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八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八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八答案一、名词解释:10%1、造林:在无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而形成、恢复和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是在造林地上进行的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

2、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3、生态公益林: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4、造林技术档案:是造林施工的历史记录,一般以小班为单位建立。

是掌握情况、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和经营工作的可靠依据。

5、天然林资源保护:狭义地说,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

广义地讲,是对天然林与可以恢复天然林的地段进行科学经营,使现有天然林具有更完善的生态结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使迹地得以天然更新或按适地适树原则建立较好的天然或人工群落。

二、填空题20%(每空0.5分)1、人工林中商品林指 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 ,生态公益林指 防护林 、 特用林 。

2、林业两大体系指 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 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

3、行状配置有 长方形 、 正方形 、 正三角形 、 品字形 配置四种类型。

4、防护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是 成活 、 成林 、 具有防护效益 、 具有一定稳定性 。

5、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 方案决策 、 总体规划设计、年度施工设计 和 工程管理。

6、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气候 、 地形、 土壤 、 水文 、 植被 和 人为因子 。

7、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 星状混交 。

8、四旁地指的是路旁 、 村旁 、 宅旁 、 水旁 。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三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三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三姓名: 班级:1、森林立地2、乡土树种3、林分结构4、农林复合经营5、造林成活率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 、 、 、 的特点。

2、人工林中商品林指 、 、 ,生态公益林指 、 。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 、 、 、 。

4、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 、直径生长越 。

5、行状配置有 、 、 、 四种类型。

6、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有 、 两种形式。

7、混交方法有 、 、 、 。

8、四旁地指的是 、 、 、 。

9、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 、 、 、 。

10、水平结构主要由 、 要素决定。

1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 、 、 。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1、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 。

a. 降水量 b. 土壤理化性质 c. 地质地貌 d. 地形2、判定地位级的方法是 。

a.分析土壤肥力b.比较林木粗度c.比较蓄积量d.比较林木高度 3、下列适合于薪炭林树种选择的要求 。

a.早实高产性b.速生丰产优质性c.生长迅速萌芽力强d.根系发达落叶丰富 4、马尾松是 。

a.喜肥树种b.中性树种c.耐瘠树种d.耐荫树种5、在江河上游集水区,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森林称 。

a.水土保持林b.水源涵养林c.防风固沙林d.农田防护林6、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种间是一种________ _。

a.互助关系 b.生态关系 c.偏利关系 d.共生关系7、杉木造林时要求苗木不反山是指________ _。

a.苗梢朝上坡 b.苗梢朝下坡 c.苗梢直立8、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栽培恢复森林的方法称_________。

a.人工更新 b.人工造林 c.人促更新 d.天然更新 9、针叶林下多为酸性土壤,可适当施什么肥_________。

a.氮 b.磷 c.钾 d. 钙 10、需要补植造林的幼林地造林成活率范围是_________。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树种适合作为造林树种?() A. 落叶松 B. 苹果树C. 柏树D. 杨树答案:C 解析:柏树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快、耐干旱、耐瘠薄的一种树种,适合作为造林树种。

2、以下哪一种方法是进行森林营造的常用方法?() A. 原生林改造 B. 次生林改造 C. 人工林营造 D. 混交林营造答案:C 解析:人工林营造是森林营造的常用方法,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树种、确定造林密度和栽培方式等手段营造出高质量的森林。

3、下列哪一种因素对森林的生长和发育影响最大?() A. 气候 B. 土壤 C. 海拔 D. 光照答案:A 解析:气候是影响森林生长和发育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温度、降雨量、光照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森林的类型和分布。

二、简答题4、简述森林营造的技术流程。

答案:森林营造的技术流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确定造林地点和树种;其次,进行整地、设置栽培床和栽培穴;然后,选择合适的栽培季节进行播种或植苗;最后,进行抚育管理和维护。

