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变现象解析
汉字的音变

音变汉字在实际运用中往往要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词语或者句子。
在这种情况下,连在一起的字在声、韵、调等方面互相影响,使一些字的读音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音变。
汉语普通话里的音变现象主要有三种:轻声、儿化和变调。
一、轻声:当一个音节失去了原来的声调,念得又轻又短,这就叫轻声。
常见的轻声情况有以下几种:(1)名词性词缀“子、头”和表示复数的“们”等。
例如:沙子的子,舌头的头,我们的们(2)用在句末的语气助词“啊、吗、吧、呀、呢、哇”等。
例如:行吧、好吗、谁呀(3)用在句中的结构助词“了、的、得、地、着、过”等。
例如:走了、美丽的花儿、走过、大得很(4)一些口语中的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例如:地方、口袋、点心、部分(5)双音节动词(第二个字本身是轻声的),重叠后的第二、第四个音节读轻声。
例如:比试比试、比划比划、休息休息(6)人称的第二个重叠字。
例如:妈妈、爸爸、伯伯、爷爷二、儿化:儿化后的词在词义、词性、情感色彩方面都有变化。
(1)区别词义,例如:灯笼(工艺品)——灯笼儿(中药材)(2)区别词性,例如:盖(动词)——盖儿(名词)(3)表示亲切或者喜爱的感情,例如:小球儿、花儿、小猫儿(4)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例如:雪花儿、米粒儿、药片儿三、变调(1)“一”的变调单独使用或者在词尾句末或者表示序数时,读第一声。
例如:一、二后面跟着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的字时要读第四声。
例如:一群后面跟着第四声的字时,读第二声。
例如:一样夹在词语中间要读轻声。
例如:读一读(2)“不”的变调单独使用或者在词语末尾时,读第四声。
后面跟着第一声、第二声和第三声的字时,读第四声。
例如:不能后面跟着第四声的字,读第二声。
例如:不对夹在词语中间时,读轻声。
例如:行不行(与“一”的变调类似)。
音变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音变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音变是指语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现象。
在现代汉语中,音变是汉语语音系统的一种重要特征,它反映了汉语的语音演变过程。
一、声母音变在汉语中,有些声母在特定的环境下会发生音变。
例如,“b”在声母的位置上,会在和“u”、“v”结合时发生音变,变为“p”。
这种音变叫做爆发音变。
另外,“z”、“c”、“s”在声母的位置上,会在和“i”结合时发生音变,变为“ʦ”、“ʦʰ”、“ʂ”。
这种音变叫做送气音变。
这些音变一方面丰富了汉语的音位系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汉语语音系统的规律。
二、韵母音变韵母音变是汉语中的另一种常见音变现象。
在特定的情况下,韵母发生变化,使得词语的发音有所不同。
例如,“ei”在声母“b”、“d”、“g”后面时,会发生音变,变为“e”。
这种音变叫做韵尾省略。
另外,“a”在一个音节的末尾时,会发生韵尾的转音,变为“e”。
这种音变叫做韵尾转音。
这些音变使得汉语的发音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反映了汉语音韵演变的规律。
三、声调音变声调音变是汉语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
在特定的语境下,词语的声调会发生变化。
例如,“一”字在单独念时的声调是“yī”,但在一些词语中,它的声调会变为“yì”。
这种音变叫做调值变化。
另外,有些词语在连读时,声调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过去”的声调是“guòqù”,但在连读时,会变为“guòqu”。
这种音变叫做连读变调。
这些声调音变反映了汉语词汇的音调演化过程,使得汉语的语音系统更加灵活多样。
总结起来,音变是汉语语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汉语的语音演变过程和音韵规律。
