交了万元工作经费报告,建议分3年支出,主要包括经济普查开支和“两员”工作补贴等。
当天,市政府决定全额批准、不打折扣、全力保障。
今年安排的万元已足额拨付到位。
21个乡镇场街道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采取列入预算或实报实销的方式,充分保障经济普查工作经费。
三是加强了“两员”保障。
**市157个行政村,44个居委会,万人,普查底册单位11626个、个体户10924户。
为了做好此次经济普查工作,我市要求各地在物色“两员”时,注重将“情况熟悉、责任心强、具备良好沟通能力、能熟练操作PAD”的同志选调上来。
乡村两级共选调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310名。
二、承担了试点根据九江市经普办安排,**市承担了市级综合试点任务。
8月10-11日,九江市经普办在**召开综合试点动员会和业务培训会,8月23-25日,在桂林街道召开市级综合试点现场会。
桂林街道办事处地处城乡结合部,下辖9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万人,既有大企业,也有小企业,既有个体工商户,也有外来租住经营户,一产、二产、三产行业丰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佛山市禅城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

禅城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基本情况禅城区统计局禅城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6月8日根据禅城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批发和零售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区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22081个,从业人员177092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91.5%和110.9%。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70.5%,零售业占29.5%。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75.0%,零售业占25.0%(详见表5-1)。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5%。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8.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5%,外商投资企业占0.7%(详见表5-2)。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342842万元,比2013年末增长72.6%。
其中,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902756万元,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40085万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75.3%和48.7%。
负债合计10492163万元。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347266万元(详见表5-3)。
(三)按镇(街道)分组情况。
2018年末,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单位数位居前三位的镇(街道)是:石湾镇街道6842个,占31.0%,比2013年末增长1.8倍;祖庙街道5633个,占25.5%,比2013年末增长92.0%;张槎街道5052个,占22.9%,比2013年末增长2.1倍(详见表5-4)。
表5-4按镇(街道)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指标情况二、住宿和餐饮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区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1385个,从业人员18099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79.8%和24.3%。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目录第一部分总说明一、普查目的 (1)二、普查对象和范围 (1)三、普查时点和时期 (2)四、普查内容 (2)五、普查方法 (3)六、普查业务流程 (3)七、普查组织实施 (8)八、普查法纪与质量控制 (9)第二部分普查表式一、普查表目录 (10)二、普查基层表式 (13)(一)一套表单位普查表式 (13)(二)非一套表单位普查表式 (47)(三)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表式 (55)(四)部门普查表式 (56)第三部分普查工作细则一、普查单位划分规定 (94)(一)基本规定 (94)(二)主要原则 (96)(三)有关问题的具体处理规定 (97)二、普查区划分及绘图工作细则 (102)1(一)普查区划分原则 (102)(二)命名和编码规则 (103)(三)普查区划分及绘图流程 (103)三、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聘及管理工作细则 (105)(一)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职责与工作任务 (105)(二)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选聘 (106)(三)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培训 (107)(四)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管理 (108)四、普查单位清查办法 (109)(一)清查目的 (109)(二)清查的基本原则 (109)(三)清查对象、范围和时间 (110)(四)清查方式 (110)(五)清查内容和清查表 (110)(六)清查用标准目录 (111)(七)清查的实施步骤 (111)五、普查登记工作细则 (144)(一)前期准备 (144)(二)数据采集与报送 (145)(三)数据检查、审核与验收 (147)六、部门实施普查的办法 (152)(一)编制、民政、税务、市场监管部门 (152)(二)人民银行 (153)(三)银保监会 (155)(四)证监会 (158)(五)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 (160)2(六)中央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 (161)(七)其他部门 (162)第四部分普查数据处理方案一、基本原则 (165)二、工作内容和要求 (166)三、普查数据处理环境准备 (168)四、普查数据处理软件准备 (170)五、单位清查阶段的数据处理 (172)六、普查登记阶段的数据处理 (173)七、数据安全 (174)八、质量控制 (176)九、时间进度安排 (176)第五部分普查全面质量管理办法一、总则 (177)二、普查需求确定 (178)三、普查方案设计 (178)四、普查方案审批 (179)五、普查任务部署 (179)六、普查区划分与绘图 (179)七、普查人员选聘及管理 (180)八、清查底册编制 (180)九、单位清查 (180)十、登记准备 (181)十一、普查登记 (181)十二、普查数据检查、审核和验收 (182)十三、普查数据汇总 (182)3十四、普查数据质量抽查 (183)十五、普查数据评估与发布 (183)十六、普查资料开发 (184)十七、普查总结 (184)十八、普查表彰和处罚 (185)十九、附则 (185)第六部分附录一、普查综合表式 (186)二、指标解释 (250)三、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374)四、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 (380)五、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计划表 (384)六、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业务流程图 (386)七、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分类标准和填报目录 (387)4。
xx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报告范文经济普查报告范文

xx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报告范文经济普查报告范文某某县经济普查工作汇报某某县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省、州经济普查室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经过宣传发动、业务培训、“地毯式”清查、普查入户登记、数据整理审核等后,现已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现将全县四经普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经济普查整体情况某年某月至某月,我县开展了经济普查前期清查工作,在经过“地毯式”清查、查漏补缺、数据排重、编码和审核、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理、孤儿产业判定等工作后,形成了清查底册。
