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派别
道教派系传乘谱系

道教派系传乘谱系————————————————————————————————作者:————————————————————————————————日期:道教派系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妙真派(庄子休)、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派诸真宗派系谱第一、混元派:混元乾坤祖天地日月星三教诸经师金木水火土浑合本空洞朝谒上玉京虚无生一气良久归太清第二、混元派:一永通玄宗道高本常清德祥恭敬泰义久复圆明混元三教主天地君亲师日月星斗真金木水火土尹喜真人尹喜派;又鲁山、文始、楼观三派字洞。
第三、尹喜派:道德清高上云呈守炼丹九重天外子方知妙中玄心静自然体发白面童颜袖吞乾坤大阴阳造化先五祖派东华帝君,姓王名玄辅,号少阳,降生於战国。
得老子寝中於终南山,梦传《黄庭经》,所得著世。
二月初六圣诞,系山东青州府人。
留传:第四、少阳派:弘宣无极道习学理自明有个长生路飞升上云程钟离帝君,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
汉时将军。
系陕西西安府咸阳县仙籍。
得东华帝君秘诀,授道於终南山。
四月望曰圣诞。
留传:第五、正阳派:阴阳生造化动静合本元自得神仙指方知妙中玄纯阳帝君,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居彝圣宫,即元始台)。
山西蒲州县仙籍。
四月十四日圣诞。
唐天宝进士。
有日月当空之祸,隐於终南。
受正阳祖师大道。
四门人(梅、柳、林、磐)。
留传瀛州龙沙派,即今:第六、纯阳派:寂然无一物妙合于先天元阳复本位独步玉京山海蟾祖师,姓刘名操,字宗成。
道教的五类派别

道教的五类派别所谓道士,并不是一定要会画符观气知风水,也不一定要炼铅化汞演金丹,道家流派,各有修行,修行不同,道果唯一。
一、积善派。
积善派修士讲究:布善行仁,积功累德。
以无边功德之力,成就天人相感,修福德天仙之道。
说是天仙,其实也只是半神道的修行,积善派修士功德圆满之后,以功德成就神位,同时避开神职。
得神位香火,却无公务缠身,与仙人一样逍遥自在。
积善派是以积功累德,利物济人,亏己以待人,舍己以为人,悯人之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解人之危,为修道之首务。
积善派修士,当修行《太上感应篇》、《功过格》、《阴骘文》等善书,须知:“欲修天仙,须立三千善;欲修地仙,须立三百善。
”二、经典派。
以信奉某一经典为特征的道派统称为经典派道教。
经典派修士研证经典,敬修人神相显。
一般来说,经典派修士大都修神道,根据自己教派神系,上感天心,一生修行,只求神君笔下留名,得神道香火。
大多数经典派,也都属于符箓派。
经典派和符箓派是道教宗教色彩最浓的流派。
三、符箓派。
符箓派修士擅长画符驱鬼,符水治病,同时最擅长斋醮法事。
上,可通天达命,差使神兵;下,可通达九幽,役使鬼魂;平,可性命交感,神人相同,仙道可期。
符箓派,毫无疑问是战斗力最强的流派。
从最早的“五斗米”到现在都著名的茅山派,以及以雷法闻名的神霄派,都属于符箓派。
在世人眼中,符箓派几乎就代表了道教。
四、占验派。
以传习占验术数为主的道派。
占验派修士,内服丹药,外修功德,最擅长借气运,一旦得神人相应,窥天道漏洞,便巧立道果,成仙成真。
是以占验派修士与世俗人走得最近。
占验派修士大多是聪慧之人,最擅长占卜命数,奇门遁甲,布局设阵。
符箓擅斗,占验擅算。
占验派修行非常消耗心神,非聪慧者不入门墙,也正是因为如此,占验派真正传人极少,大部分符箓派修士兼修此道,但都不深究,但大多数流派都不会去碰占验之道。
五、丹鼎派。
丹鼎派,一个差点把道教由宗教转变成修行会的流派。
可以说,道教不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丹鼎派。
道教派系传乘谱系

