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

平遥二中高二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高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2.对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l) ΔH=-5 800 kJ·mol-1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热为ΔH=-5 800 kJ·mol-1,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的Δ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C.该式的含义为:25 ℃、101 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 800 kJ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800 kJ·mol-13.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Zn(s)+C u SO4(aq)===Zn SO4(aq)+C u(s) ΔH=-216 kJ·mol-1,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C.101 kPa时,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D.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则含1 mol Na OH的氢氧化钠固体与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 l和Na 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 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的ΔH=2×(+283.0) kJ·mol-1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5.在36 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54.0分)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的元素有很多种,下列对该元素的推测不正确的是()A. 该元素原子中可能有未成对电子B. 该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可能很强C. 该元素可能与IA族某种元素性质相似D. 该元素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可能都与NaOH溶液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p2表示3p能级上有两个轨道B. M能层中的原子轨道数目为3C. 1s22s12p1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D. 一个电子从3p能级跃迁到3s能级,产生的原子光谱为吸收光谱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B. 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故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C. 35Cl与 37Cl为氯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D. CH3CH2OH与HOCH2CH2CH2OH互为同系物4.W、X、Y、Z 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为 W,Y 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强B. 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酸C. XZ4、WY2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熔点都很高D. W、X 形成的单质都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个甘氨酸分子中存在9对共用电子对(甘氨酸的结构简式为NH2—CH2—COOH)B. 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 H2S和CS2分子都是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D. 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6.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A.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B. 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C. 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D. 乙醇能够任意比例与水互溶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Mg原子的电子式:Mg:B. 基态F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6C. K+的结构示意图:D. 基态C原子的轨道表达式: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1H、 2H和 3H是3种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B. 冰醋酸、油酸、软脂酸互为同系物C. 纳米碳管、C60和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D. CH3CH2NO2和H2NCH2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9.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平遥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年12月平遥中学高三(补)质检化学试题(理科)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o: 59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据《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来升炼倭铅(即锌),其原理如图。
已知锌的熔点420 ℃、沸点906 ℃。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升炼倭铅过程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B. 冶炼时锌变为蒸气在兜室冷凝为固体C. “泥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得到的锌被氧化D. “锌火”是锌蒸气和一氧化碳在空气的燃烧【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图片分析反应流程分析解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分析解答。
【详解】A.“升炼倭铅”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有:ZnCO3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CO2和ZnO,CO2与C反应生成CO,CO+ZnO Zn(g)+CO2,有分解反应,也有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 反应区温度达到1100~1300℃,Zn变为蒸气与杂质分离,在“兜室”冷凝为液体流出(冷凝区温度高于Zn的熔点、低于其沸点),故B错误;C.Zn易被空气氧化,为防止Zn被氧化而用“泥封”隔绝空气,故C正确;D.“锌火”是未反应完的CO和Zn蒸气从“兜室”逸出燃烧,故D正确。
故选B。
2.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0L 1.0 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 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AC. 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一的数目为0.1 N AD. 1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10N A【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解答;【详解】A.1.0L 1.0 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不仅含有NaAlO2,还含有H2O,所以该溶液中所含O原子的个数一定比2N A多,故A错误;B.根据石墨的结构利用均摊法分析知,一个六元环中平均含有2个碳原子,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A,故B正确;C.25℃时pH=13的NaOH溶液,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OH一的数目,故C错误;D.1mol的羟基所含电子数为9N A,而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0N A,故D错误。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0年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0年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指定状态下各物质的焓值都是确定且是唯一的B.当同一个化学反应以不同的过程完成时,反应的焓变是不同的C.如果一个化学方程式通过其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为相关化学反应的焓变的代数和D.