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形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PPT

人教版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PPT
设施分散,居民生活不便
联系不紧密,不便于统一领 导和管理
有若干彼此独立的居住区
易于保证环境质量
例二 读图,完成(1)~(3)题。
(1)图A城市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
(2)A城市的空间形态为________,形成这种形态的因 素是________。
(3)该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不能
完全
利于控 改善
制城市 城区
规模, 住房、
调整工 交通
业布局, 及公
改善环 共服
境质量 务设

施紧
张的
状况
完善 卫星 城服 务功 能

图示
举 例
上 海、 纽 约
课堂 探 究 (续上表)
城市 空间 形态
形态 特点
成因
优点
缺点
主要解 决措施
图示
举 例
没有
散点 型
明显 的主 体城 区, 各基 本单 元呈 散点 状分
对点 演练
1.根据重庆市地域形态特点,完成(1)~(2)题。
(1)重庆市地域形态属于( )
A.集中团块型 B.组团型
C.条带型 D.放射型
(2)影响重庆形成这种城市地域形态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崎岖不平 B.气候温暖湿润
C.工业集中分布 D.交通干道向东西延伸
对点 演练
解析:此题组主要考查对城市的地域形态的掌握 程度。解答关键是:(1)判断地图组合特点;(2)明确城 市地域形态的几种形式;(3)掌握各种地域形态的特征 和成因。
对点 演练
答案:(1)最初的居民点 呈放射状拓展 作内 向填充
(2)由简单到复杂

空间的形态构成

空间的形态构成
ESC
柱列与墙 面结合为 壁柱或倚 柱,可改 变墙面比 例及韵律。
基本形态要素 空间限定
线 面
柱列与窗的结合,改变墙面比例及韵律。
返回本讲框架 返回本讲首页
ESC
基本形态要素 空间限定
线 面
E.双向线列
返回本讲框架 返回本讲首页
ESC
有助于表达大空间的尺度感,在大空间中划 分出不同的空间地带。
返回本讲框架 返回本讲首页
ESC
基本形态要素 空间限定
线 面
返回本讲框架 返回本讲首页
ESC
基本形态要素 空间限定
线 面
C.角限定
三根以上的线要素可限定出空间容积的角,建立 起一个视觉空间框架。
构成通透的空间,边界感很弱,但可调整空间的 形状、尺度、量度感、比例。
基本形态要素 空间限定
A.独立垂直面
对其两个表面 所朝向的空间既 分割又控制,其 限定效果与人的 视线高度有关, 但不能完全限定 空间,表面的色 彩质感、划分形 式影响视觉质量 和空间效果。
独立面分割空间为阴阳, 产生不同视觉感。
仅限定领域的边缘,限定感弱.
产生围护感,保持视觉与空间的连续性。
分割成两个空间并保持视觉连续性
返回本讲首页 返回本讲框架
ESC
轴线的空间组织作用
基本形态要素 要素介绍
点 线 面 体
返回本讲首页 返回本讲框架
ESC
3.面
实存面:其主要特征是有一定厚度和形状, 分为规则几何形与不规则的任意形;
虚存面:指由视觉——心理意识到的面。
面的构图作用: 限定体的界限 以遮挡、渗透、穿插关系分割空间 以自身的比例划分产生良好的美学效果
空间的解析
本讲框架 本讲首页

空间构成设计(课堂PPT)

空间构成设计(课堂PPT)
空间构成设4计5
空间构成设4计6
空间构成设4计7
空间构成设4计8
加法构成的组合关系可以采用点接触,线接触,面 接触或体接触等形式,其组织形式即可采用线形,发射, 聚集,又可采用框架式和轴线式。
空间构成设4计9
形态组合关系示意图
空间构成设5计0
此外单体外形的构成还可将减法构成与加法构成综 合应用,获得分割聚集的凹凸,正负形态变化和富有起 伏的节奏韵律力象视感,这也是建筑类外形组织的重要 手法。
空间构成设6计1
线形集结
中心集结
空间构成设6计2
5.4.3 以空间体为主的集结
以空间体为基点,在其主立面周围配置外空间的组合方式: A、内空体正立面朝向动线的空间组织:体量高大的内空体, 前立面应设置稍深些的外空间与之匹配,而对于体量宽且矮 的内空体,前立面应配置稍宽阔的外空间。
空间构成设6计3
设计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城市结构组 织秩序,从而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概念性依据。
空间构成设计9
世界著名建筑师丹下建三
他说:“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 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 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1987年他获得成为普利兹 克建筑奖。
Space Form Design
空间构成设计
空间构成设计1
目录 CONTENTS
1 空间知觉形式与构造
2
空间构成原理
3 基本空间力象构成形式
4 内部空间构成形式 5 外部空间构成形式 6 内外空间的部空间的基本形式 5.2 动线的拟定 5.3 构筑外空间的空间体 5.4 各类空间单体的集结 5.5 外部空间构成的艺术手法
B、加法构形的接触组合。

