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之虚与实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虚实与意境
01
02
03
总结词
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的核心要求,虚实表现对于保持作品气韵的流畅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气韵是指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力和内在的律动。虚实表现通过强调作品的内在精神和动态,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举例说明
例如,在中国书法中,笔墨的浓淡、干湿、轻重等虚实变化,都是书法家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虚实结合,书法作品的气韵得以充分展现,观者可以感受到笔墨间的节奏和动态。
虚实与新媒体艺术
1
2
3
在环境艺术中,虚实关系的应用可以使空间更加有层次感和深度感,增强环境的艺术氛围和美感。
环境艺术中的虚实关系
景观设计中的虚实结合可以使景观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感受。
虚实与景观设计
室内设计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创造出更加舒适和温馨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实的概念
01
02
03
虚实结合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它能够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度。
通过虚实的对比和呼应,可以突出作品的重点和主题,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情感。
虚实结合能够让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虚实结合的意义
02
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形式
绘画中的虚和实
虚实与留白
05
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现代意义
现代设计中的虚实关系
在现代设计中,虚实关系的应用可以创造出层次感、空间感和动态感,使设计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虚实与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设计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突出品牌的特点和个性,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记忆。
虚实与信息传达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白华赏析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白华赏析

我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白华赏析一、概述我国艺术自古就以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而著称。

宗白华作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其作品更是充分展现了我国艺术表现里虚与实的精髓。

本文将从宗白华的艺术创作中探讨我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实特点,通过对其作品的赏析,探寻我国艺术表现里的独特魅力。

二、宗白华作品中的虚实表现1. 艺术风格宗白华的艺术风格凝练了我国传统绘画的骨气,同时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

他擅长以笔墨和色彩巧妙地表现出虚实关系,给人以空灵、虚幻的美感。

在他的作品中,虚与实的对比和统一,展现出了我国艺术独特的审美情趣。

2. 笔墨运用宗白华善于用淡墨、淡彩来描绘虚幻与超脱的意境,通过对光影和色彩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他的作品中,虚实交错,飘渺悠远,给人一种超脱尘世之感,展现了我国艺术中的虚幻之美。

3. 主题表达宗白华的作品主题多以我国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为题材,通过虚实的表现手法,赋予主题更深层的内涵和审美意味。

他的作品中虚实对比鲜明,通过超脱的意境和抽象的表现形式,使主题更具想象力和诗意。

三、宗白华作品中的虚实审美魅力1. 超脱之美宗白华作品中的虚实关系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他运用虚实的对比,创造出一种脱离现实的幻境,使人们产生一种脱俗之感。

这种超脱的美感深受观众喜爱,展现了我国艺术表现里虚实之美的独特魅力。

2. 想象之美宗白华的作品中,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使作品更具有想象力和诗意。

观众在欣赏作品时,往往可以自由地在虚实交错的世界里进行联想和想象,创造出丰富的心灵体验。

这种想象之美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心灵愉悦,展现了我国艺术表现里虚实之美的独特魅力。

3. 寓意之美宗白华作品中的虚实描绘方式赋予了作品更深层的内涵和审美意味。

通过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他呈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赋予作品更多的寓意。

这种寓意之美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能够产生更加深层次的共鸣和情感体验,展现了我国艺术表现里虚实之美的独特魅力。

虚实结合——浅谈古诗词中的虚实手法

虚实结合——浅谈古诗词中的虚实手法

虚实结合——浅谈古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虚写和实写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以达到以实写虚或以虚写实的目的,收到虚中有实或实中有虚的效果,从而大大拓展诗歌的表达空间。

虚实主要体现在情景描写中。

实,就是指客观存在的情景,就是在诗歌中能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虚,是指虚幻的情景,是在诗歌表达中不能直接看到、摸到的情景,主要体现的方式有梦境、回忆、联想未来等。

鉴赏思路点拨:点出哪些是实境,哪些是虚境;采用什么方式写实、写虚;收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落脚在主旨上。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qì,沙漠),应驮白练到安西。

”(张籍《凉州词》)就是一首运用虚实结合表达手法的典型例子。

前两句是实写,边城、暮雨、低飞的雁、长芽的芦苇,都在读者的视线范围之内,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交代了地点、时间、天气、季节,烘托了一幅宏大寥阔的画面。

