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合集下载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A
B
C
通勤带:沿高速交通线发
展起来的上层和中上层人们 的住宅区。人在市中心工作 使用月票乘车往返于两地, 故称通勤带。
同 心 圆 模 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2、其它因素 (1).历史 文化因素和 行政因素 (2).种族、 宗教等社会 因素
纽 约 唐 人 街
(3).交通、 环保等因素
4、发展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城市中心地带,地价高且 土地有限 向空中发展,节约用地、 提高利用率
CBD的标志就是摩天大楼。建筑高度代 表了技术,同时也象征着财富,加上 中心区寸土寸金的地价,导致楼越盖 越密,形成所谓的“水泥森林”。建 筑高大密集可以节约用地,提高土地 利用率,也提高了CBD的商业和服务功 能。
帝国大厦
• 摩天楼的代表作之一 。 大厦共102层,高 381 米;1950 年加建电视 塔,实际高度448米。 大厦1~85层供租赁用, 上面17层是以电梯为主 的塔楼。帝国大厦比例 匀称,其外形一度成为 摩天楼的象征和纽约市 的标志。
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这种城 市地域结构容易产生居住密度较大,居住环境不易改善,条件差; 职工在上下班时交通拥挤;其次我国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 盛行东南风,居住用地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工业产生的废气、 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会对位于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产生影响和污 染等。 方案二分散了居住用地,降低了居住密度,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更好;分散居住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外围的居住用地可以在与工 业区之间建立卫生防护带,减轻工业用地对居住用地带来的环境 污染问题等。
图为某城市2001~2020年总体规划示意 图,城市四大片区各自组织自己的功能区。据此 完成1-2题。 1.到2020年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可能是 ( B )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081-06 收稿日期 2023-08-21摘 要 “大十字”是贵阳市商业区的中心,承载着贵阳历史文化和城市商业空间的变迁。

借鉴城市形态学理论,把贵阳市“大十字”地块城市形态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结合不同阶段的历史地图,对其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的街道系统、建筑功能、建筑基底、建筑高度、地块循环等形态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规律和特征。

发掘贵阳城市中心城区地域特色,加深对城市系统时空发展的理解,以期对城市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城市形态学 形态演变 空间格局 中心城区Abstract The Dashizi district is the center of Guiyang commercial district, carrying the changes in Guiyang's historical culture and venue space. Using the theory of urban morphology for referenc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urban morphology of Guiyang's Dashizi district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ical maps of different stages, the street system, building functions, building bases, building heights, plot circulation and other morphological elements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urban morphology are analyzed, so as to summarize the evolution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urban commercial center. Exploring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Guiyang, and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otemporal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system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basis for urban renewal.Keywords Urban morphology,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Spatial pattern, Central urban area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Commercial Cen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Form Process:A Case Study of the Dashizi District in Guiyang黄 蕊 | Huang Rui 张建涛 | Zhang Jiantao贵阳市“大十字”地块(简称“大十字”地块)作为贵阳市老城区的发展起源,承载了贵阳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记忆,是贵阳市历史发展的地区缩影,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深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论文

深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论文

深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内容摘要】深圳城市最初由散点状布局发展起来,再迅速向外蔓延或沿轴扩展,工业导向性明显,城市空间结构演替激烈,其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商业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不断改变着各自的位置和形态,阶段性特征明显。

同时,城市空间结构也在经济发展、宏观政策、规划控制的演变机制作用下形成了放射圈层式的结构模式。

【关键词】深圳城市空间结构工业导向性放射圈层式演变机制城市是由各种不同活动所形成的功能区组合而成,在城市的各种活动中,生产、商业和居住活动是其最主要的三大活动,而由这类活动所形成的功能区就构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骨架。

它们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不断地改变着各自的结构形态和相互位置关系,并通过用地形态决定着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和演化特征。

一、深圳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及特征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城乡二元、城乡融合到城乡一体化,工业导向性明显,城市扩展迅速,空间结构演替激烈。

根据其特殊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可以分为3个时期:上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和2000年至今,其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和商业空间的演化呈现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典型特征。

1.工业空间深圳城市的发展是工业导向型,1980年以前,深圳的工业发展还未起步,工业用地比例非常低;90年代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空间迅速扩张;2000年后,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产业结构趋向协调,城乡一体化格局明显(图1)。

工业空间从起步阶段、发展最快阶段到全面发展阶段,特征明显,变化迅速。

(1)80年代初,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的工业主要集中在特区内的罗湖、蛇口片区,用地比例较低,规模小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工业空间呈散点状分布,大多在居住空间外围。

(2)90年代,发展最快,结构变化最快。

城市工业迅速发展阶段,工业空间变化剧烈,工业分布由特区内向特区外全面扩张,工业斑块开始出现,标志着工业区模式的发展。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