空间的形态

空间的形态

空间的形态
1.矩形空间 2.圆(球)形空间 3.斜线型空间 4.自由曲线型空间
1.矩形空间 矩形空间是良好的滞留空间,在静止中 又有一定的动感,是室内空间中最常见 的一种空间形式。
矩形空间
2.圆(球)形空间 圆形空间有稳定的向心性,给人 收缩、凝聚、安全、集中的感觉。
3.折线型空间 平面为三角形、六边形及多边形空间。 折线型空间充满了穿越式的动感,给人 以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2.套间式组合
特点: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穿套, 减少了走道,节约了交通面积, 平面布局紧凑,房间之间联系方便 。 串联式,放射式
3.大厅式组合
特点:主体大厅使用人数多,空间高大, 而与大厅相比辅助房间尺寸相差悬殊, 常布置在大厅周围与大厅保持一定的空间 和功提高建筑标准化,简化设计、 生产和施工工作。 ②功能分区明确,平面布置紧凑,单元 与单元之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 ③布局灵活,能适应不同的地形,满足 朝向要求,形成多种不同组合形式。
折线型空间
4.自由曲线型空间 自由曲线型空间是一种丰富多变而又柔美 的空间形式。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艺术感染 力,体现自由和个性。
自由曲线型空间
空间的组合 1.走道式组合 2.套间式组合 3.大厅式组合 4.单元式组合
1.走道式组合
特点:使用房间和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 各房间相对独立,门直接开向走道,房间 与房间通过走道相互联系。 单外廊,双外廊,单内廊,双内廊

空间设计(空间)PPT课件

空间设计(空间)PPT课件
19
在曲面类的水平要素与垂直要素的合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单曲面与双 曲面。
单曲面类包含如同飞机内舱的筒形曲面及其变异形态所构成的空间。而双 曲面类则包含了如同鸡蛋壳的曲面及其变异形态所构成的空间。
20
■ 组合空间
1、两个空间的关系 (1)一个空间包含另一个空间
两者之间很容易产生视觉和空间的连续性,要在大空间的背景下达到 突出小空间的目的,可以采用形体的对比或方向的差异来达到。
路线等因素将空间进行有序的排列与组织,解决多个单一空间的关 系问题。多空间的相互关系虽然复杂,但其组合方式可以概括为: •集中式组合 •线型组合 •辐射组合 •组团式组合 •网格式组合 •流动式组合
25
(1)集中式组合
这是一种极具稳定型的向心式构 图,它由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中心空间 和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构成。中心空 间的尺度上要足够大,才能将次要空 间组合在其周围。次要空间的尺度和 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1、空间概念:
埏埴
2
2、空间类型:
3
4
■ 单一空间
单一空间:单一空间是构成其他空间的基础,是复杂的 组合空间的单元细胞,也是空间原理中的重点。
单一空间的构成要素: •水平要素的限定 •垂直要素的限定 •水平要素和垂直要素的组合 •水平要素与垂直要素的合并
5
• 1、水平要素的限定 • 水平要素在设计中主要指:基面、顶棚、各种升起的台、下沉的“池” • (1)基面:位于地面最基本的水平面,与地面存在着色彩和质感的
差别水平面界限的轮廓越清楚,他所限定的范围就越明确。
(2)基面的升起 为了在视觉上加强基面所限定的
空间范围,可以采用基面的一部分 升起的方法来达到。
基面的升起在空间中用以体现: • 神圣 • 庄重 • 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 开阔的景观视野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课件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课件1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课件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课件1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 课件
第一节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

讲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含义和类型。

目 开
2.掌握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对比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

形态的成因、优缺点和代表城市。3.理解如何通过调控
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自主学习区 新知梳理
第一节
本 讲
第一节
(7)大都市连绵区
a.含义:高度工业化、高度城市化地带。
本 b.布局特征:沿⑯ 交通线 发展的一系列综合性的城
讲 栏
市。

开 关
c.优点:连绵区内城市之间具有相对的产业互补性和基
础设施的协调性;城市具有相对⑰ 独立性 和各自的特
色;城市之间有绿化隔离带和农业地带。
d.代表地区:⑱ 美国东海岸 。
C.星座型
D.散点型

讲 栏
(2)下列城市属于图中空间形态的是
目 开
A.重庆
B.武汉
关 C.上海
D.大庆
()
(3)图中形态的城市建成区的主体部分有几个以上明确的
发展方向
()
A.3个
B.4个
C.5个
D.2个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4)关于图中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这种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点在于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答案 (1)集中团块状 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
设施,且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
本 讲
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栏 目
(2)兰州 位于黄河河谷、陇海—兰新线及包兰线交会处

