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方证相应与经方体质
《方剂学》教学中突出方证相对的关系以提高学生临证用方能力的实践研究

《 方剂学》 学 中突 出方证相对 的关 系以提 高学生临证 教 用 方 能 力 的 实践 研 究
邓 棋 卫
( 江西 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江西
抚州 ,4 0方 剂为主要研究对象 , 经方溯本求源 , 对 讨论 张仲景制订经方所针对 的证 , 原当时 的情 景 , 还 让学生 生
如讲授半夏泻心汤时 , 我们可以通过《 伤寒论 》 的描述 , “ 伤寒五六 日, 呕而发热 , 柴胡证具 , 以他药 下之 。柴胡证 而 仍在者 , 复与柴胡汤 。此虽 已下之 , 不为逆, 必蒸蒸 而振 , 却 发热 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 而粳痛者 , 此为结胸也 , 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而不痛者 , 此为痞 , 柴胡不 中与之 , 宜半夏泻心 汤。” 通过还原经方的方法 , 理解张仲景原是 以半夏泻心汤 治 疗 少 阳病 误 下 所致 寒 热 互 结 心 下 之痞 证 。 接着复习小柴胡 汤,伤寒论》 《 中规定少阳证有 “ 寒热往 来, 胸胁 苦满 , 心烦喜 呕 , 默不 欲饮食 , 默 口苦 , 咽干 , 目眩 , 脉弦” 诸证 , 又规定 “ 但见一证便是 , 不必悉具” 其中最有代 , 表意义的是呕吐和发热 , 张仲景说“ 故 柴胡证具”柴胡证应 , 该予柴胡汤 , 其他 医生 以下法 ,那时古人常用寒下 )下后 ( , 柴胡证仍在 , 误治没有产生不 良后果 , 按照辨证论治 的思想 仍然用柴胡汤 , “ 出而解 ”然后介绍了两 种不 良后果的 必 汗 , 情况 : 结胸和痞证 。结胸用陷胸汤; 痞证是 由于误下损伤中 阳 导致 病 人 寒 自 内生 , 因 少 阳在 半 表 半 里 , 下 引 邪 人 里 又 误 化热 , 以产 生寒 热互结而成痞 , 所 应该没有呕和发热症状 , 所 以不能使用柴胡汤原方 。 治疗时以小柴胡汤随证加减 , 因 病邪入里无表热证 ,张仲景就去掉了有解表作用的柴胡和 生姜 , 又因误下伤 中阳 , 以用 干姜代 替生姜 , 所 而病 邪人里 化 热 , 以加 黄 连 , 半 夏 泻 心 汤 。 所 成 因为 证 变 , 整 了药 昧 配 调 伍而成新方半夏泻心汤。 22 比较经方剂量之异 , . 以提高学生 随证增减药物剂量 的 技能 “ 中医不传之 秘在 于量 ”为什么不传 , , 主要是 因为 自 私不愿意传授和深奥不容 易传授的原因 , 如何在《 剂学》 方 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药物加减 的把握 ,也是我们教改 中的重 要问题 。 方剂学》 《 教材中, 重复出现的药物如麻黄 、 桂枝 、 石 膏等等 , 我们 常常列举 出来 , 导学生思考 , 诱 它们剂量有否 不 同, 为何 不同, 让同学们在思考 中领悟中医的精髓 。 如大柴胡汤 , 治疗少 阳阳明合病 。 表现“ 为往来寒热 , 胸 胁苦满 , 呕不止 , 郁郁微烦 , 心下痞硬 , 或心下满痛 , 大便 秘 结或下利 , 舌苔黄 , 弦数有力” 脉 。病人表现往来寒热 , 胸胁 苦满 呕是少 阳证 , 只是 比小柴 胡汤证呕吐厉害 , 柴胡汤 小 证是心烦喜 呕, 而大柴胡汤证是呕不止 , 以大柴胡 汤以小 所 柴胡汤为基础加重生姜的用量由 3 两变成 5两 ,邪人阳明 化热成 实 , 心下痛加 白芍 , 大便不解加大黄 、 枳实 , 下满去 心 甘草 , 内有 阳明之实去人参 , 随证加减就 由小柴胡汤变成大 柴胡 汤 。 学生通过大柴胡汤的学 习, 复习了小柴胡汤 , 并且通过 方剂还原 , 方证 中证侯 的比较 , 既掌握 了药味随证加减 , 又 掌握了药量的随证变化 。 3 结 语
黄煌药证经方讲解–经方派-半夏体质-柴胡体质

黄煌药证经方讲解–经方派-半夏体质-柴胡体质我们来介绍荆芥连翘汤(日本一贯堂经验方),我们虽然是扶阳的,但是阳气多了以后,可以清热。
荆芥连翘汤是一个清热泻火汤,《回春》也有荆芥连翘汤,但不是同一张方。
这张方,是在我们明代宫廷前,它是一张四逆汤、加上四逆散加上黄连解毒汤,是一张大方,一张调整体质的方,这一时也记不住,这里也没有时间多讲,你们可以上网查,这是很有效果的,用于粘膜充血、头面部红的,炎性疾病为主的。
这张方子的作用也很多,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痉、免疫抑制等作用。
这张方,我主要说明这个体质,年青人也非常多见。
它是柴胡体质里面一种有火的体质,我们简称“火柴胡”,现在我们发现柴胡体质、桂枝体质、黄芪体质等这些里面也有热、有淤、有火,伴有火的我们称火桂枝、伴有热的称热桂枝、伴有瘀的称瘀桂枝,这些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美女的多,面色白净、白里透红的,形体中偏瘦,这些人面色有潮红的、浅黑的、也有白里透红的,一般有油光,这油光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油光的红是戴阳、阳虚的,油光易发痤疮,痤疮疮体是饱满,颜色是红,易化脓,眼睛要充血、秽多,眼唇要红、咽喉充血,舌红的,这是非常关键。
