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练习:课时分层作业10 苏轼词二首+Word版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高中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练习:课时分层作业1 李白诗二首+Word版含解析

高中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练习:课时分层作业1 李白诗二首+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一)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00】A.天姥.(mǔ)渌.水(lǜ)猿猱.(náo) 金樽.(zūn)B.欢谑.(xuè) 酒馔.(zhuàn)岑夫.子(fù) 万壑.(hè)C.木屐.(jī) 石栈.(zhàn)华.山(huà) 吮.血(shǔn)D.将.进酒(jiānɡ) 千金裘.(qiú)扪参..(mén shēn) 訇.然(hōnɡ)C[A项,“渌”应读lù;B项,“夫”应读fū;D项,“将”应读qiānɡ。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冲波逆折豺狼当道峨眉巅悬崖绝壁B.枯松倒挂绵延不断雄奇险峻会需一饮三百杯C.百步九折地崩山摧钟鼓馔玉天生我才必有用D.诗的意景浪漫气息子规啼月跌宕起伏A[B项,需—须。

C项,才—材。

D项,景—境。

]3.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01】A.莫使金樽..空对月金樽:黄金制作的酒杯B.将.进酒,杯莫停将:将要C.天姥连天向天横.横:直插D.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清澈C[A项,金樽:金属制作的酒杯。

B项,将:请。

D项,清:凄清。

]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烟涛微茫信.难求A.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C.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D.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C[例句中的“信”与C项中的“信”都是“确实、实在”的意思。

A项,信任;B项,实情;D项,随便。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

【导学号:61612002】(1)《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自信豁达、藐视金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藐视富贵利禄,但同时也有些消极避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2单元+课外自读+Word版含答案.doc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2单元+课外自读+Word版含答案.doc

课外自读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的离别之意。

2.艺术特色(1)动静结合,画面有立体感从描写的景物看,有动态,有静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远,浦树渺茫,显其邃邈。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2)情景交融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周炉诗话》)。

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牵动着诗人的情思。

【随堂练笔】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解析】这首诗前文写离别之情十分含蓄,将离愁别绪寓于景中,但在尾联中诗人的离别愁绪喷涌而出,改“含蓄地表达送别之情”为“直抒胸臆”。

C项的赏析中却说这首诗“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显然不太恰当。

【答案】 C2.本诗的颔联与颈联写景富有特色,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

高中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练习:课时分层作业12 李清照词二首+Word版含解析

高中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练习:课时分层作业12 李清照词二首+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83】A.寻觅.(mì)憔悴.(cuì)抵.挡(dí) 堆.积(duī)B.将.息(jiànɡ) 摘.除(zhāi)梧桐.(tónɡ) 日暮.(mù)C.骤.雨(zhòu) 熔.化(rónɡ)济.楚(jǐ) 窗帘.(lián)D.奇崛.(jué) 意蕴.(yùn)凄.凉(qī) 风鬟.(yuán)C[A项,“抵”应读dǐ;B项,“将”应读jiānɡ;D项,“鬟”应读huán。

]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养休息B.憔悴损.损:极,甚C.次第..岂无风雨次第:情形,光景D.簇带争济楚..济楚:整齐C[次第:转眼。

]3.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84】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B[①③⑥属于婉约派风格,②④⑤属于豪放派风格。

]4.下列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重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词人也是北人,避难南下,词人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词人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1单元+2+杜甫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1单元+2+杜甫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基础巩固层次1.改正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32672005】荆杞.(qǐ)挂罥.(juān)塘坳.(ào) 倚.杖(yǐ)俄顷.(qīnɡ) 布衾.(qīn)恶.卧(è) 丧.乱(sānɡ)广厦.(shà) 大庇.(pì)突兀.(wù) 吾庐.(lú)尘埃.(āi) 怒号.(háo)危樯.(qiánɡ) 潦.倒(liǎo)【答案】“罥”读juàn,“顷”读qǐnɡ,“庇”读bì,“潦”读liáo。

2.改正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寞寞向昏黑。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宵。

车辚辚,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寞寞—漠漠,云宵—云霄,潇潇—萧萧,戌—戍。

3.下列有关诗句中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三重茅:三层茅草县官:官府B.行人:从军出征的人安得:如何能得到C.秋高:秋深突兀:高耸D.比邻:同乡况复:更何况【解析】三重茅:多层茅草。

三,不是确数,是约数。

【答案】 A4.对《旅夜书怀》一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四句,写旅夜风景,寓情于景,诗眼在“独夜舟”上。

