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黄河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黄河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黄河课件
绿沟、一片片果树、一层层梯田,山西 省河曲县60多万公顷的黄土高坡被装扮得绿油油的。 全县得到治理的地区,基本上达到了水不下山,土不 出沟。
但过去的河曲县却是植被稀少黄土裸露,每遇 下雨,泥沙俱下,每年地表流失肥土 1厘米。经过 十多年大规模综合治理,现在水土流失已基本上得 到控制,每年减少入黄泥沙600多万吨。
黄河断流
凌 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
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凌汛的形成示意图
高纬度
封冻
气温低
河口
低纬度
观察 思考
河水
气温高
孟津
凌汛是人为原因产生的吗?
找一找:黄河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
看一看:黄河沿途有哪些著名的高原与平原?流经了 我国地势的几级阶梯?
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及特点
• 内蒙古河口以上为上游,河口到河南 桃花峪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
• 上游:多峡谷,落差大,水力资源丰 富。
• 中游:多支流,河流含沙量大。 • 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床抬
黄河
广平县南阳堡中学
学习目标
• 1.运用地图熟悉黄河的源流概况;
• 2.了解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原 因;
• 3.知道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 了解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和 “塞上江南”;
• 4. 分析黄河流域环境水文特征形成 的原因,及治理黄河的措施。
第一站: 走近黄河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的凌汛:
⑴凌汛形成的两个条件: ①较低纬度流向较高
纬度河段. ②冬季结冰的河流. ⑵黄河凌汛分布河段:
上游河套游平原.宁夏 平原.下游山东境内.
河套平原 宁 夏 平 原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

第三章第4节《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一一黄河》第1课时一、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及时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根据本节知识特点,我釆用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绘图。

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二、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黃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材分析本节黄河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一贡献和忧患”、和“黃河的治理”。

其中“黃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介绍了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介绍了黃河下游的地上河,常决堤改道,泛滥成灾对我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就是黄河的“忧患”。

应该指岀的是,黃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口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后者,把凌汛问题作为“阅读”来处理的。

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黃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儿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Ll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黃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黃河的治理”介绍了黃河的治理。

从教材内容可以看出,黄河“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使得防洪和防沙并举。

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开始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

七年级地理黄河长江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黄河长江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黄河长江知识点地理学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涉及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七年级的地理课中,黄河长江是必学的内容。

本文将围绕黄河长江知识点,进行系统的介绍,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

一、黄河和长江的基本概述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

它的发源地在青藏高原,全长约为5464公里。

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约6300公里,发源于川藏高原,流经中国的横跨11个省市。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路运输干线,也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二、黄河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 黄河地理位置和特点:黄河位于中国的北部,流经黄土高原和平原区域。

它是中国最大的沙区,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农业区域。

黄河沿岸建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壶口瀑布、颐和园、皇家园林等。

2. 长江地理位置和特点:长江位于中国的南部,从川藏高原开始流动,并最终注入东海。

它是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河之一。

长江沿岸建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和景点,如:三峡大坝、重庆辣子鸡、上海外滩等。

三、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1. 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水位波动大,水流湍急,蓄水能力弱。

在夏季,雨水充沛,河水增加,如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生洪灾。

而在冬季,由于降水量较少,黄河的河段经常会出现断流的现象。

2. 长江的水文特征:长江水流湍急,流速快,水位波动较小。

由于长江沿岸山峦众多,在降雨季节,河水大量增多,但长江拥有非常强的蓄水能力和调节能力,因此不会发生严重的洪灾。

四、黄河长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1. 黄河的自然环境:黄河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河道淤积,河水污染严重。

这对母亲河的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长江的自然环境:长江的自然环境比黄河要好,拥有着许多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系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长江沿岸也存在着一些污染问题。

初中地理黄河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黄河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黄河知识点汇总黄河是中华子民的母亲河。

在地里这一门中黄河是重要的一个知识板块。

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黄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黄河知识点:黄河流域主要水电站三门峡水利枢纽: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

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投入使用。

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

刘家峡水电站:甘肃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盐锅峡水利枢纽: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

八盘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80年投入使用。

龙羊峡水电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大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2019年投入使用。