通过对音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的语音系统,丰富我们对汉语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音变规律有助于正确发音,提高语言交流的有效性。
所以,对于学习汉语的人来说,深入研究音变是必不可少的。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我们在进行口语交流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发出每一个音节,而是根据语意的需要将一连串的音节连续发出,:,形成语流。
在这个过程中,相邻的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使语音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音变。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音变四个方面。
音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把这些规律运用于口语表达中,能使我们的语言更流畅、更自然、更谐调,发音更轻松。
1.1 变调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有些音节的基本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
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普通话中比较明显的变调有两种: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
1.1.1上声变调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未尾才有可能读原调。
(1)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即在非上声前,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1,变调调值描写为214 211。
例如:(上声+阴平)=211+55百般bǎibān 摆脱bǎituō保温bǎowēn省心shěngxīn 警钟jǐngzhōng 火车huǒchē(上声+阳平)=211+35祖国zǔguó旅行lǚxíng导游dǎoyóu改革gǎigé朗读lǎngdú考察kǎochá(上声+去声)=211+51广大guǎndà讨论tǎolùn挑战tiǎozhàn土地tǔdì感谢gǎnxiè稿件gǎojiàn上声在轻声前调值也变成半上声211。
例如:(上声+轻声)=211+0矮子ǎizi斧子fǔzi奶奶nǎinai姐姐jiějie尾巴wěiba老婆lǎopo耳朵ěrduo马虎mǎhu口袋kǒu dɑi(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为35。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汉语拼音是一种将汉字音节用拉丁字母表示的拼写方法,方便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们能够准确地发音和标注。
然而,汉语拼音中存在着音变和变调的现象,这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汉语拼音的音变和变调,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音变1. 韵尾音变韵尾音变是汉语拼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之一。
在普通话中,韵尾音/s/和/n/在发音时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字母“s”在发音时会变成“sh”,而字母“n”在发音时会变成“ng”。
这种变化通常是由于前后音素的影响。
2. 声母音变除了韵尾音变外,声母音变也是汉语拼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例如,字母“zh”在发音时可能会变成“j”,字母“ch”在发音时可能会变成“q”。
这种变化是由于发音时舌位的不同造成的。
二、变调在汉语拼音中,还存在着音调的变化。
