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合集下载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实践。

一、城市形态的重要性城市形态是指城市的形状、结构和布局特征,包括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分布以及交通网络等。

城市形态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交通效率。

城市形态的紧凑性和连通性可以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同时,合理的城市形态也可以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其次,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和生活环境。

城市形态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和步行街,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同时,合理的城市形态也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如良好的采光、通风和景观,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社会活力。

城市形态的集聚性和多样性可以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创新,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同时,合理的城市形态也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提高城市的社会活力和文化吸引力。

二、空间布局的重要性空间布局是指城市各功能区域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等。

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实现城市各功能区域的集约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例如,将居住区与工业区相分离,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居民的影响;将商业区与居住区相近,可以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提高生活便利性。

其次,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将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福利资源更好地分配到各个功能区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

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

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

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

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地理选修四课件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地理选修四课件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区产生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交通条件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受交 通条件影响,如地铁、公 交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分布 和覆盖范围。
交通条件对城市经济发 展和人口流动有重要影 响,如高速公路、铁路 等交通干线的建设对城 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交通条件对城市环境和生 态保护也有影响,如交通 拥堵和尾气排放对城市空 气质量的影响。
实例:北京、上海等特大 城市中心城区的卫星城。
条带状城市
定义:城市沿交 通线或河谷等条 带状地区延伸, 形成狭长、连续 不断的城市空间
形态。
特点:城市主体 呈长条状分布, 具有明显的方向 性,功能分区明 确,交通线网发
达。
形成原因:受地 形、交通线或河 谷等自然条件或 交通发展的影响, 城市沿某一方向
难。
添加标题
在城市规划中, 应充分考虑交错 分布的特点,合 理规划各功能区 的位置和规模, 以实现城市可持
续发展。
添加标题
04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的影响 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气候、水 文等自然条件对 城市空间形态与 分布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程度 和产业结构对 城市空间形态 与分布的影响
定义:城市中各类功能区在 空间上集中分布的现象
特点: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实例:北京的CBD、上海的 陆家嘴等
交错分布
城市空间分布特 征之一是交错分 布,即城市各功 能区相互交织, 形成复杂的空间
结构。
添加标题
交错分布的形成 原因有多方面, 包括历史发展、 地理环境、经济
活动等。
添加标题
交错分布的特点 是城市空间的高 效利用和便捷的 交通联系,但也 容易导致城市规 划和管理上的困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PPT3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PPT3
这类城市主要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 各组成部分分散布置,但有明显的内在联系
城镇组群式 大城市经济发展和 环境要求的结果
太仓
嘉兴
江阴
大城市群和城市带
这是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分散形态
基本特征 形成原因 一城一区布局形态 主城区与工业区分离, 河流.地形.资源等自然 沿河分布,交通线相连 条件或规划成的开发区 分散成组布局形态 多个团块状,相对独立 河流.地形.规划等 就近生产,有交通线 主城区经济发展.环境 问题和人为规划等
一个城市的著名建筑物, 往往是这个城市代表性的标志
认一认:
下面的城市标志
2.城市的著名建筑物反应一个城市的文化, 往往成为城市代表性的标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北京和巴黎的建筑风格.道路格局各有什么特色?景观特 色的差异又说明了什么 ?
3.城市的建筑风格.道路格局.功能区的空间 北京 布置.能够反应城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
城市空间结构
比较: 内部
外部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的空间形态 与分布特征
阅读:城市形态模式图2-17至2-22
比较分析城市集中形态与分散形态的差异
特征 集中 空间上连续成 形态 整体,内部有 机联系 分散 空间上不连续 形态 分布,但有明 显的内部联系 成因 地势平坦,无 山水的阻隔 地形、河流等 限制,长期经 济发展的影响 类型 简单集中式 复杂集中式 一城一区、 分散成组等
中国的封建思想
4.城市周围的自然景物 应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小结:
构成要素: 建筑风格.道路格局.功能
城市景观特色 影响因素:
区布置.与自然景观相呼应

城市经济学之城市空间结构(PPT 60页)

城市经济学之城市空间结构(PPT 60页)

