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女性主义文学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旨在探讨女性在社会、家庭、个人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利,以及女性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挑战。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传达了对性别平等、女性权益和女性自我认同的关注和呼吁。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主要特点等方面展开探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女性主义文学的精髓。

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女性开始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探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文学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包括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弗吉尼亚·吴尔芙、爱丽丝·沃克等,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探讨了女性在家庭、职场、政治等方面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挑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中,不乏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作品。

比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通过对一个虚构的极权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描绘,探讨了女性被剥夺权利的现实,引起了人们对性别歧视的深思。

弗吉尼亚·吴尔芙的《达洛维夫人》,则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思想深度,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对当时的女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爱丽丝·沃克的《紫色》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人的故事,揭示了黑人女性在美国南方种族歧视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

女性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包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性别歧视的批判、对女性自我认同的探索等。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往往以女性视角展开叙事,揭示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呼吁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

女性主义文学批判了传统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强调女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倡导女性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文学作品,唤起了社会对性别议题的关注,推动了女性权益的进步和社会的性别平等。

总的来说,女性主义文学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全新的文学批评视角——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西方女作家作品的解读

全新的文学批评视角——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西方女作家作品的解读
歧 视 , 至憎 恨 。 女 虽 然 仃 自 己的 文 学 传 统 , 相 对 于 悠 久 的文 学 甚 妇 但 历 史长 河 , 实 在 是太 短 、 不 被重 视 , 太 难 引 起 重 视 了 。 1 它 太 也 在 8世 纪末 1 纪初 , 9世 我们 才 看 到妇 女 的写 作 。 简 ・ 斯 汀 到 勃 朗 特 姐 从 奥
全 新 的文 学 批 评 视 角 笺程 t 曩 历
论女性主义文学 批评 理论对西方女作家作 品的解读
王 延
性 作 品和 男性 批 评 的 , 是研 究 了在 人 心 日中 的妇 女应 该 是 什 么 只 在 西 方 文学 的历 史 中 , 父 权 制 文化 的主 导 地 位 , 由 男性 文学 家
妹 到 乔 治 ・ 略特 我 们 才 看 到 女性 作 家 开始 在 文 学 史 中 占有 一 席 之 爱
地 , 在 文 学 的长 河 中只 是 疏 星 散 见 。因 此 对 女 作 家 作 品 的 研 究 并 但
研 究 和 妇 女 文 学 传 统 的寻 找 上 。2 O世 纪 8 代 后 , O年 随着 研 究 的深 入 , 称 之 为 “ 性 批 评 ” 关涉 的 是作 为作 者 的虹 女 , 被 女 。 1 即研 究 作 为 生 产 者 的妇 女 , 究 由妇 女创 作 的文 学 的历 史 、 题 、 型和 结构 。 研 主 类
它 的课 题 包 括 妇 女创 造 性 的心 理 动 力 学 , 言 学 和 妇 女语 言 的有 关 语 问题 , 别 女作 家 或 女 作 家 集 团 文 学 生 涯 的轨 迹 , 学史 , 个 文 当然 也 包
不 多 见 , 且 传 统 的对 史 作 家 作 品 的 研 究 也 是 采 用 “ 而 男性 中心 文 化 ” 的男 性 视 角 展 开 的 , 用 性 的 标 准 对 之 加 以衡 量 。 这 样 闸 释 和 衡 并 量 的 结果 , 是 使 男 性 的文 学 经 典标 准 得 到 更 进 一 步 的确 , 性 文 就 男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学流派,旨在探讨和呈现女性的经历、权利和社会地位。

它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女性的声音和观点,揭示性别不平等和压迫,并呼吁社会的变革。

本文将对女性主义文学进行赏析,探讨其特点、影响和意义。

一、女性主义文学的特点女性主义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女性经历:女性主义文学关注女性的生活经历,探讨她们在家庭、社会和职场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作品中常常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情感和人生选择,展现她们的独特视角和价值。