汉字的拼音中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但是,在实际发音中,有时会出现变调的情况。
1. 语气变调在汉语拼音中,当某个字在特定语境下表达不同的语气时,声调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字母"ma"在第一声和第二声时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而在句子中的语气变化时,可能会将本来应该是第一声的发音变成第二声。
2. 语调变调此外,句子的语调也可能会导致汉语拼音中的变调现象。
在汉语中,整个句子的语调起伏和语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会影响到拼音的发音。
例如,当句子中存在强调词或感叹词时,可能会导致字母的声调发生变化。
三、解决方法对于学习汉语拼音时遇到的音变和变调问题,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解决:1. 注重模仿学习者可以多听多模仿标准的汉语发音,尤其是与音变和变调有关的发音。
通过模仿,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
2. 多练习多进行汉语口语的练习,特别是针对音变和变调的音素。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准确的发音方式。
3. 借助教材和工具使用一些专门针对汉语拼音音变和变调问题的教材和学习工具。
普通话的四种音变现象用

无处不在的普通话音变现象所谓的音变是指说话或朗读时,要把音节组成词、句连续发出。
在连续的语流中,音节之间、音素之间、声调之间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音变主要是同化、异化、弱化、增音、减音、脱落、换位、代替、转化等。
普通话语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轻声、变调、儿化、语气词“啊”的变化等。
第一: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
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音节在词或句子里失去了原调,被念成一种相对较短较轻叫含糊的调子,这就是“轻声”。
轻声是音节连读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一般情况下,前面的音节是上声,后面的轻声就稍高;前面的音节是阴平、阳平或去声,后面的轻声就低。
第二变调音节连续发出时,有些音节地调值会发生变化,就是变调。
普通话主要有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和重叠式形容词的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1.两字上声词语,前一字变读阳平如:处理小姐老虎懒散2.结构为2+1的三字上声词语,前两字变读阳平如:跑马场手写体3.结构为1+2的三字上声词语,中间一字变读阳平如:小两口老古董(二)重叠式形容词的变调重叠式形容词的三种形式,即AA式、ABB式和AABB式。
1.AA式一般不变调。
例如:快快地、长长的。
只有带儿化韵尾时第二个叠字变成阴平。
例如:慢慢儿地暖暖儿的2.ABB式后面的两个叠字都变成阴平。
例如:热腾腾甜蜜蜜3.AABB式第二个字变轻声,第三、四字变阴平。
例如:漂漂亮亮明明白白(三)“一”和“不”的变调1.在去声字前面都变读阳平如:一律不动声色2.“一”在非去声字前面变读去声如:一直一生一早3.“一不”在重叠动词中变读轻声如:想一想来不来第三:儿化在普通话里,卷舌元音er自成音节时,只有“儿、耳、而、饵、尔、二”等几个字。
普通话的er可以同其他韵母结合起来(写成r),构成卷舌韵母(儿化韵),这种现象就是儿化。
普通话的韵母除er ê之外,都可以儿化。
儿化韵里的er不能念成er,只在前面韵母的元音上附加一个卷舌动作,是那个韵母带上卷舌的声音。
第二讲普通话音变

(三)轻声出现的规律 1、助词 结构助词——的 de) 结构助词 的、地、得(de) 动态助词——着 动态助词 着、了、过 语气助词——吗 语气助词 吗、吧、呢 2、叠音词和动词重叠的后一个音节 姐姐 看看 劝劝 解释解释 表演表演 3、构词用的虚语素 子——桌子 点子(zi) 桌子 点子(zi) tou) 头——丫头 枕头 (tou) 丫头 好了(le) 了——算了 罢了 好了(le) 算了 人们(men) 们——我们 他们 人们(men) 我们 记得(de) 得——觉得 使得 值得 记得(de) 觉得 怎么(me) 么——这么 那么 多么 怎么(me) 这么