3、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 勒创立的,他在1933年出版的《德国南 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克里 斯泰勒采取类似于杜能的“孤立国”方 法,首先假定研究的区域或国家是平原, 人口均匀分布,对外部不发生联系,利 润的原则起着完全的支配作用。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克里斯泰勒运用六 边形模型对城镇分布的“安排原则”, 即决定城镇数量、规模和分布的原则进 行了抽象的理论概括。
如把城市视为一个大圆他认为同一利用方式的土地通常呈扇瓣状从圆心中心商业区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外放射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线路的附加易达性最为敏感所以其用地逐步形成一个从市中心向外放射出去的扇形区而且不是一个平滑的扇形它可左右隆起
• 城市经济学
第四章 城市空间结构
本章将介绍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关概念、 基础理论、典型模式和影响城市空间结 构的主要因素,并重点讨论我国城市空 间结构的演变。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综合了几乎所有社会经 济因素,概括了各个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 及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显示出的继承 性、综合性、动态性、内聚性、扩展性等 特征说明了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因素的复杂 性和多元性。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因素要 属政府行为、土地价格、社会结构及人文 类型等因素。
一、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理论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是在农业区位论、工 业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 展起来。
1、农业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是研究农业空间经济活动的 组织和优化的区位理论。即研究不同的 农业活动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的最佳选 择。
农业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所首 创,他在1826年出版的名著《孤立国同 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提出 了因地制宜根据地域差异合理安排农业 生产,优化土地组合的思想。系统地建 立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成为农业区 位理论,甚至区位理论的鼻祖。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城市封闭,不利于改善居住环境,当城 (4)形态缺点: 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加大工作地和居
住地距离,易造规模,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成都
重庆
思考:成都和重庆属于哪一种布局形态?集中形 态还是分散形态?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成都:平原地区,地 势平坦开阔—城市用 地较为规整,形成集 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群
城镇组群形态
大城市群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欧洲西部 大都市带
英国南部 大都市带
长江三角洲 大都市带
日本太平 洋沿岸大 都市带
北美五大 湖大都市 带
美国东部 大西洋沿 岸大都市 带
大都市带
分散形态
一城一区 布局形态
分散成组 布局形态
城镇组群 布局形态
串珠状布 局形态
基本特征
经济发达的国家 或地区,人口和 用地规模扩大
(二)城市景观特色
历史因分析素两座是城市的造主要成景观城差别市景 观特色不同的重要原因 提示:可以从建筑物的历史、高度、风格
以及城市交通方式等方面来进行比较。
欧洲古城 纽约
城市的著名建筑物往往成为城市代表性的 标志,也是这个城市的重要景观特征。
思考:老北京 城的建筑风格、 道路格局有什 么特点?
重庆: 丘陵山区,地形 崎岖不平—城市用地比 较破碎,形成分散发展 的城市形态。
城市集中形态与分散形态的差异
城市平面 形态
特征
集中 空间上连续,景
形态
观上绵延分布, 内部有机联系。
成因
地势平坦, 无山水阻隔
分散 形态
空间上不连续, 地形、河流等自
景观上分散布置,然条件限制,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精选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精选教案

第一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概念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城市功能分区(1)中心商务区(CBD):①布局: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②特点: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2)商业区:①组成及分布: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旁。

②特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3)住宅区:①特点: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

有成片住宅楼及配套服务性设施,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

②类型⎩⎪⎨⎪⎧ 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市政统一规划的住宅区(4)工业区: ①布局: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②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

[温馨提示]城市功能区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行政原因。

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1)城市规模⎩⎪⎨⎪⎧ 表达:一般用人口规模表达等级划分: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

[温馨提示](1)不同城市行政区具有明显的界线,而非行政区的服务范围之间并非有明确的界线。

(2)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有哪些?2.如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并对其进行评价?3.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4.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有何差异?以考纲为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以真题为范| 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考题精妙][典例]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2.1城市空间结构

2.1城市空间结构

(3)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
二、城市功能区
主要类型: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其他功能区(文化区、行政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中心商务区(CBD)
特征: 地价最高
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 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密集 内部分异明显
商业区
思考:商业区具有哪些特征?
区位
多分布于市中心或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城市的空间结构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三、城市的空间结构
概念:
城市各功能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及组合情况。
一、城市的外部形态
1、概念: 指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且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低级住宅区---多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相联系 方便工人上下班,环境质量较差,
特征 最普遍的土地利用方式;质量上,出现高级和低级分化;
位置上,高级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占地、 形态 一般住宅区占城市空间面积最大,成片分布
区位选 择原因
内城、工业区附近方便人们工作;城市外缘,用地面积大,环境优 美。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土地有限 各功能活动需占用土地 城市土地租金不同
城市各功能活动发生空间竞争
同种功能活动用地空间和 位置需求相同
城市功能分区
功能区的特点:
(1)一般连片分布
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 的聚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人街
影响因素三:历史文化
小小规划师
以小组为单位组建规划师团队,利用韶关市 中心城区底图,完成以下任务:
1.现需要将商业 区、住宅区、工 业区三大城市功 能区布局在图中 阴影区域,①⑨片区分别适合 布局什么功能区? 并写出理由。 2.在表格中写明 理由。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片区(填序号) 理由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读韶关市 中心城区土 地利用分布 图,看一看 商业区、居 住区、工业 区的分布各 有什么特点 ?
图例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பைடு நூலகம்
2.如何用示意图表 示三大功能区的空 间分布特点?
商业区 居住区 工业区
3.为什么呈现出这 样的空间结构?
商业区 居住区 工业区
韶关市基准地价级别示意图 (综合)
次级地租高峰
图例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
租 水
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影响因素一:经济因素
距离市中心距离 地租水平
交通通达度
商业付租能力 住宅付租能力 工业付租能力
距市中心 的距离


商业区



距市中心 的距离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
影响因素二:社会因素 (宗教/种族聚居) 广州小北(巧克力城)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课程标准: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
形成的原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
城 • 职业待遇 市 • 相关院校 规 • 职业前景 划 • 职业技能

城乡规 划专业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校名称
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重庆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