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

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

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

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
工业发展方向
原因分析
狭小
混杂布置,无明 确功能分异 在市中心形成工 业的自然聚集 以市场、交通等优 势吸引引起
城市发展的中后期
扩大
分异明显
市区的工厂企 业纷纷外迁 为降低成本、 保护环境
h
33
西安城市空间布局
形成东接临潼、西连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的格局。 向东,开发临潼—新筑—未央湖—草滩—六村堡—咸阳为一线 的渭河休闲旅游经济带,在陇海线北部发展临潼国际旅游区; 向西,在西安与咸阳之间沿沣河两岸的广大空间规划建设西咸 共建区;向南,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秦岭北麓旅游资源;向北, 在渭河以北地区结合经济开发区扩展,形成装备制造业为主的 产业区。
城市空间布局
h
1
城市形态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城市形态
1.概念: 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局形式、
城市用地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 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 和面貌等。
h
3
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
h
4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和主要功能分区
h
5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4.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 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5.对外交通用地:是指城市对外联系的铁路、公路、管道运输设施、港 口、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6.道路广场用地:是指城市中道路、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用 地。
h
7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 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是指城市中为生活及生产服务的各项基础设 施的建设用地,包括供应设施(供水、供电、供燃气和供热等设施)、 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与维修设施、殡葬设施及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用地。

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演变分析——以黄山市主城区为例

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演变分析——以黄山市主城区为例

!>智能规划94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 NO.152020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演变分析----以黄山市主城区为例石中钰(黄山市自然资源勘测规划院,安徽黄山245000)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结构有着更高的要求,从形式到风格,从结构到布局,都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随时都在发生改变。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突出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的特点,有效地把握城市发展的整体脉络,针对空间发展的动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现阶段城市空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主城区;形态演变历程;可持续发展1背景概述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部,处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的交界处,交通枢纽地位突出,西南边界紧邻着江西景德镇、婺源县,东南依靠浙江临安市、开化县等地,东北则与宣城相连,西北部与池州接壤。

黄山市成立于1987年,辖区内三区分别是黄山区、屯溪区、徽州区;四县分别是黟县、歙县、祁门县和休宁县,总面积9807km2。

市政府驻地为屯溪区,毗邻上海、合肥、南京、杭州等地,地理位置优越。

2主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在黄山市的三个城区中,黄山区与屯溪区、徽州区两区只有在行政上的联系,而在城市布局、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未实现一体化。

休宁、歙县与屯溪区、徽州区在区位、交通和经济联系上较为紧密,共同形成了以屯溪为核心的南部城镇群。

该城镇群是黄山城镇体系的核心,市域发展的主体空间。

黄山市在城市空间布局当中,对于屯西县的发展目标极为明确,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枢纽地带进行布局;属于皖南地区的交通重要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旅游产品加工基地。

徽州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和物资集散地;旅游服务基地之一。

休宁是区县级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中心;歙县是县级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服务中心,次级旅游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中心。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
1、概念: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 外部轮廓形状,这就是城市形态。
2、常见的城市外部形态
平原地区
(1)团块状 (集中式):集中连片分布,如成都市。 优点: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便于管理, 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缺点:易造成环境污染
同一城市中,各类功能区的分布不同 不同城市间,内部各类功能区空间组合不同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几种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型模式
多核心模式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 看,该城市属于 A、同心圆形 C、多核心模式 D、 条、带状 B、扇形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经济因素 (主要原因)
5.下图是城市地租等高线分布图,该图表示地租立体分 布状况(单位:元/平方米),读图回答: A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_____处,形成原因是: A位于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BCDE (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____ 处,判断理由是: 地处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干线公路和城乡外围公路交汇处, 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 (3)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DGF 居住 (4)图中G代表_________用地, 形成原因是: G尽管距离市中心较近,但远离主要公 路,通达度较低,不是商业区和工业 区的最佳区位
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C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4.在该城市市中心附近也会出现住宅,原因是 C A.在市中心,住宅的付租水平最高 B.住宅首先选择交通便捷,最繁华的地段 C.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交通不便,租金较低 D.在市中心地理位置好,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变化

