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单元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习题 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 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时任日本驻华大使馆助理武官的今井武夫在回忆录中说:“那时候,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第二个柳条湖一样的事件’。
”下列哪一史实能够证明这不是“谣言”而是日军的既定计划()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八一三事变D.七七事变1.答案 D 根据题干信息“华北”“第二个柳条湖”并联系所学可知,七七事变能够证明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的不是“谣言”而是日军的既定计划。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所以D 选项符合题意。
2.人物扫描:山东菏泽人,时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在南苑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壮烈牺牲。
他是()A.赵登禹B.佟麟阁C.王铭章D.李宗仁2.答案 A 根据“山东菏泽人,时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在南苑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壮烈牺牲”可知,他是赵登禹。
1937 年7 月26 日,赵登禹奉军长宋哲元之命,赶赴南苑负责北平防务;与日军血战6 小时,在集结途中,不幸被日军的伏兵击中胸部,壮烈殉国,年仅39 岁。
3.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经实现过两次合作,其中第二次正式合作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卢沟桥事变后C.西安事变后D.南京大屠杀后3.答案 B 1937 年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 选项符合题意。
4.1938 年春,丰子恺收集了大量漫画,并为它们写出说明文字。
为下图“握紧的拳头”所写的说明文字为:“兵好比中指,站在抗战阵线的中心,列队最长。
农工好比食指与大指,位在兵的右翼,作有力的辅佐。
学商好比无名指与小指,位在兵的左方,协力襄助。
”此漫画及文字的主要意图是()A.宣传正面战场的胜利B.号召全民族坚持抗战C.说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庆祝中国国际地位提升4.答案 B 由漫画“握紧的拳头”及其说明文字“兵好比中指,站在抗战阵线的中心,列队最长。
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单选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根据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根据地军民的力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根据地的措施D.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2.“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首悲壮的歌曲反映的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台儿庄战役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C.八一三事变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4.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A.瑞金B.太原C.延安D.西柏坡5.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消息8日才传到南京。
蒋介石在当天日记中写道:“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卢沟桥事变意味着()A.局部抗战开始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开始C.日清战争开始D.全民族抗战开始6.历史研究重在证据。
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A.文学作品的描写B.电影片段的场景C.屠杀现场遗迹D.日本的官方言论7.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有“前师不忘,后事之师”八个大字。
该钟警世的“前事”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B.洋务运动失败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国民政府垮台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筑梦中国》解说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D.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制造了死难人数超过300万人的南京大屠杀9.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朝鲜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0.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抗战课时练-教育文档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
”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百团大战2.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到:“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
”“□□□□”应是()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3. 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4. 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C.“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D.电影《甲午风云》5.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小明看到了一张共产党员贺龙在20世纪30年代末戴着国民党军帽的照片,他得出的恰当判断应是A、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B、国民党加入共产党C、不可能有此事,照片是伪造的D、贺龙化装成国民党军官7.中国近代史上,佩戴下图所示臂章的军队,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长征时期 D.十年内战时期8.“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景应发生在(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9.小华为“建军90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它们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A.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淞沪会战由此爆发 D.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开始10. 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测试新人教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01知识管理知识点1七七事变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意义: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佟麟阁壮烈殉国。
知识点2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知识点3淞沪会战经过: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4南京大屠杀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将其作为战时的陪都。
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1.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而不是九一八事变。
2.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而不是西安事变。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七七事变1.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A)A.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形成2.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八上历史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训练1.有诗描写了中国近代一重大事变:“卢沟晓月石狮吼,志士丹心雪国耻,血雨刀光战寇仇,头颅掷耀千秋”。
这一重大事变()A.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2.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
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
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B.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C.见证了全国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D.反映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曲折历程3.1937年,学者姚绍华提出:“九一八事变后,自日本不顾国际之信誉,强占我国东北,远东的均势之局被打破,……以吾民族历史文化之悠久,如能奋发图强,这种恐怖自然不足惧。
吾民族每次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兀然生存于世界,而且每经一度祸患,吾民族之内容益加扩大而活跃。
”下列选项能够为该观点提供佐证史实的是()A.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团结一致抗战C.积极寻求英美等国军事上的支持D.邀请各国反法西斯人士前来相助4.1937年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
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的飞机、坦克、汽车、各式枪炮等物资,90%以上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从1937年到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锡、铅等各类矿产及大量的茶叶、生丝、羊毛、驼毛等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
由此可推知A.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日军侵占中国东部大片领土C.中国正面战场面临严峻挑战D.中国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北5.1937年7月9日,红军全体将士致电蒋介石等,表示愿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开赴华北抗日。
在种种压力下,9月,国民党发表拖延已久的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中共七大2. 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A.济南惨案B.旅顺大屠杀C.南京大屠杀D.皖南事变4. 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