道教派系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妙真派(庄子休)、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派诸真宗派系谱第一、混元派:混元乾坤祖天地日月星三教诸经师金木水火土浑合本空洞朝谒上玉京虚无生一气良久归太清第二、混元派:一永通玄宗道高本常清德祥恭敬泰义久复圆明混元三教主天地君亲师日月星斗真金木水火土尹喜真人尹喜派;又鲁山、文始、楼观三派字洞。
第三、尹喜派:道德清高上云呈守炼丹九重天外子方知妙中玄心静自然体发白面童颜袖吞乾坤大阴阳造化先五祖派东华帝君,姓王名玄辅,号少阳,降生於战国。
得老子寝中於终南山,梦传《黄庭经》,所得著世。
二月初六圣诞,系山东青州府人。
留传:第四、少阳派:弘宣无极道习学理自明有个长生路飞升上云程钟离帝君,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
汉时将军。
系陕西西安府咸阳县仙籍。
得东华帝君秘诀,授道於终南山。
四月望曰圣诞。
留传:第五、正阳派:阴阳生造化动静合本元自得神仙指方知妙中玄纯阳帝君,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居彝圣宫,即元始台)。
山西蒲州县仙籍。
四月十四日圣诞。
唐天宝进士。
有日月当空之祸,隐於终南。
受正阳祖师大道。
四门人(梅、柳、林、磐)。
留传瀛州龙沙派,即今:第六、纯阳派:寂然无一物妙合于先天元阳复本位独步玉京山海蟾祖师,姓刘名操,字宗成。
系燕山人。
六月初十日圣诞。
受道於钟离帝君。
第七、海蟾刘祖派:省悟自归隐修养本之神散淡蓬莱客逍遥阎苑人重阳祖师,姓王名允卿。
三国时期的道教流派

三国时期的道教流派道教在中国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宗教,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三国时期,道教发展出了多个流派,不仅对于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有重大影响,也对后世的道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太平道太平道是三国时期的一支重要道教流派。
这个流派起源于汉末之际,是以黄庭坚为代表的一群人所创建的。
他们将道教和儒学相结合,认为实行礼仪、规范行为是达到道教境界的重要方式。
太平道在政治上具有一定影响力,许多人都将太平道作为自己的信仰,并试图通过修道来达到太平盛世的境界。
二、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以张道陵为主要创始人的道教流派,得名于其信徒每天只吃五斗米的清苦生活。
五斗米道在三国时期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张道陵以及他的弟子们积极推崇着五斗米道的思想,并试图通过其修炼方法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五斗米道在后来的历史上逐渐衰落,但它的一些理论仍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玄门派玄门派是指在三国时期崇尚玄学思想的道家流派。
这个流派主张玄学,即研究天地玄机、阐释宇宙运行规律的学问。
玄门派的代表人物有葛洪、杨修等,他们通过对自然规律的研究,试图从宇宙的玄妙之中探寻人类的命运和生活规律。
玄门派的思想对后世道家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神仙道神仙道是道教中重要的流派之一,在三国时期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神仙道主张通过修炼来成为神仙,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
这个流派中的代表人物有张角、张宝和张梁兄弟,他们创造了一种以符咒、术数等方法来达到神仙境地的修炼体系。
神仙道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但随着三国的战乱,这个流派的影响力逐渐衰落。
五、葫芦派葫芦派是道教中一个比较小的流派,名字来自于他们使用葫芦做法器的特点。
葫芦派主张返璞归真,强调修道者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来修炼。
葫芦派尊奉黄帝、老子和庄子等古代先贤,强调修道过程中的自然无为和内外合一的境界。
虽然葫芦派规模不大,但是它对于后世道教中的自然观念和修炼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教文化: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