二、轻 声 (一)轻声的作用 有些轻声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例如: 有些轻声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例如: 东西(dōngxi) 泛指各种事物,或特指人或动物。 东西( dōngxi) 泛指各种事物 , 或特指人或动物 。 东西(dōngxī) 东西(dōngxī) 眉目(m (méimu) 眉目(m imu) 东边和西边。 东边和西边。 事情的头绪。 事情的头绪。
除外) ng, r,元音鼻化 元音鼻化。 3、韵尾是ng( “ing”除外)的,丢ng,加 r,元音鼻化。 韵尾是ng( ng 除外 bāngmáng ng( ng ng-- mar) 帮忙儿 bāngm ng(máng-- mar) bǎndèng ng( ng ng-- der) 板凳儿 bǎnd ng(dèng-- der) nhuáng ng—huar 蛋黄儿 dànhu ng(hu ng huar) nhu ng(huáng huar) xiǎoxióng xióng--xior ng( ng--xior) 小熊儿 xiǎoxi ng(xi ng--xior) 4、韵母是 i、 ü不变,加 er 不变, 、 、 不变 xiǎojī(jī--jier) 小鸡儿 ( ) jīyú(yú--yuer) 金鱼儿 ( ) 5、韵母是 in、ün 丢n, 加 er 、 、 , jiǎoyìn(yìn--yier) 脚印儿 ( ) héqún(qún--quer) 合群儿 ( ) 6、韵母是“ing ” 丢ng,加 er 元音鼻化。 ng, 元音鼻化。 、韵母是“ diànyǐng yǐng--yer) nyǐng( --yer 电影儿 di nyǐng(yǐng--yer) 7、韵母是舌尖元音 ,丢i,加 er。 、韵母是舌尖元音-i, , 。 shízǐ (zǐ—zer) 石子儿 ) méishì(shì--sher) 没事儿 ( ) (三)儿化韵的书写 儿化韵的书写——原音节+r 原音节+ 三 儿化韵的书写 原音节 底儿dǐr 小孩儿 xiǎoháir 红头绳儿 红头绳儿hóngtóushéngr 底儿
普通话音变现象的分析

普通话音变现象的分析音变是指在于六种,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因为前后互相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里谈的音变是共时的语流音变,主要是连读音变。
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普通话中的音变!1.什么是音变说话时不可能一个个音节按原有的声音发出来,因为在语流中,音节相连时相互之间会受到影响,产生一些语音的变化,这就是普通话语音的音变。
常见的音变现象有音节的连音变化和声调的变化。
2.音变的种类(1)上声的变调上声是曲折的降升调型214,在实际语言里一般很少发出这样完整的曲折调型,它的变调是随着后面相连音节的声调决定的。
①上声字在阴平、阳平、去声字前面变为211,只降不升,如:阴平前,法规f?guī、美观měiguān阳平前,法庭f?tíng、美德měidé去声前,法院f?yuàn、美妙měimiào②上声字在上声字前面(两个上声相连)变为像35,只升不降。
如:上声相连,法典f?di?n、美好měih?o上声字只有在单独成句或者处在句尾才会读出完整的降升调型。
(2)“一”“不”的变调关于“一”的变调①“一”的基本调是阴平yī,但在实际语言中它和其他声调的音节相连时,会产生变调,一共有三种变调现象。
如:②单念、在词句末尾和作序数时,读原调阴平55。
一、二、三、……长短不一住在一楼(第一层楼或第一号楼)③后一个连续读音节是去声时,读阳平35。
一唱一和一律一件④后一个连读音节是阴平、阳平、上声时,读去声51一生一张一同一层一举一板一眼⑤嵌在尝试态(短时态)动词之间时,读轻声。
听一听看一看关于“一”的变调①“不”的基本调是去声bù,但在实际语言中它和同声调去声音节相连时,会产生变调。
如:②单念,在词句末尾,以及后一个连读音节是阴平、阳平、上声时,“不”读原调去声51。
“不!不!不!”他一连说了三个不。
不!决不!不依赖不同意不管③后一个连读音节是去声时,读阳平35。
一成不变不上不下不去④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与补语之间,读轻声。
论汉语口语中的语音变化现象及其研究