一、二句境界冷寂,使他想到一叶小舟的孤单、渺小。

B.诗的后一层是自抒胸臆,五、六句都是反语,其正面意思是说,自己正是因为诗文好而有了名声,官倒并非年老多病而罢退。

C.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画面。

D.这首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成,诗人借此抒发了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慨,以及漂泊无依的凄苦心情,正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1单元+2+杜甫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1单元+2+杜甫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基础巩固层次1.改正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32672005】荆杞.(qǐ)挂罥.(juān)塘坳.(ào) 倚.杖(yǐ)俄顷.(qīnɡ) 布衾.(qīn)恶.卧(è) 丧.乱(sānɡ)广厦.(shà) 大庇.(pì)突兀.(wù) 吾庐.(lú)尘埃.(āi) 怒号.(háo)危樯.(qiánɡ) 潦.倒(liǎo)【答案】“罥”读juàn,“顷”读qǐnɡ,“庇”读bì,“潦”读liáo。

2.改正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寞寞向昏黑。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宵。

车辚辚,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寞寞—漠漠,云宵—云霄,潇潇—萧萧,戌—戍。

3.下列有关诗句中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三重茅:三层茅草县官:官府B.行人:从军出征的人安得:如何能得到C.秋高:秋深突兀:高耸D.比邻:同乡况复:更何况【解析】三重茅:多层茅草。

三,不是确数,是约数。

【答案】 A4.对《旅夜书怀》一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四句,写旅夜风景,寓情于景,诗眼在“独夜舟”上。

一、二句境界冷寂,使他想到一叶小舟的孤单、渺小。

B.诗的后一层是自抒胸臆,五、六句都是反语,其正面意思是说,自己正是因为诗文好而有了名声,官倒并非年老多病而罢退。

C.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画面。

D.这首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成,诗人借此抒发了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慨,以及漂泊无依的凄苦心情,正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0课(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0课(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10苏轼词二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6分) A.宫阙.(juè)绮.户(qǐ)参与.(yù) 浅薄.(bó)B.琼.楼玉宇(qiónɡ)吟.啸(yín)失落.(luò) 道观.(ɡuàn)C.一蓑.烟雨(suō)料峭.(qiào)空.闲(kònɡ) 恣.意(zì)D.萧瑟.(sè) 不胜.寒(shēnɡ)虔.诚(qián) 面颊.(jiá)解析A项“阙”应读què。

答案A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6分) A.念/去去、千里/烟波B.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解析D项,应为“异日/图将/好景”.答案D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6分)A.欢饮达旦.旦:天亮。

B.不应有恨.恨:怨恨。

婵娟:指月亮。

C.千里共婵娟..遂晴已而:不久。

D.已而..解析B项“恨”应是“遗憾”的意思。

答案B4.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解析D项李煜是南唐后主,应属婉约词人。

答案D5.名句填空。

鲁人版-语文-高二语文3.10《苏轼词二首》同步达标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

鲁人版-语文-高二语文3.10《苏轼词二首》同步达标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

3.10 苏轼词二首达标优化训练我夯基我达标1.选出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偓佺..(wò quán)欹.枕(qī)忍俊不禁.(jīn)B.杳杳.(yǎo)奇葩.(bā)戛.然而止(jiá)C.天簌.(lài)熨.帖(yùn)渎.于职守(dú)D.整饬.(shì)料峭.(qiào)时乖命蹇.(jiǎn)解析:B项“葩”读“pā”;C项“熨”读“yù”;D项“饬”读“chì”。

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吟啸雌雄滥芋充数狼狈B.蓑衣庇护不枝不曼芒鞋C.孤鸿亘古有侍无恐萧瑟D.洞悉快哉自出机杼浩然解析:A项“芋”应为“竽”;B项“曼”应为“蔓”;C项“侍”应为“恃”。

答案:D3.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___,号东坡居士,___________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________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宋四家”。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记忆,对于古代文人并称现象,要通过总结,抓住并称的特点记忆。

答案:子瞻四川眉山黄庭坚黄庭坚米芾蔡襄4.从词的风格特点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A.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B.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D.杨柳岸晓风残月。

解析:A项属于豪放风格的词,B、C、D三项均属婉约派。

答案:A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这首词,完成5—8题。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1单元+1+李白诗二首+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1单元+1+李白诗二首+Word版含答案

[基础巩固层次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32672000】天姥.(mǔ)渌.水(lǜ)猿猱.(náo) 金樽.(zūn )欢谑.(nüè) 馔.玉(zhuàn )岑夫.子(fū) 万壑.(hè)木屐.(jī) 石栈.(jiàn)沽.酒(ɡū) 吮.血(shǔn)将.进酒(qiānɡ ) 千金裘.(qiú )扪.参(mèn) 訇.然(hōnɡ )【答案】渌.水(lù),欢谑.(xuè),石栈.(zhàn),扪.参(mén) 。