道教文化: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
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中国传统道家包括老子学派、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庄子学派、玄学派、道教学派六个派别,老子学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关尹,代表作是《道德经》;杨朱学派代表人物是杨朱,没有著作传世,《列子》中的杨朱篇只具有参考价值;庄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代表作是《庄子》;玄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郭象、竹林七贤、陶渊明等人,代表作是《列子》、《大人先生传》、《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桃花源记》、《世说新语》等,黄老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慎到、彭蒙、田骈等人,其代表作是一系列的辉煌巨著,如《鹗冠子》、《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
此外,王充的《论衡》也是黄老道家的名著。
道教学派以葛洪、成玄英、司马承祯、陈抟等为代表,其代表作是《道藏》。
另外,最近由于考古,新发现了一些道家经典,如《帛书本老子》、《黄帝四经》、《竹简本老子》、《恒先》、《太一生水》、《文子》残简、《道藏敦煌遗书》等。
道教正一教各法派介绍

道教正一教各法派介绍1.龙虎宗(天师道):龙虎宗即龙虎山正一宗坛。
是由张陵后裔以龙虎山为传播中心的符箓派系。
龙虎山在江西鹰潭。
据《汉天师世家》、《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道书载: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龙虎山炼丹修道,丹成而有龙虎现,故名龙虎山,后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魏时自汉中还居祖坛龙虎山,开龙虎山正一宗坛,传授弟子。
宋元以后,龙虎山天师正一宗坛更为显重,宋赐历代天师为“先生”,在京师建立“授箓院”,大规模修建龙虎山宫观。
元朝敕命主江南道教事,后又诏龙虎山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龙虎宗则更加兴盛,并在道教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龙虎宗以符箓见长,为道教的“三山符箓”(茅山的上清箓,阁皂山的灵宝箓,龙虎山的正一箓)之一。
元代由龙虎宗正一教主统领“三山符箓”后,统称正一符箓,江南民间信奉者颇众。
目前该派主要活动场所为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2.净明忠孝道:道教教派之一。
始创于中国南宋初。
相传东晋时江西南昌西山道士许逊修道有灵验,举家拔宅飞升。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加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元初,西山隐士刘玉(1257~1308)又自称数遇许逊等仙真,降授净明道要,遂开创净明道派,以南昌西山为活动中心,一时从学者甚众。
刘玉所创新净明道奉许逊为教祖,自称为第二代祖师。
净明道教义以融合儒释道为特点。
所谓净明,即正心诚意,教人清心寡欲,使本心不为物欲所动,不染物、不触物,清静虚明而达于无上清虚之境,此之谓净明。
其说盖有取于佛家常言心性本净本明之义。
倡言净明,旨在使修道者心念和行为皆符合封建伦理规范,自觉遵守忠孝廉慎宽裕容忍之道,做忠臣孝子良民。
净明道极力强调忠孝大道,维护封建纲常,因而得到元明两代不少重臣儒士的服膺称赞。
该教日常宗教活动以符箓斋醮为主,因而后逐渐归入正一道。
目前该派主要活动场所为江西南昌万寿宫3.茅山派道教教派之一。
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所创。
尊三茅真君为祖师,故名。
此派主修上清、灵宝和三皇等经书,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该派代表人物除陶弘景外,隋唐时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高道辈出,隐若道教正宗。
道教的主要宗派