李峡水利枢纽:青海化隆,2019年投入使用。

万家寨水利枢纽:山西偏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2019年投入使用。

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济源和孟津交界处,2019年投入使用。

公伯峡水电站:青海循化,2019年投入使用。

拉西瓦水电站:青海贵德、贵南两县交界处,尚在建设之中,是黄河干流最大的水电站。

初中地理黄河知识点:根治黄河的主要方法1.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2.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3.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

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

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

初中地理黄河知识点:现况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

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

七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黄河的泥沙特性、治理措施等方面产生疑问。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黄河相关知识融入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3.教师通过讲述黄河的历史文化故事,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流域面积、流经省份、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等。
2.讲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析各河段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3.详细解析黄河泥沙的特性,阐述泥沙对河流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教育学生关注河流生态环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展示黄河壮丽景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条河流吗?它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黄河,它是中国第二长河,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黄河,探索它的奥秘。”
5.观察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河流或湖泊,了解其生态环境,并对比黄河的特点。要求学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观察过程和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200字。(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利工程,了解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4.案例分析,拓展思维:
(1)通过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结合我国在黄河治理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5.总结反思,提升认识:

初一地理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地理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地理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黄河,又称“中华母亲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七大河流之一。

它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并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初一地理课程中的黄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区域:黄河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亚洲内陆河流。

它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是中国人口和农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2. 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仅次于长江。

它的河道曲折,河势陡峭,水流湍急,被誉为“河流之王”。

黄河水量丰富,经常出现洪水,给沿岸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并且形成了黄河文化的土壤。

3. 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由于河水湍急、冲击力大以及流域土壤的特殊性,黄河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加剧,水位升高,容易发生河道堵塞和洪水灾害。

控制黄河的水土流失对于保护河道稳定和降低洪水风险非常重要。

4. 黄河的经济价值:黄河沿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庞大的农业生产对黄河水资源提出了巨大需求。

黄河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尤其是河口一带。

此外,黄河沿岸还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对中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5. 黄河的文化意义: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繁荣的黄河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形成和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河以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有利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古代的华夏文明,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家园。

6. 黄河流域的治理和保护: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黄河,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黄河流域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例如,修建黄河堤防,改善河道,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洪水防范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黄河流域的农田灌溉效率,减少了洪灾损失,并加强了对河流环境的保护。

总结: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经济和文化价值。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 教案 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 教案 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

第三章第4节《中国的河流与湖泊——黄河》第1课时一、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及时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根据本节知识特点,我采用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绘图。

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二、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材分析本节黄河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贡献和忧患”、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介绍了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介绍了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常决堤改道,泛滥成灾对我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就是黄河的“忧患”。

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后者,把凌汛问题作为“阅读”来处理的。

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黄河的治理”介绍了黄河的治理。

从教材内容可以看出,黄河“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使得防洪和防沙并举。

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开始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

地理黄河知识点总结

地理黄河知识点总结

地理黄河知识点总结黄河是中国历史上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经济发展区域。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黄河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总结:一、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发源于青海省的昆仑山脉。

总长度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約七十四萬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跨越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肅、陝西、山西、河南和山东八个省份,流经中国北方平原,最终注入渤海。

二、地理特征1. 河源地区:黄河的上游是个高原区域。

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海拔平原地带,形成了丰富的地质结构。

黄河的上游地区多为高原山地,地势高峻,气候严寒,冰雪覆盖,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2. 黄河中游:黄河自上游至中游之间,冰雪融化,水流迅速,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黄河”。

此段地势呈梯度,河流受多条支流的输入,长期下切成深渊、峡谷和崖壁。

在山区地势波动所引起阻水蓄积的山前平原成为中游河段的典型地貌类型。

3. 黄河下游:黄河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道断面扩阔,流速减缓。

进入山西境内、山西、河南两省之间地势较平坦。

山东地区多平地丘陵地貌。

营水澦剥,因此呈现出平原河谷地貌风貌。

在北部山区平原也间出现了大的阶地地貌。

4. 河流水质:由于中游黄河径流较多富含泥沙,因此常被称为“泥河”。

其水流呈黄色,充满沙石,河道较浅。

古代以来,黄河常年泥沙淤积,底测不断抬升。

进入下游之后,下游湾浅滩陆地面积增加。

在大河入海处地势最平整。

入海口为泥沙较为丰富的沉积区。

三、地理气候黄河流域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等,主要受山地和水系的影响。

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季节性显著,干旱少雨,风大日照多等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波动大。

