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膜式与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
干式、满液式、降膜式的区别

干式、满液式、降膜式的区别?
“满液式冷水机组”,是对一种制冷机组的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的冷源,或者空调工况的制冷,输出的是低温的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的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的,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是指机组所用的“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的形式,这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的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的“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看,就好像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的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和“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的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满液式蒸发器,以及满液式机组,比起干式蒸发器/干式机组来说传热效率更高,出水温度与蒸发温度的趋近温差小,沿程阻力小,适合循环量大的机组(比如离心机),制冷效果好。
但是制冷剂充注量要求大,并且需要专用的回油系统,帮助压缩机回油。
如果在机组名字前再加上“水冷”,则是指机组的冷凝器形式,采用水冷却还是空气冷却,分为风冷、水冷。
如果再加上压缩机的形式“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那么就是完整的机组命名了。
比如“水冷螺杆满液式冷水机组”。
在大部分场合,为了简略,会省却其中一两个部件的名称,只提和上下文相关的名称,比如“满液式冷水机组”(可能是只为了强调“满液式”)。
希望选为满意答案,谢谢。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工作原理与结构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换热管内通过,冷水在高效换热管外运行,这样的换热器换热效率相对较低,其换热系数仅为光管换热系数的2倍左右,但是其优点是便于回油,控制较为简便,而制冷剂的充注量大约是满液式机组充注量的1/2~1/3左右。
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运行方式恰好相反,冷水在换热管内通过,制冷剂完全将换热管浸没,吸热后在换热管外蒸发。
满液式蒸发器的传热管表面上有许多针形小孔,管内表面上还有螺旋形凸起强化冷水侧的换热。
这种同时强化管外沸腾和管内传热的高效传热管,使其传热系数较光管提高了5倍左右。
降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也称之为喷淋式蒸发器,这种换热器与满液式蒸发器相似,但是它又与满液式蒸发器有区别。
这种蒸发器的制冷剂是从换热器的上部喷淋到换热管上,制冷剂只是在换热管上形成一层薄薄的冷剂液膜,这样冷剂在沸腾蒸发时便减少了静液位压力,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其换热效率较满液式机组提高了5左右。
降膜蒸发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的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的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
而满液式蒸发(也就是沉浸式蒸发)产生的气泡易于集聚在换热管的表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其换热效果不如降膜蒸发。
总的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冷水机组”,是对一种制冷机组的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的冷源,或者空调工况的制冷,输出的是低温的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的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的,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是指机组所用的“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的形式,这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的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的“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看,就好像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的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和“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的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余热回收系统技术