2.批判性思考: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压迫进行批判性思考。

它揭示男权制度对女性的剥夺和限制,探讨性别角色的建构和社会期望对女性的影响。

通过文学作品,女性主义作家呼吁社会对性别问题进行反思和改变。

3.倡导平等与自由:女性主义文学倡导性别平等和女性的自由。

作品中常常呈现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和自由的努力,探讨她们争取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历程。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描绘女性的力量和抗争,激励女性争取自身权益。

二、女性主义文学的影响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唤起社会关注: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揭示女性的经历和问题,唤起了社会对性别不平等和压迫的关注。

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辩论,推动了社会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行动。

2.拓宽文学视野:女性主义文学丰富了文学的题材和视角。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中男性视角的限制,呈现了女性的独特经历和观点。

女性主义作品丰富了文学的多样性,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选择。

3.激励女性自我认同:女性主义文学激励了女性对自身的认同和自我实现。

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常常具有坚韧、勇敢和独立的品质,激励了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努力。

女性主义文学为女性提供了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重要参照。

三、女性主义文学的意义女性主义文学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1.促进性别平等: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揭示性别不平等和压迫,促进了性别平等的实现。

它呼吁社会对性别角色和性别期望进行反思,推动了性别平等的法律和政策改革。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引言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于女性身份和权益的关注所形成的一种流派。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背景、相关理论与代表作品,并对其在社会变革中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背景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源于对男权社会不平等待遇和剥夺的抗议,它同时也是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和自由表达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就几个重要背景因素进行介绍:1.社会历史变革:20世纪初至今,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妇女参政权、教育普及和经济地位提高方面。

这些变化为女性提供了更多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目标。

2.第二波 feminism 运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第二波 feminism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大量启蒙运动者开始重新思考性别和社会权力的关系,女性主义文学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

3.文学批评理论的兴起: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女性主义批评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指出传统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不公正描绘以及男权体制对于女性创作空间的压迫。

此种启发导致了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不断发展。

二、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与观点女性主义文学思潮融合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下面我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方向:1.性别建构理论:女性主义文学致力于揭示和解构社会对于性别角色和身份的刻板印象,并探索人类存在中的抑郁和奋进。

2.女性意识觉醒:这一观点认为,女性需要通过探索内心世界来找到真正的自我,并表达自己独特而有价值的声音。

3.自我故事述说:这一流派强调个人经历和亲身经历,并通过叙述个人经验来回应普遍化问题。

三、代表作品与作家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作品和作家,下面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1.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达洛维夫人》等作品,通过展示女性角色复杂而多样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社会剥夺对于女性身份认同带来的影响。

2.阿兰娜·芒塞特(Alana Massey):代表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声音之一,《三季华尔街股市日返索引》,关注现代女性在职场、爱情和自我认同方面的挑战与反思。

女性主义文学的定义

女性主义文学的定义

女性主义文学的定义
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体裁,它显示着女性对对社会重要但不受到认可的无形贡献的认可,并强调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它指出女性被排除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平等状态之外,以及一般女性特有的兴趣、问题和观点。

女性主义文学的范畴非常大,它不仅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文本体裁,而且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理解,这些途径包括了叙述学、社会学、文化史和行为主义视角等。

有时,女性主义文学也被认为是一个批判性文学运动,其目的是通过在作品中反映出社会中女性的演变,并成为一种声音,把主流思维关于女性的期望和标准抛在脑后。

除此之外,女性主义文学的概念也通过对民间和口头文学的研究而得以进一步完善。

例如,民间传说中的女性神话主题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女性的文学视角的表达,反映出女性的社会强烈的权利诉求。

另外,女性口头文学,包括传说、诗歌和其他民间形式,也被用作女性主义文学的媒介之一,表达出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壁垒与压迫。

在总之,女性主义文学是以反映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公平待遇为重点的文学体裁,它的定义并不限定语言,可能是文学、戏剧、小说甚至诗歌等形式,通过这种形式传达出女性的抱负、声音及斗争精神。

