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几点思考

也轻微 得多。 如 我国 目前下 岗待业人 员约为 1 1 0 0万人 , 这 对一个拥有 l 2 亿人 口的大国来说算不了什么, 与美国当时
1
约 有 占劳动 人 口 1的 1 5 0 0万人 失业 更 是 不 可 比拟 的 。从
叶
4 . 在讨论出现高潮, 特别是发生争论时, 学生本能地产 生强烈 的参与意识,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冲动 , 从而使学生
介 绍 我 国 目前 面 临 的 经济 困难 之 后 , 启 发 学 生畅 谈 改 革 开
2 . “ 逼” 得学生带着 问题去细细咀嚼教材 , 认真查阅资 料, 写好发言提纲, 并积极争取发言。 这样 , 既动 了脑, 又动 了手, 还动了口, 印象 自然深刻 , 记忆必然牢 固, 从而实现了
2 0 1 5 年第8 期( 总 第2 4 8 期)
初 、高 中物理 衔 接 的 几 点 思 考
兰 长 添
武平 县 第一 中 学 ,福 建
武平
3 6 3 4 0 0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3 3 .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2 — 7 6 6 1 ( 2 0 1 5 ) 0 8 — 0 0 5 1 - 0 2 学 生 由初 中升入 高 中 , 学 习物 理 的积 极 性很 高 , 但 经 过 维过 程 的转 化 , 所 有这 些 对 初 上 高 中 的学 生 来 讲 都 是不 小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问题;对策高一学生面对新同学、新老师,都迫切希望在新的环境中能有出色的表现。
但实际上就连入学时物理成绩较好的同学经过一段适应期后物理成绩都会普遍下降,成绩的下降挫伤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他们便抱怨物理难学,有的甚至讨厌或害怕学物理。
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科学整合新课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就成了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初、高中物理教材跨度较大。
初中物理教材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讲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设计的实验简单易于操作。
而高中物理教材更注重知识的推理、规律的发现,内容较多,叙述严谨,概括性、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多样,有文字叙述,也有公式和图象说明。
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从而使学生很难迅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
2.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
由于初中物理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形象;公式简单、概念少;题型简洁,运算少,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单一。
很多学生习惯了背诵,很少推理、归纳、思考以及论证;习惯了简单计算,不会复杂计算;习惯了模仿,不能创新。
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单凭初中那种机械记忆的方法显然已经不够了。
因此,独立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构建完整的物理情境来解答问题,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3.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欠缺。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
如力的分解中的三角知识、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等等。
然而,许多学生连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都不清楚,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
更令人担心的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意识淡薄,数理结合的能力差,这一点应该引起各位教师的高度重视。
对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思考

对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思考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主要是介绍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而在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则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深入探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和应用领域。
因此,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物理学科中的知识点应该作为高中物理学科的基础,高中物理学科中的知识点则应该在初中物理学科的基础上深化和扩展。
同时,要注意把握教学难度和深度,保证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教学主要是基于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而在高中阶段,则更加注重理论和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因此,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转换,逐渐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物理学习方法。
3.实践教学的加强。
物理学科是一个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因此,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加强,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4.跨学科教学的整合。
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渗透的关系。
因此,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应该将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
总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需要教师们有一个整体化的思考和规划,逐步引导学生从浅入深、从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知识。
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理学人才。
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摘要:升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即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方式,还有高中生特有的学习心理,所以,一定要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教学衔接一、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较初中来讲知识容量大,难度增大,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提高。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初中所学知识不系统。
