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下四单元作文粤教版:《山居笔记》读书笔记_单元作文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5篇)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5篇)《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读完整本书后第一感觉就是好像一下子读了很多本史书,听了很多个典故一样。
不得不说,余秋雨的历史文化底蕴真的很深厚。
站在任何一片土地都能怀古,看见任何一画风景都能将其中的典故娓娓道来。
每每读完一篇,总是发出哦,原来是这样啊的感叹。
只用短短两天的时间就读完了整本书,这本作者花了很长时间探索历史才把它写下来的书。
读完之后才知道清朝避暑山庄的原来用意,才知道清末的帝皇顺序,以前老把孙子当爷爷看或把爷爷当孙子看,还好也没人找我聊清朝历史,不然准让他人笑掉大牙。
读完之后才知道原来宁古塔不是一个塔,才知道原来宁古塔位于黑龙江这种极寒极困地带,怪不得电视上每次皇上一提到流放宁古塔,底下的人就立即惊慌失措。
在古代去到那种环境,真的是就算活下来也是生不如死啊!读完之后才知道苏东坡的赤壁赋是在如此一个心灰意冷的心情下的释怀,以前高中时语文老师总说苏东坡的被贬事迹,无非就是用“乌台诗案”这四个字概括。
现在才知道,即使是一个被贬案,也是有着层层历史原因,和一步一步的事态恶化的过程。
读完之后才知道这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书院是岳麓书院,才知道朱熹给出的历史影响不仅仅在哲学方面。
读完之后才知道山西曾经是全国最富,才知道给中国重大影响的商人出自山西,山西,一个在现代渐渐陨落的富成,陨落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外族的入侵和内乱。
多么让人心痛的原因啊,山西,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沸腾热血,换来的却是痛心的毁灭。
读完之后才知道科举制度的利与弊,科举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科举制度中考生与考官的各有苦衷,唯一得利的恐怕是那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读完之后才知道历史把小人给忘了,不管社会进步与否,小人都脱不了关系。
小人喜欢左右着执权者进行自己得利的行动,小人给历史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可我们却歌颂伟人,唾弃坏人,拥护前进着,排斥守旧者,却独独把小人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了。
往往是这样,小人才能更加肆无忌惮的做着损人利己的事情,小人自始至终都是虚伪的好人,看不清真相的我们就这样被小人骗在历史的漩涡了。
读山居笔记_散文

读山居笔记
冬日的夜晚,整个城市的骚动都早已平息。
我的世界也只剩下一盏壁灯,营造一个橙红色的天地,替我在墙上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子。
翻开床头的《山居笔记》,瞬间我仿佛被带到在那世之一隅的山中小屋。
壁灯的光一闪,幻化成山居小屋油灯上摇曳的火焰。
简陋的山居虽小,却是文化、历史和人生的至高点。
作文选秋雨先生平静地坐在案前,以他冷静而睿智的眼光看这世界,缓缓地,他开始一场和历史的对话。
跟随他,我走过流放者的土地,看到脆弱的都城中的十万进士;伴着遥远的绝响,我伫立凝望一个王朝的背影渐渐远去。
历史在神奇的文字间仿佛获得了短暂的重生,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官场争斗、沙场硝烟、百年风云……竟会这般有血有肉地凝结起来,惊心动魄地演绎。
书籍山居笔记读后感范文5篇

书籍山居笔记读后感范文5篇《山居笔记》是余秋雨的散文集,读完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书籍山居笔记读后感范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书籍山居笔记读后感范文1与这本书的首次“见面”,是一次在书店的邂逅。
它首先吸引我的当然是它的第一章——一个王朝的背影。
它并没有在开头就大肆记叙清王朝曾经是多么的辉煌,而是抱着一份谦虚的心态以一个游者的身份,在游历清王朝所创造的壮观遗址来走近它,窥探它曾经耀眼的辉煌。
这个王朝是个多难的王朝,不过幸得有几位不错的君主:康熙、雍正、乾隆。