它注重影响力,不考虑形式,增强女性在社会中的普通角色,促进女性主义理论的演进。

文学专业论文女性主义文学视角下的性别与权力关系分析

文学专业论文女性主义文学视角下的性别与权力关系分析

文学专业论文女性主义文学视角下的性别与权力关系分析在文学专业中,女性主义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女性主义文学视角关注性别与权力的关系,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角色和权力结构,可以深入理解性别不平等问题,并推动性别平等的进步。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文学视角出发,分析性别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女性主义文学视角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角色。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男性通常被描绘为强大、自信和权力的象征,而女性则被刻画为弱势、依赖和被支配的对象。

通过女性主义的批判视角,可以对这种性别角色刻画进行反思和批评。

女性主义作家通过呈现自主、独立和强大的女性形象,挑战传统的性别观念。

通过塑造女性主角的形象,女性主义文学试图突破传统的性别角色限制,展示女性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价值。

其次,女性主义文学视角探讨性别与权力的关系。

在社会中,性别不平等问题体现为女性缺乏决策权、资源分配不公平和社会地位低下等方面。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展示女性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经历和挣扎,揭示性别对权力分配的影响。

通过描写女性在家庭、工作场所和政治领域中所遭受的歧视和压迫,女性主义文学呼吁社会重视性别平等问题,并促进社会变革。

第三,女性主义文学视角分析性别与权力关系的历史变迁。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女性的地位和权力分配方式不同。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考察文学作品的历史发展,揭示性别与权力关系的变化。

从无权益到争取权益的过程中,女性主义文学记录了女性在争取平等权力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批判,可以更好地理解性别与权力的关系,并为未来的性别平等努力提供借鉴。

女性主义文学视角下的性别与权力关系分析,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角色和权力结构,可以深入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

女性主义文学视角的分析,有助于推动性别平等的进展,并唤起社会对性别问题的关注。

未来,我们应继续关注女性主义文学视角的研究,并推动性别平等的实现。

《女性主义文论》PPT课件

《女性主义文论》PPT课件
波伏瓦声称,“女性是和男性一样是一 个自由自主的个体。”
(2)朱莉亚·克里斯蒂娃的《论中国妇女》
克里斯蒂娃关注写作主体的政治含义,批 评所谓连贯不变的语言系统,力图打破象征父 权的“象征秩序”,寻求被长期淹没的女性的 声音和心理现实。
精选PPT
16
(3)埃莱娜·西苏的“女性写作”文学理

• A.没有 “女性写作”的明确概念
式纳入社会秩序。
精选PPT
2
3.女性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 妇女解放运动,是对“厌女主义话语” 的反动,同时也是对女性禁忌和等级秩 序的质疑。
4.女性主义的发展阶段
克里斯蒂娃的《妇女的时间》将女性主义历 史发展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40~60年代) 是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的“女权”阶段。第二 阶段以1968年以后的新一代女性主义者为代表, 她们强调妇女同男人十分不同,以差异为名否 认男性秩序,并颂扬女性本质。第三阶段是进 入80年代,第三代女性主义者拒绝那种作为形 而上学的男女两分法,强调男女文化话语互补 关系。
第二讲 女性主义文论
提要: 女性主义:演变与特色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与旨趣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及关键词
精选PPT
1
一、女性主义:演变与特色
(一)缘起
1.女性生存文化境况:女性无“史”。
2.父权制是男性支配女性的一种历史性制度, 将女性压入社会的底层。
作为“边缘人”的女性丧失了“主体性”,
身不由己地被父系社会以符合其自身原则的方
精选PPT
29
迁移训练
• 1. 请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水浒传》 潘金莲形象。
• 2.如何分析《色戒》中王佳芝人物形 象的性与爱情关系,特别是大量的 性描写。

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反思

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反思

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反思在当代社会中,女性主义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发出了声音,也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探索了女性在社会和文学领域的地位和角色。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文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反思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女性主义文学的概念和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是指以女性为创作主体,剖析女性角色和性别问题的文学创作体裁。

它通过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展现女性的独特视角和价值,呼唤女性权益的平等与尊重,同时对男权主义和性别歧视进行批判,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女性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第一波女性主义文学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主要关注妇女权利和平等。