随即于某年某月某日起,我县正式开展了经济普查入户登记工作,再次对数据进行新一轮的采集、排重、编码、审核、查漏补缺等工作,最终于某月某5日我县已全部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本次经济普查在清查阶段共核查单位某个,有效单位共计某个,底册中存在单位某个,新增单位某个,清查个体户某户,其中有证某户,无证某户。
普查阶段共录入单位某个,核查单位某个,录入个体户某个,个体运输户某个。
最终普查结果,按单位类型分,法人单位某个,产业活动单位某个;按统计行业分,农某个,工业某个,建筑业某个,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某个,服务业某个,社科文某个;按机构类型分,企业某个,机关某个、事业单位某个、社会团体某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某个、村(居)委会某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某个,寺庙某个;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某个,国有独资公司某个、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某个、股份有限公司某个、私营独资某个、私营合伙某个、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某个、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某个、其某个;按是否是文化产业单位分,文化产业单位某个。
(二)落实经普“两员”,加强业务培训我局抽调了两名业务人员并公开临聘了某名大学应届毕业生作为本次普查指导员,选取社区网格员、各乡镇统计员和业务骨干作为全县某个普查区的普查员,形成了一个机构健全、人员精干的普查组织网络体系,为全县搞好经济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总结

在全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镇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总结各位领导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做以简要汇报。
***地处县城中心地带,境内企事业单位、个体经商户相对集中,经济普查量大面广,任务繁重艰巨。
自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
共划分普查区域14个,抽调专职普查员40名。
现已全面完成了各类普查对象信息核实采集、PDA录入上报等。
工作中具体做到了以下几方面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靠实普查工作责任。
在全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镇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
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联村领导、各村支书、东(西)社区负责人为所在辖区内经济普查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签订《普查员承若书》40份,划分普查网络40个,确保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达到全覆盖,无缝隙,零遗漏。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普查工作氛围。
为提高普查对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镇普查办在主干公路沿线、县城街道、金龙工业园区悬挂经济普查宣传横幅5条,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经济普查信息4条,张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告知书》3200余份。
消除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在认识上思想上的顾虑,自觉依法接受普查,如实提供普查所需资料,积极履行法定的责任和义务。
三是全面清查核查,夯实普查工作基础。
镇上根据普查区域划分,采取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办法,按照县普查办的统一业务指导,对各类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开展了“地毯式”、“拉网式”摸排,并结合工商底册、民政底册、编制底册对普查对象逐个进行了核实。
共核查上报录入各类普查对象***个(其中个体***个、单位***个)。
同时,对经核实确属注销或停业的个体户、企业、单位进行了汇总说明。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

民政 府分管 副秘 书长 、市统计 局 局 长 、市发 展 改革 委主任担 任 ,成 员单 位 由市 政府 办 公厅 、 市 统 计 局 、市 发 展 改 革 委 、市 委 宣 传 部 、市 编
障和统一社会 信用代码 方面 的事项 ;市市场 监 管 委 、市 国税 局 、市 地 税 局 负 责 及 时 提 供 企 业 和个体工商户 名录 ;市编办负责及 时提供机关
办 、市 综 治 办 、市 民 政 局 、市 财 政 局 、市 国税 局 、 市地税局 、市市 场监管委 、市审批 办 、市工业 和 信息化 委 、市商 务 委 、市 教 委 、市科 委 、市 公 安
和 事 业 单 位 名 录 ;市 民 政 局 负 责 及 时 提 供 社 团 、基金会 、民办非 企业 单 位及 基 层 自治 组织 名 录 ;市 国 土 房 管 局 负 责 提 供 物 业 管 理 和 已备
根 据《全 国 经 济 普 查 条 例 》规 定 ,国务 院 决 定于 2018年开 展第 四次 全 国经济 普查 (以下 简 称 普 查 )。这 是 一 项 重 大 的 国 情 国力 调 查 , 要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习近平新 时 代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思 想 为 指 导 ,围绕 扎 实
局 、市 人 力 社 保 局 、市 规 划 局 、市 国 土 房 管 局 、 案房地 产 中介企业 名录 ;市委宣传部 负责指导 市 建 委 、市 文 化 广 播 影 视 局 、市 卫 生பைடு நூலகம்计 生 委 、市 涉及普查 宣传动员方 面 的事项 ;市规划局 负责
旅 游 局 、市 交 通 运 输 委 、市 金 融 局 、市 中小 企 业 局 、人 民银 行 天 津 分 行 、天 津 银 监 局 、天 津 证 监 局 、天津保监 局 、国家统计局天 津调查总 队 、天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总结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总结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工作,旨在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征,为正确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经过连续三年的工作,我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于近期顺利完成。
在这次经济普查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各级普查组织的作用,保障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始终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经济普查,以实现数据的全覆盖和真实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在普查工作中,我们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实施。
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普查,包括数据调查、实地踏查、企业家谈话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首先,在数据调查中,我们制定了调查问卷并广泛发放给各类企业和机构。
我们要求被调查单位如实填写调查表格,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多次回访,对疑问和不完整的数据进行了核实和补充。
其次,在实地踏查中,我们结合地方政府的协助,对各类企业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我们进入生产场所,了解生产运营情况,与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获取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通过实地踏查,我们发现了一些数据调查时可能漏报或错误报告的情况,并及时进行了核实和修正。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企业家谈话活动。
我们邀请了各行业的企业家代表,与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
在这些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些细微但重要的情况,如企业运营中的困难和需求等。