我最为欣赏的是康熙,欣赏他在表态是否继续修复长城时的那份觉悟: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
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
但我也终究为清王朝败在一个女人的手里而叹惋……一章过后我的情思不由地被它牵动,便决定与这本书做“朋友”。
以前读过一二本钱老先生的书,觉得他对人对事的分析一针见血,总能以最简洁到位的语言直达中心。
但《山居笔记》却更多地体现对人与人性的多层次剖析,渐渐为读者拨开迷雾,看清本质。
就像《桃花源记》里的一句话“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感谢这个朋友让我看到了历黑暗的角落,在《苏东坡的突围》一章中作者为了展现中国世俗社会机制中的奇特,即“它一方面愿意播扬和哄传一位文化名人的声誉,利用它、榨取他、引诱他,另一方面从本质上却把它视为异类,迟早会排斥他、糟践他、毁坏他”,他一共列举了五个对苏东坡进行毁谤的人和事。
有两个是朝中位居高位之人,比如李定,一个不孝之人却也毁谤苏轼不学无术、文辞不好。
也有在地方任职一个芝麻绿豆小官的李宜之,他非要污蔑苏轼在游览安徽一座园林时作了一首诗,诗词的内容是叫人不必热衷做官,他以这首诗缺乏上进心会影响取士的理由给皇上写信检举揭发苏轼,理由之荒唐真叫人贻笑大方。
也许像他这样的小人物,若不是赶上朝野一股反苏热潮并插上一手,他也不会被后人所知道。
山居笔记读后感(共10篇)

山居笔记读后感(共10篇)导读:本文是关于山居笔记读后感(共10篇),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读后感:《山居笔记》读后感以前爱读余秋雨的书,尤其是《文化苦旅》,读的时候觉得美得无可言说,至今这本书仍然是我最爱读的书目之一。
余秋雨的文字,美妙,又让人感觉深邃,他常常把历史与文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番厚重的文化之感。
因此,读他的文章,除了是文学的享受之外,更是对史学的补充与思考。
暑假期间,闲来无事到书店逛,看到余秋雨的书《山居笔记》,很是喜欢这个名字,觉得颇符合我所向往的山居之风,随手翻了几页,便买回家中。
那次共买了四本书,这本书当时只是翻看几页之后,觉得似乎有些艰涩,便搁置在案头,一晃就是几个月。
几个月后,买的书读完了,也没有找到新的阅读方向,就拿来这本书,细细品读起来。
这一读不要紧,我又深深现在余秋雨的文字里,徜徉在文学与历史所交替兼容的世界里,随着他的文字,游走在各地,游走在各朝各代,游走在各个名人名士身边。
跟随余秋雨,我走进了清朝的历史,那破败王朝的背影,看到历代流放者那凄凉落寞的生活,感慨人生无常,谁又能抵挡的了那些事故变迁呢?苏东坡的突围,让我感慨哪个朝代对于大师的埋没,想到历代大师都经历的摧残,想到我们国人嫉妒品质的劣迹其实由来已久,其实根深蒂固,早已化为血液里一丝我们不远承认的遗传。
《愧抱山西》则描述了一代晋商的发家成名史,让我对山西有了一番新的认识,敬佩山西晋商的精名能干,敬佩他们的审时度势,敬佩他们的种种。
正是这些优秀品质,使得一代晋商在异乡的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遍地的分号,无不诉说着这个人群的智慧。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一切都发生变化之后,山西晋商似乎一夜蒸发。
他们的颓然落幕,是战争纷乱的影响,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
但是,他们留下的在山西的总票号,却还在向世人昭示着这里昔日的繁华,即便是见惯世面的人们,也会为这里的富贵大气所震撼。
相必,若是山西晋商的风范尚存,山西晋商的经商之道尚存,我国商业文化,必然又是一番新天地。
山居笔记读后感范文5篇

山居笔记读后感范文5篇山居笔记读后感范文5篇《山居笔记》是xx年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该书是作者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
下面给大家分享山居笔记读后感范文,欢送借鉴!跟随余秋雨,我走进了清朝的历史,那破败王朝的背影,看到历代流放者那凄凉落寞的生活,感慨人生无常,谁又能抵挡的了那些事故变迁呢?苏东坡的突围,让我感慨哪个朝代对于大师的埋没,想到历代大师都经历的摧残,想到我们国人嫉妒品质的劣迹其实由来已久,其实根深蒂固,早已化为血液里一丝我们不远成认的遗传。
《愧抱山西》那么描绘了一代晋商的发家成名史,让我对山西有了一番新的认识,敬仰山西晋商的精名能干,敬仰他们的审时度势,敬仰他们的种种。