职高的部分学生,所学物理知识不系统,知识储备不足,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较差,高中物理的深度广度都在增加,因此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2.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不仅需要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函数、图像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学生的数学基础差也使学习步步艰难。
二、如何应对初升高物理衔接的问题1.高一物理放慢进度。
高中物理最重要、最困难、最基础的部分是高一的力学部分,高一物理基础没打好,就会直接影响到高二、高三的物理学习。
因此,要学好高中物理,高一须放慢进度,适当降低要求,打好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学物理多联想实例。
刚进高中学习的学生,感到学起来会很困难,不容易想象。
因此,学生要善用直观法,多做一些实验,多联系一些实例,便于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掌握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模型。
3.强化逻辑推理能力。
刚升入高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强,不善于运用代数法解题,往往只会死记公式,对公式应用的条件、范围不太注意,在学习时应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调整学习方法。
升入高中后,学生常出现课堂上听得懂,课本也看得明白,但一解题就出错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深不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
所以,学生在强化物理概念、规律的同时,对每一道习题都要求认真完成,实在解不出来,教师再进行讲解,避免学生养成愿听不愿做的坏习惯。
三、从学习态度上实现初升高物理衔接1.教育学生立志,立志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体会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体会初高中的物理教学衔接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
在此,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体会:一、概念的熏陶和引导初中阶段是概念的生长期,而高中阶段是概念的提升、深化、拓展期。
为了保证初中生往高中的顺利过渡,要在初中教学中注意概念的熏陶和引导。
首先,将初中所学的基本概念与高中所学的概念一一对应。
其次,在初中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涉及一些高中的概念,如单位、粒子模型、反应力学等。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初中所学知识及其应用的理解和领会,对高中阶段顺畅学习奠定了深厚基础,而对高中来说,也要在创新教学中引导学生成长,帮助他们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深度。
二、知识的扎实和提升作为过程的延续,高中物理教学压力较大,任务较重,所以要对初高中物理同步进行注意。
即使高中物理有所突破,也不能忽视初中力学知识的重要性,要加强初中力学知识的扎实和提升,避免初中和高中的重点知识脱节。
同时,对于初中生必须让他们明确高中物理相对对初中物理来说增加了许多的新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认真对待高中物理教学,开设丰富的选修课、实验室研究以及模拟模拟等,使学生在物理学科中积极地学习和实践。
三、实践的指导和展示物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物理学科所涵盖的物理实验技巧和基本理论知识对高中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终身事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教学过程中要视实验为重,不断探索、精心编排实验课程,制定标准化、针对性强等实验方法、提高实践技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巧。
同时,应该针对高中生的学科特点,通过教学方式,引导其知识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力求将初高中物理衔接得更加紧密,相互促进。
四、拓宽服务门类和方法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繁多而空乏,教师要深入学生身边,期待为学生创造各种场所,让他们在学科热点深耕细作,助力教学的持续推进。
例如,针对学科差异,设置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考试,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考试机会;同时,加强课堂练习、实验等多样化的练习环节,拓宽教学的服务范畴和创新方法,让学生对物理学科心生崇敬。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体会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体会初高中物理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一个阶段的物理教育任务须要在下一阶段中给到延续、深化、拓展.仅有一定的衔接和融合,高中物理的教育内容和学科结构要求与中学的不相同,经过科学和严谨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育要求.小编总结了一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串联知识点,强化教师指导。
现行的物理课程涵盖了很多的知识点,单单有初中中的物理学,下一步上高中重点部分单就会让学生目不暇接,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早前的概念积累和基本的物理规律要与当前每周讲义保持积累,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又需求教师来具体的导读,使学生可以尽早的适应,集体的掌握知识根基,学会探究问题的视角.二.加强理念的指导,把握高中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学习阶段的物理教育要点主要在于观念的引导,学生们可以发展突出的空间想象、次序和逻辑思维,学会挖掘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推导物理公式,这些都是以后仔细学习和研究的素质.在物理课堂上,需要教师对学生们灌输这样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今后高中所需求根基和友好学习态度,为今后的发展与衔接埋下较好的基础.三.上高中过度,消除化学障碍。
高中学习进程中,初中物理学报的偏离和漏洞被印证出来,个人想必若是在上高中之前参与一定的化学学习,或是参与一定的化学学习,会更有助于高中物理的部分学习,并且有助于理解和修整初中期间中常常遗漏的概念根基.四.强调必修部分,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教师对于课程中的必修部分有必要重点讲解,这对于学生来说,如此易掌握,也能很好的处理高中学习的要求.同时,应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立体性,集合和融合前后学习期间的所学知识点,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教育质量.高中物理学习不止是在学一门学科,它更为意味深长,它是一种视野和思想的拓展,靠着学习,才不断摩擦思路,从而发展全方位的应用技能和创意思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们不仅要教授常规的课程内容,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系统提升考察,搭建一定的平台,让学生有机可寻的突破重点,合理指引其深度挖掘物理学的路径,使其成为逐渐自主的学生,为以后的发展和学习打下音乐基础.。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点滴思考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点滴思考初入高中,许多学生不能适应,普遍反映高中物理难学。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初、高中教师一起做的深度教研,针对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如何在初中阶段做好衔接改进提出了几点想法。
