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39章大环内酯、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PPT课件

第39章大环内酯、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PPT课件
致泌尿道感染 4.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红霉素
10
-
罗红霉素
【特点】
1.作用与红霉素相似,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 作用较强
2.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分布较广,原形及代 谢产物自胆道、肺和尿排出
3.用于呼吸道及软组织感染,非淋球菌尿道炎 3.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11
-
克拉霉素
【特点】
1.对革兰阳性菌、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 为本类药最强;对沙眼衣原体、、流感病 毒和厌氧菌作用强于红霉素
4
-
【不良反应】
1.不良反应少,大剂量口服可见胃肠道反应 口服依托红霉素或乙琥红霉素可致肝损害 口服红霉素可致伪膜性肠炎
2.静滴红霉素乳糖酸盐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5
-
乙酰螺旋霉素
【特点】
1.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作用较弱 2.耐酸可口服,组织浓度高 3.主要用呼吸道和软组织感染 4.不良反应较轻
6
-
吉他霉素
8
-
交沙霉素
【特点】 1.作用及用途与红霉素相似,对部分耐红霉
素金葡菌有效 2.用于支原体肺炎及敏感菌所致呼吸道、皮
肤软组织感染 3.不良反应较红霉素轻
9
-
阿奇霉素
【特点】 1.作用与红霉素相似,对肺炎支原体作用为
本类药中最强 2.口服广泛分布,组织中浓度高 3.用于呼吸道感染,沙眼衣原体和脲原体所
14
-
【特点】
替考拉林
1.作用与用途与万古霉素相似,对金葡菌作 用优于万古霉素,但大多数溶血性链球菌 对其耐药
2.口服吸收差
3.不良反应低于万古霉素
15
-
多粘菌素B和粘菌素
【特点】
1.增加细菌细胞膜通透性,使胞内成分外漏而致细 菌死亡,对静止期和繁殖期均有效(慢效杀菌药)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课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课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和过敏反应。了解这些反应的处理方法对患者的用药 安全至关重要。
药物代谢及药动学特点
了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代谢过程和药动学特点对于正确应用这些药物 非常重要。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细菌的生命活动。这种机制使得它们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 非常有效。
抗菌谱与药理活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多种细菌感染的治疗,包括革兰阳性和革兰阴 性细菌。它们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可针对特定的病原体。
临床应用概述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通常用于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常见疾病的治疗。它们也用于 预防手术感染等。
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种类 介绍
红霉素、克拉霉素等是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每种抗生素具有不同的特 点和治疗范围,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联用注意 事项
在药物治疗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联用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医生需要仔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副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课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各个方面,包括性质、 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药物 类别。
什么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类别,通过干扰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发挥治疗作用。它们具有复杂而独 特的化学结构。
作用机制简介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幻灯片PPT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幻灯片PPT
克林霉素可增强神经肌肉阻滞剂的作用,不宜参加 组成复杂的输液。
四环素类
本类是化学两性物质,可与酸、碱成盐,但在碱性 水溶液易降解,在酸性水溶液稳定,一般以盐酸盐 应用于临床。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但不完全,抗酸药、乳制品、 抗贫血药或食物中的Ca2+、Mg2+、 Al3+、Fe2+等金属阳离子发生络合而 阻碍其吸收。
蛋白合成
抗菌作用
1.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
相似:
G+球菌:金葡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G+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
螺旋体
略广:
放线菌
某些G-杆菌:百日咳杆菌、弯曲杆菌等
军团菌首选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易产 生耐 药性