随后是第二波女性主义文学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关注妇女解放和性别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后续的发展如第三波女性主义文学运动,强调多元性别和跨性别议题。

二、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殊价值。

首先,女性主义文学为女性赋予了发声的权利和平等的话语空间。

它重视女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挑战传统的女性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

通过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女性主义文学为广大女性提供了表达自己心声的平台,引起了对女性权益的更多关注和讨论。

其次,女性主义文学打破了传统文学中的障碍和束缚。

它探索和塑造了独立思考、自由追求的女性形象,突破了传统文学对女性角色的限制。

女性主义文学的出现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和主题,使得文学创作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此外,女性主义文学对于社会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揭示性别歧视、女性压迫等社会现象,女性主义文学唤起了社会的关注,促使人们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进行反思和探讨。

它激发了女性群体的自尊和自信,同时也改变了社会公众对女性的认知和态度。

三、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反思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反思的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阁楼意象(房间意象)——幽闭的禁地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阁楼”是我同其他小伙伴的玩耍之地,“母亲们宣传计划生育,肉色的人体模型堆积在阁楼上……在无聊的下午,偷偷走到阁楼上,生殖器们被抛开了断面……”,同样在林白的另一部小说《日午》中的女主人公“在她死之前一直住在沙街上,住在她舅舅家的阁楼里”。陈染小说《私人生活》中:“我住在母亲遗留给我的古老P城里的一套房屋里,内心宁静,这套房宅,门窗遍布,回廊悠长。”《饥饿的口袋》中:“年轻的剧作家麦戈小节是在这一天夜深人静的茫夜里发现了这幢孤零零挂满爬山虎的阴湿隐蔽的旧阁楼的。”阁楼,即暗楼,指在房屋建成后,因各种需要,利用房间内部空间的上部,搭建的楼层,一般采光条件较差,从来就不是日常正常生活的居所。然而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女主人公多居住在阁楼或独居在自己的房间,在“阁楼”亦或是“房间”这样幽闭、狭小甚至灰暗的有限空间里生活。“阁楼”完全是一个由女性自己建构起来的一个封闭空间,除本身的物理封闭性外,女性主人公们又为它笼罩上了“窗帘”,使得本就幽暗的阁楼更加遮蔽,内心上完全建立起了心灵的“阁楼”。在这个只属于女性自己的心灵空间里,现实生活的种种约束、规定、条例、制度以及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非同性——男性,将会被“阁楼”自动屏蔽,完全不被过滤的整体性摒弃,置身其中的女主人公们完全活在女性荷尔蒙所支配的“心灵栖所”。无论在“阁楼”里住着的是像《饥饿的口袋》中的麦戈,过着梦呓一样的生活,“唯一抵御孤独与空洞的办法就是与她跳动的键盘上的手指进行自我交谈。”还是《致命的飞翔》中在风雪之夜,踏上圆凳,把自己的脖子套在房梁垂下的绳索上,无论她是怎样的女性,她们都用“阁楼”来抵御外部世界的诱惑,“自我孤立式”的将身体和心,放逐在“自我栖息”的园地里。这里永远是一种“不含有正常的男女混合荷尔蒙气场的残缺的气味”,一个拒绝男性,女性处于毫无戒备的自我状态的世界。
陈染在《私人生活》中,也有大量关于在镜前自赏的自恋文字:“小姑娘和他们没有规矩的身体被幽闭、被妥善保存着,完整如初地冷藏于她们自己的镜中。”“浴缸的对面是一扇大镜子,从镜子中我看见一个年轻的女子正侧卧在一只摇荡的小白船上,我望着她,她脸上的线条十分柔和,皮肤光洁而细嫩……倦怠和柔软会使人如此美丽和动心。”镜中的“自己”是迷人、高贵而骄傲的。镜子是自恋者无法割舍的爱物,因为在镜子前,女性得以完整地建构自己的形象,在镜像中得到自我认可和最大程度的心灵抚慰。
二.镜子意向——孤独的自恋
