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 (部编版)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 (部编版)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核心素养新课标一站式单元教学设计)1.课程标准目标要求(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2)掌握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经过及意义。

(3)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

2.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一、单元主要内容本单元的时间界限为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到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主要包括三课内容: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盛大的开国大典仪式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实现了民族团结。

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把战火燃烧到中国东北边境,逼迫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中朝人民的并肩奋战特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浴血奋战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农民迫切获得土地的愿望上进行土地改革,将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又一次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单元教材体例1.单元框架下设课,每课中设子目。

2.课有正文和辅文两大板块以及插图组成。

(1)正文是核心,正文以宋体内容呈现,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基本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

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两到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实。

每课的课文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2)辅文由前设导言与辅助栏目含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提供的文字材料,使“教本”与“学本”相结合,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

①课文前设导言——主要功能是这节课要讲什么,有哪些要点?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②课文旁设,以楷体内容作为补充。

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学设计教案
二、开国大典
问题一:看了开国大典的几幅插图,联想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你有何感想?
问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观看相关影视资料片段,然后展开讨论。教师适应提示和点拨。
三、西藏和平解放
提问:西藏是怎样实现和平解放的?西藏和平解放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和相关历史资料,然后分组展开讨论。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结合重点难点分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开国大典
三、西藏和平解放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教导处查阅:
续页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
补充内容
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文字说明什么,浮雕的意义是什么?什时候建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提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哪些方面的代表?这体现了会议的什么特点?
(1)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伟大的事件之一,以此培养学生热爱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西藏和平解放多媒体课件课本
教学
方法
探究、讨论法
板书
设计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问题一:《共同纲领》有哪些主要内容?为什么说它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问题二:你能说说国旗的寓意有哪些吗?
教师适当补充一引起资料,供学生讨论上述两个问题时参考。
3、会议的意义
提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分析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讲述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开国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同学们,新学期好!本学期,我们将一同走进“中国现代史”的学习。

中国现代史是指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

今天,我们就从现代史的起点开始学起。

教师:学习新课前请各位同学大声朗诵PPT上《天安门歌》的诗歌。

归队五星旗下,齐声义勇军歌。

新的国名定了,中华人民共和。

……今年一九四九,中华采用公元。

辽金元明清帝,帝京此地千年。

是人民的首都,今朝还我河山。

……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

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

为了革命牺牲,是人民英雄们。

英雄永垂不朽,立碑中华之门。

教师:这首诗歌反映了哪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大声朗诵诗歌,烘托气氛,增强爱国情怀)(一)擘画蓝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政协会议展示图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图片找出以下知识点: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中,共出现了八个“一”,你能根据表格的提示分别说出是什么吗? 一个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个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一位主席毛泽东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规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个首都北京一种纪年法公元纪年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教材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三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巩固政权的措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具体过程和巩固政权的措施,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历史史实,知道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历史史实,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措施。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探究讨论法:针对重难点问题,学生进行探究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准备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内容,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的历史,引出新中国成立的话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在师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听、读等途径的自主发挥,结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通过看课文插图,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给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的更加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我和我的祖国》(5分钟左右)。

教师:1949年10月1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

因为在这一天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你想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时刻吗?你想了解新中国成立背后的故事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和这温暖的歌曲,在鲜艳的五星红旗的指引下,走进这段历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课讲授】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准备教师提问:毛主席进京的第一个考试就是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什么要召开此次会议?此时,政协有何作用?提示: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筹建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二)政协会议的内容1.引导学生回答:展示图片,读课本,说说政协会议的几项主要内容。

提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七个“一”:一个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个主席: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首都:北京;一种纪年法:公元纪年;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2.展示史料:材料: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2.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二、能力目标1.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去采访从旧中国走新中国的老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2. 加深对国旗、国歌的认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开国大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上学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讲授新课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各民主党派和著名爱国人士空前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做了哪些准备呢?思考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通过的纲领、作出的决定等)。

③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是:一个文件:《共同纲领》;一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主席:毛泽东;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首都:北京;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材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的抗争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掌握成立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包括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方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2. 重点内容:
- 新中国成立意义
-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政策
3. 结构:
- 顺序:背景 → 成立 → 巩固措施
- 关系:因果、并列、递进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内容
- 绘制国旗、国徽图案,增强视觉效果
- 适当使用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插图,增加趣味性
5. 概括性:
- 每个板块用简短词语或短语概括,如“开国大典”、“土地改革”等
2. 辅助材料:准备开国大典历史影像、新中国国旗、国歌等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措施的图表和案例。
3. 教室布置:提前将教室分为若干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讨论;设置多媒体展示区,方便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方便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内容。
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还有待提高。他们对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政权措施的意义认识不够充分,可能是因为缺乏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历史背景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 加强课堂提问和讨论的引导,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 了解国旗、国歌、首都等象征国家的元素的产生过程,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 通过查阅资料,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 讨论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以及如何成功实现这些任务。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手段,旨在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和巩固政权的措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的确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Leabharlann ,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2.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去采访从旧中国走新中国的老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2. 加深对国旗、国歌的认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上学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讲授新课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各民主党派和著名爱国人士空前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
行。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做了哪些准备呢?
思考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通过的纲领、作出的决定等)。

③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是:一个文件:《共同纲领》;一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主席:毛泽东;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首都:北京;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教师补充讲解《共同纲领》的作用(临时宪法)、政协会议召开的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讨论: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不太合适,建议修改一下。

你们认为呢?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小组1: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小组2:尽管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但是我们还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我们还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和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这句话不能改。

小组3:今天,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道路上还会有许多挫折,我们还是应该居安思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只是规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议,正式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探究: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时期?分别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
①解放战争:1946年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②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③中国近代史: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过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成功举行,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二.开国大典
学生:阅读课本,描述开国大典的经过。

教师:在开国大典中,54门大炮齐鸣28响。

这隆隆的炮声,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此时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为什么要鸣28响?
学生:54代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54个民族(也有人说代表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团体;还有人认为是纪念五四运动,因为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28响代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走过的28年历程。

思考:同学们,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那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学生:国内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②结束了一百年来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课堂小结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百年巨变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实现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

【板书设计】
准备开国大典
政治协时间国际意义
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