一、高一物理学习困难的分析1.知识与能力要求的差异大。
一是从单一到复杂。
初中单一知识点就能解决问题;而高中一个问题的解决时常要牵扯到多个知识点。
二是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主要是定性分析问题,对于公式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方面要求较少;而高中则要调动大量公式和数学知识做定量的计算。
三是从直观到抽象。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初中物理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联系紧密,形象直观;高中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想象不出。
2.初高中教与学方法策略不衔接。
初中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
初中生在经历了简单的实验探究后,利用获得的物理知识就能对概念有一些记忆和简单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就能比较轻松、愉快地做题。
高中的新课标甚至教材与初中并没有太大的脱节,但是对于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要求很高。
高中解决一道习题,利用的概念、公式多,思维方式要完成从单一思维到综合思维的过渡,学生难以很快适应。
加上在高考以及高中调考指挥棒下,高中各校所用的教辅资料中的习题,自高一就一下子要求到了高考的程度,18岁要面临的问题交给15岁初中刚毕业的学生,势必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3.数学知识不能熟练用于物理学习。
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更注重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考试题中实验题的分值越来越大,计算题越来越少,以往的计算题变更为综合应用题,其内容涉及到的计算往往只有一个公式,思维层次比以往要求浅得多,更看中的是利用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淡化运算。
初高中物理衔接论文

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几点思考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
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
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初高中物理衔接是否顺利,直接影响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本文从造成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较大“跨度”的原因入手,对教师的教法以及学习方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物理;衔接;思考作者简介:郝宏波,任教于广州暨南大学附中。
一直以来,我们经常听到高中学生们反映:“高中物理难学”。
其中原因,不一而足。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初高中物理衔接不当。
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度过物理学习的难关?成为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结合自己初、高中跨年级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较大“跨度”的原因分析首先,从内容上看,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到约90个。
初中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观察实验入手,直观性较强,相对简单,如密度、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二力平衡、蒸发、沸腾、压强、浮力、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的。
它建立的物理模型,对思维深度的要求比较低。
高中物理则要求能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抽象出物理概念、规律,特别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具体的物理过程,教学内容比初中更深奥、更抽象。
同时,初中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相吻合,并且其中的规律不复杂,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
而高中物理教材每节课的内容多,篇幅较长,叙述方法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
其次,思维方法上的差异也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形象思维,且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
在思维活动方面初中学生一般都能够跟得上。
如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从力(力的三要素)的初步概念、常识去研究,摩擦力只作为阻力形成来介绍而已。
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必须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上的一大飞跃,由此产生了思维上的困难。
学生在理解这类问题时不但要克服以前形成的思维定势,而且要加深理解,困难可想而知了。
最后,便是数理“脱节”造成的困惑。
数学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工具,初中物理所使用的数学工具主要基本的代数运算和少量的几何常识。
而高一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如: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判断;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有关幂的运算、繁分式变形、简单的极限运算等。
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与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较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可以说学生的数学知识是跟不上物理教学需要的。
这种学科间横向联系的失调,给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加大了物理学习的难度。
教学中笔者甚至还要给部分学生讲述什么是“斜率”的概念,由此可见一斑。
二、适当调整初三和高一教师的教法,缩小初三、高一的“跨度”初中是物理学科的入门阶段,学生最早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概念规律的建立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是在初中,所以要使初中成为高中物理的准备,就必需做到以下几点: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概念的引入、解释加以深化、细化,可以提高学生对概念清晰的认识,为高中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初中讲弹力,仅仅停留在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恢复原状是产生的理。
其实从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字面分析,一个力的产生涉及两个物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两个物体要有弹力,必须有弹性且相互作用有形变。