临床应用
➢ 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 过敏的患者;
临床应用
1. 伤寒、副伤寒:首选;〔次选氨苄、阿莫西林、 2.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 3. G-耐药菌为主的重症感染:细菌性脑膜炎、脑脓 4. 肿、泌尿道感染、沙门菌肠炎合并败血症,脆弱 5. 类杆菌所致腹、盆腔感染 6. 立克次体感染〔Q热、恙虫病〕及衣原体沙眼 7. 眼内炎及全眼球炎〔穿透力强〕
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在骨骼和牙齿。不 易透过血脑屏障。
主要在肝中代谢,经胆和肾脏排。存在
【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与细菌核 蛋白体30s亚基A位结合,阻止tRNA 的联结,而阻止肽链延伸。
(2)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使胞内 重要物质〔核苷酸等〕外漏,抑制 DNA复制。
抗菌作用
属于快速抑菌剂,抗菌谱广。 1. 抗菌谱:包括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支原体、衣原 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阿米巴原虫等。 2. 对立克次体、支原体抑制作用较强。 3. 间接抑制阿米巴原虫。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临床ppt课件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临床ppt课件

机制和应用
作用机制: 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与红霉素、氯霉素有交叉耐药) 抗菌谱: 与红霉素相似,对厌氧菌作用好。 对G-杆菌和肺炎支原体无效。
应用
1. 厌氧菌感染 腹腔、盆腔感染,并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消除 需氧病原菌; 2. 敏感G+菌感染 呼吸道、关节、软组织、骨组织、胆道感 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 3.金葡菌骨髓炎 首选克林霉素
耐药性:有耐药株出现。与其他抗生素尚无交叉 耐药性。
临床应用
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所致严重感染如肺炎、 脓胸、心内膜炎、骨髓炎和软组织脓肿。 已知对其敏感的耐青霉素肺炎球菌感染及其他 抗生素尤其是克林霉素引起的假膜性肠炎。
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 耳毒性、肾毒性: 血浆高浓度药物可导致可 逆性的耳聋、耳鸣、听力损害及肾损害。 过敏性皮疹 注射部位静脉炎
属速效抑菌剂,窄谱抗生素
临床应用
1. 白喉急慢性感染及带菌状态的治疗、百日咳带 菌者的预防、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嗜肺 军团菌病的首选。 2. 青霉素过敏者链球菌、破伤风感染的替换药; 3. 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4. 拔牙或呼吸道手术后继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预 防,现已用克林霉素,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少见
1. 胃肠道反应 大剂量口服时
2. 肝损害 (如无味红霉素)长期服用时,转 氨酶升高,肝肿大、黄疸,停药后可恢复 3. 少数患者:过敏性药疹、耳鸣、暂时性耳 聋
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
• 为红霉素的甲基衍生物; • 口服有首关消除,生物利用度50-55%。代谢物 有活性。 • 抗菌谱: -红霉素敏感的链球菌、葡萄球菌作用比红霉 素强;与红霉素有交叉耐药性 -淋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中等活性; -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有活性 -鸟分枝杆菌和某些原虫活性高于红霉素 • 每日给药2次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免疫调节作用课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免疫调节作用课件
[1] Schultz M J.Macrolide activities beyond their antimicrobial effects:macrolides in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and cystic Fibrosis[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4,54:21-2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环内酯类在呼吸系统的免疫调节作用
红霉素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克拉霉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环内酯类在呼吸系统的免疫调节作用
4.支气管扩张 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21例成人支气管扩张患者
[7]樊晓红,许文兵.闭塞性细支气管炎[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6:70-7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环内酯类药物特点 大环内酯类在呼吸系统的免疫调节作用 大环内酯类在其它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 环 内 酯 类 特点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当今药理开发与临床研究最为迅 速与活跃一类药物。 共同药理作用特点: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具有12-16碳内酯环共同化学结构 的抗菌药。
• 作用于细菌内核糖体蛋白合成,为快速抑菌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沙霉素