余热回收系统技术余热回收系统技术热回收技术是暖通空调领域比较成熟和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回收废热,节省机组用电量,提供免费生活热水;直接减少向大气的废热排放量,尤其对于南方地区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目前已将热回收技术成功应用于空气源热泵机组和水冷冷水机组中。
目前国内外所生产销售的水源热泵机组多为干式系统和满液式系统。
干式系统能效比比较低,而满液式系统存在液位控制难和回油困难等弊端。
降膜式系统综合了干式与满液式系统的优点,不仅实现了高效,尤其应用了新的压差回油方式更加稳定、可靠。
降膜式全热回收水源热泵技术采用降膜式蒸发器达到高效运行,相比满液式机组只需更少的制冷剂充注量,对环境影响更小;采用了双管束的壳管冷凝器实现供冷的同时回收冷凝废热加以利用,以提供生活用热水。
而传统做法是采用双换热器串并联工作,或在工程系统中实现。
双换热器系统控制复杂,可靠性差;工程系统实现的所回收的热水品位偏低。
而本项目采用的双管束换热器实现热回收均克服了以上弊端。
采用双管束壳管冷凝器保证冷却水和回收的生活热水独立运行、自由切换且互不污染,完美实现全热回收功能。
采用降膜式蒸发器提高机组运行效率,提高了维护性能。
提高了制冷性能系数(能效比);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性能,降低材料成本;降膜式蒸发器的传热温差小,可适当加大水的温差,因而减少了使用的地下水流量和水泵功耗。
维修方便:冷媒水在管内流动,可通过打开端盖,清理水侧污垢;制冷剂充注量小,更符合环保的要求。
采用间歇式压差回油方案,简洁、运行可靠。
新压差回油方案:集油时,高压电磁阀关闭,压力平衡电磁阀打开,油自蒸发器通过单向阀流至集油器。
回油时,压力平衡电磁阀关闭,高压电磁阀打开,利用高压将油压回压缩机。
通过时间继电器控制电磁阀动作实现间歇式回油。
经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检测,实测名义制冷能效比达5.97,比国家标准(≥4.60)高出30%;制冷热回收运行时的综合能效比(综合能效比定义:制冷量与制热量之和同功率的比值)达到7.09;名义制热能效比达到4.72,比国家标准(≥3.60)高出31%。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换热管内通过,冷水在高效换热管外运行,这样得换热器换热效率相对较低,其换热系数仅为光管换热系数得2倍左右,但就是其优点就是便于回油,控制较为简便,而制冷剂得充注量大约就是满液式机组充注量得1/2~1/3左右。
ﻫ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得运行方式恰好相反,冷水在换热管内通过,制冷剂完全将换热管浸没,吸热后在换热管外蒸发。
满液式蒸发器得传热管表面上有许多针形小孔,管内表面上还有螺旋形凸起强化冷水侧得换热。
这种同时强化管外沸腾与管内传热得高效传热管,使其传热系数较光管提高了5倍左右、ﻫ降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也称之为喷淋式蒸发器,这种换热器与满液式蒸发器相似,但就是它又与满液式蒸发器有区别。
这种蒸发器得制冷剂就是从换热器得上部喷淋到换热管上,制冷剂只就是在换热管上形成一层薄薄得冷剂液膜,这样冷剂在沸腾蒸发时便减少了静液位压力,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其换热效率较满液式机组提高了5左右。
ﻫ降膜蒸发就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得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得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
而满液式蒸发(也就就是沉浸式蒸发)产生得气泡易于集聚在换热管得表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其换热效果不如降膜蒸发。
总得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冷水机组",就是对一种制冷机组得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得冷源,或者空调工况得制冷,输出得就是低温得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得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得,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就是指机组所用得“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得形式,这就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得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得“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瞧,就好像就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得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与“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得就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降膜,升膜蒸发器的区别

降膜和升膜不同,膜传热系数不取决于管内汽速,因此适于用在蒸发量较小的场合。
例如有些二级蒸发的设备,常在第一级蒸发时采用升膜,而在第二级蒸发时采用降膜。
由于降膜流动是依靠重力而成膜的,为了使每一根管内的液体都能均匀分布,因此在降膜蒸发器上部应有降膜分配器,通称降膜头。
降膜头的安装必须呈水平,以免出现液体流动不均的现象。
机理解释一: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
解释二:机理是指事物变化的理由与道理。
在化学动力学中,所谓“机理”是指从原子的结合关系中来描绘化学过程。
在化学气相沉积中,机理的含义更加广泛。
如果其过程是动力学控制的,机理是指原子水平的表面过程。