初中学生经常遇到类似题目:画出水平地面墙脚的一只篮球受力示意图(图1)初三学生的常见错误结果是如图2所示:对于初三学生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的习惯思维考虑:墙面对于篮球有一个支持力(弹力)。
但是如果我们对于力的概念加以延伸,要产生弹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还得相互挤压,学生很容易知道墙面和球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再换一个思维角度来看,物体静止,合力为零,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学生很容易接受,但是若存在图2所示的水平向左的力,物体在水平方向合力不为零,还能够静止吗?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准确解答本题,还能够对于“力和运动”有更深的理解,他们进入高中后,对于高一阶段的“共点力平衡”、“力与运动”的学习将会较为轻松。
2.初中物理教学中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和概念的逐步深化过程。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能力方面的要求都应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由于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数学能力的提高,方法的改进,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必然由原来的定性了解上升到定量分析的高度。
例如:初中学习利用动滑轮的省力问题,“利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应强调支持动滑轮的二段绳子的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上。
为什么拉力方向要竖直向上?这样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或让他们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其实我们初中教学中完全可以这样既不超纲,又为高中学习研究“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绳子拉力与夹角的变化而变化”这些问题打下伏笔。
3.高中物理教学要适时、适当复习初中知识。
由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从已知到未知,将新知纳入旧知的结构而逐步演化提高的过程。
所以,通过适时、适当的复习有关初中物理知识是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主要方法之一。
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以点带面展开式的学习高中的新知识点,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找到初高中知识要求的差异,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例如,初中对于力的表示,通过作力的示意图,仅仅要求: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时要知道箭头的方向就是力的方向、箭头或是箭尾是力的作用点、同一张图上带箭头的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明确说明不要求带箭头线段长度与力的大小严格成比例;而高中阶段对于力的合成,需要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要求线段长度与力的大小严格成比例。
这里就出现一个断层,初教材和《初中毕业生物理考试大纲》对于“力的图示”不作要求,而高中必修1教材却又默认“力的图示”为初中学生已掌握的内容。
因此作为高一物理教师还得跟学生复习“力的示意图”后再讲“力的图示”。
三、加强研究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得出,还是习题的处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都很重要。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创新性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
教师在传授课堂知识的同时应努力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同时应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技巧、变通方法。
如在习题的讲解中怎样审题、怎样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怎样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切入思考、怎样化整为零并找出相互联系,哪些是习题中的思维陷阱,如何克服思维定势,如何一题多变等。
让他们在求知的同时获得思维的开拓、提高,从而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整个高中阶段,乃至今后整个学习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
在进行复杂的公式变形时候,充分利用比例法,化繁为简;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像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像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像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必要时给学生简单补充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信心与意志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应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这对于物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尤其重要。
教学要求必须切实可行,难度上不能随意拔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
采取上述措施,可以减少学生厌学、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初高中物理知识顺利衔接的目的。
总之,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生施教”。
初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渗透,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重视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重视知识内容的拓宽,减少衔接的“坡度”。
高中教学除了把握高中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和教学方法外,还要熟悉初中教材,了解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知识,努力做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
作者单位:广州暨南大学附中邮编:510632Reflection on the Linkage of Junior and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HAO HongboAbstract: The linkage of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quality. Starting off from the causes of poor linkage of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uggestions about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and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Key words: physics; linkage; ref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