与企业家的实际接触,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总的来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普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各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够优化、产业升级进展缓慢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二
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11月20日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国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国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127.6万个,从业人员1182.9万人。
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19.5万个,从业人员1029.0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46.2%和70.6%(详见表5-1)。
表5-1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8.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6%,外商投资企业占0.6%。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6.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5%,外商投资企业占2.1%(详见表5-2)。
表5-2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
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52124.0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25.5%。
负债合计81967.0亿元。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4695.7亿元(详见表5-3)。
表5-3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国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14.9万个,从业人员353.2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75.1%和18.5%。
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3.3万个,从业人员113.8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下降16.1%和32.6%。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6617.2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390.1%。
负债合计95689.4亿元。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066.5亿元。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4076.2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78.6%。
本年支出(费用)合计4181.2亿元。
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国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7.9万个,从业人员414.8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73.8%和55.4%(详见表5-4)。
表5-4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
员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1%。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7.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7%,外商投资企业占0.9%(详见表5-5)。
表5-5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
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0360.8
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30.6%。
负债合计5447.6亿元。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832.3亿元(详见表5-6)。
表5-6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
指标
四、教育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国共有教育法人单位66.6万个,从业人员2230.5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60.8%和16.5%。
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37.7万个,从业人员1869.3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4.8%和4.1%。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957.7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221.6%。
负债合计5203.7亿元。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225.5亿元。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86105.1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68.8%。
本年支出(费用)合计38439.9亿元。
五、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国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27.3万个,从业人员1147.8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9.0%和25.1%。
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7.0万个,比2013年末下降22.6%,从业人员916.9万人,增长13.5%。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171.2亿元,比2013
年末增长157.4%。
负债合计5412.5亿元。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431.7亿元。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46746.3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60.6%。
本年支出(费用)合计35022.7亿元。
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国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56.7万个,从业人员419.8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46.4%和35.9%。
其中,企业法人单位50.7万个,从业人员336.4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92.5%和72.9%。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4187.5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26.0%。
负债合计18268.4亿元。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718.8亿元。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9077.1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31.8%。
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715.4亿元。
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1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159.7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5.1%,从业人员2508.7万人,下降7.4%。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的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20226.9亿元。
注释: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