我们这里有一个塔下面就是一个降膜蒸发器它由加热室和分离罐组成物料从加热室顶部进入,沿加热管内壁呈膜状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被不断的蒸发增浓汽液混合物从加热室底部流出进入分离罐蒸汽从分离罐顶部排出完成液从分离罐底部排出升膜蒸发器:是一种将加热室与蒸发室(分离室)分离的蒸发器。
加热室实际上就是一个加热管很长的立式固定管板换热器,料液由底部进入加热管,受热沸腾后迅速汽化;蒸汽在管内迅速上升,料液受到高速上升蒸汽的带动,沿管壁形成膜状上升,并继续蒸发。
汽液在顶部分离,二次蒸汽从顶部溢出,完成液则由底部排出。
加热管一般采用25~5mm的无缝管,管长与管径比在常压下约为100~150,在减压下约为130~180。
这种蒸发器适用于蒸发量较大,有热敏性和易产生泡沫的溶液,不适于粘度很大,容易结晶或结垢的物料。
降膜蒸发器:与升膜蒸发器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原料液是从加热室的顶部加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管内壁形成膜状下降,并进行蒸发,浓缩液从加热室的底部进入到分离器内并从底部排出,二次蒸汽由顶部溢出。
由于二次蒸汽的流向与料液的流向一致,所以能促进料液的向下运动并形成薄膜。
在每根加热管的顶部必须装有降膜分布器,以保证每根管子的内壁都能为料液所湿润,并不断有液体缓慢流过,否则,一部分管壁形成干壁现象,不能达到最大的生产能力,甚至不能保证产品质量。
降膜蒸发器的研究

引言降膜蒸发器是一种传统高效的蒸发设备,具有温差小、工作寿命长和效率系数不受限制等众多优点,目前已经应用于制冷、化工、石油和最新的海水淡化领域。
在制冷行业中,与满液式蒸发器相比,降膜蒸发器具有热交换系数高和制冷剂充注量少的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环保理念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业对设备的能耗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开始高度重视提高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和蒸发效率,伴随着普遍的认识与提高,这不仅对于降低工程投资和节能降耗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1 降膜蒸发器1.1 降膜蒸发器的基本原理降膜蒸发是在降膜蒸发器的加热室加入液料,液料经过液料分布与成膜装置,被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换热管内,在真空诱导以及气流的作用下,形成均匀完整的薄膜状气液混合物在降膜蒸发器中均匀流动。
在薄膜状液料流动过程中,被加热介质进行充分加热进行汽化,产生液相与气相共同进入降膜蒸发器的分离室中,气液经过分离室的分离,蒸汽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同时液体则被从分离室中排除,以便进行下次的循环使用,这是降膜蒸发器的基本原理。
1.2 降膜蒸发器的特点1)气液混合物的停留时间短,使其对热敏性的液料不会降解。
2)由于气液混合物呈薄膜状,流速大,这提高了蒸发器的热交换系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3)由于降膜蒸发器的压力降低差值相对较小,以此降膜蒸发器的工艺侧压力和温度接近常温常压,可以减少外部压力和热源的使用。
4)由于降膜蒸发器的工艺设计中采用了部分重力作用来推动液料的运动。
而不是一般的靠温度差推动液料的向下运动,所以这种蒸发器的环保节能价值更高。
5)降膜蒸发器的操作性能主要取决于气液体分布器的性能,这使得降膜蒸发器性能提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6)为了保证降膜蒸发器输送管内完全湿润,必须使用较长的输送管道和较高的液料的流量。
1.3 降膜蒸发器的常见类型降膜蒸发器按分布液壁的类型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水平管式降膜蒸发器、竖直管式降膜蒸发器和板式降膜蒸发器。
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的区别与特点

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的区别与特点
满液式和干式蒸发器的区别简述
在螺杆式冷水机组中,蒸发器的型式主要是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两种。
满液式蒸发器中,液体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进人蒸发器,蒸发器内的液位保持一定。
蒸发器内的传热管浸没在制冷剂液体中。
吸热蒸发后的气液混合物中仍含有大量液体,故从蒸发器内逸出的湿蒸气经气液分离后再回人压缩机。
干式蒸发器则由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直接控制液体制冷剂进人蒸发器的管程,制冷剂液体在管内完全转变为
面积,
5
总面积
2
移。
干式蒸发器的回油稳定、方便。
因此,对于满液式蒸发器,需要有较高的回油技术,才能确定机组回油正常,使机组实现高效长期稳定运行。
欢迎共阅。
降膜式与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

降膜式与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换热器结构不同。
满液式冷媒直接浸泡铜管束。
气泡在管壁形成并溢出。
降膜式冷媒喷淋在铜管上,利用铜管翅片产生格里谷里希效用。
提高换热系数。
降膜式比满液换热效率高,冷媒使用量少。
具体冷媒怎么喷淋到铜管上,才用喷嘴还是什么的。
这个就不清楚了。
降膜式蒸发器蒸发器的优点是比满液式蒸发器冷媒填充量低,但是关于传热效率的问题不是很了解,有的说满液式蒸发器由于铜管全部侵泡在冷媒里面,故传热效率高,有的说降膜式蒸发器由于冷媒仅附着在铜管表面,很快被蒸发掉,然后继续接受新的冷媒换热蒸发,故换热效率高,真的搞不清楚,到底是满液式蒸发器传热效率高还是降膜式蒸发器传热效率高?还是两者差不多?这个肯定是降膜传热效率高。
降膜蒸发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的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的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