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经过哪些步骤从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反应的焓变是一样的参考答案:B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焓值与物质的状态有关;B、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的焓变只与始态与终态有关;C、焓变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D、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焓一定,和变化过程无关.解答:解:A、焓值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所以在指定状态下各物质的焓值都是确定且是唯一的,故A 正确;B、反应的焓变只与始态与终态有关,则当同一个化学反应以不同的过程完成时,反应的焓变是相同的,故B错误.C、焓变的大小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和反应过程无关,故B正确;D、反应热与反应的始末状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是对化学变化与能量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的运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 下列能够检验出KI中是否含有Br﹣的实验是()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颜色变深,则含有Br﹣B.加入KMnO4酸性溶液,溶液颜色褪去,则含有Br﹣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CCl4层有色,则含有Br﹣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在无色的水层中加入氯水,溶液呈橙黄色,则含有Br﹣参考答案: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溴离子、碘离子都具有还原性,且还原性I﹣>Br﹣,加入氧化剂,首先氧化I﹣,检验是应先排除I﹣的干扰,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新制氯水可以氧化Br﹣,也可以氧化I﹣,而且生成的I2也有颜色,会使溶液变色,故无法判断,故A错误;B.酸性KMnO4可以氧化Br﹣,也可以氧化I﹣,也无法判断,另外KMnO4被消耗后,虽然紫红色褪去了,但是生成的I2或者Br2也有颜色,会使溶液变色,故一般不用KMnO4鉴定卤素离子,故B错误;C.I2不会跟Br﹣反应,这样的操作无法得出任何结论,无论KI中是否含有Br﹣,加入少量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永远都会有色,故C错误;D.FeCl3可以和I﹣反应,但不和Br﹣反应,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可以将体系中的I﹣完全除去,氯水中的Cl2可以和Br﹣反应,如果KI中含有Br﹣,这样处理后,无色的水层中应该有Br﹣,加入氯水,溶液会呈橙色,因为生成了Br2,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严密性的评价,结合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解答,难度不大.3. 右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有关该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可能含有羟基B.分子中可能含有羧基C.该物质的分子式可能为C3H6O3D.分子中可能含有氨基参考答案:D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答案解析:D 解析:根据比例模型分子中有3种原子,结构简式应该是HOCH2 CH2COOH故D不正确。
2019学年山西省高二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3)

2019学年山西省高二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可使C(s)+ CO 2 (g)= 2CO(g)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①增大压强②增加炭的量③通入CO 2④恒压下充入N 2 ⑤恒容下充入N 2___________ ⑥升温A.①③④________ B.②④⑥________ C.①③⑥ D.③⑤⑥2.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 3 COOH B.SO 2 C.(NH 4 ) 2 CO 3 D. Cl 23.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在稀溶液中,H + (aq)+ OH −(aq)=H 2 O(l);△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 2 SO 4 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C.由C(石墨)=C(金刚石)△H=+1.90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在101 kPa时, 2 g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 (g)+O 2 (g)= 2H 2 O(g)△H =﹣571.6kJ/mol4. 室温下,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 2 O H + +OH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w不变B.向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 + )增大C.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 − )降低D.向水中加入少量CH 3 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H − )=c(H + )5. 已知 0.1 mol/L 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H 3 COOH CH 3 COO -+ H + ,要使溶液中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少量烧碱固体B .降低温度C .加少量冰醋酸D .加水6.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 2 +H 2 O HBr+HBrO,当加入AgNO 3 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对2HI(g) H 2 (g)+I 2 (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C.反应CO+NO 2 CO 2 +NO(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NH 3 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提高NH 3 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低温的措施7.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 2 (g)+O 2 (g) 2SO 3 (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Ⅰ表示的是t 1 时刻增大O 2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Ⅱ表示的是t 1 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8. 高温下,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为 K =,恒容时,升高温度, H 2 的浓度减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 .升高温度, K 值减小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g) + H 2 O(g) CO 2 (g) + H 2 (g)9. 下列化学用语的描述正确的是()A.氨水显碱性:NH 3 ·H 2 O = NH 4 + + OH −B.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 4 = Na + + H + + SO 4 2-C.Na 2 S溶液显碱性:S 2-+ 2H 2 O H 2 S + 2OH -D.AlCl 3 溶液显酸性:Al 3++ 3H 2 O Al(OH) 3 ↓ + 3H +10. 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常温下 c (OH − ) / c (H + )=10 12 的溶液中:NH 4 + 、Al 3 + 、NO 3 -、CO 3 2-B.滴加甲基橙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Na + 、Fe 2+、Cl -、NO 3 -C.常温下由水电离出来的 c (H + ) =1×10 -13 mol/L的溶液中:K + 、CO 3 2-、Cl -、NO 3 -D.常温下, K w / c (H + ) = 0.1 mol/L的溶液:Na + 、K + 、CO 3 2-、NO 3 -11.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 2 SO 4 , K W 不变B.CaCO 3 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C.在Na 2 S 稀溶液中, c (H + )= c (OH − )- 2 c (H 2 S)- c (HS - )D.NaCl溶液和CH 3 COONH 4 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12.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13.