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的生产与应用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染色和印花、纤维概述 染料合成与应用 教学PPT课件

染色和印花、纤维概述 染料合成与应用 教学PPT课件
❖ 常用的第二单体为非离子型单体,如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第三单体为离子型单体如丙烯 磺酸钠和2-亚甲基-1,4-丁二酸等。
❖ 聚丙烯腈纤维的性能极似羊毛,弹性较好,伸长20% 时回弹率仍可保持65%,蓬松卷曲而柔软,保暖性 比羊毛高15%,有合成羊毛之称。
维纶
❖ 维纶的学名为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 ❖ 维纶洁白如雪,柔软似棉,因而常被用作天
❖ 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 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 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 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
锦纶
❖ 聚酰胺纤维俗称尼龙(Nylon),英文名称 Polyamide(简称PA),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 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总称,包括脂肪族PA, 脂肪—芳香族PA和芳香族PA。其中脂肪族PA品种多, 产量大,应用广泛,其命名由合成单体具体的碳原 子数而定 。
❖ 常见品种:聚癸二酸癸二胺(尼龙1010),聚十一酰胺 (尼龙11),聚十二酰胺(尼龙12),聚己内酰胺(尼龙6), 聚癸二酰己二胺(尼龙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尼 龙612),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6),聚辛酰胺(尼龙 8),聚9-氨基壬酸(尼龙9)
腈纶
❖ 聚丙烯腈或丙烯腈含量大于85%(质量百分比)的 丙烯腈共聚物制成的合成纤维。
氨纶
❖ 是一种弹性纤维,学名聚氨酯纤维,简写(PU)。具 有高度弹性,能够拉长6~7倍,随张力的消失能迅 速恢复到初始状态,其分子结构为一个像链状的、 柔软及可伸长性的聚氨基甲酸酯,通过与硬链段连 接在一起而增强其特性。弹性纤维分为两类:一类 为聚酯链类;一为聚醚链类。聚酯类弹性纤维抗氧 化、抗油性较强;聚醚类弹性纤维防霉性,抗洗涤 剂较好。

染料化学实验初中模板教案

染料化学实验初中模板教案

染料化学实验初中模板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染料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 学习染料的合成方法,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染料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2. 染料的合成方法。

教学难点:1. 染料的合成反应原理。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分析天平等。

2. 实验试剂:苯胺、浓硫酸、氯化铁、氨水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染料?染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染料是一种能够给物体赋予颜色的物质,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塑料、化妆品等领域。

二、学习染料的分类和应用领域(15分钟)1. 教师讲解染料的分类:天然染料、合成染料和有机颜料。

2. 学生通过课件和教材了解各种染料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三、学习染料的合成方法(20分钟)1. 教师讲解染料的合成方法:偶合反应、还原反应、直接反应等。

2. 学生通过课件和教材了解各种合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第二课时:四、进行染料合成实验(30分钟)1. 教师演示染料合成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原理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总结和分析(2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10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学生对染料分类、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染料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染料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学习染料的合成方法,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染料化学教学大纲

染料化学教学大纲

染料化学教学大纲染料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染料化学是一门关于染料结构、性质、应用及其相关化学反应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染料化学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类染料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了解染料在染色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染料化学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研究染料化学及其在染料工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染料化学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类染料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2、了解染料在染色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和应用。

3、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染料化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1、染料化学基础知识:染料的分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颜色与光学的基本概念等。

2、染料的合成:有机染料的合成方法、常用有机染料的结构和性质、天然染料的提取和分离等。

3、染料的染色:染色原理、染色过程、染色方法和工艺等。

4、染料的性质和性能测试:染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性能测试方法等。

5、染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染料在纺织、皮革、纸张、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新型染料的研究与开发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染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染料化学的基础知识。

2、实验: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染料化学的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染料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五、课程评估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要求学生进行研究和报告撰写,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通过书面或口头测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通过书面或口头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