四、地理资源1. 水资源: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流域面积广阔,年均径流量为61亿立方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运输通道。

黄河流域有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发展农业和工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草场退化、沙 化,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受到严重破坏,许多珍 惜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风沙还导致黄河沿岸塌 方、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从而增加了黄河泥沙量,
逐年抬高河床,促使黄 河频繁改道。


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的部分河段,受纬度位置影响,初春时 节,上游河段开冻较早,河水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往往导致水 位猛涨,形成凌汛。 解放前,因凌汛决堤而泛滥成灾的事,几乎年年发生,每次决 口,都给沿河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如在1933年,内蒙 古蹬口县凌汛决口,300余里一片汪洋,冰积如山,水势汹涌,淹 没了很多村庄。
1、流域内降水减少,水源不足。 2、工农业与生活用水量猛增 3、浪费水现象严重。 4、缺乏统一的用水管理和调度体系。 ••••••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22
2017/12/15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 边缘。“玛曲”系藏语中黄 河的译音,黄河在中国整个 流域内总共形成了九个大弯, 而第一个弯,就位于玛曲县 境内。 玛曲草原曾被誉为 “亚洲第一牧场”,然而现 在这里却不时能看到大大小 小的黄沙丘。 1985年全县沙 化面积还是0.114万公顷,而 2003年这一数字则达到了 5.34万公顷。究竟是什么原 因使玛曲县荒漠化现象日益 严重呢? 2017/12/15
上游荒漠化
沙漠化紧逼黄河第一曲
23
一、黄河沿岸主要为沙质土壤。
二、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该县近20年来降雨量一直 偏小,1967——1987年间降雨量平均为615.5毫米, 1988——1997年降至530.2毫米。 三、严重的草原鼠害:中华鼢鼠、高原鼠兔、草原 毛虫等成灾,它们专食草的根茎叶,危害植被。在草原 上可以看到一个个隆起的小土包,一群群中华鼢鼠在这 些土包中穿来穿去,时而奔跑,时而钻洞。 四、草场超载放牧:50年代,牛羊的数量不过20万 头,但目前,牛羊数量100多万头。 五、滥挖乱采中草药:玛曲县是虫草、贝母等重要 中草药的产区,每年大量人口进入玛曲采挖中草药,严 重破坏了当地的植被资源。
地形 降雨 土壤 植被 坡陡 集中 疏松 稀少
毁林毁草 破坏植被
开矿修路 破坏地形
黄 水土 土高 流原 失的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 时,携带了大量的泥沙, 每立方米河水的年平均 含沙量约35千克,高峰 时达到570千克,黄河每 年输入到下游的泥沙达 16亿吨,如果用10万辆 载重4吨的卡车拉运,每 天运10次,一年才能运 完。如果把这些泥沙筑 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 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 离的3倍。古人称黄河是 “一石水,六斗泥”。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
兰州
黄 土 高 33.3/11.2 龙门 原
37.7/18.0
陕县
6.67/1.67
利津
24.7/11.5
3.48/1.19
“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
2 、从陕县到利津的含沙量和输沙量都在减少,该河段主 2 、从陕县到利津的含沙量和输沙量有什么变化?沙到哪里去了?
1、图中的兰州、河口、龙门、陕县、利津等地的含沙量各是多少? 1、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产生的泥沙最多。 黄河流经哪一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
黄 河 断 流 的 危 害
黄河断流的原因
70年代 80年代
断流长度/千米 断流时间/天 断流起止月份 135 9 179 11
1995
683 121
1996
—— 133
1997
704 226
1998
—— 137
5——6月
2——11月
思考:1、从70年代到现在,黄河断流的时间和长 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2、黄河为什么会出现断流?
2004年12月,黄河上游 鄂陵湖出水口首次断流
断流的黄河济南段
黄河断流
黄河断流,改变了河道冲刷 模式泥沙淤积使河道萎缩, 河床抬高,黄河下游成为地 上悬河 山西断流的黄河河道只能放 羊了
黄河断流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每年豫、鲁两省因 断流无法灌溉而减产粮食10亿千克以上。1995年断流造 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2亿元。而断流时间最长的1997 年,黄河下游有13.33万公顷的粮食绝收,减产粮食 27.5亿千克,棉花5000万千克,胜利油田200口油井被迫 关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35亿元。1997年,空前严重 的断流影响到130万人的吃水问题。
黄河
1
黄河的源流概况
唐代诗人李白说:“君 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到海不复回。” 请你根据课本41页图626回答: 1、黄河的源头、流向及 注入的海洋。
2、黄河流经的省区和地 形区。
3、黄河的主要支流和上、 中、下游的划分。
黄河
2
资料一
资料二
资料三
资料四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
1997年6月1日,“亚洲第一飞人” 柯受良驾一辆白色三菱跑车,成功 地飞越了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
仰韶大峡谷
黄河泛滥
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 1938年的2000多年间,黄河 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 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 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 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 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 黄河改道,滚滚洪水汹涌南 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 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 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 使得黄淮海平原的千里沃野 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 “黄速减慢,泥沙沉积到 河床,变成了“地上河”即“悬河”。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 图
土质疏松 暴 雨 植被破坏
} →
流失 流速 减慢
地势 低平 水土
泥沙淤积河床