41、简述森林营造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森林营造的优点包括提供木材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缺点包括投资大、栽培周期长、对技术要求高等。

411、简述不同类型森林的营造技术要点。

答案:不同类型的森林营造技术要点不同。

对于针叶林,应选择适应性强、耐旱、耐寒的树种,如松、柏等,采用较大的栽培密度,以获得较高的木材产量。

对于阔叶林,应选择适应性强、耐瘠薄、生长快、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如杨、柳等,适当调整栽培密度,以促进林木生长和木材质量提高。

对于混交林,应选择多种适宜的树种进行混交,以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应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栽培方式和配置方式,以达到最佳的造林效果。

三、论述题7、论述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答案: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规划和管理是关键。

首先,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并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栽培方式。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导入自测题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导入自测题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导入部分自测题一、名词解释:人工造林:是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

人工更新:是在各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恢复森林的过程。

人工林:是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林种:根据造林目的和人工林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简称林种。

适地适树:是指将树木栽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使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

人工林结构:是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二、填空题: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地域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它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肩负着林产品物质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

3.《森林营造技术》即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项(技能)。

故学习方法上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我国《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

5.造林有(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合理结构)、(科学种植)和(抚育保护)6项技术措施。

三、选择题:1.风景林属于( D )。

A.用材林B.防护林C.经济林D.特用林2.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 D )A.用材林B.防护林C.经济林D.特用林3.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 D )A.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B.改地适树C.改树适地D.A+B+C四、判断题:1.与天然林相比,我国的人工林普遍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

(√)2.我国森林的生产力水平较高。

(×)3.营造高生产力的森林应普遍采用播种造林。

森林营造技术试题三答案 (2)

森林营造技术试题三答案 (2)

森林营造技术试题(三)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2、乡土树种:就是在当地有自然分布或经过长期种植,已经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且生长良好、经济价值较高,无严重病虫害的树种。

3、林分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4、农林复合经营: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5、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是指造林后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合格的标准为造林成活率要达85%(含85%)以上。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专业性强、区域性强的特点。

2、人工林中商品林指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生态公益林指防护林、特用林。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经济学原则、生态学原则、林学原则、可行性原则。

4、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

5、行状配置有长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品字形配置四种类型。

6、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有有利(互助、促进)、有害(竞争、抑制)两种形式。

7、混交方法有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星状混交等。

8、四旁地指的是路旁、村旁、宅旁、水旁。

9、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确定、据树种特性确定、据立地条件确定、据经营条件确定、据经济条件确定。

10、水平结构主要由造林密度、种植点配置要素决定。

1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等级性。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1、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 d. 。

a. 降水量b. 土壤理化性质c. 地质地貌d. 地形2、判定地位级的方法是 d. 。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问答题参考答案1、简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途径和主要方法。

答: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等,其中植被因子途径可以林木生长效果的地位级、地位指数,植被组成、结构等特征,植被演替等进行划分;环境因子途径那么以气候与林木生长、地形与林木生长、土壤与林木生长等方面进行划分;综合多因子途径那么综合环境条件、植被条件和林木生长状况等多因子为依据,对立地条件进行分类,如詹昭宁等人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2、以用材林为例,分析适地适树的标准。

答:用材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应到达成活、成林、成材、林分生长稳定;其数量化标准有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生物量、立地期望值等。

不同树种,不同立地其数量化标准不同,应据实际情况确定。

3、简述人工林幼林抚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答: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的措施有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幼林管理、幼林保护、幼林补植、造林检查验收、造林技术建档等。

其中主要措施有:⑴松土除草:包含松土和除草两方面,是幼林土壤管理最重要的措施,应科学确定其时间、次数、方法、深度等;⑵水肥管理:指幼林浇灌、排水和施肥,浇灌和排水可据具体情况选用;幼林施肥是幼林管理重要的措施,应遵循施肥根本原那么,依据树种特性、幼树生长发育规律、林地环境条件等科学确定施肥时间、肥料种类、方法、施肥量;⑶幼林除蘖、修枝等工作;⑷预防火灾、防治病虫鸟兽等幼林保护工作;⑸造林补植和检查验收等。

