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8290314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8290230

季延中学2018年春高一年期末考试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 狂热的图腾崇拜B. 农业为立国之本C. 迷信落后的思想D. 对商业的不重视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A.脆弱性 B.落后性 C.封闭性 D.稳定性3.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手工业的进步 B.铁器牛耕的使用C.诸侯国的改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4.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播种方式的变革B.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5.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6.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下列关于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 汉代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B. 夏商西周是古代中国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C. 马王堆素纱禅衣反映了古代棉纺织业的高超技艺D. 家庭手工业是推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7.下列材料中最能反映中国古代突破“市”的空间限制的是()A.“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8.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平台,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5分,共50分)1.等比数列{}n a 中,5142,16a a a a 则==( )A .4B .16C .-4D .-162.a 、b 为非零实数,a b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22a b < B .11a b < C .2211ab a b< D .||||a b > 3、不等式032≥-+x x 的解为( ) A 、32≤≤-x B 、-2x 3≤≥或xC 、32<≤-xD 、-2x 3≤>或x4.点(a,b )在直线2x-y+3=0的右下方,则( )A .2a-b+3<0 B. 2a-b+3>0 C. 2a-b+3=0 D.以上都不成立 5.若x+y=0,则yx22+的最小值是( )A 、21B 、1C 、2D 、4 6、已知ABC ∆中,a=5, b = 3 , C = 1200,则sinA 的值为( )A 、1435B 、1435-C 、1433D 、1433-7.已知数列{}n a 中,3a =2,7a =1,若1{}2na 为等差数列,则公差等于( )A .41- B .12 C .41D .1618、 目标函数y x z +=2,变量y x ,满足⎪⎩⎪⎨⎧≥-+≤-≥-03002y x y x y x ,则有( )A .4,29min max ==z zB .,29max =z z 无最小值C .z z ,4min =无最大值D .z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9.为测树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选取A 、B 两点(点A 、B 及树的底部在同一直线上),从A 、B 两点分别测得树尖的仰角为30°,45°,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60m ,则树的高度为( )A. ()m 31530+B. ()m 33030+ C.()m 33015+ D. ()m 31515+10.给定函数)(x f y =的图像如下列图中,经过原点和(1,1),且对任意)1,0(∈n a ,由关系式)(1n n a f a =+得到数列{n a },满足)(*1N n a a n n ∈>+,则该函数的图像为(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二次函数()2y ax bx c x R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则不等式02<++c bx a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012的取值范围是有两个不同正根,则方程a ax x =+- 13.等比数列{}n a 中, ____________S ,12,415105===则S S14.恒成立,对一切的0,42>≥++x ax x 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5.把正整数按上小下大、左小右大的原则排成如图三角形数表(每行比上一行多一个数):设,i ja (i 、j ∈N*)是位于这个三角形数表中从上往下数第i 行、从左往右数第j 个数,如4,2a =8,则25,51a 为三、计算题(共75分)16(本题满分12分)(1)已知的值与的最小值,及此时求,其中y x xy 0,y 0,412>>=+x yx . (2)0))(1( x ≤-+a x x 的不等式关于,讨论x 的解.17.(本题满分12分)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42,16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n S . (2)记n n a b 2log =,求}1{1+n n b b 的前n 项和n T .A B C D12 34 5 6 7 8 9 10 …………………………18.(本题满分12分)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 (1)若ABC ∆面积,60,2,23︒===∆A c S ABC 求a 、b 的值; (2)若B cacos <,试判断ABC ∆的形状.19.(本题满分12分)若不等式组⎪⎩⎪⎨⎧≤≥++≥+-a x y x y x 0101 (其中a>0)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9.(1)求a 的值(2)求的值。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编】.doc

季延中学春高一年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40分)1.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
据此无法推论的是A.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B.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C.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D.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A.脆弱性B.落后性C.封闭性D.稳定性3. 关于秦朝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B.秦简的记载C.民间的传说D.史家的学术观点4.《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材料反映的经济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劳动力短缺D.生产能力5.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
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6.郭沫若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7.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8.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 .手工业的发展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如下图造型和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A .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 .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C .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
D .瓷器是当时中国惟一的外销商品
3.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季延中学2018—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季延中学2018—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季延中学14 试题季延中学----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1992年,丹麦民众担心欧盟会成为大国统治小国的工具,使本国丧失“主权、独立和民族特性”,一度在民投票中否决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2004年,欧盟部分首脑签署了《欧洲宪法条约》,意在扩大欧盟超国家的权力,加强一体化的程度。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法国、荷兰民众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支持欧盟的内部合作,但反对削弱国家主权,因此在全民决中否定了《欧洲宪法条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摘要)
请回答
(1)为什么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有必要的”,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
(4分)
(3)结合材料二、三、四谈欧洲一体化对欧洲产生哪些影响。
(6分)
49、(15分)曾经,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而今,早已是一个整体。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明向现代工业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季延中学2019年春高一年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5小题,共45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其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指的是()A. 重农抑商的实施B. 牛耕推广到全国C. 铁制农具的使用D. 刀耕火种的消失2.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到战国末期,黄河已有“浊河”之称,西汉时,黄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区水患频繁,引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
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A. 争霸战争频繁 B. 生产工具的改进C. 少数民族南下D. 人口的大量迁移3.学者黄正建著有《唐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A. “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B. “主食仍以粟、麦、稻为主”C. “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D. “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4.《史记·河渠书》对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记载道:“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此水利工程位于下图中A. ①B. ②C. ③D. ④5.据资料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方数目则有所减少。
这表明A. 北方水利技术水平相对落后B. 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C. 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D. 南方农耕经济更发达6.如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 个体农耕B. 集体劳作C. 奴隶制经济D. 自然经济7.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
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
这一现象()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 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D.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8.汉代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士兵和服役农民耕种外,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季延中学2018年春高二年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客观题:共64题,每小题1分,共64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
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
他们都是为了()A.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B.削弱丞相在百宫中的影响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3.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C.建立法治社会D.实行君主立宪制4.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
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
”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5.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