镜子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其各自丰富深邃的文化含义。女性与镜子间,似乎本能地联系在了一起。镜子与女性天然的亲密关系,成为一个有别于男性视角的独特手段,镜子的审美蕴藉,集中了女性性别意象、性别经验的私密标志。
林白在《一个人的战争》开篇:“我对自己的凝视和抚摸很早就开始了…”,在提到“容貌美丽而冰冷,终生未婚”的梅琚老师时,曾这样写道:“镜子很多。一进门正对着墙上就是一面半边墙大的镜子,如同剧场后台的化妆室。”暗示着女性与镜子间某种本能地关联,当女性赤裸的身体在镜像中一览无余时,一种私密与欲望的心灵状态便在“抚摸”中得到满足,这是源自女性内心的深层快感的激活。镜像中的“我”,仿佛是另一个“我”一个存在于不同维度空间的“我”,只有在镜子前才能显现的“我”,这个“我”被“父权制”模式下的承受的负重时,深藏的“女性之我”被唤醒,一种精神的释放像一只双头的怪兽,在镜面的作用下,暴露女性内心不为人知、不被关注的矛盾空间,扩大原本隐秘的心理暗流,以此反射到公众话语系统中,用一种类似极端、夸张的手段,表达女性自身的怀疑、觉醒、确定、反思在现代语境中的生存障碍。
关键词:镜子、阁楼、浴缸、女性主义、意象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代表性著作《一间自己的房间》,开创了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典型意象——房间。除“房间”外,“镜子”、“浴缸”三种意象,频繁出现在女性主义文学文本中。陈染、林白的作品中,尤为突出了以上三个意象群。所谓意象“概括的说,就是寄意于象,把情感化为可感知的形象符号,为情感找到一个客观对应物,使情成体,便于玩味关照。”因此,在女性主义文学中,“房间”(也可引申为“阁楼”)、“镜子”、“浴缸”三个意象必然指征着某种特定的情感体验,下文将详细论述其间的深意。
三.浴缸意象——母体的安全
浴缸作为文学意象的出现,也许正是女性主义文学所开创的,这个毫不起眼的卫浴用品,却在陈染和林白的作品中多次出现。戴锦华曾撰文这样评价陈染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陈染的作品从一开始,便呈现了某种直视自我,背对历史、社会、人群的姿态。或许正是由于这种极度的自我关注与写作行为的个人化,陈染的写作在起始处具有一种极为明确的性别意识。”浴缸是极为典型的女性性别意识的代表,在这个私密的空间里,女性便卸下所有的伪饰,肌肤被温暖的热水所包围,整个身体蜷缩在其中,沉静而轻松的放纵久违的温暖感,这一动作和身体姿态,与未出生时婴儿在母亲子宫内的状态几乎一致——双手环抱胸前,两腿侧弯至紧贴腹部,周围充溢着羊水的保护,如同浴缸中适度的水温,将“我”全部覆盖。因此,在女性主义文学里,浴缸远已超出物理属性,代表着回归母亲子宫的安全感。《私人生活》中这样写道:“自从母亲以及我亲爱的朋友都离开了以后,现在我只剩下我和这个浴缸了。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像个亲爱的人那样躺在它的怀抱……在这一瞬间,我做出了一个决定:将来死去的时候,就死在浴缸里,再也没有比这儿更美好的地方了。”整个自然界中生命的孕育,“将来死去的时候,就死在浴缸里”,寓意着生命回归本体的愿望。浴缸像母亲的子宫,给“我”带来了久违并安心的安全之感,仿佛只有在这里,才能躲避一切烦杂和尘世,逃离到只属于自己的私人领域,获得短暂而虚幻的安全。
论女性主义文学
摘要:20世纪西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运动掀起了女性解放的狂潮,而实际上,西方女权主义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源起于法国资产阶级和启蒙运动后。1790年法国女剧作家高尔日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标志着第一阶段的女权运动以推动立法为主,强调女性与男性平等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之后第二阶段的女权主义运动,也即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是女权主义在西方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在西方这股“热潮”的影响下,上世纪90年代,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在林白、陈染、海男等“新女性作家”的身体力行之下,女性文学逐渐被“浮出历史的地表”,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略却又特立独行的华彩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