4、以造林作业设计实习为例,表达怎样正确选择设计造林树种?答: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林学、生态学、生物学、可行性的根本原那么。

因此应在立地条件划分的根底之上,进行比照分析,判断不同立地上的适生树种;其次比拟培育目标,确定主要造林树种;再次根据种苗来源,栽培技术等因素,最后确定造林树种;最后对同一地区,在选出主要造林树种的同时,还要选出次要造林树种。

并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择优选用、因树因地制宜、考虑经营目的科学选择造林树种。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二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二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二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营造技术: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

3、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生态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4、造林:在无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而形成、恢复和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是在造林地上进行的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

5、幼林抚育管理:指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对林分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研究比较成熟的专著是1989年詹昭宁为首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和1990年 张万儒和蒋有绪为首《中国森林立地》。

2、用材林树种选择要具有的性质是 速生 、 丰产 、 优质 。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 经济学原则 、 生态学原则 、 林学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4、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 方案决策 、 总体规划设计、年度施工设计 和 工程管理。

5、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气候 、 地形、 土壤 、 水文 、 植被 和 人为因子 。

6、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 星状混交 。

7、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确定 、 据树种特性确定 、 据立地条件确定 、据经营条件确定 、 据经济条件确定 。

8、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复合性 、系统性、 集约性 、 等级性 。

9、在山地容易施工,保持水土效果好的配置方式是 品字形配置 。

10、裸根苗的栽植方法有 穴植法 、 小坑靠壁栽植 、 缝植法 。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1.水源涵养林属 b 。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三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三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三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

2、乡土树种:就是在当地有自然分布或经过长期种植,已经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且生长良好、经济价值较高,无严重病虫害的树种。

3、林分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4、农林复合经营: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5、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是指造林后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合格的标准为造林成活率要达85%(含85%)以上。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强 、 实践性强 、 专业性强 、 区域性强 的特点。

2、人工林中商品林指 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 ,生态公益林指 防护林、 特用林 。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 经济学原则 、 生态学原则 、 林学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4、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 大 、直径生长越 小 。

5、行状配置有 长方形 、 正方形 、 正三角形 、 品字形 配置四种类型。

6、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有 有利(互助、促进) 、 有害(竞争、抑制) 两种形式。

7、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星状混交等 。

8、四旁地指的是 路旁 、 村旁 、 宅旁 、 水旁 。

9、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确定 、 据树种特性确定 、 据立地条件确定 、 据经营条件确定 、 据经济条件确定 。

10、水平结构主要由 造林密度 、 种植点配置 要素决定。

1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复合性 、系统性、 集约性 、 等级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营造技术作业学号姓名单位一、判断题1、2-3个因子划分立地的方法叫主导因子法。

( × )2、薪炭林不能算一个单独的林种。

( × )3、改地适树是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

( × )4、整地深度是所有整地技术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 √ )5、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夏季进行。

( × )6、造林地一切自然因子的综合称为立地条件。

( × )7、阳性树种多具有抗旱能力。

( × )8、母树林属于经济林。

( × )9、较差立地树木生长不良不宜营造混交林。

( √)10、行间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和主要树种混交。

(× )11、营造高生产力的森林应普遍采用播种造林。

(×)12、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应考虑社会需求。

(×)13、伴生树种的树高不能超过主要树种。

( × )14、营造速生丰产林必须选择同时具备速生丰产优质性的树种。

( √)15、立地条件好,林木生长快,造林密度宜大。

( × )16、单纯林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

( × )17、种子园属于特种用途林。

( √ )18、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土壤。

( × )19、播种造林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宜在任何造林地采用。

( × )20、林地上林木的上层树高称为立地指数。

( × )21、薪炭林与煤炭石油相比,是一种污染少、无限量、能再生的能源。

( √ )22、两个配合和谐的树种混交时,其种间各生长阶段变化少,没有矛盾。

( × )23、沙地造林,最好提前整地。

( × )24、水土保持林属于特种用途林。

( × )25、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 × )26、与天然林相比,我国的人工林普遍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