正是这些优秀品质,使得一代晋商在异乡的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遍地的分号,无不诉说着这个人群的智慧。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一切都发生变化之后,山西晋商似乎一夜蒸发。
他们的颓然落幕,是战争纷乱的影响,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
但是,他们留下的在山西的总票号,却还在向世人昭示着这里昔日的繁华,即便是见惯世面的人们,也会为这里的富贵大气所震撼。
相必,假设是山西晋商的风范尚存,山西晋商的经商之道尚存,我国商业文化,必然又是一番新天地。
当然,当今的温、浙、广的商人已经遍布全国,支撑着经济的繁荣,但他们比起山西晋商,缺少了厚道,更缺少了长远的目光。
余秋雨带我们到他的家乡余姚走了一番,那个不甚知名的地方,是他心疼永远的记忆,也是永远的痛。
“少小离家”,却“老不能回”,即便回去,也未踏进家乡的土地,也没有迎接的亲朋好友了,回去也是一片寂然,除非顶著名人的称号,官员的接洽显得热闹些罢了。
落叶归根的观念,怕是难以实现。
越是难以实现,越成为心底里那柔软的痛,越是思恋。
让我感触深的,还有《十万进士》。
余秋雨这个人的目光,实在比一般人深邃,当代人们除了怒斥科举制度的残害人,却并不想它曾经为我们挑选人才时带来的好处,也不去探究在哪个环节致使这一妙策变质,成为众多书生枷锁。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山居笔记》是中国古代文人陶渊明的一部小册子,记录了他隐居山中的生活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山居笔记》进行读书笔记。
一、自然之美陶渊明深深热爱大自然,他清楚地认识到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在《山居笔记》中,他描绘了山间的青翠树木、清澈溪流、飞舞的蝴蝶等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他写道:“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二、心灵的抚慰陶渊明通过隐居山中与自然的亲近,找到了对心灵的抚慰。
在《山居笔记》中,他表达了对宁静、简朴生活的追求。
他写道:“乐以忘忧,思所忘,忘所以思。
”他认为,放下繁杂的世俗琐事,专注于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安宁。
这种心灵的满足和抚慰对于当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三、人生哲理在《山居笔记》中,陶渊明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的宣泄,也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写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他通过隐居山中和与自然的交流,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有限,但是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
他鼓励人们要勤奋好学,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不因时间与生命的限制而停止探索。
四、修身养性陶渊明在《山居笔记》中也涉及到了修身养性的问题。
他强调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写道:“吾谁与归?”他认为,无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山野,人们都应该要保持内心淡泊、心态安定。
通过修身养性,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
五、感悟人生《山居笔记》最后一段令人动容,陶渊明写道:“人生在世,寄情于山水之间。
”这是对他在山居生活中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他将人生比作一场旅程,在这个旅程中,山水是他寄托情感和思考的源泉,也是他心灵的归宿。
通过这句话,读者仿佛能够领略到陶渊明深深的人生感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综上所述,《山居笔记》是一部描写陶渊明山居生活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的著作。