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变化
总结兰州几十年来的发展,早期城市的扩张主要经历了中心发展,组团发展,向外扩张等阶段。而自1990年以来,城市扩展进入加速期(年均扩展速度高达374·47 hm2/年)和精明增长期,道路广场、对外交通占地面积比例增长幅度较大,其比例之和高达16%,为历史最高峰。以居住用地、文教卫生、商业用地类型为核心,滩地开发达到高峰。这表明, 1970年后,城市开始进入填充过程,转型期更为显著。而且,城市用地高速扩展的重点区域主要在黄河以南的几个组团内,东西向扩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南北向,且主要延交通线向滩地、农用地拓展,同时还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内部有效置换,城市空间扩张和土地扩展模式由单一的外部空间扩展向外部空间扩展与内部填充、密实相结合的方向演变,逐渐合理化、有序化,也经历了由围绕城市中心体,以斑块状、圈层状向组团式、轴线状,以及渐进式或破碎式扩展方式的转变。此时段城市扩展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关区的雁滩和盐场堡、安宁区的西北部和东部,还有整个城区的北部边缘, 扩展模式主要是向城区边缘扩展;2000年以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展, 城市扩展极为迅速, 城市扩展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两边的滩地, 其中最为快速的是城关区的雁滩和安宁区的南部和七里河区的西北部, 另外整个城区边缘均有外向扩展的趋势,呈现出多元化的扩展方式。
很明显,1976~1989年,整个城市是在原有城区基础上见缝插针式的扩张,建设用地年均扩展速度仅为170 hm2/年,用地增长类型也主要以道路广场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1989~2004年属于高速增长期,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最快的时期,建成区从1989年的10 153 hm2以年均374·47 hm2的速度向外扩展,尤其是2001 ~2004年期间年均扩展速度高达440·3 hm2,为历年城市用地发展的最高峰,人口也由1989年的139·9×104人增加到180×104人左右。旧城区改造力度逐步增大,居住、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公共设施等用地类型面积快速增加。其中,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在新增建设用地中所占比重最大,增长速度也最快,而工业、市政用地面积比重较2001年明显下降。截至2004年末,建成区面积增至15 770 h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
西方中世纪的精神主宰
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把城市 形态类型大体上归纳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集中式——是指城市各项用地连成一片,形成集中 发展的城市形态。这种类型的城市又可分为团块状、带 状、放射状等。
分散式——受某些条件限制,城市用地被分割成相 对独立的部分,形成分散式城市形态,以组团状为代表。
常见的城市形态举例
②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 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
③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化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 发区和卫星城镇。
想一想:你认为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是怎样的?
这种结构将原来单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 分中心,以实现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合理化。
想一想:作为绍兴人,如果有机会让你向全世界介绍绍兴, 你将如何描述你家乡绍兴的景观特色?
有2500年的建城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 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
发展
保护
北京与巴黎的建筑风格、道路格局各有什么特色? 形成城市景观特色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皇权至高无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宗教,神权至高无上 自由、和谐
1997年
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交通条件的改善、区域经济的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846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解放初
城市空间形态 的发展变化
想一想:集中型、分散型城市形态各有利弊,需要我们对其 进行有意识的调整。调整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 其无限蔓延;
常见的城市形态举例 (集中)带状
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青海西宁
河南洛阳
常见的城市形态举例 (集中)带状
甘肃兰州 想一想:带状城市形态的形成,主要受什么条件影响?
自然条件影响:地形(如河谷)、河流、海岸等 交通线、 人为规划
常见的城市形态举例
重庆
江北
沙坪坝
市中区 南岸
九龙坡
大渡口
(分散)组团状
重庆市区发展受山地地形和 河流制约,分解成市中区、江北、 南岸、沙坪坝、大渡口、九龙坡6 个组团。
缺点:各组团之间有一定距离,增加城市建设投贷及经营管理费用。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各类型之间不是对立的,可以
相互转化和共存。有时不同类型存在于同一城市 的不同发展阶段,有时同一城市的形态是多种类 型的混合。
想一想: 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
想一想:1982年
北京 (集中)团块状 安徽合肥
想一想:团块状俗称“摊大饼”,一般在平原地区易形成这 样的形态。请分析这种形态的优缺点。
优点:城市布局紧凑,有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使基础设施 建设更加经济,有较高的集聚效益。 缺点:若此类城市规模过大,会加大居住区与工作区的距离,则将不可避免造 成交通拥堵,居住环境恶化。(如北京)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
一、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一经形成,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 自然、人为的因素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即 城市空间形态。
兰州卫星图
北京卫星图
想一想:比较兰州和北京的城市平面形状的特点。影响其的 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主要的城市空间形态
开放式多核心结构模式
城市对外交通线呈放射状扩展, 可以在扩展轴间留出农田、森 林等以形成楔形绿地,为市民 提供游憩的环境和场所。
大绍兴——“一心、二轴、四团”
江滨
柯桥
袍江
越城
城市景观特色(urban landscape)
城市景观特色是城市个性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为 以下几个方面:文物古迹特色、自然环境特色、城市格 局特色、城市的轮廓景观及标志建筑特色、建筑风格和 城市风貌特色、民族风情与民间艺术特色等。
组团内有相对独立的活动中 心和道路系统,组团之间保持一 定的距离,但有便捷的交通组成 一个整体。
常见的城市形态举例 (分散)组团状
黄岩
山 地
椒江 路桥
想一想: 分析组团状 城市形态的 优缺点。
优点:分散式城市布局,能够减轻甚至避免“城市病”,城市拥有 更多的绿地和发展空间,工业区与生活区能妥善协调布局,分散的各 片能突出自身特色并重点发展优势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