CH 3
H 3C
N
CH 3
HO CH
NH CH
O
HO
O
OH
SCH 3 OH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
链阳 性菌 素A
链阳性菌素B
第七章 MLS类抗生素及细菌耐药性 第一节 MLS类抗生素的结构特性
2020/10/28
13
MLS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一般认为:MLS类抗生素为第Ⅰ类型的蛋白 质合成抑制剂,即阻断50S中肽酰转移酶中 心的功能,使P位上的肽酰tRNA不能与A位 上的氨基酰tRNA结合形成肽键。
2020/10/28
23
1)红霉素在核糖体上的结合位点
从细胞水平上看,细胞核糖体数量下降,蛋白合成 能力降低,细菌的生长被抑制住了。
2020/10/28
19
1、红霉素抑制50S核糖体大亚基的形成
一般来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于50S大亚基形成 的抑制作用是特异性的,即30S亚基的形成不受抗 生素的影响,而且已组装好了的50S大亚基也不会 被降解。
但是新近文献报道在流感嗜血细胞中酮内酯类抗 生素泰利霉素(telithromycin)及ABT-773能在 相同程度上抑制50S和30S亚基的组装。
OH
CH3 O
CH3 O
CH3 CH3
OH
H3CO O
CH3 O HC
HO O
H3C N CH3
O
O
CH3
O
O
O
CH3 O
Midecamycin A1
OH
CH3 O
CH3 O
CH3
O O
CH 3
N CH 3 CH 3
CH 3
H 3CO O
C O H3C
H
N CH 3
HO
O
O
O
CH 3
OH
H 3C
O
OR
S piram ycin I S piram ycin II S piram ycin III
R=H
R = COCH3 R = COCH2CH3
O
CH 3 OH
CH 3
O H 3C
H 3C OH
H 3C
H 3C
O
O
CH 3
H 3C
HO
N CH 3
O
O
CH 3
O
O
CH 3 O
OCH 3 OH
CH 3
O
H 3C
OH H 3C
OH
H 3C O
CH 3 OH
CH 3
O HO
H 3C
N
2'
O
CH 3 CH 3
CH 3 O
O
OCH 3
CH 3
O
CH 3 OH
CH 3
E ryth ro m ycin A
H3C H3C
OH
H3CO O O
CH3 O HC
HO O
H3C N CH3
O
O
CH3
O
OH Leucomycin A1
第七章 MLS类抗生素及细菌耐药性 第一节 MLS类抗生素的结构特性
2020/10/28
1
MLS类抗生素的结构特性
MLS(macrolides-lincosamidsstreptogramins)是一类包括:
十四、十五和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链阳性菌素类抗生素。
2020/10/28
2020/10/28
20
2、红霉素抑制核糖体的翻译
核糖体是蛋白合成场所,它能把翻译中的各种组 分聚集起来完成遗传信息mRNA到多肽链的转变。 核糖体上与多肽合成有关的活性位点有5个:
1)mRNA结合部位; 2)接受AA-tRNA的部位; 3)结合或接受肽基tRNA的部位; 4)肽基转移部位(P位); 5)形成肽链的部位(肽酰转移酶中心)。
竹桃霉素
O
H3C
HO
O
O
OC3HOC3H
H3C
H3C O
O
CH3
CH3 O HC
H3C
N CH3
HO O
O
O CH3
OH
OH
O
CH3 OH
CH3
泰乐菌素
OH
CH 3 O HC
H3C
N CH 3
H 3CO O
HO
O
O
O
CH 3
OH
H3C
O
O
O
CH 3
O
CH 3 OR
CH 3
R= O
CH 3 CH 3
新生肽释放隧道主要是由RNA组成,但它也含有 L4和L22等蛋白,并且这个隧道最狭小的部分就是 由L22和L4组成的(见图),这两个蛋白从隧道的 背面互相靠近形成了一个门防(这种限制的功能 至今未知,推测可能通过由L22和L4形成的这个限 制来感应释放隧道中蛋白链的信息)。
2020/10/28
22
新生肽释放隧道的部分示意图
红霉素在细胞中的作用对象就是核糖体,其作 用方式有两种:
一是抑制50S核糖体大亚基的形成; 另一个是抑制核糖体的翻译作用。
2020/10/28
18
1、红霉素抑制50S核糖体大亚基的形成
50S大亚基是由23S rRNA、5S rRNA和20多种蛋白组 装而成的,组装过程中先后有32S、42S中间产物产 生。
2
精品资料
MLS类抗生素的结构特性
1、化学结构差异大,但其抗菌机制和细菌 耐药性机制非常相似; 2、抗菌谱较窄,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特别 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球菌)和杆菌以 及革兰阴性球菌有效; 3、这些药物尤其是氯林可霉素对厌氧菌也 有效; 4、革兰氏阴性杆菌通常对这类药物不敏感, 但某些肠杆菌和嗜血杆菌在体外对阿齐霉 素敏感。
2020/10/28
1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50S核糖体亚单位可逆性地结合,阻断肽链的延伸
MLSB类抗生素对50S核糖体亚基结合位点的拓模式
MLS类抗生素对50S核糖体上肽酰基转移酶 结构域的结合位点
MLS类抗生素
肽酰基转移酶结构域


III
链阳性菌素B类 14元大环内酯类
16元大环内酯类
VS ERY
当细菌生长环境中存在红霉素时,正在组装中的尚 未有功能的50S亚单位就可能会和红霉素结合上 (结合位点与红霉素在成熟50S大亚基上的结合位 点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于是 50S大亚基的组装就 被停止,而这个无功能的50S大亚基中间产物因不 能进一步形成有功能的核糖体,最终会被核糖核酸 酶(如RNaseE)降解掉。
LEU/SPM
VM 链阳性菌素A类
LIN 林可类
2020/10/28
16
MLSB类抗生素对50S核糖体亚基结合位点的拓模式
一、红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
核糖体是细胞中蛋白合成场所,无论原核或真 核细胞内核糖体的含量都与细胞蛋白合成活性 直接相关。一旦核糖体功能受到破坏,细胞会 由于不能合成蛋白而死亡。
红霉素抑制核糖体的翻译作用就是通过影响肽链 转移酶来完成的。
2020/10/28
21
2、红霉素抑制核糖体的翻译
肽酰转移酶中心定位在23S rRNA结构域V的中心 环部位,这个中心环还向外发散着一些发夹环, 发夹环中间的空挡由多个蛋白填充起来,并由这 些蛋白中和rRNA磷酸骨架所带的电荷在肽链转移 酶中心的下方有一个新生肽释放隧道(见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