而满液式蒸发(也就是沉浸式蒸发)产生的气泡易于集聚在换热管的表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其换热效果不如降膜蒸发。
总的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冷水机组”,是对一种制冷机组的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的冷源,或者空调工况的制冷,输出的是低温的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的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的,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是指机组所用的“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的形式,这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的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的“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看,就好像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的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和“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的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满液式蒸发器,以及满液式机组,比起干式蒸发器/干式机组来说传热效率更高,出水温度与蒸发温度的趋近温差小,沿程阻力小,适合循环量大的机组(比如离心机),制冷效果好。
但是制冷剂充注量要求大,并且需要专用的回油系统,帮助压缩机回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膜式与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
换热器结构不同。
满液式冷媒直接浸泡铜管束。
气泡在管壁形成并溢出。
降膜式冷媒喷淋在铜管上,利用铜管翅片产生格里谷里希效用。
提高换热系数。
降膜式比满液换热效率高,冷媒使用量少。
具体冷媒怎么喷淋到铜管上,才用喷嘴还是什么的。
这个就不清楚了。
降膜式蒸发器蒸发器的优点是比满液式蒸发器冷媒填充量低,但是关于传热效率的问题不是很了解,有的说满液式蒸发器由于铜管全部侵泡在冷媒里面,故传热效率高,有的说降膜式蒸发器由于冷媒仅附着在铜管表面,很快被蒸发掉,然后继续接受新的冷媒换热蒸发,故换热效率高,真的搞不清楚,到底是满液式蒸发器传热效率高还是降膜式蒸发器传热效率高?还是两者差不多?
这个肯定是降膜传热效率高。
降膜蒸发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的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的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
而满液式蒸发(也就是沉浸式蒸发)产生的气泡易于集聚在换热管的表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其换热效果不如降膜蒸发。
总的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冷水机组”,是对一种制冷机组的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的冷源,或者空调工况的制冷,输出的是低温的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的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的,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是指机组所用的“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的形式,这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的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的“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看,就好像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的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和“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的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满液式蒸发器,以及满液式机组,比起干式蒸发器/干式机组来说传热效率更高,出水温度与蒸发温度的趋近温差小,沿程阻力小,适合循环量大的机组(比如离心机),制冷效果好。
但是制冷剂充注量要求大,并且需要专用的回油系统,帮助压缩机回油。
如果在机组名字前再加上“水冷”,则是指机组的冷凝器形式,采用水冷却还是空气冷却,分为风冷、水冷。
如果再加上压缩机的形式“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那么就是完整的机组命名了。
比如“水冷螺杆满液式冷水机组”。
在大部分场合,为了简略,会省却其中一两个部件的名称,只提和上下文相关的名称,比如“满液式冷水机组”(可能是只为了强调“满液式。
满液式就是冷媒在铜管与壳管之间,而冷冻水在铜管里面流动,干式就是他两相反。
冷媒在铜管里蒸发,水在铜管与壳管之间流动,他们主要用于热泵空调上。
在工业低温冷水机一般都是用普通那种干式的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