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沙漠上缓缓行进的一队驮运货物的骆驼,但句中并没有出现骆驼和押运人员的形象,只有从沙漠上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驼铃声。

作者是让读者通过铃声,想象正有驼队行进。

本诗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明暗对比手法,收到了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又如宋朝曾公亮的《宿甘露寺》:“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前两句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云气是实写,让人感觉千山万峰也近在咫尺了;床底下响着松涛之声,松涛之声是虚写,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响在耳边。

虚实结合的手法,让人们似乎处在了万壑风声之中,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境界中。

后两句又运用夸张,以实写的手法写诗人开窗,去欣赏那银山般的壮观浪涛,领略那排天而来的江河气势,极大地描绘出了秀美山川的雄伟壮阔。

来源:语文报高二版。

虚实结合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

虚与实是相对的。

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文章写得更加生动,更吸引人,使人可以有很好的想象空间。

“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

“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

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在写作上既要反映事物具体的方面,更要揭示抽象的本质的方面。

离开了抽象的方面,光讲具体的方面,容易陷于就事论事的事务主义的泥坑;同时,离开了具体的方面,光讲抽象的方面,也会让人感到腾云驾雾,大而无当。

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古典诗歌史的虚与实

古典诗歌史的虚与实

古典诗歌史的虚与实古典诗歌史的虚与实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

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一、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无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它是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

如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然而,就是这样的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

作者正是运用空白艺术给欣赏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

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的例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实写了与童子的对话,而把“问”的内容省去,更没有介绍隐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

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为是诗歌中的空白艺术,它是通过有限的问话表现了无限的闲适之情。

二、景物为实,情感为虚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分析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分析

景物的行动姿态,删略背景的刻画。⑩
活泼的小虾 在清澈的“水” 中游动戏乐。 画面灵空,气韵 生动,背景虽 不着一笔一墨, 却使人产生虾 儿将跃出画面, 潜游别处的感 觉。
(1)观察下面两幅中国画,结合课文的观点说 说中国画处理空间的方法。
↑徐悲鸿八骏图 ←八大山人的中国画(花、石、游鱼)
扩展:
诗歌中的“虚”与“实”
诗歌中的“虚”。
诗歌的“虚”, 是指诗中想象的部分。即直觉中看不见摸不 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 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 是一个虚象。
思考:试以《秋江》片段为例, 分析“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 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 处皆成妙景”的含义。
川 剧 《 刁 窗 》
欣赏下面的绘画,了解有关的内容:
“八大山人(清初画家朱耷)画一条生动的 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

八 大 山 人 笔 下 的 鸟
在空虚的背景上集中突出要表现人物或
2、已逝之景之境。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
3、设想的未来之境。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
全 实 (客观之象) 美
粹 虚 (想象之境)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 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 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表现方法之虚实结合

表现方法之虚实结合

的山的肌肤。
——《济南的冬天》
赏析:本段是作者写山坡上雪色和草色相间的 美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 手法,虚实结合,表现了薄雪覆盖下的山坡上的美 景,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
找出朱自清的《春》中 “春花图”虚实结合的句子, 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 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实写,前面是颜色,后一句是味道,色味结合)闭了眼,树上仿 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相反相成形成 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
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实写) 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
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虚写)
——鲁迅《雪》
赏析:作者虚写蜜蜂在花丛中纷飞与喧腾,用“记不真切”说 明“仿佛看见”,以记忆模糊反衬眼前景物的鲜明,非常真切、 自然,有冬花枝头春意闹的诗意之美,虚实结合,突出了江南 美丽雪景中的春意。
结合课文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选文内容。
答案示例:安塞腰鼓是一个虚 实相生的范例。它在实的描写 给人以最强悍、最直观的视听 冲击,又把读者带入到一个虚 的境界:实写形体,虚写感受 突出腰鼓的强大震撼力。这种 虚实结合,使安塞腰鼓蒙上了 一层迷人的光晕,充满了艺术 的张力。
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 写 ......,虚写......,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 想像,表达了作者......之情。
作者由眼前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联想到“生死谜、手足 情”,睹物释怀,虚实结合,进而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从而使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