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A.新四军纪念馆B.九一八历史博物馆C.渡江战役纪念馆D.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5. 《灾难与转折1937》这本书之所以将1937年称作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灾难与转折点,是因为:A.日本局部侵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B.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开始了抗日战争C.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D.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内战升级6. 为了纪念惨遭屠杀的30多万遇难同胞,20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B.中国烈士纪念日C.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D.国家宪法日7. 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A.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扩张B.从国共对峙到国共合作C.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抗战D.抗日战争的胜利8. 日本侵略者在哪里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A.北平B.旅顺C.南京D.济南9. 下列关于台儿庄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第一次大规模抗击日军侵略的战役B.歼灭日军4万人C.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10. 下面是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统计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单选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根据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根据地军民的力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根据地的措施D.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2.“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首悲壮的歌曲反映的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台儿庄战役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C.八一三事变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4.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A.瑞金B.太原C.延安D.西柏坡5.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消息8日才传到南京。
蒋介石在当天日记中写道:“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卢沟桥事变意味着()A.局部抗战开始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开始C.日清战争开始D.全民族抗战开始6.历史研究重在证据。
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A.文学作品的描写B.电影片段的场景C.屠杀现场遗迹D.日本的官方言论7.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有“前师不忘,后事之师”八个大字。
该钟警世的“前事”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B.洋务运动失败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国民政府垮台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筑梦中国》解说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D.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制造了死难人数超过300万人的南京大屠杀9.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朝鲜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0.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习题课件第6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易误警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 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D
6. 【2021•河北唐山期末】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 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 闻义赴难……”这反映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是( A )
A. 公布国民党消极抗战的消息
√B. 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C. 准备与国民党协商和平建国
D. 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10. 【2021•河北邯郸期末】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
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
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
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
A.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7. 【2021•河北唐山期末】“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 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 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古老民族 的觉醒。”这段发言最适宜存放在( B )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所示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什么背 景下发出的?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材料二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 决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 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谈话
——《和平宣言》
(3)在此之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国共两党共赴国难,进行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七七事变
爆发:________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____________”。
意义: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的开始。
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________、________壮烈殉国。
知识点2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________________的步伐。
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________,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________,叶挺任军长。
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____________,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____________的合法地位。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________________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知识点3淞沪会战
经过:1937年8月13日,________爆发。
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意义:打破了日本________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4南京大屠杀
背景:________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________。
国民政府迁往________,将其作为战时的陪都。
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________万人以上。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七七事变
1.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形成
2.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2第二次国共合作
3.“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景应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小华为“建军90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它们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淞沪会战由此爆发
D.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开始
知识点3淞沪会战
5.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一三事变”。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了( ) A.长沙会战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6.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A.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D.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知识点4南京大屠杀
7.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而饮恨。
“它”就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8.大型电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首映式在如图中的纪念馆举行。
该纪录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
03能力提升
9.史学家张阴麟曾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其中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侧举行军事演习。
11时左右,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日军随即炮击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材料二:亲爱的同胞们!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
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入侵。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二,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是如何应对的?
(3)材料三中日本的新闻报纸报道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了悼念在此事件中死难的国民,我国从2014年开始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公祭日,请你谈谈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最想向世界人民表达的愿望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管理
1.1937 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赵登禹佟麟阁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八路军第四军国共合作宣言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淞沪会战 3 4.1937 南京重庆30 基础过关
1.A 2.B 3.C 4.B 5.B 6.D 7.D 8.C
能力提升
9.D 10.(1)七七事变。
1937年。
(2)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国人民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南京大屠杀。
可以时刻警醒我们铭记历史,牢记耻辱,警惕和防范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苏,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言之有理即可)(4)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