(×)27、薪炭林不能算一个单独的林种。

(×)28、合理的结构既能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又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减少成本。

(√)29、土壤深厚、肥沃、湿润的造林地有利于林木生长,造林密度应大,反之密度应小。

(×)30、采用长方形配置,行的方向应与等高线垂直。

(×)31、较差立地树木生长不良不宜营造混交林。

(√)32、混交林中树种间生态要求一致有利于混交成功。

(×)33、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夏季进行。

( × )34、种子园属于经济林。

( × )35、两个配合和谐的树种混交时,其种间各生长阶段变化少,没有矛盾。

( × )36、薪炭林属于经济林林种。

( × )37、适地适树是造林树种选择的唯一途径。

( × )38、整地深度是所有整地技术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因此整地深度越深越好。

( × )39、主导因子是对造林地的环境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影响)的立地因子。

(√)40、培育大径材不进行间伐的用材林,造林密度可适当小些。

( √ )41、为了抵抗不良的立地环境,保持水土和进行林粮间作,宜采用群状配置形式。

( √ )42、从整个造林过程来看,一般应做到提早整地,也就是说整地时间越早越好。

( × )43、林业区划规划的林种是一个大范围的林种框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与主要林种相配合的其他林种。

(√)44、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是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

( √ )45、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进行。

( √ )46、造林地一切自然因子的综合称为立地条件。

( × )47、行状混交和株间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比较尖锐的树种混交。

( × )48、风景林属于经济林。

( × )49、单纯林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

( × )50、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栽培林木,称为人工更新。

(× )51、混交树种应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或其他效能。

(√ )52、以生产木材、竹材为主要目的而栽培的人工林,称为用材林。

( √ )53、一般来说,在立地环境因子中,气候、土壤、地形是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主要依据。

( √ )54、水土保持林属于特种用途林。

( × )55、伴生树种应尽量选择生长较快、稍耐荫,并能在林冠下生长的树种 ( × )56、播种造林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宜在任何造林地采用。

( × )57、阳性树种植于阳坡,阴性树种植于阴坡为适地适树。

(×)58、薪炭林的造林密度应大于经济林的造林密度。

(√)59、造林不合格需要补植时,应该用同龄大苗。

(√)60、采用长方形配置,行的方向应与等高线垂直。

(×)61、营造混交林最关键的是选好混交树种。

(√)62、与天然林相比,速生丰产林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等特点。

(ⅹ)63、对不符合培育要求的低价值林分,采用人工种植方法进行改造,也可归人工造林的范畴。

(√ )64、伴生树种应尽量选择生长较快、稍耐荫,并能在林冠下生长的树种。

(ⅹ)65、营造速生丰产林必须选择同时具备速生丰产优质性的树种。

(√)66、合理的人工林结构应是既能充分地利用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又保证每株树木都得到充足的生长空间。

(√)67、人工林达到同样成材标准所需年限比天然林短。

( √ )68、沿海防护林属于特种用途林。

( ⅹ )69、矮林作业法是在树干一定高度处把树干截断,使砍断面附近萌生枝条,长到预定的规格时,砍伐利用。

( ⅹ )70、树种生物学特性指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适应范围。

( ⅹ )71、农林复合经营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其他栽培植物或动物,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序安排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72、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

(√)监理日志是监理工程师对营造林工程监理的原始记录。

(√)73、林分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74、幼林土壤管理指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对林分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 ⅹ )75、在一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并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是混交林中的灌木树种。