论汉语口语中的语音变化现象及其研究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各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显而易见。
在汉语口语中,语音变化现象是极为普遍的。
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汉语的发展和使用,因此对汉语语音变化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声母变化现象(1)送气:汉语口语中的气音和非气音的区别在一些发音上表现得很明显,例如“p”、“t”、“k”等浊音在发音时加上气息就成了相应的清音。
在口语中通常以轻度送气的方式表现,但是口音不同的地方送气的强度和频率不尽相同。
例如在普通话中,/d/、“t/发音时轻微送气,但是在南方方言中,常常呈现绝对的清音,没有任何送气声。
而在北方某些地方,/b, p/发音时会强烈送气,常常被认为是/d/与/t/的呈现。
(2)爆破:在汉语口语中还存在一些声母加一定的爆破声和嘴唇紧闭的情况。
例如在北方话中/b/、/p/、/m/三个有音和/w/、/f/、/h/三个音在发音时会比普通话更具有爆破感。
此外在南方话中,/b/、/p/、/m/这三个音就会变得更加轻柔,包括自发音知识家族的声母也可能会被轻度爆破。
二、韵母变化现象(1)硬化韵母:在口语中,许多汉语韵母在特定的音位、语境中会出现前后韵母的变化,大多呈现出硬化的趋势。
例如,/i/音位在某些口音中会发出带有较强后缀的音质,舌头会向后倾来感受舌的支点;/u/音位会呈现更加前突的韵唇音。
(2)软化韵母:在口语中,某些汉语韵母在特定语境中会软化,呈现出特殊的音质。
常见的例子包括南方话的/er/韵母,普通话的/i/韵母等。
(3)结尾变化:在口语中,一些汉语韵母在结尾时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某些方言中,/i/韵母结尾时会轻微加上/h/,这也是许多汉字在方言中的作用形式;/y/音位结尾时会轻微加上/w/声,例如“不行”在某些方言中会念作“不兜”。
三、声调变化现象汉语语音中除了具有声母、韵母变化外,声调变化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虽然汉语语音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声调,但是在口语中各地区的声调变化却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世桢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纯属应用语音学教材,理论研究色彩较浓,各章相对独立,设有思考题和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研读时要考虑三方面:学习内容与目标,基本概念分辨及相关知识,教学方式与效果。
第四节普通话的主要音变现象主要概念:音变、逆向音变、顺向音变、连读变调、轻声、儿化、儿化韵讨论题:1. 阐释你所认知的“音变” 。
2. 举例说说各种语言中较为普遍的音变现象。
3. 普通话特有的音变现象有哪几种?它们都是逆向音变吗?4. 汉族人和外国人对普通话连读变调的掌握过程一样吗?5. 轻声是第五种声调还是变调现象?为什么?6. 从发声学上说,轻声音节的变化有哪些?7. 从词汇音系学上说,轻声词语如何分类?除此还有怎样的分类?8. 谈谈自由音变与不自由音变。
9. 阐释“儿化是具有很强表现力的语音手段”的含义。
10. “金鱼儿”“张文儿”中的“儿”是个指小的词缀吗?11. 儿化的发音规律是什么?12. 语气词“啊”的变读规则是什么?13. 话语中语气词“啊”一定要按照上述规则发音吗?关于音变音变内涵语音/历时的(历史音变)语音经过一段时间而产生的历史变化变化共时的流音变(联合音变)应用于跨越语素边界或跨越词边界的音段序列的各种音系过程特拉科斯在语流中,由于连续发音,邻近音节的音素或声调互相影响,音节的原来读音就有可能发生各种临时变化。
腭化、唇化、-弱化、换位音变现象------ 普通话中特殊的: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变读普通话音变现象较多:有普遍性音变,有特殊性音变。
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与之相同或相近。
面包→ [mi εmp αu](逆向音变)异化: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变得不同。