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1,2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浓度H 2 O 2 溶液10 mL、1 mL,再向H 2 O 2 溶液中分别滴入等浓度等体积CuSO 4 、FeCl 3 溶液;试管2中产生气体较快证明FeCl 3 溶液的催化效率更高 B 硅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溶液红色变浅直至消失证明非金属性:Cl>Si C 测定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盐酸pH小于醋酸pH 证明盐酸酸性比醋酸强 D 取5 mL,0.1mol/L的AgNO 3 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1-2滴0.1mol/L的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向该试管中加入2滴0.1mol/L的KI溶液,出现黄色沉淀(AgI沉淀为黄色)证明:Ksp(AgI) <Ksp(AgCl)14. 室温向10mL pH = 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不变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 + )亦增大D.再加入10ml pH = 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 = 715. 已知25 ℃ 时,Ksp(AgCl)=1.8×10 -10 ,Ksp(AgBr)=5 . 0×10 -13 。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能是中性,错; C 项、纯水不管是多少温度溶液都是中性,错;
D项、 0.2 mol·L-1 的盐酸与
等体积水混合后浓度变为 0.1mol ·L-1 ,则溶液的 pH=1,对。
考点:电解质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
3. 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 4mol A 和 2 mol B ,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因此化学反
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B 项正确,不符合
题意;
C.CO2 和 C 反应为吸热反应,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因此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 等 ) 下也能发生,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中 c(H +)=10 -13mol·L-1,则溶液显碱性,这些离子在碱中能够大量共存,故
D 正确。
9. 下列说法与盐类水解有关且正确的是
A. AlCl 3 溶液和 NaAlO2 溶液加热、蒸发、浓缩、结晶、灼烧,所得固体的成分相同 B. 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 KCl 溶液中混有的 Fe3+
C. 配制 FeCl 3 溶液时,将 FeCl 3 固体溶解在硫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D. 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进行,放出热量将增加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项,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则 压,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积逐渐减小,即
Vc=n/Vt=1.6/2 ×2=0.4mol?L -1 ?min -1 ,但条件为恒 Vc >0.4mol?L -1 ?min -1 ,故 A 项错误;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其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其次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能级的能量总小于p能级的能量B.2s的电子云半径比1s电子云半径大,说明2s的电子云比1s的多C.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电子总是先占满一个轨道(1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然后再占据其他原子轨道D.n f能级中最多可容纳14个电子2.按F、Cl、Br、I依次递增的是( )A.外围电子B.第一电离能C.电负性D.原子半径3.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Mg2+1s22s22p6B.Br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C.O2-1s22s22p6D.Cr 1s22s22p63s23p63d44s24.外围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四周期第ⅤA族B.第五周期第ⅢA族C.第五周期第ⅠA族D.第四周期第ⅢA族5.下列叙述中,A的金属性确定比B的金属性强的是(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的氢氧化物为两性化合物,B的氢氧化物为弱碱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多D.A元素的电负性比B元素的电负性小6.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①3p能级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原子; ②外围电子构型为3s23p6的原子;③其3p能级为半满的原子; ④正三价的阳离子结构与氖相同的原子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7.X、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A.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B.X的电负性小于Y的电负性C.X的氧化性强于Y的氧化性D.X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的第一电离能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像B.基态Fe3+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C.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D.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9.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Z 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一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Na—23 S—32 Fe—56 N—14 Cl—35.5 Ca--40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 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D. 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答案』B『解析』『分析』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有2个电子层,根据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来分析稳定性和化学性质,根据它们的质子和电子来分析它们的转化及是否为同种元素。
『详解』A.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有2个电子层,而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所以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故A正确;B.Na+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性质稳定;Na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C.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没有改变,所以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故C正确;D.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没有改变,所以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都是钠元素,所以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故D正确;故选:B。
2.V mL密度为ρ g·mL-1的某溶液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 g,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Vρwm=1000B.1000ρwc=MC.cMw%=%1000ρD.1000mc=VM『答案』D 『解析』『详解』A.m=m (溶液)×W%=ρVw 100,故A 错误; B.3nm M 10c===V V ρw%M ,故B 错误; C.()()-3m 10VL cmol/L Mg/mol cM W%=100%==m ρVg 1000p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故C 错误; D.-3n m Mmol 1000m c===V 10VL MV,故D 正确; 故答案为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