这些年青人也多,而且还有伴有烦躁、焦虑、失眠、头痛、皮肤瘙痒、容易晨僵、鼻衄、鼻塞流涕等,容易耳聋耳鸣,容易咽痛扁桃体肿大,容易口腔溃疡,容易淋巴结肿大等等。
这个疾病的易趋性,对于我们判断体质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女性,我们要看月经,月经周期短、量中等或偏多,颜色有红有暗,但是要看质地,颜色粘稠,有的不注意、有的很注意,若是质腻,有血块、有淤血,有用黄芩黄连的。
以前有用黄连黄芩治疗血色暗红的,像猪肝、鸭肝的。
就是这种疾病,容易粘膜出现问题,如宫颈炎、口腔溃疡的,这种荆芥连翘汤是可以有效的。
这我在大学用得也挺多,因为在高校,很多病人都是火体,就是火性的,瘀的用桂枝茯苓丸,寒性的我们有葛根汤。
痤疮也用很多的,2、3剂痤疮就消;鼻炎、鼻窦炎,流脓鼻涕的,3剂一下脓涕就消;一定要用荆芥连翘汤,如果鼻流脓水,一下就看不见了,这种用辛味,清涕一大堆,这种用小青龙汤治疗水样的鼻涕,那是寒饮;还有急慢性中耳炎、荨麻疹、湿疹、肺结核等等。
中医学中的经方与方剂

中医学中的经方与方剂中医学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医学学科,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其中,经方与方剂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学中的经方与方剂,揭示它们的原理、分类、应用以及在现代医疗中的价值。
一、经方的概念与原理经方是指中医学中的古代医书中所记载的有关药物组方的内容。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
经方主要以名医的医疗经验为基础,通过对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形成了一系列的药物组方。
经方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为基础,通过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方的编写和应用要遵循“四气调万方”的原则,即对病情的分析、辨证施治、选药用方等,这些都是经方的核心。
二、方剂的概念与分类方剂是指根据中医理论所设计的药物组合,以治疗某一或某类疾病为目的的一种剂型。
方剂以经方为依据,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和改良,使其更加适合患者的需求。
方剂的分类主要包括经方、验方以及个体化方剂。
经方是从经书中选取的已经有明确记载的方剂,包括《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
验方是指通过临床实践积累起来的有效方剂,主要包括方证相应、临证经验等。
个体化方剂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的特殊方剂,这些方剂针对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症状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三、经方与方剂的应用经方与方剂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经方与方剂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治疗疾病:经方与方剂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可有效治疗各种疾病。
例如,《伤寒杂病论》中的桂枝汤可以治疗感冒、发热等病症,又如香菇茶可以用于调理脾胃等。
2. 调理健康:经方与方剂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作为养生保健的手段。
平时可以采用经方与方剂进行调理,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 疾病防治:通过经方与方剂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药证、方证和体质的思考

药证、方证和体质的思考药证、方证和体质的思考作者:福建省大田县中医院(366100)庄严药证、方证、体质辨证法是有别于脏腑辨证的中医诊治疾病方法之一。