土改→涂改、起码→骑马(逆向音变)弱化:语流中有的音发得不那么清晰,有脱落,有央化。
轻声音节木头→ [mut']豆腐→ [touf]妈妈→ [mAm ?](顺向音变)鼻化:韵腹元音受鼻音韵尾感染,发音时软腭提前下垂,气流进入鼻腔,成为鼻化音。
iang (逆向音变)浊化:清辅音变为对应的浊辅音。
鼻子[pi35dz ?3](清辅音[tz]变为浊音[dz],舌尖前元音-i变为央元音?)哥哥[k Y 55g ?2](清塞音声母变浊塞音,后元音变央元音)川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一一顺向音变音变过程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一一逆向音变|(汉语一、普通话语流音变之一?变调?一)变调的产生“由于人们对发音动作简便的要求,语流中相邻音节的声调在调型调值方面发生一种相互协调的变化,因此产生变调。
王福堂,丰富的语言接触+长期的模仿实践=内隐学习 /二) 变调的掌握 -------- 整的规则了解+系统的综合训练=夕卜显学习三) 变调的种类连读变调轻声(顺向)上声变调1 “一” “七” “八” “不”变调四)轻声特点(从发声学上说,轻声音节的变化有哪些?) 1. 音高上,轻声的调值 音高是在相邻音节 前字声调的影响下 产生的:阴平字+轻声字→ 55 — 2叔叔 跟头 柑子 蹲下 金的 的、小小的、长长的形容词重叠后变调快儿的、慢慢儿的【不具有周延性】挺、金灿灿 /恭恭敬敬、清清楚楚厂AAlAA 的 大大的、瘪瘪AA 儿(的)早早儿的、快 ABB 亮堂堂、热腾腾l 直挺AABB 漂漂亮亮、老老实实阳平字+轻声字→35 — 3 伯伯 石头 桃子 爬下 银的上声字+轻声字→21 — 4 姐姐 里头 李子 躺下 铁的去声字+轻声字→51 — 1 妹妹 木头 柿子 坐下 镍的 2. 音长上,音节短促化(短一半)一一轻声是没有音高变化 的短促音节。
3. 音质上,音色变化不定,音段特征的总趋势是弱化:送气音→不送气音云彩、客气 辅音中Y 清音→浊音耳朵、爸爸 律是 '擦音→无擦通音 豆腐、东西 音、塞擦音、擦音声母变读为相对的浊音,前响复元音→单元音回来、脑袋 单兀音→脱落 意思、东西要非常自然地实现我的t 7→d ?爸爸PA →bA 两个k Y →g ?人家,, 轻声整体特点:音节弱化一一既短又轻、调值不保、音色含 混 课外探究:轻声是第五个声调,还是变调现象,还是另一音 变现多变读为央[?]或脱落。
出去、鼻子、哥哥轻声音节中音强也变弱四种物理属性的变化在生理发音时 般规象?为什么?五)从词汇音系学上说,轻声词语分类如何?除此还有怎样的分类?从词汇音系学分,有具体规律的,可叫语法轻声;无具体规律的叫词汇轻声。
语法轻声:1 •语气词来吧、对吗、她呢、好啊、巧哩、算了吧2.助词除“所”以外小的、轻轻地、说得好、看着、走了、来过、同学们3.部分名词、代词、形容词的后缀桌子、孩子、木头、馒头、嘴巴、尾巴、哑巴、我们、什么、怎么、在乎、热乎、软和(huo)、掺和(搀和)4.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语素墙上、屋里、山下、水池边、里面、上边、那里5.动词、形容词后的趋向动词放下、带来、起来、出去、坐下去、想起来、冷下去、热起来6.部分重叠式名词、动词的后一音节听听、看看、说说、妈妈、宝宝、蝈蝈、猩猩7.量词“个”这个、三个8.夹在叠音中的“一”“不”,夹在动词和补语之间的“不”练一练、走一走、去不去、大不大、讲不清、拉不开词汇轻声:白净、动弹、灯笼、喇叭、能耐、爽快、喜欢、帐篷、祖宗、云彩从表义上分有区别作用:生意、大人、老公、老娘、文气、运气、德行/温和-温和、舌头-蛇头、帘子-莲子无区别作用:太阳、早晨、熟悉、态度、楼上、出去、星星、大不大从读音上分不读轻声:分析、气氛、工人、商人、快乐、友谊J’只读轻声:包涵、招牌、自在、挑剔、护士、苗条、怎么、我们有两读的:葡萄、玻璃、太阳// 女人、口音、地方六)轻声词的发音一个音节在什么情况下念轻声,有一个总的规律,即存在历史久远、口语中常用的词往往念轻声。
对比:胡琴——钢琴、脑袋——头颅、大方——慷慨、生意——生意。
伟人、工人、媒人、美人、每人帮手、助手、住手、驻守重音、中音、轻音(次轻)、轻声话语中的音节轻重强弱不同,造成这些变化的,除了语义侧重点不同这类临时性因素外,就是约定俗成的语音轻重格式。
词语轻重格式: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的基本轻重格式。
非重读词语一般按照基本格式去读。
普通话里,根据音节的音强和音长的程度,词的轻重可以分为四种等级:轻、次轻、中、重。