化虚为实的手法虚写和实写

化虚为实的手法虚写和实写
通过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或场景,化虚为实的手法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读者或观众更深刻地 理解和感受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丰富想象力
化虚为实的手法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引导读者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想象空间,从而更好地沉浸在作品所营造的氛 围中。
增强艺术感染力
通过具体的形象或场景表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化虚为实的手法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或 观众更容易被作品所打动。
对文学创作观念的影响
人文关怀
化虚为实手法强调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的关注,促使作家更加注重 人文关怀,以文学为媒介反思人类存在和命运。
跨媒介表达
为了更生动地呈现虚化的内容,作家可能倾向于跨媒介地运用音乐、 绘画、电影等艺术形式来丰富文学表达。
读者参与
化虚为实手法鼓励读者参与解读作品,通过引导读者思考和感悟, 增强文学作品与读者的互动性和开放性。
虚写的特点
化虚为实的手法通常将抽象的、难以 言表的事物或情感通过具象的描绘来 表现,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 感受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特点
具象化
化虚为实的手法强调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或场 景,通过具象化的描绘来表现。
生动性
通过具象化的描绘,化虚为实的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感染力
具象化的描绘能够更好地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 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02 实写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 实写是指将抽象的概念、情感或想象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描 述和表现手法。通过实写,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作者的 意图和所表达的内容。
特点
具体性
实写通常使用具体的语言和描绘 方式,使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变得 具体可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景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史实)
二、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 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 将倍增其乐。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从对方起笔生情
在一些抒情诗中,作者常常突 破时空的限制,通过想像将对 方的言行摄入诗中,增强诗词 的情趣,扩大诗词的意境,将 所抒发的情感加以深化。

“愁”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 着的抽象的感情。然而在古 代诗词中诗人们却把这“愁” 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 形,让愁有了数量、有了重 量、有了长度,让我们可感、 可见、可闻。这叫化虚为实。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问:有人说诗的三四句有着震撼人心的 力量,请赏析。
虚与实 已逝之景之境 昨天 今天 设想的未来之景 明天
神 鬼 世 界 梦 境
从 对 方 的 角 度
起乱 千石 写赤壁险峻的气势 堆穿 雪 空 写两人分别时的情形 惊 涛 拍 岸 卷
相寒 看蝉 泪凄 眼切 竟对 无长 语亭 凝晚 噎执 手
一、已逝之景之境
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 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
怎样解析虚实相生的诗词鉴赏题呢?

对虚实结合的诗词,答题时的一般层次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 的是什么;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主要 是: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 更充沛,更淋漓尽致;丰富了诗歌内容,扩 大了诗歌意境,营构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 亦幻的境界。当然这几点不一定面面俱到, 涉及到哪点说哪点就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一人”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山东兄 弟、家乡亲人,而是想像着家乡 的亲人如何思念自己。
有评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
四、神仙鬼怪和梦境等虚拟世界
诗人往往借助 这类虚无的境界 来反衬现实这就 叫虚象显实境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 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 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 结合起来。
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虚实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 《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 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 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 含蓄,有"飞动之趣"。又可以大大丰富 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 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 的审美趣味。
虚与实
虚 实 相 对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显者为实,隐者为虚; 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在诗歌中,所谓实写,就是正 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 所闻; 所谓虚写就是侧面写、间接写, 写想象中的,写所感。虚实 相间,相辅相成,就能避免 方法上的刻板平直,更能准 确传情达意。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 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 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 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 现实的黑暗。
拓展: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 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 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第一步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 这首词运用了以虚写实(反衬)的手法。全诗不 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着意描绘这场繁华 第二步 生活的梦境。正因为“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 风”的景象在作者的生活中已不可再现,所以梦 第三 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浓重。全诗表 步 达了对故国繁华的追恋,反映了现实处境的悲凉。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 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 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 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 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 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 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பைடு நூலக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 煜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 观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 董解元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 得起? -----王实甫
“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
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 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 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 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 “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 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 同情。
古诗词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解答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 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取得了什么艺术 效果。 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察的不是 “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回 答此问题应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 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
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 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 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 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 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 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 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 己念念不忘亡妻。
虚实结合定义
柳永《雨霖铃》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问题:分析词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初入淮河四绝句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试找出虚写 的部分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船只背驰, 波痕接触也难做到。虚写作者对 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 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在飞翔 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 来往的渴望。
08江西高考 你答对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