本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指导思想,我将这一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对药证、方证、体质所作的一些思考和心得体会,整理如下,冀在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1 拓展药证的内容“药证是中国人几千年中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经中国人用自已的身体亲自尝试得出的结论”。
[1]我们除了总结前人的药证外,还应通过临床的实践和观察将之拓展。
例如:石膏的临床应用指征,根据《伤寒杂病论》,吉益东洞归纳为“主治烦渴也,旁治谵语烦燥身热”;[2]黄煌归纳为“身热汗出而烦渴,脉滑数或浮大、洪大者”。
[3]近现代医家中最善于尽石膏之用莫过于张锡纯,在其对石膏的论述中,曾十分肯定地言及:“其人能恣饮新汲井泉水而不泻者,即放胆用生石膏治之必愈,此百用不致一失之法也”。
[4]受之启发,病人诉喜冷饮,饮后畅快;或喜食西瓜、梨子或口中呼热气;胸腹热,均为石膏证。
形象地说,当我们在长跑或激烈运动后出现的大汗淋漓,口干欲饮冷即为石膏证。
作为使用石膏的客观指征之一舌面干燥、舌苔薄一证在单纯的白虎汤证或白虎加人参汤证中可以出现,但如果病人的病情较复杂,兼夹湿邪,如白虎加苍术汤证或泻黄散证中,舌质红苔黄或黄腻,汗出或渴症并不明显,这时候询问病人喜冷饮否、呼热气否、胸腹觉热否,就可以作为应用石膏的指征。
再者,临证中常遇到外感病人发热、渴喜冷饮、唇红舌干,但却无汗时,该如何用石膏?张锡纯创石膏阿斯匹林汤给了我们启示,即用阿斯匹林制造汗出一症,“待周身正汗之时,乘热将石膏汤饮下三分之二以助阿斯匹林发表之功”。
[5] 以上是单纯针对药证的内容根据前人经验和临证实践加以发挥。
就同一味药而言,药证内容的拓展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服法不同,药证有别。
如石膏,张锡纯有如下的服法:①“用鲜梨片,蘸生石膏细末嚼咽之”治“上焦陡觉烦热恶心,闻药气即呕吐”,[6]诸药不受者。
黄煌教授方证相应学术体系概论:何为方证相应?

黄煌教授方证相应学术体系概论:何为方证相应?“方证相应”首见于《伤寒论》第317条:“病皆与方证相应者”徐灵胎《金匮要略心典・序》:“仲景之方犹百钧之弩也,如其中的,一举贯革,如其中的,弓劲矢疾,去的弥远。
”强调的就是方证相应,方证相应就是方与证互相呼应。
方证相应是仲景的基本精神,是经方派的基本功,学习经方必须从此入手,中医医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衡量标志就在于能否识别方证,而方证相应是临证取效的前提。
对经方派中医来说,方证相应永远是临证追求的最高境界。
可惜“方证相应”为不少同仁所误解,甚至有人认为“方证相应”其实是对症处理,“方证相应”就是“套方”,也有人认为“方证相应”是学习中医的最低级阶段。
这些误会都是因为读书不识方证、临床不用方证的缘故。
传统的方证相应,是以仲景经典原文论述为据。
然而由于对“方”“证”及“方证”理解的不同,中医界对“方证相应”的理解并不相同。
先生从临床实际出发,以“安全、有效、准确”为依归来阐释方证相应的内活。
方证相应的“证”即临床证据,其采查的对象可涵盖症状、体征、体质、病因、病史、病程、治疗的过程、治疗后的反应等一切临床信息,以及家庭、家族的疾病谱系这类潜证均为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中医学中强调的“病机”如小青龙汤证的“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临床表现上:“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仲景开方用药时,“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这在经方医学看来,其实质仍然是“水气”这一内在病理的外在表现或反映。
方证相应这一看似浅显、停留在方药层面的辩治模式其背后、其内在其实涵载着中医的理与法。
以方证相应为特色的经方医学多着眼于内在病变及其外在的客观反映,而以病机理法为特点的传统中医学多侧重在病机的推理与理法的思辨上方证的“证”从本质上讲是体质与疾病的外在表现,方证诊断的过程即是通过细致观察寻找证据的过程,需要严谨的临床思维进行方证的查找和鉴别。
【经方医案】黄煌经方治疗脂肪肝

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煌教授有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主要学术思想体现在“方证相应学说”和“经方体质学说”。
黄教授认为,方证相应是辩证论治的核心。
这里的证包括“病”的证和“人”的证。
背景因暴食、喝酒、不爱运动、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患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且胖人尤为多见。
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积证。
正如《内经》所说:“肝之积,曰肥气”,故也称之肥气病。