通过对自然之美、心灵的抚慰、人生哲理、修身养性以及对人生的感悟的阐述,陶渊明向读者传递了对自然与人生的领悟和追求。
《山居笔记》读后感(精选8篇)

《山居笔记》读后感(精选8篇)《山居笔记》读后感(精选8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居笔记》读后感(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居笔记》读后感1偶然翻看书架,《山居笔记》映入眼帘,伴着书香,不觉已夕阳西下,不禁感觉有些奇怪,因为我竟然从那些挥洒自如的文字中嗅到了些许的味道。
确切地说应该是透过字里行间,我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上的碰撞,或许这就是通常说的所谓心灵上的共鸣吧!《山居笔记》以《一个王朝的背影》开始,以《历史的暗角》结束,余秋雨领着我们在一处处山水间浏览着岁月的痕迹,在一座座古刹前回味着历史的兴衰,他带着我们更深刻的去品读中国那沧桑的历史。
他悲痛地遥望着一个王朝的背影,告诉我们清代的荣辱兴衰,从一个避暑山庄读出了清朝几代君王的雄才伟略或昏庸无道,兴盛或衰亡,英勇或懦弱。
他心痛的遥望着一个脆弱的都城,诉说着文明与野蛮,昔日与未来。
他又满怀崇敬的讲述着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伟岸与冤屈,潇洒与凄楚。
一切的一切,余秋雨用他那朴实而又不失华丽的语言,生动且精妙的比喻,紧凑又巧妙的文章布局向我们讲述那中国的沉重、历史的悠久余秋雨用亲身游历,切身体验,为我们探访了中华文明,他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址和文化现场,然后把惊讶、悲痛、遗憾、感动告诉我们,每一段文字,每一段过往都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
不得不叹服余秋雨先生的见识之广,领略之深。
整本书充斥着他的横溢的才华与渊博的知识,每一章的内容都填充进了大量的史料,名言及各类文学知识等诸多内容。
整本书涉及的知识面之广,让我叹为观止。
此外,在阅读余秋雨先生在书后写的答学生问,更是让我对他徒添一层敬意。
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问:这些年,报刊上有不少对您的评论,有些评论明显带有恶意,您为什么不反驳?——答:有的文章用词比较尖刻,但其中也指出了我文章中的某个错误或疑点。
山居笔记读后感600字范文(通用4篇)

山居笔记读后感600字范文(通用4篇)山居笔记600字范文篇1《山居笔记》是继《文化苦旅》之后我所读余秋雨先生的第二部文集。
正因真实喜爱因此看,正因炒作的厉害因此急着看,正因它的人文气息不可不看。
余秋雨先生的这部书从《一个王朝的背影》开始,以《历史的暗角》结束,这本书是在20xx年1月出版的,他在这本新版的自序中说他写这本书历时两年有余(从92年----94年),而且牺牲是相当大的,他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十分纯粹地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仅仅十一篇文章却耗费了两年多的时刻。
这,并不是他的写作效率低,而是那有股坚韧的探求精神,正是他的那种认真态度和永无止境的追求让人心悦诚服。
多年来他透过边走边想,有机地将写作与考察结合在了一齐,很多写到的地方,他是一次又一次的拜访求证。
以前就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的一副上方的两个字,在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后,只得亲自再次去海南,很多时候,他就是这样不得不一去再去,在追求真理和对文学的无比热爱方面,他是毫不吝啬的,不管时刻还是金钱。
对他的文章,他真正做到了“得失寸心知”,是不会在乎他的经济和得失的。
按照余先生的话说:“全书是我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访中华礼貌的第二阶段记述”。
他还说:“写作这本书的最大困难,不在言论之勇,不在跋涉之苦,也不在考证之烦,而在于要把深涩嶙峋的思考粹炼得平易可感,把玄奥细微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这等于用手掌碾碎石块,用体温焐化坚冰,字字句句都要耗费难言的艰辛,而艰辛的结果却是不能让人感受到艰辛。
”我被他的这种治学精神和严谨的求实作风以及认真的求学态度所折服,我深深地被他的文字和精神打动了。