”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6.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原来在学校里的名字是胡洪骧。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季延中学2019年春高一年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5小题,共45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其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指的是A. 重农抑商的实施B. 牛耕推广到全国C. 铁制农具的使用D. 刀耕火种的消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封国之间连年战争,社会动荡。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是因为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势力逐渐上升,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了上层建筑领域的变化,所以出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局面。
故C项正确。
A项不是最根本的,排除。
牛耕在全国的推广是在西汉时期,故B项排除。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直到西汉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故D项排除。
2.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到战国末期,黄河已有“浊河”之称,西汉时,黄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区水患频繁,引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
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A. 争霸战争频繁B. 生产工具的改进C. 少数民族南下D. 人口的大量迁移【答案】B【解析】材料提到黄河中下游地区作为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结合所学,这与生产工具的改进导致植被破坏相关,排除B;西汉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排除A;我国少数民族南迁大致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D。
3. 学者黄正建著有《唐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A. “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B. “主食用谷物仍以粟、麦、稻为主”C. “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D. “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是在明朝,故A项错误;主食以粟、麦、稻为主符合唐代的饮食事实,故B项正确;唐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商民不可能混居建筑也不可能侵占街道,故C项错误;“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发生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延中学2018年春高一年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5小题,共45.0分)
1. “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
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
溉田农父无
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
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
”诗中所述工具()
A. 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B. 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
C. 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成熟
D. 属于古代农业耕犁技术的进步
2. 下列一组图片中,不能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的是()
A. 神农耕作画像石
B. 战国铁农具
C. 汉代耕作画像砖
D. 三国翻车
3.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
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
4. 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
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
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 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B. 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 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D. 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
5.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
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 “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6. 王朝更替,宦海风波,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土地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多产之家往往多
妻妾多子孙,田产一析、再析,集中的土地化整为零,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社会()
A. 土地所有权在各阶层间的流动
B. 土地占有权的非连续性
C. 土地兼并现象呈现减弱的趋势
D. 小农经济不断受到冲击
7. 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
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
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
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
A. 人口增加使田亩不足分配
B. 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
C. 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 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8. 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井田制实质的是()
A.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9. 《新全球史》中评价古代中国的某一土地制度:“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
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这一制度()
A. 实际上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B. 为封建国家提供了赋税徭役兵役
C. 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有效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社会问题
10. 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
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
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
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社会矛盾日趋缓和
D. 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11.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
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
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B. 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C. 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
D. 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12.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宋明清河南15 16 2 1
江苏8 17 49
A.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13.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
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4.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B.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了繁荣时期
C. 西汉时期,中国的棉纺织品远销亚欧地区
D. 16世纪前,中国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15. 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脾、犯罪刑徒、官府征发
的服役者。
由此可知,秦汉时期的官营手工业
A. 不计劳动力成本
B. 效率极其低下
C. 产品与市场无关
D. 工艺水平不高
16. 据明末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
自二、三十年
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这一现象
A. 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B. 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 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
D. 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
17. 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素胚的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歌中所涉及的这种瓷器质量最好的应该出自()
A. 宋代景德镇的官窑
B. 宋代景德镇的民窑
C. 明初景德镇的民窑
D. 明初景德镇的官窑
18.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
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19.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东京)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
市。
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由此可见()
A. 森严的市坊界限依然存在
B. 商业交易不再受时间限制
C. 民间的娱乐场所已经兴起
D. 纸币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20. 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
同坐而食。
”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 统治者的偏好
C.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21. 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
铸煮盐,财或累万金。
”此现象说明,当时( )
A. 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
C. 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
D. 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
22.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
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
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
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
B. 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
C. 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D. “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
23.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C. 反清复明活动日益尖锐
D. 民间走私危及国家的财政收入
24. 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
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
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A.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
B. 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 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 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25. 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
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人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A. 迪亚士的远航
B. 达伽马的远航
C. 哥伦布的远航
D. 麦哲伦的远航
26. 在17~18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
势”而获胜的战争。
与这两次“战争”对应的是
A. 英西战争、英法战争
B. 英荷战争、英法战争
C. 英法战争、英荷战争
D. 英西战争、英荷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