系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导致肝脏功能失调,疏泄不利的一系列病症。
肝积并非大病,发病初期若能及时通过中医诊治,一般都可速效。
但若牵延不治,积久则会变生大病,需引起足够重视。
脂肪在中医理论里认为是痰湿、水饮、湿浊之类。
阳气不化,则水饮留滞,滞塞日久,则生痰饮。
其病之初,莫不由于过食油腻肥甘、酒酪浆饮,脂膏湿浊未及代谢,留积体内。
一方面,若七情内伤,则肝气郁滞,疏泄功能下降。
另一方面,机体正气渐虚,阴阳平衡失调,尤其是脾肾亏虚,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司,肾虚则气化不利,最终水湿蓄积为病。
并且,亦有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肝经气机不畅,肥脂湿邪内蕴,与瘀血相搏,有形之物,滞于肝脏。
所以说,此病之因,本在脾肾阳虚,标在气郁、食滞、痰饮、瘀血、湿浊、寒热。
临床多呈本虚标实,虚实兼夹,寒热错杂之症。
其病位在肝,故俗称为脂肪肝。
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症,黄教授列出以下汤剂。
大柴胡汤古代治疗宿食病的专方,有止痛、除胀、通便、降逆、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以上腹部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治疗和实热性体质的调理。
经典配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斤,枳实四枚,芍药三两,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
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 《金贵要略》)常用剂量柴胡 20g ,黄芩 10g ,制半夏 15g ,枳壳 30g ,白芍 20g ,制大黄 10g, 干姜 5g ,红枣 20g 。
煎服法以水 1200ml , 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 30-40 分钟,取汤液 300ml ,分 2-3 次温服。
第三讲方证相应与经方体质优秀课件

❖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 似于白帝。其为人,方 面,白色,小头,小肩 背,小腹,小手足,如 骨发踵外,身轻。身清 廉,急心静悍,善为吏 。能秋冬,不能春夏, 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 ,敦敦然。
❖外形特征:宽额面白,方脸,骨大体魁, 个中等,脉大而劲。
❖易患疾病:金型体质由于秉天地燥金之气 ,金气较浓,金气主燥,燥气适于肺,故 易患肺方面的疾病;金型体质人,由于秉 天阳之气,阳气偏盛,阳气主热,所以易 患燥热性疾病;由于燥热易伤阴津,所以 金型人易患阴亏燥热之病如咳嗽、慢性支 气管炎、消渴(糖尿病)、便秘等病
❖外形特点:肤黄、面圆、头大、肩丰背厚 、腹大、大腿道跳胫部生的壮实,步履稳 健
❖易患疾病:土型人属土,土气阴湿,湿气 通于脾,所以易患脾胃疾患,如腹痛、腹 泻、水肿等病;由于湿性黏滞,易致气血 运行缓慢而积湿生痰,所以多有痰饮、积 聚、水肿等病;由于湿气通于脾,脾受损 伤易致中气虚而引起内脏下垂等症。
❖ 易患疾病:火型人,火气偏多,火通于心,心为 火脏,心主血脉,故该型人易患心血管病,包括 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火能动风、伤血, 故火型人有中风、脑出血等潜在倾向;火型人阳 气旺盛,阳盛则热,易患多种热证;火型人热灼 伤津,易患阴虚阳亢的疾病如糖尿病。
❖养生保健:火型人由于热盛阳盛,所以极 易生热动火,灼伤阴液,所以火型人要少 吃生热动火之品,多吃养阴清火之物。 火
经方不流行的原因
不敢用 不想用 不会用
第一、二种人不是很多,更多的是第三种。
方证相应 经方体质
方证相应
方:主要是经方,指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还包括了后 世疗效确切的后世经典方及经验方,如温胆汤,血府逐瘀汤, 防风通圣散等等。 证:不是“症状”,也不是“症候群”,是“依诊察所得证 据而治”。不局限于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也不是现在理解的 与辨病治疗对应的,概而言之,证是证据、证实、证验。 方证:以方为名的证,具有经验性,实证性,独特性。
黄煌经方:体质的不同分类

黄煌经方:体质的不同分类体质的不同分类传统中医将体质分为:平和质、特禀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九大类体质。
经方医学将体质分为:寒体、热体、虚体、实体、郁体、瘀体、痰体、(水)湿体、风体。
个人以为,两种体质的划分方法既有重叠,也有不同,试述如下:一、平和质也就是中和质。