这种境界早已超越了文字本身,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穿梭,在东西南北的古老土地上走过。
余先生的文章带给我们的都是精彩纷呈的人文、地理、历史、故事……上下求索,展示出人类人文历史的绚丽诗篇,给我们掀开了精神的家园、文化的粮仓。
山居笔记读后感600字范文篇2《山居笔记》以《一个王朝的背影》开始,以《历史的暗角》结束,余秋雨先生用亲身游历,切身体验,为我们探访了中华礼貌,他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址和文化现场,然后把惊讶、悲痛、遗憾、感动告诉我们,每一段文字,每一段过往都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山居笔记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下四单元作文粤教版:《山居笔记》
读书笔记
高二年级下四单元作文粤教版:《山居笔记》读书笔记
以前爱读余秋雨的书,尤其是《文化苦旅》,读的时候觉得美得无可言说,至今这本书仍然是我最爱读的书目之一。
余秋雨的文字,美妙,又让人感觉深邃,他常常把历史与文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番厚重的文化之感。
因此,读他的文章,除了是文学的享受之外,更是对史学的补充与思考。
暑假期间,闲来无事到书店逛,看到余秋雨的书《山居笔记》,很是喜欢这个名字,觉得颇符合我所向往的山居之风,随手翻了几页,便买回家中。
那次共买了四本书,这本书当时只是翻看几页之后,觉得似乎有些艰涩,便搁置在案头,一晃就是几个月。
几个月后,买的书读完了,也没有找到新的阅读方向,就拿来这本书,细细品读起来。
这一读不要紧,我又深深现在余秋雨的文字里,徜徉在文学与历史所交替兼容的世界里,随着他的文字,游走在各地,游走在各朝各代,游走在各个名人名士身边。
跟随余秋雨,我走进了清朝的历史,那破败王朝的背影,看到历代流放者那凄凉落寞的生活,感慨人生无常,谁又能抵挡的了那些事故变迁呢?苏东坡的突围,让我感慨哪个朝代对于大师的埋没,想到历代大师都经历的摧残,想到我们国人嫉妒品质的劣迹其实由来已久,1 / 3
其实根深蒂固,早已化为血液里一丝我们不远承认的遗传。
《愧抱山西》则描述了一代晋商的发家成名史,让我对山西有了一番新的认识,敬佩山西晋商的精名能干,敬佩他们的审时度势,敬佩他们的种种。
正是这些优秀品质,使得一代晋商在异乡的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遍地的分号,无不诉说着这个人群的智慧。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一切都发生变化之后,山西晋商似乎一夜蒸发。
他们的颓然落幕,是战争纷乱的影响,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
但是,他们留下的在山西的总票号,却还在向世人昭示着这里昔日的繁华,即便是见惯世面的人们,也会为这里的富贵大气所震撼。
相必,若是山西晋商的风范尚存,山西晋商的经商之道尚存,我国商业文化,必然又是一番新天地。
当然,当今的温、浙、广的商人已经遍布全国,支撑着经济的繁荣,但他们比起山西晋商,缺少了厚道,更缺少了长远的眼光。
余秋雨带我们到他的家乡余姚走了一番,那个不甚出名的地方,是他心疼永远的记忆,也是永远的痛。
“少小离家”,却“老不能回”,即便回去,也未踏进家乡的土地,也没有迎接的亲朋好友了,回去也是一片寂然,除非顶着名人的称号,官员的接洽显得热闹些罢了。
落叶归根的观念,怕是难以实现。
越是难以实现,越成为心底里那柔软的痛,越是思恋。
让我感触深的,还有《十万进士》。
余秋雨这个人的眼光,实在比一般人深邃,当代人们除了怒斥科举制度的残害人,却并不想它曾2 / 3
经为我们挑选人才时带来的好处,也不去探究在哪个环节致使这一妙策变质,成为众多书生枷锁。
而余秋雨的分析,则是犀利深刻,却有委婉絮叨,这观点,怕是用在当今高考也适用吧。
我最爱的一篇是《遥远的绝响》。
原因有二,其一,这主人公阮籍和嵇康,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美男子,大文豪,其中嵇康更是通宵音律,为人潇洒,不拘礼节,是如我般凡夫俗子所向往而又不能企及的。
这些哀叹,也只能心里想想,合上书,天亮还要回到这规范的框架里生活。
我注定不能做到那般潇洒,权且在这羡慕他们吧。
想不到的是,余秋雨在书的结尾,提到的却是小人。
小人的确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历史的一部分,小人做不得,小人不得不防。
这是大师给予的忠告。
3 / 3。