重音——重读,时间长、调值足,与单字读法相同中音(次重音)——不要重读,有完整声调调型次轻(轻音)——声调调值不稳定,调型略有保留轻声——时间短,有音高但无原调型“石头”、“头颅”、“车头” 三词中的“头” ,三个双音节词的轻重格式分别是“重轻” 、“中重”、“中重”。
七)轻声的作用1. 区别词义地下(非轻声,指地面之下)——地下(轻声,指地面之上)莲子(非轻声,指莲的种子)——帘子(轻声,指遮蔽在门窗上的器物)想起来(非轻声,指打算起身,动宾)——想起来(轻声,指回想到,动补)2. 区分词性实在(非轻声,副词)——实在(轻声,形容词)老道(非轻声,指道士,名词)——老到(轻声,指做事老练,形容词)3. 区分词与短语东西(非轻声,短语)——东西(轻声,名词)4. 形成重轻节奏轻声出现在语句中,与中重音节搭配,能够造成音响轻重错落有致的节奏感。
A)上声变调规则上+非上------ 半上+非上:北方、沈阳、彩电、椅子上声上+上------ ►阳平+上声:整体、铁塔、组长、选手变调上+上+上双单格:展览馆一日+阳+上规律单双格:纸老虎——半上+阳+上请你给我买几把小雨伞。
九)“一”“不”变调规则f 去声前―变阳平:一定不对“一” “不” < 非去声前一去声:一般不好变调规则夹中间——轻声:走一走要不要十)连读变调的实现连读变调规则的综合运用发生于三音节以上的语句中。
吴宗济:调势过渡调①三字间的过渡调②两字连读的过渡调多米诺规则多米诺规则:在口语中连读变调的规律是分层连锁式实现的。
规律一,据语义和语法分出短语,再分层处理跟邻调的变调规律;(买好酒211-35-214;买好酒35-35-214)规律二,先完成必然变调规则(在底层结构上受生理声学和音系规则支配),再实现或然变调规则(在表层结构上受环境支配)。
(好一会儿好、会,上声/去声?)展览馆里有好几百种小雨伞。
展览馆老领导摆摆手,很想请小组长早早买好酒。
变调实现的过程,看似从前到后连读出现,实则从小到大、由内而外逐层处理调整。
(逆向音变;“意在声先”民族心理)单音节声调多音节变读规则连读变调综合实现字词意义------ 词语结构关系句调语气统合)关于“儿化”儿“儿化”: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儿化现象、儿化音节)花儿hu σ化“儿化韵”有卷舌色彩的韵母音【“er ”央元音[?]的卷舌读法。
二、而、耳】“儿化词”含有儿化音节的词。
(好男儿、小女儿、健儿/ 月儿弯弯、云儿飘飘)在书面上不必都写出来(小鱼儿在游), 因为“儿”不是独立音节,但却是一个语素,是构词的词缀(盖儿)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失去了独立性,“化”到前一个音节上,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融合成一个音节,前面音节里的韵母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这些语音现象就是“儿化” 。
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称作“儿化韵” 。
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 (er) 二)阐释“儿化是具有很强表现力的语音手段”的含义。
在没有增加音节的音段序列中,仅加上卷舌动作就可以具有如下作用:①区别词义:走后门/ 走后门儿;刘海/ 刘海儿;小人/ 小人儿;眼/ 眼儿;头/ 头儿②区别词性:盖/ 盖儿;画/ 画儿;早点/ 早点儿;记事/ 记事儿③表喜爱情感:(细小、亲切):小王儿、潘文儿、红唇儿、头发丝儿④表轻蔑语气:小丑儿、小偷儿④表柔和语调:等个人儿、慢慢儿的、没事儿、差点儿、顺便儿⑤表口语和地域色彩:今儿、明儿、小曲儿⑥形成韵脚:听话听声儿,锣鼓听音儿。
三)概括儿化的发音规律四)讨论“金鱼儿” “张文儿”“大锅盖儿”“小偷儿”中的“儿”是否是个指小的词缀㈠叹词“啊”与语气词“啊”的区分“啊,这儿多美啊!”同一字不同语法功能,不同出现位置,不同读音。
叹词“啊”或单用或单独位于句子前面,可表示赞叹(啊,阴平)、惊讶(啊,阳平)、醒悟(啊,上声)、应诺(啊,去声)等不同情感。
无论表示什么情感,都有四声中的某一声调,没有轻声读音。
语气词“啊”处在句子末尾或句中明显停顿的地方,可表示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这四种语气。
“啊”作为语气词,都念轻声,还常常受到前一个音节韵母的末尾音素的影响发生种种变读。
㈡语气词“啊”的发音规律1■前一个音节的韵腹或韵尾是a o e e i U时“啊"读作ya,也可以写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