这种体质的人心态平和,反应灵敏,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其人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睡眠好、食欲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
平和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这种平和体质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若不慎养,也易失偏颇,随着工作、环境、地位、生活、饮食、心情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二、过敏体质。
传统中医称为特禀体质或风体。
这种体质的人对气候、温度、湿度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稍有贼风邪气极易染病。
有的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
其人毛孔疏松、肌肉松软、筋骨关节萎弱怕风、易患头面五官疾病、易患过敏性、免疫性疾病,患病以动摇性为特征、病后病情变化迅速是其特征。
风为百病之长。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风邪善行数变。
风性主动,易袭阳位。
风邪致病,发病速、变化快、病位游走不定。
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风体”对应中药:麻黄、荆芥、防风、葛根、桂枝、羌活、白芷、薄荷。
风寒体质:葛根汤;风热体质:麻杏甘石汤;风痰体质:半夏麻黄丸类方,如麻黄温胆汤等;风湿体质:桂枝芍药知母汤;风瘀体质:麻黄温经汤、麻桂各半汤;风体之人,多本虚,虚则易受风,虚则内风妄动,易兼夹它邪。
葛根汤,用于表实无汗的皮肤病;荆芥连翘汤,治疗头面五官火热性疾病;小续命汤治疗中风;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等。
玉屏风散对于风体治疗后的善后大有用处。
三、表寒、阳虚体质。
传统中医体质中的阳虚体质,即经方医学体质中的“寒体”(包括表之寒和里之寒)。
寒体是指机能处在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不流行的原因
不敢用 不想用 不会用
第一、二种人不是很多,更多的是第三种。
方证相应 经方体质
方证相应
方:主要是经方,指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还包括了后 世疗效确切的后世经典方及经验方,如温胆汤,血府逐瘀汤, 防风通圣散等等。 证:不是“症状”,也不是“症候群”,是“依诊察所得证 据而治”。不局限于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也不是现在理解的 与辨病治疗对应的,概而言之,证是证据、证实、证验。 方证:以方为名的证,具有经验性,实证性,独特性。
疑问与困惑
中医经典真的管用吗?
中医真的管用吗?
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各种传统疗法?
经方与时方
经方就是古方,主要指汉唐以前的方剂, 以张仲景的《伤寒论》、 《 金匮要 略》 方为代表。 时方,是指宋元以后的方剂,也指近代医生师承 授受的常规方、流行方、通套方。
经方与时方的区别
方剂形成上的远近之别 药物组成上的多寡之别 在药物选择上的峻缓之别 在适应证上的隐显之别 在方剂结构上的松紧之别 在研究方法上的证机之别
❖ 外形特征:面青体瘦,身稍长或小巧玲珑,脉弦 。
❖ 易患疾病:由于木属风,木型体质人多风气,风 气通于肝,故该型人易患肝胆方面的疾病;风性 善动,故木型体质人,又易肝风内动,患高血压 、中风及过敏性疾患;风性善变,故该型人易患 神经系统失调的疾患,如肝郁证、癔症、神经官 能症等。
❖养生保健:要避免迎风受风,有肝阳上亢 (高血压等病)的人尤要注意;木型人多 风气,风气好动,易引动肝风内动而引发 高血压、中风等,所以要注意静养生及慢 养生以调整心态,防止风动;木型人还要 注意防止过敏性疾病,尤其在春天花开及 秋天草枯季节,要注意不要到自己有可能 过敏的地方去。
型人要多保养心脏,因火气通于心,最易 伤害心脏,所以要多养心安神,常吃养心 阴清心火的食品,如莲子、百合、青梅等 等。
❖ 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 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 色,圆面,大头,美肩背 ,大腹,美股胫,小手足 ,多肉,上下相称,行安 地,举足浮。安心,好利 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 。能秋冬,不能春夏,春 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 敦然。