空间形态的各种形式

空间形态的各种形式
空间形态的各种形式
下图为凌峰楼, 弧形建筑围合的 曲线空间。
玻璃幕墙构成的空间 虚实相生,倒影给人延 展性。
装饰12304张航
半封闭空间,界于封闭 空间与透空空间,具有两 者的共性,稳重而不闭塞。
装饰12304张航
装饰12304江锋
透空空间,透过某一 个空间看到另外空间, 富有层次感。
上图为央视大楼,镂 空形式,具体的反应了 透空空间的形态特点。
人工形态的结构空间, 赋予人的思想。右图为 钟楼。
装饰12304孟文
其他类型空间欣赏
结构特别的建筑容易给 人留下深刻印象。它所 构成的空间形态也独具 魅力。右图为体育馆。
2.5维空间 三维空间形态
透空空间
谢谢观赏!
装饰12304江锋
装饰12304赵雅茹
左图是建筑内 部长廊,下图 为光谷天地。 通透空间,梁、 柱组合给人营 造一种幽远的 意境。
鸟巢的钢架结 构,围合的空间 形成半封闭形态。
装饰12304赵雅茹
左图为国家大剧 院,半卵形封闭结 构。封闭空间,给 人一种沉静,孤独 的感觉。
装饰12304肖梦婷
左图为卢浮宫扩 建入口,贝聿铭设 计。下图为武职体 育馆正门,线面组 合。
装饰12304肖梦婷
抽象空间, 形态变化各 异,空间分 离模糊。
装饰12304杜春鹏
抽象空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具象空间
具象空间界限较明显, 形态清晰。由实体组成。
装饰12304杜春鹏
自然形态的空间, 舒适自然,清新优雅。
装饰12304孟文