4、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染料化学教学大纲

染料化学教学大纲
(一)知识目标
通过染料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掌握染料的基本知识(染料的分类、命名、牢度、商品化等),了解染料合成的基本反应和方法(偶氮染料的制备原理、各类染料合成的基本途径和常用反应),掌握染料结构与颜色的关系,以及外界因素对染料结构和颜色的影响,掌握染料结构与性能、牢度(上染速率、上染率、匀染性、色牢度等)的关系,初步具有按纤维性质和染整要求合理选择染料,并能从染料结构角度分析染整加工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能力,对新型染料、功能性染料有所了解。
4.用于蛋白质纤维染色用的活性染料有何要求?宜选用哪些类型?它们的结构特征如何?
5.试写出α—溴丙烯酰胺活性基的染料与蛋白质纤维的成键过程。
知识单元11:分散染料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散染料的结构特点、基本合成方法;
2.理解分散染料结构与颜色、染色性能和染色牢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分散染料简介
(三)素质目标
通过《染料化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总结、归纳的科学学习方法,为以后走上染料生产与应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生产技术管理等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知识单元1:染料基本知识
参考学时:2学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染料化学》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4.偶合反应
知识要点:偶合反应机理;耦合剂;影响偶合反应的因素。
5.偶氮染料的性质
重点:
重氮化反应和偶合反应的机理、基本方法。
分析思考讨论题:
1.试述重氮化反应机理,并讨论影响重氮化反应的因素。
2.试述偶合反应的pH值对偶合反应速率的影响。
知识单元3:染料结构与颜色

染整《染料的生产与应用》课程标准

染整《染料的生产与应用》课程标准

染整技术专业课程标准染料的生产与应用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性质《染料的生产与应用》是高职染整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属纯理论课程,是学生学习染料知识和应用技术的技能课程。

其LI的在于培养学生能选择、检测、应用染料的技能,使学生获得从事染整生产中合理选用适合于各种纤维、织物进行不同染整工艺加工的染料的职业能力及染整一线的染料应用技术和管理工作所必须的专业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课程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性,乂有明显的实用针对性,旨在让学生在具有良好的有机化学、基础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常用染料的结构特性及测试技术、染料与纤维以及染整工艺之间的联系,对同期课程染整丄艺学、染整助剂等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很大的帮助。

该课程的知识点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多门课程相互渗透,内容涉及多个职业技术岗位,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必要组成部分。

学生是在学习染整基础化学、纤维化学与物理等课程后学习《染料的生产与应用》的,为后续课程染整工艺、染整产品设计、染色综合实训、印花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及环节做准备。

本课程在大二第三学期开设。

1. 2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染整技术相关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项LI化教学任务。

通过任务引领、项口驱动、重构学习内容,开发学习领域,设置教学情境、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开发教学材料。

在对行业岗位调研、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染整专业的人才培养LI标为染色技术人员、染色打样工、染化料及助剂性能测试分析人员等。

染整工艺开发及染料性能分析测试成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之一,也是后续进行顶岗实习时必须具备的能力。

本门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染料结构等知识染料性能分析测试等技能,同时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使用方法。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染整技术相关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模块化、项口化教学任务。

染整科、印花学教学纲要

染整科、印花学教学纲要
染整科/印花学 教学纲要
一、科目名称:印花学(Printing)
二、学分数:2(0/2)
三、先修科目:无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各种纤维及染料的性质。 2.了解印花网版、网辊及罗拉的制作 3.了解不同印花的方法。
五、教材大纲:
单元主题
内容纲要
一、概论
1.绪论 2.印花与浸染的区别
3.染色的方法及分类
七、不同技术的印花方 1.直接印花法

2.拔染印花法
3.防染印花法
分配节数 2 2 4 2
6 4
12
备注
4.特殊印花法
六、教学要点: 有*号的内容可依教学状况取舍。
(一)、教材编选 应顾及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并在教材中安排随堂演练,使理论与实际并重,在情境 中求真实。
(二)、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建立相关知识的概念,提纲挈领,化繁为简,以因材施教之原则,实施相关 配套教学。ຫໍສະໝຸດ 二、印花织物的准备工 1.织物的种类

2.羊毛、蚕丝、棉织物的准备工程
3.嫘萦织物的准备工程
4.半合成、合成纤维织物的准备工程
5.印花色胚的准备工程
三、印花用染料、助剂 1.印花用染颜料的种类
与糊料
2.印花用助剂
3.糊料
4.染颜料、助剂与糊料之关系
5.糊料之成糊法
四、印花机械
1.调制色糊用机械
2.滚筒印花机
3.网版印花机
4.网辊印花机
5.固色法与机械
6.水洗与干燥机
五、印花网版、网辊及 1.印花图案之绘制与分色
罗拉之制作
2.纱框网版、网辊、罗拉之制作
3.网版、网辊瑕疵及补救方法
4.网版、网辊及罗拉之保养与储存

《染织艺术1(印染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染织艺术1(印染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染织艺术1(印染工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染织艺术1(印染工艺)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工艺美术专业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64学时 3 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56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将传统印染工艺的知识、技能、艺术、实践等密切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制作能力,从设计、选材、染色、制作等全过程中,体会工艺特点、艺术规律、功能要求,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作用。

坚持严格的基础训练,重视深入生活,保持艺术教学特色。

掌握传统染织艺术等工艺的基本技法和艺术特征,开拓思维,增强想象力、创造力,丰富设计手段与创作方法。

二、课程教学要求①在理论教学中,不但要注意纵向的历史的讲授,同时要引导学生横向比较,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②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和巩固学生的专业观念和技能。