( ⅹ )76、混交树种应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或其他效能。

(√)77、森林是构成陆地生态的主体,在维护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78、从林分林木材积生长的旺盛时期到工艺成熟期为止称壮龄阶段。

(√)79、造林区划是林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通过统一的林业区划表达出来。

(√)80、在一定的地区内,进一步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时,主要考虑地形和土壤因子,一般不再考虑大气候条件。

(√)81、造林地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人工林的生长发育。

( ⅹ )82、防护林树种一般应具备生长快、郁闭早、寿命长、防护作用持久、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繁殖容易等特点。

(√)83、在有些混交类型中,主要树种也有可能是混交树种。

(√)84、密度对树干通直度有影响,加大密度,有利于自然整枝,使树干少节疤。

(√)85、对用材林来说,培育大径材应适当稀植,或先密后稀。

(√)86、将枝干截取一定长度,平放入沟内,复土、压实土壤的造林方法称为插木造林。

( ⅹ )87、幼林抚育管理的土壤管理包括松土除草、排灌、施肥等。

(√)88、林地施肥应以速效肥料为主,多施氮肥。

( ⅹ )89、幼林管理是对幼林的个体直接进行人为干涉,以改善其生活和生长条件,从而保证幼树更好地生长。

(√)90、人工林所用的种子和苗木是经过人为选择培育的,一般生长健壮,具有较好的遗传性,林龄相同。

(√)91、对林木成活、生长影响最大的两个主要生活因子是土壤温度和养分。

( ⅹ )92、选择造林树种时,主要考虑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ⅹ )93、混交林的冠层厚、叶面积大、结构复杂,有利于森林小气候的形成。

(√)94、伴生树种应尽量选择生长较快、稍耐荫,并能在林冠下生长的树种( ⅹ )。

95、整地可局部地改变造林地地面形状、坡度、坡面的相对高度和朝向,从而改变种植点附近的小气候因子。

(√)96、调查设计的任务,通常由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已经审定的造林项目文件或上级的计划安排,以及设计任务书的方式下达(√)97、造林施工(作业)设计要求在施工的上一年度内完成。

(√)98、闽东南立地差的地方,适宜营造大叶相思,立地较好的可营造台湾相思。

( ⅹ )99、毛竹适宜生长在中、低山,山坡中下部或山谷地带,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100、合理密度是一个最适密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林分群体结构合理,净第一性生产量最大,林木个体健壮,生长稳定,干形良好。

(√)二、选择题1、农田防护林应选择的主要树种是( B )。

A.树冠大B.抗风能力强C.根蘖能力强D.材质好2、下列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属于有利的是( B )。

A.单方抑制B.双方促进C.双方竟争D.互不影响3、在进行立地质量评价过程中,( C )可以被确定为主导因子。

A. 地地下水位B. 气候和降水量C.林木生长的极端限制性因子D. 立地环境因子4、毛竹是( A )。

A.喜肥树种B.中性树种C.耐瘠树种D.耐荫树种5、营造防火林带应选用( C )。

A.桉树B.杉木C.木荷D.松树6、今有一片人工营造的桉树林,计划在若干年后培育为工业原料林,但现阶段每年通过抚育可获取一定量的薪材,该林分应划分为( A )。

A.用材林B.薪炭林C.用材林或薪炭林D.用材林和薪炭林7、马尾松适时早栽其主要道理是( A )。

A.抽梢B.喜寒C.怕湿D.风折8、下列树种中能在贫瘠土壤上正常生长的树种是( B )。

A.毛竹B.马尾松C.泡桐D.杉木9、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 A )。

A.1-3B.3-10C.10-15D.15-2010、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 D )。

A.因素之一B.次要因素C.较重要的因素D.决定因素11、一定密度范围内,成熟林分林木胸径随着林分密度的加大而( B )。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一定12、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 B )。

A.减少成本B.保持水分平衡C.不误时间D.提高效率13、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种间是一种(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