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学习任务单]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学习任务单]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f1b98b6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7.png)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2.研读《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栏目,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3.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课前学习任务查找资料,搜集与本课主题有关的图片和歌曲。
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时间和起点是什么?【学习任务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是什么?【学习任务三】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学习任务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学习任务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学习任务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是什么?【学习任务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建立的?【学习任务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什么意义?本课小结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1984年,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面对音响设备市场需求的增加,急需资金扩大生产。
他们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这一办法得到政府支持。
11月,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飞乐股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
后来,股份制试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谈谈你对这项改革的看法。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
首先开始于( A )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2.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
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
农村改革措施是 ( C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D.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开始 (1)措施: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 亏。 (2)作用: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增长。 3.推广 (1)措施:全国逐步推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已基本在 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2)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 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深化: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 辟了一条新路。
5.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C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 ) A.国有企业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对外开放 4.关于右面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调整都有哪些?
1950-1952 土地改革
实质:农村生产关系的调
1953-1956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整
1958 1978
建立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制定农村政策时, 应该注意些什么?
①要保护农民利益, ②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学习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 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 本原则。 3、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 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 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 人生理想。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 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 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 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 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概况 推广:凤阳县小岗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1983 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底,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已占全国总农户的95%以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 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 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 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 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 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 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改革先行一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逐步展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领域的认识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来说明问题。
此外,学生可能对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改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掌握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事件和典型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以及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改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史料和案例,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改革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反思《经济体制改革》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8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在本次教学中,我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反思。
一、教学方法及其效果1.信息获取游戏在上课前,我在教室中散布了数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问题,图片或关键词。
学生在进入教室后,被要求寻找并记录所有卡片上的内容,这一游戏旨在引发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趣,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游戏结束后,我对全班进行了简短的介绍,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小组讨论在上课过程中,我安排了许多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探讨课堂主题。
我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分组探讨,并在讨论结束后,我会随机选取一组,让其回答问题。
这种方式气氛比较热烈,学生更容易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这种方法也鼓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课堂演讲在教学过程中,我建议学生参与课堂演讲。
我给学生介绍演讲的基本要素,并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如何进行有效的演讲。
学生们在演讲中积极展示他们对课堂话题的理解和见解。
这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反思1.闲聊在上课的过程中,有几位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与座位前后的同学交谈,这干扰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其他人的学习。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应该更加注意学生的动向,及时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学生反应慢虽然我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但仍有一些学生反应慢,没有能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3.同一内容的过多重复虽然重要的知识点需要重复强调,但是有时过多的重复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和无聊。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含反思第0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

1、改革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应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农民的利益。
农业合作化
把土地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干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
2、P40材料研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和职工的大锅饭思想严重,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2、作用: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四、延伸知识点
1、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事件
内容
影响
启示
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过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有很大提高。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
状元成才路
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 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 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课堂小结
农村:家庭联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
经
产承包责任制 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济 体 城市:国有企 制 业的改革 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A.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
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
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 状元成才路
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状元成才路
体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通过: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 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相关史事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 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相关史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 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 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说:
A.中共十一届三大
D.中共十四大
声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 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 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革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课堂练习
1.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 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
状元成才路
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
状元成才路
伙了”分别是指( )
2.内容:
①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 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 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制度。
城
比较
改革前
改革后
市 经 济
所有制形式
单一公有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制经济 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新课导入
凤阳地多不打粮,
说凤阳,道凤阳,
磙子一住就逃荒。
改革鼓点先敲响,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状元成才路
三年迈出三大步,
状元成才路
如今飞出金凤凰。
说一说:同是凤阳,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时间
目的
方式 试行 地点
1978年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 村经济发展。
分田包状元成才产路 到户,自负盈亏
状元成才路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结果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 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作用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 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状元成才起路 来,为农民致富和 实现现代化开辟状了元成才路 一条新路。
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D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状元成才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 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D)
状元成才路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热烈拥护家庭状元成才路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积极性 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时间: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 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体 制
经营形式
政企不分
状元成才路
政企分开; 经营责任制
改 革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分配形式
“吃大锅饭” 状元成才路
按劳分配为主、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
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3.作用: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
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 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