③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在印染课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对印染制作的浓厚兴趣。

三、先修课程《设计思维训练》、《立体造型基础(雕塑)》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民族民间印染工艺的种类、方法与演变、开拓印染艺术的创作方法与表达形式、彩印花布工艺、蓝印花布工艺难点:各历史时期传统印染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变化以及与国外作品比较、掌握印染艺术的创作语言与技巧、夹缬工艺的了解与掌握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案例教学:展示布艺印染实物,组织学生鉴赏比较,自主归纳总结理论。

2.启发性教学:提出问题或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教学:在学生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间断地组织汇看, 现场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4.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现代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染料化学实验初中模板教案

染料化学实验初中模板教案

染料化学实验初中模板教案
实验目的:
1. 了解染料的基本性质和结构;
2. 学习染料的制备方法;
3. 掌握染料的染色原理。

实验材料:
1. 盐酸(浓度为1M);
2. 对苯二胺;
3. 二甲酐;
4. 硝酸;
5. 硫酸;
6. 煤油;
7. 滴定管;
8. 热水浴;
9. 试管;
10. 过滤器;
11. 酚酞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对苯二胺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搅拌至溶解;
2. 将二甲酐加入烧杯中,加入硝酸滴定至溶液变为红色;
3. 将步骤2得到的溶液滴加入步骤1得到的对苯二胺溶液中,搅拌均匀;
4. 将硫酸缓缓加入步骤3的溶液中,搅拌均匀;
5. 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酒精中,搅拌均匀,过滤得到染料溶液;
6. 将染料溶液加入煤油中,观察染料的颜色和性质。

实验原理:
通过硝化对苯二胺,得到含芳环结构的反应产物,利用硫酸将其分子中的碱性氨基质子化,形成染料分子;最后将染料溶解在酒精中,再用煤油扩散染料,从而观察和分析不同染料
分子的颜色和性质。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注意安全,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气体;
2. 操作过程中要细心、耐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和废弃物处理。

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染料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和分析,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料的生产与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
本门课程是一门配合染整工程专业开展教学的B平台专业限选课,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性,又有明显的实用针对性,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有机化学、基础化学、染料化学知识,同时又对染整工程、染整工艺学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熟练程度。

本门课的教学中,要始终根据染整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决定内容的取舍、详略。

在理论性教学方面,根据高职教学特点,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而对理论性较深的内容,可采取专题讲座,个别辅导等形式。

在实用性教学方面,应多结合染整工艺中的具体实例以及当前新型染料生产加工的发展,增加教学的实用性和新颖性,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

另外,本门课教学又具有内容多、更新快的特点,更需要在教学中贯彻详略得当、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原则,掌握好要点、难点,不断积累授课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染料生产加工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各类染料的应用特点、选用要点,结合染整工艺学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常用染料的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的能力,了解商品染料的加工过程、质量要求等相关知识,从而促进该专业学生对染整工程设计、染整工艺技术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学习。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染料的生产发展史和发展趋势。

2.了解主要染料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及其化学结构的基本特点。

3. 掌握商品化染料的各种外观形态及质量要求。

4. 了解粉状、颗粒状、液状等染料的生产加工过程及成型特点、应用特点。

5. 了解染料生产加工的主要设备。

6.学习染料合理选用的原则、使用前的必要检测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染料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合成原理,主要用途及质量要求,染料商品化生产加工的过程及成型特点、应用特点,染料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本课程的难点:染料中间体合成中的有机合成理论,化学结构与染料性能间的有机联系,染料商品化加工中的最佳配伍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概述
1.中国染料发展简史
2.染料加工技术进展
3.染料加工基本内容
第二章染料加工技术开发程序
1.小试
2.中试
3.施工设计及试生产
第三章染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1.液状染料的电导率
2.液状染料的zata电位
3.液状染料的贮存稳定性
4.凝胶的形成与阻止
第四章染料加工用助剂
1.分散剂
2.乳化剂
3.匀染剂
4.消泡剂
5.金属络合剂
6.防沉剂
7.其它助剂
第五章染料的生产加工
1.原染料的合成
2.固状染料加工基础
3.粉状染料的加工
4.颗粒状染料的加工
5.液状染料的加工
6.有机颜料的颜料化
第六章染料生产加工的主要设备
1.过滤设备
2.粉碎设备
3.干燥设备
4.混合设备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染化料分析测试》课程进行。

四、考核办法
(一)考试方法:考查。

(二)评分标准:平时成绩30%、考卷成绩70%。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