道教的主要宗派最早的道教是张陵所创的五斗米道,迄今已屡经变化,宗派有数十种之多。
同一宗派,经数代相传,遇有宣教能力强者,略改教义即可于本地或至他处另创一派。
所创立的宗派,或数代即衰,或传人众多,或数派相合,或一派又几派,往往变化较大。
本文简要介绍主要宗派,以了解道教的变化情况。
五斗米道早期道教有五斗米道与太平道教派之分。
太平道因被用于组织农民起义,遭朝廷围剿镇压,所以在东汉以后即衰落。
五斗米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演变为天师道,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授正一道,意为“正以治邪,一以统万”。
此外,东汉时还有帛和道,相传为帛和所创,有《素书》二卷,帛和传授给吉,吉将其衍成一百七十卷《太平经》。
南朝时,此教流行于江浙一带,偏重祈祷通达玄机。
东晋时期融合于天师道。
魏晋南北朝时,除有南天师道和北天师道外,还有以下各派:灵宝度人经灵宝派(亦称閤皂山派),由三国时吴国方士葛玄所创。
灵宝派的主要经典是灵宝经中的《五篇真文》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葛玄曾师从东汉末著名方士左慈学道,受太清、九鼎等丹经,后在江西阁皂山修道。
晋道士丁令威继之,葛洪之孙葛巢甫又撰《灵宝度人经》,该教派遂大行。
唐时尤其兴盛,且与茅山、龙虎山派合称为三大符箓派,宋后渐衰。
符箓【所谓符箓,是道教中的一种法术,亦称“符字”、“墨箓”、“丹书”,即道士画的一种所谓能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
符箓术起源于巫觋,始见于东汉。
称有召神劾鬼、镇魔降妖的功效,其实就是鬼神信仰,不可信。
偶尔有所谓治病“灵验”者,也并非驱逐了什么致病的“鬼”,而是某些病本轻微的患者,因相信符箓,饮符水后,造成一种鬼已驱离、病已脱身的心理作用】老子说经台楼观派,楼观台在今陕西周至县,相传其地为尹喜故宅,这里是老子讲经之处,西出函谷关传《道德经》于关尹子也在此处。
楼观派尊奉的经典主要是《道德经》、《老子化胡经》、《老子西升经》、《老子开天经》和《妙真经》等。
魏元帝咸熙初,梁谌事郑履道法师于楼观,常梦与仙人游。
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

 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编辑/ 中国道家研究院道教,又称道家、黄老、老氏与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
传至世间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
故以黄帝为纪元计,道历至今已有4700多年。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与道合真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当代要论古人语汇中的黄老、道家即是道教。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
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
据道书记载,始于龙汉祖劫,玉清教主元始天尊说法度人,传至世间,开宗演教于轩辕黄帝(前2717—前2599)祭祀天帝与崆峒问道,阐扬理论于道祖老子(约前570—前400)函关授经和西行传教,活跃民间于汉末建立太平道的张角(活动于约168—184年)和组织五斗米道的张修(活动于约178—191年)。
故奉元始天尊为鼻祖、轩辕黄帝为始祖、太上老君为教祖。
一起源与称呼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和结合本土儒教,如道教的音乐是模仿儒教祭祀的音乐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但是道教与道家是不同的,因为道家是学问,道教是宗教。
道教的科仪与祭祀最早可追朔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式,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商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派别
方仙道:道教史前宗派。
本是古代一个学术流派。
逐渐成为方仙道后秦皇、汉武倡导始臻盛行,是中国道教的前身
黄老道:道教史前道派
丹鼎派:以炼金丹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又称金丹道教
符箓派:以符箓禁咒、驱邪禳灾等方术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
正一派:道教正式成型的标志,俗称“五斗米道”,也称“天师道”。
与后起的全真道同为道教两大道派
太平道:早期道教派别
于君道:早期道教派别
李家道:魏晋时的一个道派
帛家道:魏晋时的一个道派
清水道:谓道在水中
灵宝派:产生于东晋中叶
上清派:上清符箓派又称“茅山派”
楼观道:宗奉老子,尊尹喜为祖师
重玄学派:以“重玄”思想注解《道德经》的哲学流派
清微派:唐末产生的新符箓道派
天心派:宋代以传授、修炼一种新符箓“天心正法”而得名
神霄派:北宋末形成的、内丹与符箓融合而产生的符箓新派北
东华派:宋末形成的新道派
净明道:又称“净明忠孝神仙道教”
大道教:又称真大道教
太一教:又称太一教
全真道:宋金元时期的新兴教派,道教最重要的教派之一,也称全真派、全真教,与正一道同为道教两大道派
玄教:产生于元代的一个道派,系天师道支派
龙门派:全真龙门派,全真道最主要支派
伍柳派:丹法流派,属全真龙门支派
崂山派:是较早融合斋醮祈禳等正一符箓法术的全真道派
龙门西竺心宗:全真龙门支派,融佛教密宗
武当道派:指历史上曾兴盛或传承于武当山的各个道教派别的总称
龙门碧洞宗:全真道龙门派的支派
中派:对李道纯所首创传承的一种内丹功法的称呼
东派:道教内丹功法的一派
西派:道教内丹功法的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