▪ 忧郁质:尽力使自己和周围世界隔离开来,似乎是专心 致力于自己的事情。
❖ 中医对体质的分类 ❖ 五行分类法:阴阳二十五人分类法 ❖ 阴阳分类法: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
和平 ❖ 体型肥瘦分类法:肥人、瘦人、肥瘦适中人 ❖ 从禀性勇怯分类:勇敢之人、怯懦之人 ❖ 现代体质分类方法:王琦九分法
木形之人,比于上 角,似于苍帝。其为人, 苍色,小头,长面,大肩 ,背直,身小,手足好。 有才,劳心,少力,多忧 ,劳于事。能春夏,不能 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 ,佗佗然。
❖养生保健:由于土型人体质湿气偏重,所 以要防潮湿,尤其在长夏、伏天、梅雨季 节更应注意;土型人气血运行偏缓慢,易 形成血黏,所以要常吃一些理气活血的食 物,以防血黏稠度高,如陈皮、萝卜、山 楂、西红柿、黑木耳等;土型人湿重,易 出现水肿、食少,那就要常吃健脾利湿之 品,如薏苡仁、黑米,龙眼等去湿健脾的 草本食品,或可搭配亲胃的酸奶。
西方医学对体质的分类
❖Hippocrates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名医)的气质学 说
▪ 多血质:是一种活动的、精力充沛的、对环境的变化反 应很快,且很容易和其他人接触和交际的人
▪ 粘液质:很难于兴奋,不大活动,不善交际,故较易肥 胖。
▪ 胆汁质:容易兴奋而且很快甚至过度的兴奋,周围环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很少使他满意。
专方治病:狐惑病与甘草泻心汤,淋家与猪苓汤 通方治人:桂枝汤强壮,炙甘草汤止血留人 既治病又治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于“骨弱肌肤盛”的
“尊荣人”出现的“血痹”这种疾病。
方证相应
方
证
人
经方体质
《伤寒杂病论》中体质学思想:如尊荣人,失精家,亡血家, 支饮家,中寒家,湿家,呕家,冒家,淋家,疮家,汗家等。 黄煌教授的“药人”、“方人”的新概念。 西医治人的病, 而中医治病的人,病人的临床表现除了症状 以外,肤色、舌、脉、腹诊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临床资料,
人 病
方证相应
方证要解决三个问题: 对何种症状或者体征有效; 对何种疾病或者症候群有效; 对何种体质状态有效。 传统用药经验对回答对“何种体质的人有用”起了 有 力支撑,现代报道对“何方对何病尤其是哪些现代 疾病”有效。
方证相应
完整的方证,包含人和病的因素,方——病——人三者有机 的结合便构成了方证基本框架。 方证相应的三种情况:
❖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 似于白帝。其为人,方 面,白色,小头,小肩 背,小腹,小手足,如 骨发踵外,身轻。身清 廉,急心静悍,善为吏 。能秋冬,不能春夏, 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 ,敦敦然。
❖外形特征:宽额面白,方脸,骨大体魁, 个中等,脉大而劲。
❖易患疾病:金型体质由于秉天地燥金之气 ,金气较浓,金气主燥,燥气适于肺,故 易患肺方面的疾病;金型体质人,由于秉 天阳之气,阳气偏盛,阳气主热,所以易 患燥热性疾病;由于燥热易伤阴津,所以 金型人易患阴亏燥热之病如咳嗽、慢性支 气管炎、消渴(糖尿病)、便秘等病
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 于赤帝。其为人,赤色, 广月引,脱面,小头,好 肩背,髀腹,小手足,行 安地,疾心,行摇肩,背 肉满。有气,轻财,少信 ,多虑,见事明,好颜, 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 ,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 生。手少阴,核核然。
❖ 外形特点:面赤体实,热情易激动,行走如飞, 动作是暴发性的,思维是闪电般的。目光敏锐, 富于创造性,有发明家素质。
❖外形特点:肤黄、面圆、头大、肩丰背厚 、腹大、大腿道跳胫部生的壮实,步履稳 健
❖易患疾病:土型人属土,土气阴湿,湿气 通于脾,所以易患脾胃疾患,如腹痛、腹 泻、水肿等病;由于湿性黏滞,易致气血 运行缓慢而积湿生痰,所以多有痰饮、积 聚、水肿等病;由于湿气通于脾,脾受损 伤易致中气虚而引起内脏下垂等症。
❖ 易患疾病:火型人,火气偏多,火通于心,心为 火脏,心主血脉,故该型人易患心血管病,包括 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火能动风、伤血, 故火型人有中风、脑出血等潜在倾向;火型人阳 气旺盛,阳盛则热,易患多种热证;火型人热灼 伤津,易患阴虚阳亢的疾病如糖尿病。
❖养生保健:火型人由于热盛阳盛,所以极 易生热动火,灼伤阴液,所以火型人要少 吃生热动火之品,多吃养阴清火之物。 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