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课件

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课件
空间形态的未来发展
空间形态与科技融合
科技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空间形态将与科技更加紧密地融合,实现 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模拟和呈现空 间形态,为设计师提供更直观、真实的视觉效果。
智能材料与结构优化
智能材料和结构优化技术的发展,将使得空间形态更加灵活、自适 应和高效。
环境艺术设计
景观设计
运用空间形态分析方法,对景观 进行规划设计,营造优美的自然
和人文景观。
室内装饰设计
结合空间形态理论,对室内装饰进 行合理规划和设计,提高室内环境 的品质和舒适度。
室外环境设计
通过分析室外空间形态,研究室外 环境的绿化、照明、雕塑等设计, 提升室外环境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
04
结合空间形态分析,对城市景观进行 规划,提升城市形象和环境品质。
建筑设计
01
02
03
建筑功能布局
通过分析建筑内部空间形 态,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域 ,提高建筑使用效率。
建筑造型设计
运用空间形态理论,研究 建筑外观造型、立面设计 等,提升建筑的艺术性和 审美价值。
室内设计
结合空间形态分析,对室 内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和设 计,营造舒适、美观的室 内环境。
探讨空间形态的可持 续性和生态价值,以 及如何实现生态友好 的空间设计。
03
空间形态的应用
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空间布局
通过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城市功 能分区、交通组织、绿地系统等布局 ,优化城市规划设计。
景观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
运用空间形态分析方法,研究城市公 共空间如广场、公园、街道等的设计 ,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地分区有水平式和立体式两种。
.
5
2.交通联系
场地物流有人流、车流、货流三种类型。
交通组织
入口设置
道路与设 计
物流活动 场地布置
交通组织的核心是保障和解决物流活动的安全、便捷与畅通、互 不干扰等问题。
1) 出入口设置
场地出入口是物流活动的起止点。应分别设置主要与次要出入口, 并与场地外围道路直接相连。当主出入口人车混合并行时,应设置 人流集散缓冲空间和车流限速设施。
.
2
2. 建筑造型
建筑形体大致有基本几何体、组合集合体、自有几何体三种类型。 建筑造型大致有几何法、构合法、变异法、仿生法等方法。
(1)几何法
基本几何法包括立方体、棱椎体等平面几何体,以及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曲面几何体。 基本几何体简明、肯定,容易给人永恒‘稳定、庄重等艺术感染力。常运用于纪念性建筑设 计。
大型服务设施,宜集中布置,以便发挥规模效应;中小型服务设施,宜分散布置,以便扩 大服务范围;配套附属设施,应设置在金场地外围城市道路及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下方设置 。
建筑布局有独立式、周边式、行列式、街坊式、院落式等。
.
8
2)活动场地
场地中人群活动有必要性活动、选择行活动和社交性活动三种类型。
一般广场不至于建筑前沿或场地中心,面积可以参照08㎡/人做适当控制。运动场不知考虑人流步 行距离300~600m的同时,应当与周围建筑报纸一定的距离,并通过环境设施屏蔽噪声、减少是 新干扰。
3)环境设施质量控制
产地环境绿化有围合型和覆盖型两种。一般指被布置要求与建筑及构筑设施保持0.5m以上的间 距
4.外部环境质量控制
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绿地率是控制建设用地及环境质量的三项重要指标。 建筑密度=建筑基地面积/总建设用地面积×100% 建筑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建设用地面积×100% 绿地率=总绿地面积/总建设用地面积×100%
1 空间形态
2020/6/8
.
1
1.3 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包括外部环境布局和建筑空间设计两方面。外部环境布局主要进行场地分区、交通组织、建 筑机构筑设施布置、环境设施布置、建筑环境形态控制等工作。建筑空间主要进行空间组合、流线组 织、结构选型、设备设施选型及配置等工作。外部环境布局与建筑空间设计的工作基础是对建设项目 性质、内容、规模,以及建设用地位置、范围等条件的确定。
功能分区,其核心是法律法规形式,对建筑及环境建设作出预见性规划设计。主张提高生活环境 密度、利用现代通讯及电子网络技术降低通行时间及交通成本,所提出的建设“综合楼模式”即 城市中央商务区(CBD)、中央生活区(CLD)、商住公寓(SOHO)等。
1.功能分区
场地分区一般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即功能互补配套的建筑及环境设施相对集中、功能干 扰排斥的建筑及环境设施相对分散,以道路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以环境设施等屏蔽和减少不利 因素的干扰,综合解决同行疏散、防灾、环境绿化美化等问题。
3.建筑及环境设施布置
影响建筑及环境设施布局的因素主要是场地地形、道路结构、地区气象条件、建筑及环 境设施等因素
.
7
1)建筑布置
场地中的建筑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两种类型。其布局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 统一。
对外关系紧密的建筑设施靠外侧布置, 对内关系紧密的建筑设施靠内侧布置, 关系相对紧密的建筑设施集中设置, 关系相对疏远的建筑设施分散设置, 特殊的建筑设施单独设置。
.
10
2流线组织
一般建筑空间主要有人流和货流两种类型。其中人流活动呈通行、驻留、疏散三种方式及状态 。影响人流疏散时间取决于门厅位置、走道长度与宽度、坡道坡度与坡长、楼梯电梯位置及数 量等因素。
流线组织遵循明确、便捷、畅通、安全、互不干扰等原则。 明确——加强流线活动的范围引导; 便捷与通畅——控制流线活动的长度和宽度; 安全——是通过流线活动的硬件配置与软件管理得到保证; 互不干扰——应当明确分区流线活动内外、动静、干湿、洁污等关系,分别设置不 同的空间及构件设施。
一般建筑密度控制在50%以上;道路用地面积站建设用地面积20%左右;环境用地面积站建设用地 面积30%左右。
.
9
1.3.3 建筑空间设计
建筑设计意味着对人群活动、空间环境、构件设施等做出系统化安排。
1.空间组织
建筑一般由使用空间、辅助空间、交通联系空间三类空间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筑空间之间存在并列、主从、序从三种关系。 建筑空间组织一般遵循功能合理、形式简明和紧凑等基本原侧。空间组织有 “点状聚合”“线性排序”“网格编组”层面叠加”四种方式。
.
6
2)道路设置 道路是物流活动起止点与驻留点之间的连接线。场地道路有人行道、车行道、人车混 行道三种类型,呈网状、环状、枝状的结构形态。
3)停车场布置
广场、运动场、停车场等是场地物流活动的集聚点和驻留点。
停场车有地面、地下、楼层等三种布置形式。
一般地面停车场的机动车停放多于50辆时,应当设置2个方位的对外出入口 。停车场面积一般按照机动车25~40㎡/辆。
.
3
2.基地条件分析
1)基地为在条件 基地的外在条件是基地的区位、外部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
基地区位有位置与用地范围两层含义,不同位置以不同地价、不同用地范围项目建设及环境质量。如 建筑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建筑容积率越高,表明土地利用率越高,但导致环境质量降低 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2) 基地内在条件 基地的内在条件主要指基地或场地的地形地貌等条件.
1.3 基地选址
基地是为发展某种事业提供服务的用地,场地是未经开发建设的空地,项目建设用地是项目建设条 件适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待建设的的土地。
1.理想集居构想
16世纪托马斯·摩尔构想“乌托邦”,到19世纪末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第一次世 界大战前勒·柯布西耶提出“光辉城市”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伊利尔·沙里宁等人实践 “卫星城市”建设,以及之后的各种现代化城市建设。
.
4
3)环境气候条件利用
基地环境气象信息是项目规划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基地环境气候气象信息分析包括项目所在地 区的降雨降雪、风向风速、气温日照等条件。
1.3.2 外部环境布局
外部环境布局是建筑空间设计的先行工作,主要进行功能分区、交通联系、建筑及环境设施 等工作,实际上就是对场地资源的一种分布及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