2.改正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瞑—暝,侍—事,消—销。

3.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莫使金樽..空对月金樽:黄金制作的酒杯B.将.进酒,杯莫停将:将要C.天姥连天向天横.横:直插D.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清澈【解析】A项,金樽:金属制作的酒杯。

B项,将:请。

D项,清:凄清。

【答案】 C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32672001】例句:烟涛微茫信.难求A.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C.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D.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解析】例句中的“信”与C项中的“信”都是“确实、实在”的意思。

A项,信任;B项,实情;D项,随便。

【答案】 C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65】A.宫阙.(juè)绮.户(qǐ)参与.(yù) 浅薄.(bó)B.琼.楼(qínɡ) 吟.啸(yín)失落.(luò) 道观.(ɡuàn)C.一蓑.(suō) 料峭.(xiào)空.闲(kònɡ) 恣.意(zì)D.萧瑟.(sè) 何妨.(fánɡ)虔.诚(qián) 面颊.(jiá)D[A项,宫阙.(què);B项,琼.楼(qiónɡ);C项,料峭.(qiào)。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

B.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C.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D[A项,“倚”应为“绮”;B项,“时”应为“事”;C项,“情”应为“晴”。

]3.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66】A.把.酒问青天把:握着B.高处不胜.寒胜:胜过,超过C.一蓑烟雨任.平生任:听凭D.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微寒B[B项,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官至礼部尚书,北宋文学家。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B.苏轼诗论中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之语,其中“元”“白”“郊”“岛”分别是指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孟郊、贾岛。

C.四川眉州三苏祠有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中“三词客”指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

D.苏轼与欧阳修一起树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苏轼又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C[C项,“四大家”一般认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调歌头》中反映作者既向往天上自由又留恋人间温情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调歌头》中写作者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发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定风波》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慰同行者,既然大自然的风雨不能改变,不如改变自己的心态,在雨中吟诗放歌。

(4)《定风波》中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导学号:61612067】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____①____。

但他失意时能达观自解,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他的词作中,____②____。

坎坷经历使苏轼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创作出许多潇洒超脱的词。

纵观他的一生,多次被贬,频遭陷害,甚至含冤被捕入狱。

但他不论贬谪天涯,还是任职朝中,都能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逆境中寻得闲适之趣,随缘自适、超然物外,不为得失、生死所扰,____③____,显示出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处前面说“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故后面应是出现“出世”“入世”的矛盾;第二处前面说“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他的词作中”,后面应是说他的旷达的词风;第三处,前面说“不为得失、生死所扰”,后面说“显示出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中间应是说苏轼表现出的人生态度。

【答案】①他的思想常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②成为旷达词风形成的重要因素③处处表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7.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再写两组句子,构成排比句。

要求必须点出诗人并引用诗句。

【导学号:61612068】我喜欢具有超世之才而又处变不惊的苏轼,虽渴望“樯橹灰飞烟灭”的伟业,但更渗透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然和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研究供仿写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本题中例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我喜欢……,虽……,但……”仿写时要保留这格式。

【答案】(示例)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自己已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我喜欢意气豪迈而又沉郁峻峭的陆游,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二、阅读提升层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奠定基调,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边吟诗边啸歌散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C.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更增加挑战色彩。

D.词人竹杖芒鞋,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无官一身轻的况味,是酸楚心境的流露。

E.结尾三句是饱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人生顿悟。

CD[C项,“‘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错,应为“洒脱”;D项“传达出无官一身轻的况味,是酸楚心境的流露”理解错误,应为“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豪迈之情”。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刻画了抒情主体怎样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中的形象,往往不是纯客观的人或物,都会加入其作者的主观色彩,成为作者某种情感的载体。

因此,概括形象时,既要写出其表面的形象特点,又要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实质。

【答案】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

(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上阕写遇雨。

自己满不在乎地对待风雨,态度超然。

“一蓑烟雨任平生”,将眼前遭遇拓展为平生经历,既说明了所写风雨,又有象征意味。

【答案】即使一生顶笠披蓑出没于烟雨之中,也任凭他去。

表达了词人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导学号:61612069】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②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③,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④外三两弦。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②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颠: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④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C[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曲解文意,“朝吟夜怨”的“吟”字并非是指作者的“吟诵”,而是指泉水流动的声音,所以C项错误。

](2)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