地 上 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对 黄河下游的影响
洪水泛滥 地上河 泥沙淤积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全流域
项 目
长 江
黄 河
发源地 入海口
长 度 上、中、下 游 的分界处
唐古拉山脉 东海
6300多千米 宜 昌 湖 口
巴颜喀拉山脉 渤海
5464千米 河 口 旧孟津
6
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黄河流经的省区

青 海
山 宁 陕 西 山东 夏 肃 西 河南
四川 黄河流程 5464千米 2017/12/15
第 一 阶 梯
第 二 阶 梯
第 三 阶 梯
黄河上中游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 源丰富。建国前,黄河上没有一座大坝。新中国成立后, 已陆续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水利 枢纽和水电站,并对黄河水能实行梯级开发。
黄河的灌溉之利
河套平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宁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黄河提供了 灌溉水源。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量都 不足,黄河水使一块块的干涸土地展现了 400毫米等 降水量线 生机。早在二千多年前,宁夏人民就揭开 了引黄灌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又修 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 域的灌溉面积大大增加。
8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内 蒙 古 高 原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华 北 平 原
黄河水系图
河口
湟水 洮河 渭河
泾 河 旧孟津
黄河流域面积752442平方千米
泾渭分明
陕西省仰韶文化遗址出土 了一批精美彩陶
陕西黄帝陵
2017/12/15
阿房宫遗址
龙 门 石 窟
12 河南安阳殷墟
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
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黄河决口受灾人民颠沛流离
黄河水泛滥主要集中在黄河上、中、下游的哪一 个河段?
黄 河 下 游 多 泛 滥
地 上 河
黄河为什么会泛滥,其下游河段的河道有什么特殊 之处,为什么? 黄河下游的某些河段,河 床平均高出地面3~5米,河南 开封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7 米,有的地方甚至高出10米, 形成“地上河”,河床不断升 高,人们被迫筑堤束水。暴雨 时节,河水猛涨,随时有决口 泛滥的危险。
黄河的灌溉之利 黄河丰富的旅游资源
3
资料一 河 上
资料二 段 游
资料三

资料四 症
资料五




全流域
荒漠化 凌汛 水土流失 地上河 凌汛 断流
4
黄河各河段的治理
河 上 段 游 治理 荒漠化-大面积种植方格草
水土流失-梯田、条田和造林
地上河-修水库和大堤加高加厚 凌汛-分、排,断流-防、蓄

2004年1月29日,山西省永济市出现 凌汛,坝顶坍塌,黄河很快淹没了6.3 万余亩滩地。


1 、容易产生凌汛的河段在黄河上中下游的哪些河段? 1 、 黄河的凌汛主要发生在上游河套一段和下游山东境内。
2 、产生凌汛的河段大多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例如黄河河套 2 、产生凌汛的河段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流向有什么不同? 一段,所处的纬度较高,约北纬41°,冬季时间较长,气候较寒冷, 为什么会发生凌汛? 河水结冰早,解冻晚。这样春季上游河段已解冻,而河套段的河面 冰层很厚,上游河水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往往导致水位猛涨, 形成凌汛。黄河凌汛主要就是由于黄河干流跨的纬度幅度比较大, 南北河段地区的气温有明显的差异,造成河水封冻和解冻的时间不 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